CN208209083U - 插座的插套结构 - Google Patents

插座的插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9083U
CN208209083U CN201721679038.1U CN201721679038U CN208209083U CN 208209083 U CN208209083 U CN 208209083U CN 201721679038 U CN201721679038 U CN 201721679038U CN 208209083 U CN208209083 U CN 208209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ting
clamping
pole
connection sheet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90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国
宛俊杰
林建阳
胡晓祥
潘翼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Building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Building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Building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Building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790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9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9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9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的插套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壳体中的L极连接片和N极连接片,L极连接片和N极连接片的一端分别设有两插接触组件,所述两插接触组件包括成与L极连接片或N极连接片相连的两插固定片,两插固定片成U形,在两插固定片两端的顶侧分别设有向两插固定片内侧弯折的两插夹持片,在两个两插夹持片的一侧设有两插抵接片,两插抵接片包括成U形的两插抵接连臂,两插抵接连臂的两端分别与两插夹持片连接且间隔设置在两插固定片的上方,在两插抵接连臂的顶侧设有两插抵接触臂,两插固定片和两插夹持片均成内翻的U形结构,而且连接在两个两插夹持片之间的两插抵接连臂能够进一步增加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不容易疲劳,可插拔次数更高。

Description

插座的插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的插套结构。
背景技术
插座通过连接用电器的插头为用电器提供电源,插座中的插套结构用于接触插头上的插销,起到固定和导电的作用,但现有的插套结构大多是向外翻的,强度差、易变形,最大可插拔次数过短,使用寿命短,无法频繁长久地使用,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工作的插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插座的插套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的插套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壳体中的L极连接片110a 和N极连接片110b,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一端分别设有两插接触组件1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接触组件130包括成与L极连接片110a 或N极连接片110b相连的两插固定片131,两插固定片131成U形,在两插固定片131两端的顶侧分别设有向两插固定片131内侧弯折的两插夹持片132,在两个两插夹持片132的一侧设有两插抵接片133,两插抵接片133包括成U形的两插抵接连臂1333,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两端分别与两插夹持片132连接且间隔设置在两插固定片131的上方,在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顶侧设有两插抵接触臂1334。
可选的,所述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中部设有向两插夹持片132凸折的抵接折弯部1335,所述的两插抵接触臂1334设置在抵接折弯部1335的顶侧,两插抵接连臂1333在抵接折弯部1335的两端形成U形的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的开口朝向两插夹持片132设置。
可选的,所述两插抵接触臂1334的一端与抵接折弯部1335的顶侧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两插夹持片132的一侧弯曲。
可选的,所述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三插接触组件120,在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之间还设有与三插接触组件120配合的接地组件140。
可选的,所述两插固定片13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两侧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侧臂134一端的两插固定连臂135,所述两插夹持片132成 U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和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以及连接在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和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一端的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分别与对应的两插固定侧臂134连接。
可选的,所述两插固定片131的开口方向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 110b垂直,两插固定片131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连接处设有折弯部137。
可选的,所述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成弧面形状,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 的中部朝向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凹陷,在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的两侧形成弧形的夹持凸台1324。
可选的,所述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在靠近两插抵接片133的一侧设有向下弯曲凸起的两插延长臂1325。
可选的,所述三插接触组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插固定片121,其中一个三插固定片121的一端与L极连接片110a或N极连接片110b连接,另一端通过朝向三插固定片121内侧弯曲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与另一个三插固定片121的一端连接,三插固定弹性片122和两个三插固定片121成U形设置,在两个三插固定片121的顶侧分别设有三插夹持片123。
