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08649U -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08649U
CN208208649U CN201820097103.8U CN201820097103U CN208208649U CN 208208649 U CN208208649 U CN 208208649U CN 201820097103 U CN201820097103 U CN 201820097103U CN 208208649 U CN208208649 U CN 208208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contact
conductive rod
moving contact
cylind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71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飞
谢国良
刘志远
马慧
史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ENHONG ELECTRIC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ENHONG ELECTRIC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ENHONG ELECTRIC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ENH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971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08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08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08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gh-Tension Arc-Extinguishing Switches Without Spray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主要应用于中压电力开关设备中,包括静侧结构部分、动侧结构部分、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和壳体结构部分;在同一灭弧室的内部,焊接于动导电杆下端的第一动触头和焊接于静导电杆上端的第一静触头构成第一触头组,焊接于第一动触头上表面的圆筒状第二动触头和焊接于导电环下端的圆筒状第二静触头构成第二触头组,本实用新型以一体化结构的方式实现了原来须两只单独的单工真空灭弧室才能达到的电路转换功能,尤其适用于需要实现两个相联电路能够随时互相投入与切出的互投开关;同时对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提出了四种结构,解决了双工转换一体化结构对绝缘性能的严苛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尤指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属于电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和民用、轨道交通等电路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需要实现两个相联电路能够随时互相投入与切出的功能电气开关,称之为互投开关,利用互投开关可以使两个相联电路根据需要分别投入或切出系统电路,以实现功能转换或增大系统设计冗余度、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现有互投开关都是利用两个单独的电气开关,利用电气互锁电路使之电气联接,或设置一个复杂的操纵机构使之机械联接,这种互投开关使用的是两组单独的单工真空灭弧室。在这种情况下,该互投开关增加了材料、组件和测试复杂度,开关设备组件的尺寸和成本相应变大。
现有的单工真空灭弧室只能实现合闸和分闸功能,如图1所示现有的单工真空灭弧室结构示意图,包括动导电杆1’、动触头2’、静触头3’、静导电杆4’、静盖板5’、绝缘外壳6’、屏蔽筒7’、波纹管8’、动盖板9’和导向套10’,动盖板9’、静盖板5’分别设于绝缘外壳6’的上端和下端,屏蔽筒7’设于绝缘外壳6’内腔,动导电杆1’下部、波纹管8’下部、动触头2’、静触头3’、静导电杆4’上部置于屏蔽筒7’内腔,动导电杆1’贯穿导向套10’、动盖板9’、波纹管8’后下端与动触头2’焊接在一起,静导电杆4’的上端与静触头3’焊接在一起,静导电杆4’的下端与静盖板5’的上表面焊接在一起。单个现有的单工真空灭弧室不能实现两个相联电路的互相投入与切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以达到单只真空灭弧室具有双工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主要应用于中压电力开关设备中,包括静侧结构部分、动侧结构部分、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壳体结构部分;
所述壳体结构部分包括第一绝缘外壳12、第二绝缘外壳13、静盖板11和动盖板14;所述静盖板11、动盖板14分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的下端和第二绝缘外壳13的上端;
所述静侧结构部分包括第一静导电杆41、第一静触头42、第二静导电杆21、导电环22和第二静触头23;第一静导电杆41的下端与静盖板11焊接,第一静导电杆41的上端与第一静触头42焊接;导电环22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和第二绝缘外壳13之间,导电环22 的下端焊接有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导电环22的外圆周面的一侧焊接有第二静导电杆21;
所述动侧结构部分包括动导电杆31、第一动触头33和第二动触头32;动导电杆31的下端焊接有与第一静触头42位置相对的第一动触头33,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一静触头42的一端焊接有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位置相对的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动导电杆31的上端通过第一波纹管61与动盖板14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一屏蔽筒51、第一波纹管61 和第一导向套71;第一屏蔽筒51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内腔中部,第一静触头42、第一动触头33、第二动触头32、以及第二静触头23 的下部置于第一屏蔽筒51的内腔;
