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3559U -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3559U
CN208173559U CN201820441632.5U CN201820441632U CN208173559U CN 208173559 U CN208173559 U CN 208173559U CN 201820441632 U CN201820441632 U CN 201820441632U CN 208173559 U CN208173559 U CN 208173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turnt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polarity
stee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16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俊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IT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IT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IT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IT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16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3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3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35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至少包括平台、第一转盘、吸气单元及吹气单元,平台前端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第一转盘具有第三槽道及第四槽道,第三槽道对应连通第一槽道,第四槽道对应连通第二槽道;吸气单元设置在第三槽道远离第一槽道的一端,吹气单元设置在第四槽道远离第二槽道的一端;元件受吸气单元吸气而依续经过第一槽道及第三槽道而至邻近吸气单元处,第一转盘转动180度角而使元件转180度角以进行极性转向,则第三槽道对应并连通第二槽道,吹气单元将元件从第三槽道吹至第二槽道,达到极性转向的功效。

Description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件的制作过程中,因各个制作过程步骤间无法避免的原因而产生缺陷,因此为维持产品品质的稳定,须针对所生产的电子工件进行缺陷检测,以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分析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并进一步掌握,以达到提升电子工件制作过程的合格率以及可靠度的目的。
其中,当各电子工件于电性检测后,因接脚的极性不同而导致电子工件具有方向性,为使后续步骤达到方便、一致时,电子工件的极性方向须要保持同一方向,因此往往使用机械手臂或人工方式逐一对电子工件进行检查及翻转定位,对于此种人工方式不但减缓整体速度、耗费人力工时,而且由于机械手臂的零件非常复杂进而导致保养维修的成本甚高,此外机械手臂整体所需的设备空间也相对较庞大。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开发相关技术解决,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559438号「检测元件回转极性之系统」的发明专利,以及第M350807号「测试包装机之晶片极性反转结构」的新型专利。由前述两项专利的技术特征及结构中均可发现,其在进行元件的极性转向时,其他工序均需停下等待,或者是容易因为转向所使用的槽道弯曲的曲率过大而容易导致元件被卡住,导致必须停工检测与修复,造成生产量的降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加以改良,经多年从事于此一行业的经验,于是创作出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人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借由简易的结构将侦测到极性错误的元件进行转向,而且其他工序仍能同步运作,无须停滞等待,达到入料、极性侦测、极性转向的同步以达到提升生产效能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至少包括一平台、一第一转盘、一吸气单元以及一吹气单元,其中:
该平台的前端侧间隔设置有一第一槽道以及一第二槽道,该第一转盘具有一第三槽道及一第四槽道,该第三槽道系对应连通该第一槽道,该第四槽道系对应连通该第二槽道;以及
该吸气单元设置在该第三槽道远离该第一槽道的一端,该吹气单元设置在该第四槽道远离该第二槽道的一端;其中:
一元件受该吸气单元的吸气而依续经过该第一槽道及该第三槽道而至邻近该吸气单元处,该第一转盘转动180度角而使该元件转180度角以进行极性转向,则该第三槽道对应并连通该第二槽道,该吹气单元将该元件从该第三槽道吹至该第二槽道,此时,该第四槽道系对应并连通该第一槽道,并依此循环。
进一步地,该平台邻近该吸气单元处且位于该第一转盘转动前的该第三槽道内,设置有一元件侦测器,该元件侦测器系与该第一转盘、该吸气单元、该吹气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第二转盘,该第二转盘系朝一转动方向转动,且该第二转盘的周圆角度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该第二转盘朝该转动方向转动时,该等容置槽中均有两相邻容置槽对应该第一槽道及该第二槽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极性侦测器,设置在该第二转盘朝该转动方向转动至该第一槽道之前的位置处,该极性侦测器与该第一转盘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入料单元,设置在该第二转盘朝该转动方向转动至该极性侦测器之前的位置处,该入料单元系与该第二转盘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地,该入料单元系为一直线震动送料机。
