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9287U -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9287U
CN208179287U CN201820680923.XU CN201820680923U CN208179287U CN 208179287 U CN208179287 U CN 208179287U CN 201820680923 U CN201820680923 U CN 201820680923U CN 208179287 U CN208179287 U CN 208179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olishing machine
driven shaft
double
bear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09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栋庆
黄文华
陈应
缪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roy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roy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roy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roy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809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9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9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92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属于抛光机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降低水进入电机内的双头抛光机电主轴,以解决抛光机工作过程在水沿从动轴的径向流向电机轴芯,对电机造成影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轴芯、转子、定子和机体,定子通过顶丝固定在机体内,所述轴芯的左右两端均有轴承组件和偏心组件,所述轴承组件靠近定子,偏心组件和轴承组件外设有端盖,轴承组件包括依次安装在轴芯上的轴承、轴承密封盖和轴套,偏心组件包括偏心轴承座、从动轴、从动轴承、抛光盘和配重块,偏心轴承座靠近从动轴的一侧向内凹陷设有迷宫凹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抛光机,具有降低水进入到电机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主轴,特别涉及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背景技术
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物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
公开号CN1074146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磨头电主轴抛光研磨机,包括机体、定子、转子、轴芯,定子通过顶丝固定在机体内,转子位于定子中,轴芯过盈装配在转子中,所述轴芯的两头各套接一个轴套,每个所述轴套外螺接一个偏心管,每个所述偏心轴管中安装有配重块和轴承组,所述轴承组的内圈套接一个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抛光底盘,所述抛光底盘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魔术贴。
这种双磨头电主轴抛光研磨机虽然采用电直接驱动单主轴带动双抛光轮,对工件实现粗加工和精加工一次安装完成,减少工件安装次数,但是抛光机工作时,由于偏心管的偏心作用,使得从动轴在转动过程中晃动,工作过程中的水或灰尘易通过偏心管与从动轴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偏心管内,并沿着从动轴的径向流向电机轴芯,对电机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具有降低水进入电机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轴芯、转子、定子和机体,所述定子通过顶丝固定在机体内,所述轴芯的左右两端均有轴承组件和偏心组件,所述轴承组件靠近定子,所述偏心组件和轴承组件外设有端盖,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依次安装在轴芯上的轴承、轴承密封盖和轴套,所述偏心组件包括偏心轴承座、安装在偏心轴承座一端的从动轴、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轴承、安装在从动轴一端的抛光盘和放置在偏心轴承座内且远离从动轴的配重块,所述机体与右端盖之间连接有轴承座,所述偏心轴承座靠近从动轴的一侧向内凹陷设有迷宫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迷宫凹槽使得抛光机工作过程中,少量的水沿从动轴径向进入到迷宫凹槽中,并蓄积在迷宫凹槽的槽底,而不是直接沿着从动轴径向进入到端盖中,对电机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轴上设有迷宫凸槽,所述迷宫凸槽嵌入到迷宫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迷宫凸槽嵌入到迷宫凹槽中,使得水的流向更加弯折,从而使水不易从迷宫凹槽中流出到端盖和电机中,提高了端盖和电机的使用寿命。迷宫凸槽嵌入到迷宫凹槽中,不仅增加了从动轴与偏心轴承座的接触面积,还降低了从动轴的径向位移,提高了从动轴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凹槽的槽深大于迷宫凸槽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迷宫凹槽的槽深大于迷宫凸槽的长度,使从动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迷宫凹槽中的水不易被挤出流入到端盖中,从而对电机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轴承座包括与轴套螺纹连接的连接部、偏心部和向内的翻边,所述翻边位于偏心轴承座远离轴套的一端,所述偏心部的管壁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放置在偏心部,通过与偏心轴承座螺纹连接轴套对其进行限位,偏心轴承座的另一端与从动轴相配合,减少轴芯受到的离心力,延长轴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轴承座的偏心距为2.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心轴承座的偏心距为2.5mm,使得抛光机工作时从动轴转动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工件表面的抛光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为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环壁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所述金属环的薄环壁与厚环壁的连接处通过向内凹陷的圆弧连接;