所述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位于导电环22和第一动触头33之间,同时包覆在动导电杆31外侧,置于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的内腔内,该部分有四种结构,在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采用其中一种结构;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一种结构为:将第二导向套72焊接于导电环22的内侧,第二导向套72呈筒状包覆在动导电杆31的外侧,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第二导向套72、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 后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二种结构为: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绝缘支撑套73、第二波纹管62和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绝缘支撑套 73设于导电环22的内侧,绝缘支撑套73的下端与第二波纹管62连接,第二波纹管62下端与第一动触头33连接,同时在第二波纹管62的外侧设有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绝缘支撑套73、第二波纹管62、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三种结构为: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二屏蔽筒52和第一绝缘套74;第一绝缘套74设于第一动触头33 的上表面,第二屏蔽筒52设于第一绝缘套74外圆周面中部,第一绝缘套74以及第二屏蔽筒52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导电环22、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第二屏蔽筒52、第一绝缘套74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 33焊接;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四种结构为: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三屏蔽筒53和第二绝缘套75;第二绝缘套75固定于导电环22的内侧,呈筒状包覆在动导电杆31的外侧,第三屏蔽筒53设于第二绝缘套75外圆周面中部,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导电环22、第二绝缘套75、第三屏蔽筒53、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 33焊接;
在同一灭弧室内部,焊接于动导电杆31下端的第一动触头33和焊接于第一静导电杆41上端的第一静触头42构成第一触头组实现合闸和分闸功能转换,同时焊接于第一动触头33上表面的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和焊接于导电环22下端的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构成第二触头组实现分闸和合闸功能转换,二对触头组进行相反投切。
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一种结构,所述第二导向套72焊接于导电环22内侧,并包覆动导电杆31,动导电杆31在第二导向套72内滑动配合,起保证动导电杆31轴向运动时的运行轨迹作用,保证触头的接触良好,同时也能够增强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动导电杆31间的绝缘性能;第二导向套72为陶瓷或玻璃材料,动导电杆31与第二导向套72的直径尺寸配合间隙为0.1mm~3.0mm。
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二种结构,所述动导电杆31下部贯穿绝缘支撑套73和第二波纹管62,动导电杆31下端和第二波纹管62下端均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在一起,当动导电杆31带动第二波纹管62的下端运动时,第二波纹管62轴向压缩及拉伸变形时自动找正,能够保证动导电杆31轴向运动时的运行轨迹作用;所述绝缘支撑套73为陶瓷材料,第二波纹管62为不锈钢材料。
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三种结构,第一绝缘套74焊接在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第二屏蔽筒52和第一绝缘套74跟随动导电杆31一起运动,更好的包裹两组触头;所述第一绝缘套74以及第二屏蔽筒52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 的内腔,第二屏蔽筒52起吸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所述第二屏蔽筒52为铁材料,第一绝缘套74为陶瓷材料。
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四种结构,第二绝缘套75固定于导电环22内侧,第二绝缘套75以及第三屏蔽筒53位置固定,减轻运动部分的质量;第二绝缘套75以及第三屏蔽筒53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第三屏蔽筒53起吸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所述第三屏蔽筒53为铜或不锈钢材料,第二绝缘套 75为玻璃材料。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在同一灭弧室的内部,通过第一静触头、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第一动触头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实现双工转换,即第一静触头和第一动触头实现合闸和分闸功能转换,同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实现分闸和合闸功能转换,该真空灭弧室以一体化结构的方式实现了原来须两只单独的单工真空灭弧室才能达到的电路转换功能,尤其适用于需要实现两个相联电路能够随时互相投入与切出的互投开关。双工转换的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对绝缘性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对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提出了四种结构,这些方案能够保证动导电杆轴向运动时的运行轨迹,保证触头的接触良好,同时可增强动导电杆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导电环之间的绝缘性能,大大提高了该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双工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应用到互投开关上能够使互投开关的操动机构和切换控制方法大大简化,该真空灭弧室能在充分保证双工转换的环境下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单工真空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上端分闸下端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一种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