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8920U -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8920U
CN208158920U CN201820172010.7U CN201820172010U CN208158920U CN 208158920 U CN208158920 U CN 208158920U CN 201820172010 U CN201820172010 U CN 201820172010U CN 208158920 U CN208158920 U CN 208158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s
electrical heating
softening plant
ontology
sof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20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治武
温占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Gentherm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filed Critical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Priority to CN2018201720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8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8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892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该软化装置(200),用于使得待缝纫到垫、特别是汽车坐垫或靠垫上的细长电加热元件(121)、特别是金属电加热丝的外绝缘皮软化,所述软化装置(200)包括:本体(210),所述本体设有供气通道以及供料通道(211),所述本体还设有开口容腔(213),热空气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气通道,所述细长电加热元件(121)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料通道(211),所述供气通道与所述供料通道(211)彼此隔离并且均通到所述开口容腔(213)中,所述电加热元件(121)经过所述供料通道(211)和所述开口容腔(213)后从所述本体(210)排出。本申请还公开了电加热元件(121)、采用软化装置的缝纫设备以及软化装置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大体上涉及电加热元件、特别是在汽车加热垫中采用的电加热元件、例如金属电加热丝的缝纫设备,本申请还大体上涉及在这种缝纫设备中采用的用于使得所述电加热元件软化的软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加热垫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金属电加热丝以预定的图案缝纫到汽车坐垫的基材上。金属电加热丝通常外表面包覆有绝缘皮。为了提高汽车加热垫的加热能力,会以较高密度的图案来将金属电加热丝缝纫到基材上。因为制作绝缘皮的材质通常较硬,这就造成了金属电加热丝会在基材上以相对急剧的角度反复弯折。在图案特别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造成金属电加热丝的绝缘皮断裂,容易出现使用时短路、产品寿命降低等的失效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在缝纫包覆有硬绝缘皮的电加热丝时对其软化的装置,从而确保这种电加热丝能够以其绝缘皮无损地被缝纫到一加热垫的基材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元件,包括电加热丝以及在所述电加热丝上附着的外绝缘层,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适于被固定在垫上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室温下如果不破坏所述外绝缘层或所述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
可选地,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不超过6mm,优选是在1与6mm 之间,特别优选是在4与6mm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外径小于1.5mm;和/或,所述外绝缘层的厚度是在0.01与0.2mm之间,优选是在0.1与0.2mm之间。
可选地,所述外绝缘层由聚合材料、优选PA12或PES制成。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不超过15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并且所述弯曲部在工作温度下如果不破坏所述外绝缘层或所述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装置,特别是加热垫、尤其车用加热垫,所述电加热装置具有基材以及在所述基材上固定的上述的电加热元件。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弯曲部利用缝线通过缝纫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基材上。缝线优选由聚酯制成。
