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67368U -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67368U
CN208167368U CN201820780723.1U CN201820780723U CN208167368U CN 208167368 U CN208167368 U CN 208167368U CN 201820780723 U CN201820780723 U CN 201820780723U CN 208167368 U CN208167368 U CN 208167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hamber
vapor
heating device
steam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07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李一峰
梁海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aoxiong environmental Electrical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07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67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67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67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具有蒸汽出口的加热腔;设于加热腔内的隔板,该隔板将加热腔分割成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腔和用于承接蒸汽排出过程中遇冷形成的回流水以及对蒸汽腔产生的蒸汽提供缓冲聚集功能以确保稳定连续的蒸汽排出的回水腔;该隔板的下末端设有连通蒸汽腔与回水腔的进水槽,该隔板的上末端设有连通蒸汽腔与蒸汽出口的蒸汽排出槽,该蒸汽排出槽的位置高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加热装置设置在蒸汽腔内。该蒸汽发生器能够稳定的连续排出蒸汽,且回流水不会堵塞在蒸汽出口从而几乎不会产生回流水噪音,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蒸汽发生器的挂烫机。
背景技术
挂烫机内部的蒸汽发生器将水快速加热膨胀成灼热蒸汽通过导汽管排出,利用蒸汽接触衣服和布料以进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并通过“拉”、“压”、“喷”的动作平整衣服和布料,使衣服和布料完好如新。然而,现有挂烫机在使用时,至少会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是挂烫机存在蒸汽间隔喷出不连续的问题。这是因为大量的膨胀蒸汽会导致蒸汽发生器内汽压快速上升,使依靠大气连通器原理从储水容器进水的方式,实际上不能补充水到蒸汽发生器,只有当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全部汽化完,并通过导汽管排出后,蒸汽发生器内压力下降后,储水容器内的冷水才能再次进入蒸汽发生器,新进的冷水再次加热汽化喷出需要时间,从而挂烫机出现蒸汽间隔喷出不连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挂烫机蒸汽喷出不连续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01341268公开了一种蒸汽产生装置以及具有其的挂烫机,通过在蒸汽发生器内限定出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加热腔被分隔成多个相互间隔开的加热区且热量可在多个加热区内相互传递,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多个加热区均连通,且在所述多个加热区中的任一个内设置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给予对不同加热区热量不相同从而确保蒸汽发生器内部都有足够的冷水可以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进而实现了不断蒸汽的技术目的。
问题二是挂烫机在产生蒸汽过程中因回流水回流产生噪音的问题。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会通过较长的输汽管输送到喷头,由于输汽管较长,在外部温度的影响下,输送的部分蒸汽会凝结在输汽管的内壁面上形成回流水,回流水顺着输汽管回流,并通过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回流到蒸汽发生器内,一方面由于下落的回流水掉落到蒸汽发生器内的加热装置被急速加热形成水泡破裂从而产生类似水壶煮水的噗噗噪音,另一方面大量气压较大的上升蒸汽会阻挡回流水顺着输汽管顺利的回流至蒸汽发生器,甚至让大量的回流水长期堆积在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处,回流水在出汽口处与往上冲出的蒸汽剧烈碰撞也会产生较大噪音,这些噪音会引起部分使用者的不安心理。为了解决因回流水回流产生噪音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10880134公开一种回流水和蒸汽分离装置、蒸汽发生器、挂烫机和电饭煲,在蒸汽腔内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出汽口的水汽分离结构以形成蒸汽排放通道和回水通道,将排出的蒸汽和产生的回流水两者分离,从而凝结水能够顺利回流到蒸汽腔内,而蒸汽腔内的蒸汽则能够顺利排出,避免了回流水和蒸汽碰撞产生的噪声。然而,该技术方案中水汽分离结构包括锥形筒和引流筒,所述锥形筒的筒壁上贯穿有蒸汽通孔,或者,水汽分离结构包括与蒸汽腔和出汽口的内周面之间保持周向间隙的内套筒。