上端合闸下端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一种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的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二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的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三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的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四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一种结构),包括静侧结构部分、动侧结构部分、壳体结构部分、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及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静侧结构部分包括第一静导电杆41、第一静触头42、第二静导电杆21、导电环22和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动侧结构部分包括动导电杆31、第一动触头3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壳体结构部分包括第一绝缘外壳12、第二绝缘外壳13、静盖板11和动盖板14;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一屏蔽筒51、第一波纹管61和第一导向套71;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二导向套72。
静盖板11、动盖板14分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的下端和第二绝缘外壳13的上端;第一屏蔽筒51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内腔中部,导电环22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和第二绝缘外壳13之间,导电环22 的下端焊接有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导电环22的外圆周面的一侧焊接第二静导电杆21;第一静导电杆41的下端与静盖板11焊接,第一静导电杆41的上端与第一静触头42焊接;动导电杆31的上端与动盖板14通过第一波纹管61连接;动导电杆31的下端焊接有与第一静触头42位置相对的第一动触头33,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一静触头42的一端焊接有与圆筒状第二静触头23位置相对的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第一静触头42、第一动触头33、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以及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的下部置于第一屏蔽筒51的内腔;第二导向套72焊接于导电环22的内侧,第二导向套 72呈筒状包覆在动导电杆31的外侧,置于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 及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的内腔内。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上端分闸下端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该真空灭弧室处于上端分闸下端合闸的状态,此时第一动触头33与第一静触头42接触、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分离,即实现从动导电杆31 到第一静导电杆41的电气回路接通,同时实现从动导电杆31到第二静导电杆21的电气回路分开。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上端合闸下端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描述真空灭弧室状态从图2 到图3的转换过程。动导电杆31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动触头33与第一静触头42分离,动导电杆31继续向上运动,带动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接触,实现从动导电杆31到第二静导电杆21的电气回路接通,同时实现从动导电杆31到第一静导电杆41的电气回路分开。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的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二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双工转换过程与图2、3原理相同,不再进行描述。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绝缘支撑套73、第二波纹管62和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绝缘支撑套73固定于导电环22的内侧,第二波纹管62上端固定于绝缘支撑套73的下端,第二波纹管62下端与第一动触头33连接,同时在第二波纹管62的外侧设有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
当动导电杆向下(向上)运动时,可带动第一动触头33、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第二波纹管62的下端、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 向下(向上)运动,第二波纹管62轴向分别进行拉伸(压缩)变形,能够自动找正,起保证动导电杆31轴向运动时的运行轨迹作用。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起吸收圆筒状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撑套73为陶瓷材料,第二波纹管62为不锈钢材料。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的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三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二屏蔽筒52和第一绝缘套74;第一绝缘套74设于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第二屏蔽筒52设于第一绝缘套74外圆周面中部,第一绝缘套74及第二屏蔽筒52置于圆筒状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