所述偏心轴承座内螺纹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金属环向内凹陷的圆弧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对偏心轴承座起到配重作用,通过限位销对配重块进行限位,使得配重块不易在限位部晃动,从而影响抛光精度。由于采用了限位销,因此可以对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进行限位,提高了配重块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其侧壁的出气孔,所述轴承密封盖的端面上设有与出气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机体上设有气压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与气压入口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进气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气体从气压入口进入到第一气流通道中,并从进气孔进入到轴承密封盖中,一部分的气体在左轴承密封盖与左轴套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气封,从而在加工过程中灰尘、废屑不易进入机体内损坏轴芯,延长轴芯的使用寿命,另一部分的气体从左轴承密封盖侧壁排出到端盖的腔体内,使迷宫凹槽中的水不易进入到端盖中,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内设有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
所述轴承座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右轴承密封盖的进气孔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从第二气流通道进入到第三气流通道中,并继续从右轴承密封盖的进气孔进入到右轴承密封盖与右轴套中形成封闭的环形气封,从而降低灰尘、废屑在加工过程中进入机体内损坏轴芯。气体从第二气流通道进入到第三气流通道的过程中,部分的气体从机体与轴承座接触的一侧缝隙中排出,从而使得灰尘不易进入到轴芯中,延长了轴芯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迷宫凹槽,从而使水不易进入到电机轴芯中对电机造成影响;
2.采用了迷宫凸槽,从而使水的流向更加弯折,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从动轴的安装精度;
3. 采用了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进气孔,从而在轴套与轴承密封盖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气封,使灰尘不易进入到轴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机体、端盖本体、轴承组件、偏心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迷宫凹槽和迷宫凸槽的连接关系;
图3是中用于体现连接部、偏心部、配重块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气压入口;12、第一气流通道;13、第二气流通道;2、转子;3、定子;4、轴芯;5、轴承组件;51、轴承;52、轴承密封盖;521、出气孔;522、进气孔;53、轴套;6、偏心组件;61、偏心轴承座;611、迷宫凹槽;612、连接部;613、偏心部;614、翻边;615、限位销;62、从动轴;621、迷宫凸槽;63、从动轴承;64、抛光盘;65、配重块;7、轴承座;71、第三气流通道;8、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如图1所示,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轴芯4、转子2、定子3和机体1。定子3通过顶丝固定在机体1内,轴芯4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轴承组件5和偏心组件6,且偏心组件6靠近定子3,,轴承组件5外设有端盖8。
如图1所示,偏心组件6包括偏心轴承座61、从动轴62、从动轴承63、抛光盘64和配重块65。配重块65和从动轴承63安装在偏心轴承座61中,从动轴62安装在从动轴承63内,抛光盘64的中心固定安装在从动轴62远离配重块65(参见图3)的一端。
如图2所示,偏心轴承座61靠近从动轴62的一侧向内凹陷环设有迷宫凹槽611,从动轴62上设有嵌入到迷宫凹槽611中的迷宫凸槽621,且迷宫凸槽621的长度小于迷宫凹槽611的槽深。迷宫凹槽611使得抛光机工作过程中,少量的水沿从动轴62径向进入到迷宫凹槽611中,并蓄积在迷宫凹槽611的槽底,而不是直接沿着从动轴62径向进入到端盖8中,对从动轴承63造成影响。迷宫凸槽621使得水的流向更加弯折,从而使水不易从迷宫凹槽611中流出到端盖8和电机中。同时,迷宫凸槽621嵌入到迷宫凹槽611中,不仅增加了从动轴62与偏心轴承座61的接触面积,还降低了从动轴62的径向位移,提高了从动轴62的安装精度。迷宫凹槽611的槽深大于迷宫凸槽621的长度,使从动轴62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易卡死。
如图3所示,偏心轴承座61包括靠近从动轴62一端且向内的翻边614、与轴套53(参见图1)螺纹连接的连接部612和靠近连接部612的偏心部613。偏心部613的管壁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且配重块65置于偏心部613内。
如图3所示,偏心轴承座61的偏心距为2.5mm,使得抛光机工作时从动轴62转动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工件表面的抛光精度。
如图3所示,配重块65为金属环,且金属环的环壁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金属环的薄环壁与厚环壁的连接处通过向内凹陷的圆弧连接,偏心部61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限位销615,且限位销615与金属环向内凹陷的圆弧抵触。限位销615对配重块65进行限位,使配重块65不易在偏心部613移动,同时,限位销615还可以对不同重量的配重块65进行限位,提高了配重块65的适用性。
如图1所示,轴承组件5包括依次安装在轴芯4上的轴承51、轴承密封盖52和轴套53。机体1和右端盖8之间连接有轴承座7。
如图1所示,机体1上设有气压入口11,机体1内设有与气压入口1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12和与第一气流通道12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13。轴承座7内设有与第二气流通道13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71。轴承密封盖52上设有贯穿其侧壁的出气孔521和一端与出气孔521连通的进气孔522。高压气体从气压入口11进入,一部分的气体沿着第一气流通道12进入到左轴承密封盖52中,使得左轴承密封盖52与左轴套53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气封,从而降低灰尘、废屑在抛光机加工过程中进入机体1内损坏轴芯4;另一部分的气体沿着第二气流通道13进入到第三气流通道71中,并进入到右轴承密封盖52与右轴套53之间形成封闭的环形气封,从而使得灰尘不易进入到轴芯4中,同时第二气流通道13中部分气体从端盖8与轴承座7之间的缝隙处往外排,使得灰尘不易从缝隙进入到机体1和轴承座7中。不仅如此,轴承密封盖52中的气体还从出气孔521进入到端盖8的腔体中,从而使迷宫凹槽611中的水不易进入到端盖8中。