进一步地,该第一槽道及该第二槽道的形状分别呈“/”及“\”。
更进一步地,该第三槽道及该第四槽道的形状分别呈“>”及“<”。
其中,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及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的顶视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的部分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3至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其中:
100-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1-平台
11-第一槽道
12-第二槽道
2-第一转盘
21-第三槽道
22-第四槽道
3-吸气单元
4-吹气单元
5-元件侦测器
6-第二转盘
61-容置槽
7-极性侦测器
8-入料单元
200-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借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将以下列实施例配合附图示在下文中作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100至少包括一平台1、一第一转盘2、一吸气单元3以及一吹气单元4。
平台1的前端侧间隔设置有一第一槽道11以及一第二槽道12,第一转盘2具有一第三槽道21及一第四槽道22,第三槽道21对应连通第一槽道11,第四槽道22对应连通第二槽道12,而且,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第三槽道21、第四槽道22为两端开口的封闭槽道。
吸气单元3设置在第三槽道21远离第一槽道11的一端,吹气单元4设置在第四槽道22远离第二槽道12的一端。
平台1邻近吸气单元3处且位于第一转盘2转动前的第三槽道21内,设置有一元件侦测器5;元件侦测器5与第一转盘2、吸气单元3、吹气单元4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100还包括一第二转盘6,第二转盘6朝一转动方向(如逆时钟方向)转动,且第二转盘6的周圆角度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61,第二转盘6朝所述的转动方向(逆时钟方向)转动时,该等容置槽61中均有两相邻容置槽61对应第一槽道11及第二槽道12。
其中,第一槽道11及第二槽道12的形状呈系分别呈“/”及“\”,而第三槽道21及第四槽道22的形状分别呈“>”及“<”,但并不以此为限。借由第三槽道21与第四槽道22的形状设置,可以使元件200在第三槽道21与第四槽道22内移动时,在直线部位可以顺利移动,而在曲角处则可以使元件200偏向,以避免元件200卡在第三槽道21或第四槽道22内而影响输送工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100还包括一极性侦测器7,设置在第二转盘6朝所述的转动方向(逆时钟方向)转动至第一槽道11之前的位置处;极性侦测器7与第一转盘2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100还包括一入料单元8,设置在第二转盘6朝所述的转动方向(逆时钟方向)转动至极性侦测器7之前的位置处;入料单元8与第二转盘6电性连接。而入料单元8可为一直线震动送料机,但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吸气单元3及吹气单元4,其实际的动作是在容置槽61处朝第一槽道11方向吹气,使材料(如元件200)由容置槽61往第一槽道11方向移动,并由吸气单元3使材料(如元件200)往第三槽道21末端移动;材料(如元件200)由第四槽道22移动至容置槽61也是使用相同手段。
如图3图至图5图所示,一元件200透过入料单元8输送至第二转盘6的其中一容置槽61,第二转盘6朝所述的转动方向(即逆时钟方向)转至极性侦测器7处,以利用极性侦测器7对元件200进行极性的侦侧;当极性侦测器7侦测到元件200的极性是正确的话,则第一转盘2不作动,也就是说此时第一转盘2不转动、吸气单元3不进行吸气作动、吹气单元4不进行吹气作动、以及元件侦测器5不进行元件侦测作动。
而当极性侦测器7侦测到元件200的极性是错误的话,则极性侦测器7传送信号至第一转盘2、吸气单元3以及吹气单元4,而第二转盘6将元件200转动至平台1的第一槽道11时,元件200受吸气单元3的吸气作动而依续经过第一槽道11及第三槽道21而至邻近吸气单元3处,第一转盘2则转动180度角而使元件200转180度角以进行极性转向,则第三槽道21对应并连通第二槽道12(此时,第四槽道22系对应并连通第一槽道11),而且第二转盘6也同时进行转动使原本容置有所述元件200的容置槽61移动至第二槽道12处,而吹气单元4则将元件200从第三槽道21吹至第二槽道12而至原本容置所述元件200的容置槽61内,依此循环;借此,以使整体工序可以同步进行,无须停滞,提高生产效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因此提出专利申请。

Claims (8)

1.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至少包括一平台、一第一转盘、一吸气单元以及一吹气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平台的前端侧间隔设置有一第一槽道以及一第二槽道,该第一转盘具有一第三槽道及一第四槽道,该第三槽道对应连通该第一槽道,该第四槽道对应连通该第二槽道;以及
该吸气单元设置在该第三槽道远离该第一槽道的一端,该吹气单元设置在该第四槽道远离该第二槽道的一端;