可选的,所述三插夹持片123成U形,每个三插夹持片1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插夹持臂1231,其中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的一端与三插固定片121连接,另一端通过三插夹持弹性片1232与另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组件1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地固定片141,以及连接在两个接地固定片141一端的接地弹性片142,在接地固定片141的顶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接地夹持片143。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插套结构,两插固定片131和两插夹持片132均成内翻的U形结构,相对于外翻结构增加了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而且通过连接在两个两插夹持片132之间的两插抵接连臂1333能够进一步增加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在两插夹持片132与两插抵接片13配合夹持两头插头时,能够提供更可靠的夹持力,而且在多次插拔作用下变形更小,在多次插拔后不会由于变形过大而失去对插销的夹持力,更不容易疲劳,可插拔次数得到显著提高,使用寿命也更长,U形的两插夹持片132还可以改善插拔手感,防止插拔手感硬度过大。
此外,所述两插固定片131的开口方向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 垂直,两插固定片131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 的连接处设有折弯部137,通过折弯部137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加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提高插套的抗疲劳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的插套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N极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L极连接片、N极连接和接地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插套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插套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包括,基座200和罩壳(图中未示出)组成的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壳体中的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一端分别设有三插接触组件120,另一端分别设有两插接触组件130,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通过接线端子300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在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之间设有与三插接触组件120配合的接地组件140,接地组件140通过接线端子 300与接地线连接;
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三插接触组件120相对设置与接地组件140组成三插插孔单元,用于配合具有三头插销的插头,L极连接片110a和 N极连接片110b的两插接触组件130相对设置并组成两插插孔单元,用于配合具有两头插销的插头,在壳体的罩壳上设有与三插插孔单元和两插插孔单元对应的用于避让插头上插销的避让孔(图中未示出);
所述两插接触组件130包括弯曲而成的两插固定片131,两插固定片131成半封闭的U形结构,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两侧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侧臂134一端的两插固定连臂135,两个两插固定侧臂134的同一侧分别设有U形倒扣在两插固定片131上方的两插夹持片132,两个两插夹持片 132相对设置且开口均朝向两插固定片131内侧,在两个两插夹持片132的一侧设有两插抵接片133,每个两插夹持片132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两插夹持侧臂 1321a和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以及连接在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和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一端的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两个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 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插头的插销,两个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两插固定侧臂134连接,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与两插固定片131的内侧相对设置,两插抵接片133与两个两插夹持片132配合,分别从三个方向固定插销。
所述两插固定片131成U形的半封闭结构,两插固定连臂135的两端分别通过朝向两插固定片131内侧弯曲的两插固定弹性段136与两个两插固定侧臂 134的一端连接,通过在两插固定连臂135的两端共设置两个两插固定弹性段 136,当然,两插固定连臂135也可以是V形或半环形的结构。三插接触组件120 和两插接触组件130优选为与各自的L极连接片110a或N极连接片110b通过金属或合金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分体设置再焊接或铆接而成,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弹性的导体材料制成,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两插抵接片133包括两插抵接连臂1333以及设置在两插抵接连臂1333 顶侧的两插抵接触臂1334,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两端分别与两插夹持片132连接间隔设置在两插固定片131的上方,不仅具有夹持可靠,散热性好的特点,而且又增加了弯曲变形段,进一步提高插套的抗疲劳能力。作为两插抵接片133 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两插抵接片133直接设置在两插固定片131上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插套结构,两插固定片131和两插夹持片132均成内翻的U形结构,相对于外翻结构增加了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而且通过连接在两个两插夹持片132之间的两插抵接连臂1333能够进一步增加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在两插夹持片132与两插抵接片13配合夹持两头插头时,能够提供更可靠的夹持力,而且在多次插拔作用下变形更小,在多次插拔后不会由于变形过大而失去对插销的夹持力,更不容易疲劳,可插拔次数得到显著提高,使用寿命也更长,U形的两插夹持片132还可以改善插拔手感,防止插拔手感硬度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两插抵接连臂1333成U形,在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中部设有向两插夹持片132凸折的抵接折弯部1335,所述的两插抵接触臂1334设置在抵接折弯部1335的顶侧,两插抵接连臂1333在抵接折弯部1335的两端形成 U形的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的开口朝向两插夹持片132 设置,通过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不仅可以提高两插抵接片133的夹持效果,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套的抗疲劳能力。
更进一步,所述两插抵接触臂1334的一端与抵接折弯部1335的顶侧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两插夹持片132的一侧弯曲,具有便于加工的特点。当然,两插抵接触臂1334也可以是朝向两插固定片131的内侧弯曲的U形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3所示,所述两插固定片131的开口方向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垂直,两插固定片131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与L极连接片110a和N 极连接片110b的连接处设有折弯部137,通过折弯部137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加插套上的弯曲变形段,提高插套的抗疲劳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成弧面形状,第一两插夹持侧臂 1321a的中部朝向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凹陷,在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的两侧形成弧形的夹持凸台1324,用于配合圆插插销,能够提高对插销的夹持力。