上述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01341268不能解决回流水回流产生噪音的问题,而上述中国专利申请2016110880134不能解决蒸汽不连续的问题,且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水汽分离结构也不便于蒸汽发生器的加工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同时解决蒸汽发生器存在蒸汽排出不连续以及回流水产生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的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蒸汽发生器的挂烫机,该蒸汽发生器能够稳定的连续排出蒸汽,且回流水不会堵塞在蒸汽出口从而几乎不会产生回流水噪音。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和具有蒸汽出口的加热腔;设于加热腔内的隔板,该隔板将加热腔分割成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腔和用于承接蒸汽排出过程中遇冷形成的回流水以及对蒸汽腔产生的蒸汽提供缓冲聚集功能以确保稳定连续的蒸汽排出的回水腔;该隔板的下末端设有连通蒸汽腔与回水腔的进水槽,该隔板的上末端设有连通蒸汽腔与蒸汽出口的蒸汽排出槽,该蒸汽排出槽的位置高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加热装置设置在蒸汽腔内。
其中,蒸汽出口外接有便于将蒸汽出口的蒸汽导出的蒸汽导管。
其中,蒸汽出口位于回水腔的上方而不位于蒸汽腔的正上方。
其中,蒸汽排出槽的槽口高度不小于2mm。
其中,进水槽的位置低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
其中,加热装置的上表面设置为第一蒸发区,而位于加热装置外侧四周的蒸汽腔底部围绕设置成第二蒸发区,该第二蒸发区的位置低于第一蒸发区的位置。
其中,在加热装置的外围设置一层挡水圈,该挡水圈的上端周缘的位置高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而低于进水槽,该挡水圈内部形成第一蒸发区,该挡水圈外部形成蒸汽腔的第二蒸发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挂烫机,其至少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外壳、设于外壳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储水腔、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储水腔通过进水通道与回水腔相连通。
其中,进水通道水平设置,且进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储水腔的腔底以及回水腔的腔底。
其中,进水通道的位置以低于加热装置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的解决了“蒸汽排出不连续以及蒸汽排出过程中冷凝形成回流水回流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并通过如下技术手段获得了相应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腔中设置隔板以将加热腔分割成内设加热装置的蒸汽腔以及直接与蒸汽出口连通的回水腔,由回水腔承接回流水以减小回流水产生噪声、对蒸汽具有缓冲聚集功能以确保稳定连续的蒸汽排出、回收回流水并有利于提高产生蒸汽的效率,从而让蒸汽发生器能够稳定的连续排出蒸汽,且回流水不会堵塞在蒸汽出口从而几乎不会产生回流水噪音。并且,蒸汽发生器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挂烫机的部分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中蒸汽发生器的部分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的蒸汽发生器,能够同时解决蒸汽发生器存在蒸汽排出不连续以及回流水产生噪声的问题。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烫机,其至少包括底座901、设于底座901上的外壳902、设于外壳902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储水腔1以及与储水腔1通过进水通道2相连通的蒸汽发生器。
进一步结合图2所示。蒸汽发生器包括:具有蒸汽出口30的加热腔3,该加热腔3通过进水通道2与储水腔1相连通;设于加热腔3内的隔板4,该隔板4将加热腔3分割成蒸汽腔31和回水腔32,该隔板4的下末端、上末端分别设有进水槽41和蒸汽排出槽42,该蒸汽腔31通过蒸汽排出槽42连通蒸汽出口30,且该加热腔3的蒸汽出口30位于回水腔32的上方而不位于蒸汽腔31的正上方;设于蒸汽腔31内的加热装置5(其中,加热装置5可采用电热丝、电热锅等传统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并没有对加热装置5进行改进),该加热装置5用于加热水从而产生蒸汽。甚至,还可以在蒸汽出口30外接蒸汽导管6便于将蒸汽出口30的蒸汽导出。
其中,进水槽41的位置低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便于通过进水槽41给蒸汽腔31补水。蒸汽排出槽42的位置高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位于加热装置5上方的水优先被蒸发形成蒸汽后从蒸汽排出槽42排出。
其中,蒸汽排出槽4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并且,从利于蒸汽排出且蒸汽通过时不产生噪声的角度考虑,蒸汽排出槽42的槽口尺寸不易过小。比如,蒸汽排出槽42的槽口高度不小于2mm为宜。
其中,该储水腔1具有加水口11,便于用户通过加水口11往储水腔1添水,以方便用户使用。
再者,储水腔1内的水是利用大气压力给回水腔32补水。可以理解的是,进水通道2的位置较低,进水通道2水平设置,且进水通道2的两端分别连通储水腔1的腔底以及回水腔32的腔底。并且,进水通道2的位置以低于加热装置5上端面为佳。