可选地,用于电加热元件的弯曲部固定的缝线的针距不超过2 mm。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软化装置,用于使得待固定到垫、特别是汽车坐垫或靠垫上的细长电加热元件、特别是金属电加热丝的外绝缘皮软化,所述软化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供气通道以及供料通道,所述本体还设有开口容腔,热空气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气通道,所述细长电加热元件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料通道,所述供气通道与所述供料通道彼此隔离并且均通到所述开口容腔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经过所述供料通道和所述开口容腔后从所述本体排出,所述电加热元件能够由热空气被加热至一适于使得电加热元件能够以形成弯曲部的方式被固定到垫的基材上的加热软化温度,从而所述弯曲部在室温如果不破坏外绝缘皮或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
可选地,所述供气通道与所述供料通道在所述本体内被限定。
可选地,所述供气通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供气通道区段和位于下游的第二供气通道区段,并且所述第二供气通道区段与所述供料通道大致平行。
可选地,所述软化装置包括连接管,用于使得从所述本体排出的电加热元件保温。
可选地,所述软化装置还包括在所述本体上能够拆卸地安装的出口连接件,所述出口连接件设有供所述电加热元件穿过的通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腔气密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波纹管,一段螺旋弹簧在所述波纹管内靠近所述通腔固定,所述电加热元件穿过所述螺旋弹簧的中空内部。
可选地,所述螺旋弹簧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在所述波纹管中被固定。
可选地,在所述出口连接件被安装就位后,所述通腔与所述开口容腔气密性连通,并且所述通腔设有沿着远离所述开口容腔的方向收缩的内周面。
可选地,所述软化装置包括热源,其产生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气通道的热空气。
可选地,所述软化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热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将具有外绝缘皮的细长电加热元件、特别是金属电加热丝缝纫到垫、特别是汽车坐垫或靠垫上的缝纫设备,所述缝纫设备包括:
机架;
相对于所述机架固定的供料装置;
相对于所述机架能够移动的缝纫头;以及
在所述机架上安装的前述的软化装置,其中,具有外绝缘皮的细长电加热元件自所述供料装置被供入所述软化装置,并且经过所述软化装置软化后由所述缝纫头接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前述的软化装置的方法,包括:
测量在所述软化装置中流动的空气温度;以及
基于测量结果,调节空气的流速和/或使得空气温度升降。可选地,在温度测量值接近一规定值时,降低空气的流速和/或使得空气降温
采用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手段,包覆有硬绝缘皮的电加热元件能够在被缝纫之前软化,从而电加热元件能够以相对复杂的图案、即能够以较小的半径被弯折而绝缘皮不破损。此外,在缝纫的过程中,软化后的电加热元件可以被防止妨碍缝纫头的操作。
附图说明
从后述的详细说明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申请的前述及其它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各附图的比例出于清楚说明的目的有可能不一样,但这并不会影响对本申请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缝纫设备的简化示意图,其中安装有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使得电加热元件软化的软化装置;
图2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软化装置的出口连接件及与其相配的连接管;
图2b示意性示出了出口连接件及其连接管的分解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各附图中,结构相同或功能相似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将电加热元件、特别是金属电加热丝缝纫到垫、例如汽车内饰坐垫或靠垫上的缝纫设备100的简化示意图。缝纫设备100大体上包括固定的机架110、在机架110上安装的供料装置 120、以及相对于机架110可以依据需要移动的缝纫头130。
在本申请中,电加热元件为外包覆有绝缘皮的细长电加热体,能够通过缝纫头130被缝纫到垫的基材上,从而在通电后实现加热功能。正如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提到的,对于外包覆有绝缘皮的金属电加热丝而言,当以较小拐角的图案进行缝纫时,金属电加热丝会被反复地弯折。因此,较硬的绝缘皮有可能折断,造成金属电加热丝外露。
为此,缝纫设备100设有用于使得电加热元件加热软化的软化装置200。根据图1所示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软化装置200包括在机架110上固定地安装的本体210。在本体210中设置有一个供料通道211。来自供料装置120的细长电加热元件121能够穿过本体210的供料通道211被输送。在本体210中还设有另一供气通道。该供气通道与一热源220流体连通。热源220例如可以在缝纫设备100的机架110 上安装。例如,热源220可以经由隔热管道221与本体210的供气通道气密性连通。