其中,一元件受该吸气单元的吸气而依续经过该第一槽道及该第三槽道而至邻近该吸气单元处,该第一转盘转动180度角而使该元件转180度角以进行极性转向,则该第三槽道对应并连通该第二槽道,该吹气单元将该元件从该第三槽道吹至该第二槽道,此时,该第四槽道对应并连通该第一槽道,并依此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台邻近该吸气单元处且位于该第一转盘转动前的该第三槽道内设置有一元件侦测器,该元件侦测器与该第一转盘、该吸气单元、该吹气单元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转盘,该第二转盘朝一转动方向转动,且该第二转盘的周圆角度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该第二转盘朝该转动方向转动时,该等容置槽中均有两相邻容置槽对应该第一槽道及该第二槽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极性侦测器,设置在该第二转盘朝该转动方向转动至该第一槽道之前的位置处,该极性侦测器与该第一转盘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入料单元,设置在该第二转盘朝该转动方向转动至该极性侦测器之前的位置处,该入料单元与该第二转盘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入料单元为一直线震动送料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道及该第二槽道的形状分别呈“/”状及“\”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槽道及该第四槽道的形状分别呈“>”状及“<”状。
CN201820441632.5U 2018-03-30 2018-03-30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73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1632.5U CN208173559U (zh) 2018-03-30 2018-03-30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1632.5U CN208173559U (zh) 2018-03-30 2018-03-30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3559U true CN208173559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7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163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73559U (zh) 2018-03-30 2018-03-30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3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2416A (zh) * 2019-06-25 2019-10-08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元件正负极换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2416A (zh) * 2019-06-25 2019-10-08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元件正负极换向装置
CN110312416B (zh) * 2019-06-25 2020-11-20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元件正负极换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2896B2 (en) Robo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obot system
CN208173559U (zh) 电子元件极性转向结构
CN106895763A (zh) 一种全自动螺纹通止检测设备
CN104144865A (zh) 用于运行药房拣选装置的方法
CN1667362A (zh) 计量系统
CN207344137U (zh) 一种汽车灯座插头的自动装配及检测设备
CN105480735B (zh) 全自动碳刷弹簧校正测力机
US10976212B2 (en) Leak inspection assistance device and leak inspection method using same
US9486876B2 (en) Apparatus to load electrode cap magazines
CN104897053A (zh) 可编程数字化机器视觉检测平台
US20160144516A1 (en) Articulated robot having weight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5345431A (zh)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插件机控制系统
CN103376079B (zh) 一种在线检测玻璃尺寸的装置
CN109604180A (zh) 一种子弹壳检测机
CN205246015U (zh) 一种陶瓷砖平面度在线检测装置
CN203426822U (zh) 硬质脆性板的磨削装置
CN102735197A (zh) 一种工件夹持姿态正确自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4307763A (zh) 激光自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6824559U (zh) 一种led元件自动折弯机
CN104576459A (zh) 具有下料吹气机构的分选机
US20080011802A1 (en) Cutting system for master liquid crystal panel having different alignment marks and method for cutting master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1776646A (zh) 一种中厚板自动探伤系统和方法
CN104257500B (zh) Cit胶囊生产线故障自动报警系统
CN104457510A (zh) 一种微孔检测装置以及旋转检测系统
CN108554847A (zh) 一种自动检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