加热装置5的上方设置为第一蒸发区,而在蒸汽腔31的底部围绕加热装置5外部设置低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的第二蒸发区,该第二蒸发区的位置低于第一蒸发区的位置。即加热装置5固定在蒸汽腔31的底部,加热装置5的上方设置为第一蒸发区,而加热装置5的四周与蒸汽腔31的腔壁之间设置为第二蒸发区。加热装置5工作过程中,第一蒸发区的水优先被蒸发形成蒸汽;当第一蒸发区的水消耗完毕后,由于挡水圈的上端缘高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故第二蒸发区仍然有水,虽然第二蒸发区内的水无法漫溢到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进行直接加热,但加热装置5可以通过热辐射对第二蒸发区内的水加热,避免中断蒸汽排出。事实上,当主要利用第二蒸发区内的水产生蒸汽时,这时蒸汽腔31内部压力会下降从而让回水腔32通过进水槽41给第一蒸发区、第二蒸发区补水。
当然,如果加热装置5的整体高度较低,即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位置与蒸汽腔31的底部(腔底)位置几乎一致,则还可以在加热装置5的外围设置一层挡水圈,该挡水圈的上端周缘高度高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而低于进水槽41,从而在挡水圈内部形成第一蒸发区,而在挡水圈外部形成蒸汽腔31的第二蒸发区,通过设置第二蒸发区来避免蒸汽发生器出现中断蒸汽排出的现象。
申请人需要强调的是,回水腔32在整个技术方案中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回水腔32用于承接回流水以减小回流水产生噪声。储水腔1内的冷水能够通过进水通道2进入回水腔32,而回水腔32内的水通过隔板4下末端的进水槽41可以流入蒸汽腔31(图1中向左的箭头表示冷水流动方向)。蒸汽腔31内的水被加热装置5加热产生蒸汽,蒸汽聚集在蒸汽腔31的水面上方空间,随着聚集的蒸汽增加从而压力增加,蒸汽从蒸汽排出槽42进入到回水腔32以及蒸汽出口30,从蒸汽出口30向上经过蒸汽导管6排出(图1中向上的箭头表示蒸汽的流动方向)。蒸汽经过蒸汽导管6内壁遇冷从而冷凝形成回流水,虽然蒸汽以一定气压向上喷出,但回流水自身具有的重力让回流水沿着蒸汽导管6内壁往下流(图1中向下箭头表示回流水的流动方向)至蒸汽出口30后,继续沿着加热腔3的内壁向下回流或直接掉落至蒸汽出口30正下方的回水腔32中,这样避免了回落的回流水直接掉落在发热装置5的表面被极速汽化产生气泡破裂噪声、以及回流水与上升的蒸汽直接碰撞产生噪声,从而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回流水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
二是,回水腔32对蒸汽具有缓冲聚集功能以确保稳定连续的蒸汽排出。在上述产生蒸汽的过程中,由于蒸汽需要经过隔板4上末端的蒸汽排出槽42进入回水腔32,并从回水腔32正上方的蒸汽出口30进入蒸汽导管6。由于蒸汽一定是先集聚在蒸汽腔31内形成第一压力才会通过蒸汽排出槽42进入回水腔32,进入回水腔32的蒸汽先聚集在回水腔32形成第二压力后才会从蒸汽出口30进入蒸汽导管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力略大于第二压力,且第二压力也略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因此,当蒸汽腔31内有足够水时,由于蒸汽腔31内压力略大于回水腔32,故回水腔32内的水是几乎不可能通过进水槽41补充到蒸汽腔31。仅当蒸汽腔31内水较少对应产生的蒸汽较少时,此时蒸汽腔31内的第一压力会下降到等于或小于回水腔32内第二压力时,回水腔32内的水会通过进水槽41补充到蒸汽腔31。在此过程中,由于蒸汽腔31产生的蒸汽减小,故第二压力也会随着下降,并随着回水腔32内的水会通过进水槽41补充到蒸汽腔31的过程中,回水腔32内的第二压力会无限接近大气压,从而让储水腔1内的冷水通过进水通道2对应补充到回水腔32,从而不会中断蒸汽的产生。并且,由于上述补水过程发生的时间极短,同时由于回水腔32内集聚了大量的蒸汽,故回水腔32内集聚的蒸汽在补水过程中进一步通过蒸汽出口30进入蒸汽导管6,让用户几乎觉察不到蒸汽排出量也变化,从而利用回水腔32对蒸汽的缓冲聚集功能达到了确保挂烫机具有稳定的连续排出蒸汽。
第三,回水腔32用于回收回流水并有利于提高产生蒸汽的效率。回落的回流水和通过进水通道2流入回水腔32的冷水混合后存储在回水腔32内,并通过蒸汽发生腔6热传递让回水腔32内的水继续升温,使得从回水腔32进入到蒸汽腔31的水温度较高,这样发热装置5能够更加快速的产生蒸汽,产生蒸汽的效率得到提高,可以产生连续均匀的蒸汽并减少由温差大所产生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5)和具有蒸汽出口(30)的加热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加热腔(3)内的隔板(4),该隔板(4)将加热腔(3)分割成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腔(31)和用于承接蒸汽排出过程中遇冷形成的回流水以及对蒸汽腔(31)产生的蒸汽提供缓冲聚集功能以确保稳定连续的蒸汽排出的回水腔(32);
该隔板(4)的下末端设有连通蒸汽腔(31)与回水腔(32)的进水槽(41),该隔板(4)的上末端设有连通蒸汽腔(31)与蒸汽出口(30)的蒸汽排出槽(42),该蒸汽排出槽(42)的位置高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
加热装置(5)设置在蒸汽腔(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出口(30)外接有便于将蒸汽出口(30)的蒸汽导出的蒸汽导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出口(30)位于回水腔(32)的上方而不位于蒸汽腔(31)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蒸汽排出槽(42)的槽口高度不小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进水槽(41)的位置低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设置为第一蒸发区,而位于加热装置(5)外侧四周的蒸汽腔(31)底部围绕设置成第二蒸发区,该第二蒸发区的位置低于第一蒸发区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加热装置(5)的外围设置一层挡水圈,该挡水圈的上端周缘的位置高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而低于进水槽(41),该挡水圈内部形成第一蒸发区,该挡水圈外部形成蒸汽腔(31)的第二蒸发区。