热源22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电加热装置以及(未示出的)气泵装置。电加热装置可以受控通电产生热量,并加热空气。气泵装置可以将加热后的空气经由隔热管道221吹送到本体210的供气通道中,并且吹送的风量和/或风速可以依据需要被调节。
如图1所示,本体210的供气通道可以包括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 以及第二供气通道区段212b。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与本体210的供料通道211大体垂直,并且第二供气通道212b与本体210的供料通道 211大体平行。从空气流向上看,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位于上游,而第二空气通道区段212b位于下游。
在本体210中还设置有一开口容腔213。本体210的供气通道与供料通道211隔开,仅在开口容腔213处,第二供气通道212b与供料通道211相通。这样,当高温热空气被吹入本体210的供气通道后,不会直接吹向电加热元件,导致其外绝缘皮被过快加热而熔化。经过本体210的供气通道的高温热空气仅仅能够沿着与供料通道211平行的方向被吹送到开口容腔213中,在这里加热电加热元件,使其外绝缘皮相对缓和地升温而软化。
在开口容腔213处,本体210还可以连接有一出口连接件230。例如,该出口连接件230可以通过螺栓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其它工具被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本体210上。在出口连接件230中形成有通腔231。当出口连接件230在本体210上安装就位后,该通腔231与开口容腔213相连。该通腔231贯穿出口连接件230。此外,该通腔231形成有缩窄的内周面区段。该内周面区段朝向远离开口容腔213 的方向缩窄,从而热空气在供应到此处后,流速相对被减缓,防止“返气”现象出现。
进一步如图2b所示,在出口连接件230的与本体210相反的一侧上,伸出有一连接头233。该连接头233由通腔231贯穿。此外,该出口连接件230还配有一辅助连接件240。该辅助连接件240也延伸有一连接头241,并且一通孔贯穿该辅助连接件240及其连接头241 被形成。这样,当出口连接件230与辅助连接件240相接触之后,出口连接件230的连接头233能够伸入到辅助连接件240的通孔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软化装置200的本体210 经由出口连接件230和辅助连接件240利用一连接管与缝纫设备100 的缝纫头130相连。可以看出,在图2a的实施例中,在出口连接件230 和辅助连接件240中各设有四个(或其它数量也行)通孔,从而当出口连接件230和辅助连接件240的这些通孔被对正接触安装时,螺栓可以相应地插入各通孔中并将它们固定至本体210。
进一步参照图2b,在出口连接件230的连接头233上形成有一圈凸缘,从而一段硅胶管或任何其它弹性密封软管232能够套在所述连接头233上固定。这样,弹性密封软管232的尺寸设置成,在连接头 233插入辅助连接件240的通孔中时也可以一并插入到该通孔中,并且至少部分地从辅助连接件240的连接头241外伸出。此外,从与本体210相反的开口端,一段螺旋弹簧251能够被插入到弹性密封软管 232中,并且一波纹管250能够套在弹性密封软管232上。螺旋弹簧 251外径设置成稍微大于弹性密封软管232的内径,且波纹管250的内径设置成稍微小于弹性密封软管232的外径,从而螺旋弹簧251、波纹管250与弹性密封软管232之间分别为过盈配合,实现它们之间的相对固定。在缝纫设备100操作时,经由软化装置200被软化的电加热元件121连续地穿过螺旋弹簧251的中空内部以及波纹管250移动,到达缝纫头130,并由缝纫头130缝纫到垫的基材上。由于螺旋弹簧251的设置,软化后的电加热元件121不易在波纹管250中发生缠绕,并且波纹管250的采用也尽量避免了与缝纫头130的干涉,影响缝纫过程。
波纹管250可以构成本体210与缝纫头130之间的连接管,并且可以由塑料或者隔热材料制成,从而确保在软化后的电加热元件121 在波纹管250内移动时不会因过快散热而再次变硬。
采用本申请的软化装置,细长电加热元件121能够例如在到达缝纫头130之前被加热至一加热软化温度,适于使得电加热元件121能够以形成弯曲部的方式被固定、例如通过缝纫被固定到垫的基材上,从而电加热元件121在室温或者在加热元件121本身的加热工作温度 (例如不超过150度)如果不破坏外绝缘皮或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加热工作温度指的是加热元件121的绝缘皮的耐受温度。在本申请中,上述加热软化温度高于室温或者加热元件121 的加热工作温度。也就是说,加热元件121的弯曲部在室温或者在加热工作温度时是形状固化的,如果不破坏外绝缘皮或加热丝就无法被再次变形。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可以由插入本体 210内的一段隔热管道限定。例如,该段隔热管道可以由隔热效果比本体210更佳的材料制成,从而避免热量向外流失。可选地,第二供气通道区段212b也可以由插入本体210内的一段类似的隔热管道限定。