更进一步,所述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在靠近两插抵接片133的一侧设有向两插固定片131内侧弯折凸起的两插延长臂1325,延长臂1325用于配合扁插插销,防止扁插插销插偏。
作为三插接触组件120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插接触组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插固定片121,其中一个三插固定片121的一端与L极连接片110a 或N极连接片110b连接,另一端通过朝向三插固定片121内侧弯曲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与另一个三插固定片121的一端连接,三插固定弹性片122和两个三插固定片121成U形的半封闭结构设置,在两个三插固定片121的顶侧分别设有三插夹持片123,两个三插夹持片123相对设置与插销接触配合。
所述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可以是U形,在U形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的两端形成弯曲变形段,在抵抗外力时更不易发生变形,当然三插固定弹性片122 也可以是V形或半环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三插固定弹性片122 上方也可以间隔设置类似于两插抵接片133的结构。
作为三插夹持片123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插夹持片123成U形的半封闭结构,每个三插夹持片1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插夹持臂1231,其中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的一端与三插固定片121连接,另一端通过朝向三插固定片121 内侧弯曲的三插夹持弹性片1232与另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的一端连接,三插夹持弹性片1232和两个三插夹持臂1231成U形设置,两个三插夹持片123的不与三插固定片121连接的三插夹持臂1231相对设置与插头的插销接触配合。
所述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可以是U形,U形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的两端均设有弯曲状的变形点,在抵抗外力时更不易发生变形,当然三插固定弹性片 122也可以是V形或半环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插套结构,三插夹持片123成弯曲状内翻结构,在三插夹持片123夹持插头的插销时,能够提供更可靠的夹持力,而且三插夹持片 123和三插固定片121都朝向三插固定片121的内侧方向弯曲,在插销的插拔作用下变形更小,也更不容易疲劳,在多次插拔后不会由于变形过大而失去对插销的夹持力,相对于外翻结构的插套,可插拔次数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弯曲状的固定弹性片122还可以改善插拔手感,防止插拔手感硬度过大。
作为三插夹持片12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所述的三插夹持片 123成L形结构,其包括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三插夹持臂1231通过三插夹持弹性段1233直接与三插固定片121连接,但是插拔硬度较大,手感差。
作为三插夹持片123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三插夹持弹性段1233 为以远离三插固定片121内侧的方向弯曲的外翻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是插拔寿命相对于内翻的U形结构会低一些。
如图3所示,所述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中部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接线片111,接线片111成W形,其一端与L极连接片110a或N极连接片110b,另一端与接线端子300直接或间接连接,接线片111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这里对接线片11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示出接地组件140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地组件1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地固定片141,以及连接在两个接地固定片141一端的接地弹性片 142,在接地固定片141的顶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接地夹持片143,两个接地夹持片143相互远离翻折,在接地弹性片142的底侧设有与接线端子300直接或间接连的接地接线片144,当然,所述的接地夹持片143也可以是内翻的U形结构,这里不对接地组件140的结构做具体的限定。
如图1、4示出接线端子300的一种实施方式,接线端子300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与L极连接片110a、N极连接片110b和接地组件140配合,所述接线端子 300包括接线座310以及与接线座310螺纹连接的接线螺钉320,接线座310为中空的矩状框形,接线螺钉320能够伸到接线座310中将导线固定在接线座310 中,在基座200的底部设有向外侧凸折的接线腔330,接线腔330的侧壁上设有与接线螺钉320对应的操作孔320b以及与接线座310中部对应的接线孔310b。
如图4示出基座200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座200在接线腔330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固定三插接触组件120的三插固定槽230,以及两个用于固定两插接触组件130的两插固定槽220,在两个三插固定槽230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接地组件140的接地固定槽210;
所述两插固定槽220成与两插接触组件130的两插固定片131配合的U形结构,在两插固定槽220两个侧壁和底壁上分别设有与两插固定片131配合的两插抵接凸台221,两插抵接凸台221为凸字形结构并且在端部设有便于装配的倒角,在基座200的侧壁上设有与两插固定槽220的底壁相对设置的两插抵接板222;
所述三插固定槽230成与三插接触组件120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和两个三插固定片121配合的U形结构,在三插固定槽230的内壁上设有与三插固定弹性片122配合的马蹄状的三插抵接凸台233,在基座200中设有分别与三插固定槽230相对设置的三插固定板231,三插固定板231连接在基座200的侧壁与接地固定槽210的侧壁之间,在三插固定板231上设有三插限位槽23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座的插套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壳体中的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一端分别设有两插接触组件(1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接触组件(130)包括成与L极连接片(110a)或N极连接片(110b)相连的两插固定片(131),两插固定片(131)成U形,在两插固定片(131)两端的顶侧分别设有向两插固定片(131)内侧弯折的两插夹持片(132),在两个两插夹持片(132)的一侧设有两插抵接片(133),两插抵接片(133)包括成U形的两插抵接连臂(1333),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两端分别与两插夹持片(132)连接且间隔设置在两插固定片(131