8.一种挂烫机,其至少包括底座(901)、设于底座(901)上的外壳(902)、设于外壳(902)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储水腔(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储水腔(1)通过进水通道(2)与回水腔(3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烫机,其特征在于,进水通道(2)水平设置,且进水通道(2)的两端分别连通储水腔(1)的腔底以及回水腔(32)的腔底。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烫机,其特征在于,进水通道(2)的位置以低于加热装置(5)的上表面。
CN201820780723.1U 2018-05-23 2018-05-23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Active CN208167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0723.1U CN208167368U (zh) 2018-05-23 2018-05-23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0723.1U CN208167368U (zh) 2018-05-23 2018-05-23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67368U true CN208167368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6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0723.1U Active CN208167368U (zh) 2018-05-23 2018-05-23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673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6842A (zh) * 2018-05-23 2018-09-04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6842A (zh) * 2018-05-23 2018-09-04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108486842B (zh) * 2018-05-23 2024-02-27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168B (zh) 蒸汽量可控的即热式挂烫机
US8275248B2 (en) Repeated evaporation garment steamer
CN106661817B (zh) 蒸汽熨斗
CN208167368U (zh)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101892577B (zh) 一种多次汽化的蒸汽挂烫机
CN20930996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熨烫装置
CN201330342Y (zh) 一种多次汽化的蒸汽挂烫机
CN108486842A (zh)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202482675U (zh) 带加热装置的熨衣烫头
CN105506945B (zh) 用在蒸汽挂烫机上的发热锅
CN109082869A (zh) 注水部件及熨烫装置
CN205368833U (zh) 具有冷凝水回流结构的挂烫机
CN207419108U (zh) 一种多用途蒸汽熨斗
CN205474505U (zh) 用在蒸汽挂烫机上的发热锅
CN206817436U (zh) 蒸汽发生装置
CN208519746U (zh) 一种发热煲及设置有发热煲的发热装置
CN206538604U (zh) 挂烫机用蒸汽加热设备
CN106283581A (zh) 一种挂烫机上的集水结构
CN207605379U (zh) Mvr强制循环蒸发器
CN103541201B (zh) 挂烫机加热喷头
CN206102381U (zh) 一种节能蒸炉
CN104562611B (zh) 一种即热式挂烫机
CN206879135U (zh) 水汽分离一体式高频蒸汽发生器
CN204491266U (zh) 一种即热式挂烫机
CN204994758U (zh) 蒸气产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13

Address after: 528318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Leliu Street rich village Fu'an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No. 5-2-1

Co-patentee after: Foshan Xiaoxiong environmental Electric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8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Leliu Street rich village Fu'an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No. 5-2-1

Patentee before: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