当动导电杆向下(向上)运动时,可带动第一动触头33、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第一绝缘套74、第二屏蔽筒52分别进行向下(向上)运动,第二屏蔽筒52和第一绝缘套74可跟随动导电杆31一起运动,能够更好的全程包裹两组触头;第一绝缘套74及第二屏蔽筒 52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第二屏蔽筒52起吸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 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优选地,第二屏蔽筒52为铁材料,第一绝缘套74为陶瓷材料。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的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为第四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三屏蔽筒53和第二绝缘套75;第二绝缘套75设于导电环22的内侧,呈筒状包覆在动导电杆31的外侧,第三屏蔽筒53设于第二绝缘套75外圆周面中部,第二绝缘套75以及第三屏蔽筒53位置固定,以减轻运动部分的质量。
当动导电杆向下(向上)运动时,可带动第一动触头33、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分别进行向下(向上)运动,第二绝缘套75以及第三屏蔽筒53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 32的内腔,第三屏蔽筒53起吸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优选地,第三屏蔽筒53为铜或不锈钢材料,第二绝缘套75为玻璃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以一体化结构的方式实现了原来须两只单独的单工真空灭弧室才能达到的电路转换功能,尤其适用于需要实现两个相联电路能够随时互相投入与切出的互投开关。对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提出了四种结构,解决了同一灭弧室两对触头组的绝缘性能问题和动导电杆加长引起的导向问题,大大提高了该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双工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应用到互投开关上能够使互投开关的操动机构和切换控制方法大大简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主要应用于中压电力开关设备中,包括静侧结构部分、动侧结构部分、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壳体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结构部分包括第一绝缘外壳(12)、第二绝缘外壳(13)、静盖板(11)和动盖板(14);所述静盖板(11)、动盖板(14)分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的下端和第二绝缘外壳(13)的上端;
所述静侧结构部分包括第一静导电杆(41)、第一静触头(42)、第二静导电杆(21)、导电环(22)和第二静触头(23);第一静导电杆(41)的下端与静盖板(11)焊接,第一静导电杆(41)的上端与第一静触头(42)焊接;导电环(22)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和第二绝缘外壳(13)之间,导电环(22)的下端焊接有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导电环(22)的外圆周面的一侧焊接有第二静导电杆(21);
所述动侧结构部分包括动导电杆(31)、第一动触头(33)和第二动触头(32);动导电杆(31)的下端焊接有与第一静触头(42)位置相对的第一动触头(33),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一静触头(42)的一端焊接有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位置相对的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动导电杆(31)的上端通过第一波纹管(61)与动盖板(14)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一屏蔽筒(51)、第一波纹管(61)和第一导向套(71);第一屏蔽筒(51)设于第一绝缘外壳(12)内腔中部,第一静触头(42)、第一动触头(33)、第二动触头(32)、以及第二静触头(23)的下部置于第一屏蔽筒(51)的内腔;
所述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位于导电环(22)和第一动触头(33)之间,同时包覆在动导电杆(31)外侧,置于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的内腔内,该部分有四种结构,在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采用其中一种结构;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一种结构为:将第二导向套(72)焊接于导电环(22)的内侧,第二导向套(72)呈筒状包覆在动导电杆(31)的外侧,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第二导向套(72)、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二种结构为: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绝缘支撑套(73)、第二波纹管(62)和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绝缘支撑套(73)设于导电环(22)的内侧,绝缘支撑套(73)的下端与第二波纹管(62)连接,第二波纹管(62)下端与第一动触头(33)连接,同时在第二波纹管(62)的外侧设有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绝缘支撑套(73)、第二波纹管(62)、第二波纹管屏蔽罩(63)、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三种结构为: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二屏蔽筒(52)和第一绝缘套(74);第一绝缘套(74)设于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第二屏蔽筒(52)设于第一绝缘套(74)外圆周面中部,第一绝缘套(74)以及第二屏蔽筒(52)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导电环(22)、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第二屏蔽筒(52)、第一绝缘套(74)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
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四种结构为: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包括第三屏蔽筒(53)和第二绝缘套(75);第二绝缘套(75)固定于导电环(22)的内侧,呈筒状包覆在动导电杆(31)的外侧,第三屏蔽筒(53)设于第二绝缘套(75)外圆周面中部,动导电杆(31)依次贯穿第一导向套(71)、动盖板(14)、第一波纹管(61)、导电环(22)、第二绝缘套(75)、第三屏蔽筒(53)、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及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后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