具体实施过程:轴芯4上依次安装转子2、定子3、机体1,定子3通过顶丝固定在机体1内,轴芯4的左右两端分别先安装轴承组件5,再安装偏心组件6,最后在偏心组件6和轴承组件5外安装端盖8。抛光机工作过程中,少量的水会沿着从动轴62径向的进入迷宫凹槽611中,而不是直接沿从动轴62径向流入到电机中,对电机造成影响。第一气流通道12、第二气流通道13、第三气流通道71、出气孔521和进气孔522使水和灰尘不易进入到轴芯4中,同时还能使迷宫凹槽611中的水不易进入到端盖8中,延长端盖8、轴承51、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轴芯(4)、转子(2)、定子(3)和机体(1),所述定子(3)通过顶丝固定在机体(1)内,所述轴芯(4)的左右两端均有轴承组件(5)和偏心组件(6),所述轴承组件(5)靠近定子(3),所述偏心组件(6)和轴承组件(5)外设有端盖(8),所述轴承组件(5)包括依次安装在轴芯(4)上的轴承(51)、轴承密封盖(52)和轴套(53),所述偏心组件(6)包括偏心轴承座(61)、安装在偏心轴承座(61)一端的从动轴(62)、安装在从动轴(62)上的从动轴承(63)、安装在从动轴(62)一端的抛光盘(64)和放置在偏心轴承座(61)内且远离从动轴(62)的配重块(65),所述机体(1)与右端盖(8)之间连接有轴承座(7),其特征是:所述偏心轴承座(61)靠近从动轴(62)的一侧向内凹陷设有迷宫凹槽(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从动轴(62)上设有迷宫凸槽(621),所述迷宫凸槽(621)嵌入到迷宫凹槽(6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迷宫凹槽(611)的槽深大于迷宫凸槽(62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偏心轴承座(61)包括与轴套(53)螺纹连接的连接部(612)、偏心部(613)和向内的翻边(614),所述翻边(614)位于偏心轴承座(61)远离轴套(53)的一端,所述偏心部(613)的管壁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偏心轴承座(61)的偏心距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配重块(65)为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环壁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所述金属环的薄环壁与厚环壁的连接处通过向内凹陷的圆弧连接;
所述偏心轴承座(61)内螺纹连接有限位销(615),所述限位销(615)与金属环向内凹陷的圆弧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密封盖(52)上设有贯穿其侧壁的出气孔(521),所述轴承密封盖(52)的端面上设有与出气孔(521)连通的进气孔(522),所述机体(1)上设有气压入口(11),所述机体(1)内设有与气压入口(1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1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2)与进气孔(52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内设有与第一气流通道(12)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13);
所述轴承座(7)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气流通道(13)连通,另一端与右轴承密封盖(52)的进气孔(522)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71)。
CN201820680923.XU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79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0923.XU CN208179287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0923.XU CN208179287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9287U true CN208179287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2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092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79287U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92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1381A (zh) * 2019-01-14 2019-03-29 福建省正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双头抛光机主轴
CN111906659A (zh) * 2020-06-28 2020-11-10 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打磨动力头以及铸件的打磨方法
CN115814653A (zh) * 2022-10-10 2023-03-21 东莞市勤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箱式公自转运动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1381A (zh) * 2019-01-14 2019-03-29 福建省正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双头抛光机主轴
CN109531381B (zh) * 2019-01-14 2024-04-12 福建省正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双头抛光机主轴
CN111906659A (zh) * 2020-06-28 2020-11-10 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打磨动力头以及铸件的打磨方法
CN115814653A (zh) * 2022-10-10 2023-03-21 东莞市勤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箱式公自转运动机构
CN115814653B (zh) * 2022-10-10 2023-12-01 东莞市勤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箱式公自转运动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9287U (zh) 一种双头抛光机电主轴
CN111496598A (zh) 一种平面打磨装置和平面打磨机器人
CN208190458U (zh) 一种电机机体及应用该机体的电主轴
CN102805596A (zh) 滚刷
CN206004445U (zh) 一种电机轴端缝隙防尘装置
CN107414655A (zh) 一种双磨头电主轴抛光研磨机
CN206240821U (zh) 一种轴承除尘装置
CN211277929U (zh) 一种旋涡式研磨抛光机研磨桶结构
CN210255448U (zh) 一种建筑装饰墙面打磨装置
CN216608368U (zh) 一种加工锯片用表面毛刺清理装置
CN202921930U (zh) 具防喷溅功能的高速主轴
CN212044066U (zh) 磨光机
CN107498461A (zh) 一种高效抛光研磨复合主轴
CN205363456U (zh) 一种打磨机的自吸尘结构
CN204246068U (zh) 适用于生产管理系统的可贴边清洁机
CN104999349A (zh) 一种电主轴前置的深孔磨削加工装置
CN210255671U (zh) 一种提高叶轮流道光滑度的打磨装置
CN208629103U (zh) 一种去毛刺装置及去毛刺机
CN202622503U (zh) 一种新型打磨机
CN103802032B (zh) 抛丸清理机抛丸器结构
CN208179288U (zh) 一种端盖及应用该端盖的电主轴
TWI435774B (zh) Grinding machine tool dust cover
CN206263727U (zh) 磨边机的润滑结构
CN216029782U (zh) 一种齿轮端面精磨装置
CN2434097Y (zh) 改进的气动研磨砂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