)的上方,在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顶侧设有两插抵接触臂(13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抵接连臂(1333)的中部设有向两插夹持片(132)凸折的抵接折弯部(1335),所述的两插抵接触臂(1334)设置在抵接折弯部(1335)的顶侧,两插抵接连臂(1333)在抵接折弯部(1335)的两端形成U形的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两插抵接弹性段(1332)的开口朝向两插夹持片(13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抵接触臂(1334)的一端与抵接折弯部(1335)的顶侧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两插夹持片(132)的一侧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三插接触组件(120),在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之间还设有与三插接触组件(120)配合的接地组件(14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固定片(13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两侧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侧臂(134)一端的两插固定连臂(135),所述两插夹持片(132)成U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和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以及连接在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和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一端的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分别与对应的两插固定侧臂(13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固定片(131)的开口方向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垂直,两插固定片(131)的两插固定侧臂(134)与L极连接片(110a)和N极连接片(110b)的连接处设有折弯部(13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成弧面形状,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的中部朝向第二两插夹持侧臂(1321b)凹陷,在第一两插夹持侧臂(1321a)的两侧形成弧形的夹持凸台(132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插夹持弹性臂(1323)在靠近两插抵接片(133)的一侧设有向下弯曲凸起的两插延长臂(132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插接触组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插固定片(121),其中一个三插固定片(121)的一端与L极连接片(110a)或N极连接片(110b)连接,另一端通过朝向三插固定片(121)内侧弯曲的三插固定弹性片(122)与另一个三插固定片(121)的一端连接,三插固定弹性片(122)和两个三插固定片(121)成U形设置,在两个三插固定片(121)的顶侧分别设有三插夹持片(1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的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插夹持片(123)成U形,每个三插夹持片(1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插夹持臂(1231),其中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的一端与三插固定片(121)连接,另一端通过三插夹持弹性片(1232)与另一个三插夹持臂(1231)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组件(1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地固定片(141),以及连接在两个接地固定片(141)一端的接地弹性片(142),在接地固定片(141)的顶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接地夹持片(143)。
CN201721679038.1U 2017-12-06 2017-12-06 插座的插套结构 Active CN208209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9038.1U CN208209083U (zh) 2017-12-06 2017-12-06 插座的插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9038.1U CN208209083U (zh) 2017-12-06 2017-12-06 插座的插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9083U true CN208209083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0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9038.1U Active CN208209083U (zh) 2017-12-06 2017-12-06 插座的插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9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0267A (zh) * 2020-10-26 2021-01-29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0267A (zh) * 2020-10-26 2021-01-29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
CN112290267B (zh) * 2020-10-26 2022-10-04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4727A (zh) 一种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CN208209083U (zh) 插座的插套结构
CN206076611U (zh) 线缆连接器
CN102280226A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悬垂串
CN201369430Y (zh)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的插座电极定位夹
CN218896952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配电柜
CN206712058U (zh) 一种高压多模接地装置
CN209389279U (zh) 一种多面立体插芯及具有该插芯的球型插座
CN208173819U (zh) 一种便携式短路接地装置
CN209001167U (zh) 一种接地线导电端结构
CN208315831U (zh) 一种插座插套
CN205670599U (zh) 一种可转换的电源插头
CN208444995U (zh) 一种用于连接部件的六级公端插头
CN202651398U (zh) 主变压器出线母排专用接地线
CN206947637U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连接器
CN206163830U (zh) 连接器卡接结构
CN101383460A (zh) 单相电源多用插座插套组件
CN206353617U (zh) 一种新型插套结构
CN213782421U (zh) 一种管母伸缩节
CN209658531U (zh) 一种防脱插头
CN208713739U (zh)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绝缘钳
CN205452614U (zh) 插座导电片
CN205194967U (zh) 转换插头固定机构
CN204740271U (zh) 一种电力系统二次设备试验自动伸缩夹子
CN215343111U (zh) 一种高强度耐高温背面四孔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