在同一灭弧室内部,焊接于动导电杆(31)下端的第一动触头(33)和焊接于第一静导电杆(41)上端的第一静触头(42)构成第一触头组实现合闸和分闸功能转换,同时焊接于第一动触头(33)上表面的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和焊接于导电环(22)下端的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构成第二触头组实现分闸和合闸功能转换,二对触头组进行相反投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一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套(72)焊接于导电环(22)内侧,并包覆动导电杆(31),动导电杆(31)在第二导向套(72)内滑动配合,起保证动导电杆(31)轴向运动时的运行轨迹作用,保证触头的接触良好,同时也能够增强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动导电杆(31)间的绝缘性能;第二导向套(72)为陶瓷或玻璃材料,动导电杆(31)与第二导向套(72)的直径尺寸配合间隙为0.1mm~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二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31)下部贯穿绝缘支撑套(73)和第二波纹管(62),动导电杆(31)下端和第二波纹管(62) 下端均与第一动触头(33)焊接在一起,当动导电杆(31)带动第二波纹管(62)的下端运动时,第二波纹管(62)轴向压缩及拉伸变形时自动找正,能够保证动导电杆(31)轴向运动时的运行轨迹作用;所述绝缘支撑套(73)为陶瓷材料,第二波纹管(62)为不锈钢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三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套(74)焊接在第一动触头(33)的上表面,第二屏蔽筒(52)和第一绝缘套(74)跟随动导电杆(31)一起运动,更好的包裹两组触头;所述第一绝缘套(74)以及第二屏蔽筒(52)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第二屏蔽筒(52)起吸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所述第二屏蔽筒(52)为铁材料,第一绝缘套(74)为陶瓷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对于第二屏蔽和导向部分的第四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套(75)固定于导电环(22)内侧,第二绝缘套(75)以及第三屏蔽筒(53)位置固定,减轻运动部分的质量;第二绝缘套(75)以及第三屏蔽筒(53)置于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的内腔,第三屏蔽筒(53)起吸收圆筒状的第二静触头(23)和圆筒状的第二动触头(32)间电弧生成物、保证绝缘作用;所述第三屏蔽筒(53)为铜或不锈钢材料,第二绝缘套(75)为玻璃材料。
CN201820097103.8U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Active CN208208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7103.8U CN208208649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7103.8U CN208208649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08649U true CN208208649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7103.8U Active CN208208649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086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0996A (zh) * 2018-01-19 2018-07-24 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互投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0996A (zh) * 2018-01-19 2018-07-24 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互投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CN108320996B (zh) * 2018-01-19 2023-11-28 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互投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044B (zh) 一种高可靠长寿命的高压直流真空继电器
CN107946133B (zh) 一种快速分闸机构及混合式交流断路器
CN102568910A (zh) 一种1100kV特高压串补旁路开关
CN208208649U (zh) 一种互锁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CN201282083Y (zh) 一种真空继电器
CN105047472A (zh) 一种单级真空接触器
CN102231345B (zh) 一种固体开关用双室三工位真空灭弧室
CN109166756A (zh) 一种高性能高速真空断路器
CN105185648B (zh) 一种真空开关管
CN103198970A (zh) 双断口结构的真空泡
CN207947213U (zh) 一种能够缓冲冲击力的双电源真空灭弧室
CN108320996A (zh) 一种互投开关专用一体化真空灭弧室
CN113327811A (zh) 一种振荡式直流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CN206947244U (zh) 一种真空开关管及真空开关
CN102254733A (zh) 双接地三工位真空开关管
CN203983142U (zh) 新型真空断路器
CN208173489U (zh) 一种户外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
CN207947215U (zh) 一种双电源真空灭弧室
CN110137025A (zh) 一种隔离开关非接触式电弧电流关合辅助触头装置
CN107086150B (zh) 一种旋转开断的电极结构
CN201956263U (zh) 陶瓷真空开关管
CN205122469U (zh) 一种真空开关管
CN104715965A (zh) 超高压工程用高电气寿命电容器组开关装置
CN207624620U (zh) 一种真空开关
CN207038428U (zh) 一种旋转开断的电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