为了监测供入软化装置200内的热空气的温度,可以在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和/或第二供气通道区段212b中布置温度传感器216。温度传感器216所检测的空气温度可以间接反映电加热元件121的外绝缘皮的温度,并因而体现其被软化的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温度传感器216也可以在出口连接件230和/或辅助连接件240中布置,以相应检测通过它们被输送的热空气的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申请的软化装置200并不限于以上说明书提到的或附图示出的实施例。例如,在一替代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出口连接件230和/或辅助连接件240,从而波纹管250直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方式气密性连接至本体210的开口容腔213。再例如,在一替代实施例中,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和/或第二供气通道区段212b也可以相对于供料通道211的任何角度在本体210中与供料通道211隔离地设置,只要确保供气通道内的热空气在开口容腔213 处不会沿着垂直于供料通道211的方向吹向电加热元件即可。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供气通道和供料通道211也可以采用在本体210外侧布置的独立绝热管道来限定,从而这两个独立绝缘管道在开口容腔213处汇合。
以下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申请的软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在缝纫设备100上可以设置一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分别控制供料装置120、缝纫头130、软化装置200及其热源220的操作,并且接收并分析温度传感器216的温度测量值。因此,以下提到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该中央处理单元中被执行。
根据该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10,软化装置200被开机运行。例如,将热源220的电加热装置以及气泵装置通电运行。这样,热空气被吹送到软化装置200的供气通道中。然后,在步骤S20,利用上述提到的温度传感器216测量空气温度。在步骤S30,判断所测量的温度值是否大于一事先规定的安全值。例如,该安全值设置为软化装置200工作时确保电加热元件软化的最大安全温度。超过该温度,则电加热元件有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受损。如果步骤S3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到步骤S90,软化装置200被关机。如果步骤S30 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跳转到步骤S40。在步骤S40,判断所测量的温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工作温度。工作温度小于安全温度。该预设的工作温度设置成,在热空气达到该温度时,电加热元件的外绝缘皮能够被最佳地软化,以便缝纫头130缝纫相对复杂的图案。如果步骤S40 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跳转到步骤S90,软化装置200被关机。如果步骤S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到步骤S50。
在步骤S50,判断所测量的温度值与预设的工作温度之差的绝对值是否达到第一限值。如果步骤S5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到步骤S60。如果步骤S5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跳转到步骤S70。在步骤S70,判断所测量的温度值与预设的工作温度之差的绝对值是否达到第二限值。如果步骤S7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到步骤S80。如果步骤S7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跳转到步骤S20,继续进行循环。
步骤S60与步骤S80涉及对软化装置200中输送的热空气进行调温。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一限值和第二限值均为正数,且第一限值小于第二限值;此外,在步骤S60可以设置成,热源220的气泵装置以小功率运行,从而所输送的热空气流速减慢,从而电加热元件的外绝缘皮被加热软化的速度也相应减慢;而在步骤S80可以设置成,热源220的气泵装置以大功率运行,从而所输送的热空气流速加快,从而电加热元件的外绝缘皮被加热软化的速度也相应加快。附加地或替代性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分别在步骤S60和S80中可以分别调控热源220的电加热装置的功率,以此来调控所输送的热空气的温度,从而相应调控电加热元件的外绝缘皮被加热软化的速度。上述第一限值和第二限值的设置目的在于,当热空气的温度离预设的工作温度较大时,使得热空气的温度迅速升高;当热空气的温度已经接近预设的工作温度时,使得热空气的温度缓慢升高,从而避免积聚升温的热空气会对电加热元件的外绝缘皮造成任何损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值也可以设置成大于第二限值,这样,上述步骤S60和S80中的操作也相应可以被颠倒。
采用本申请上述提到的技术手段,可以获得这样一种电加热元件,其包括电加热丝以及附着在电加热丝上的外绝缘层,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适于通过缝纫被固定在垫上的弯曲部,所述电加热元件在室温下如果不破坏所述外绝缘层或所述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不超过6mm,优选是在1与6mm之间,特别优选是在4与6mm 之间。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小于或等于1.5mm的外径。外绝缘涂层的厚度为0.001至0.2mm,优选0.1至0.2mm。所述外绝缘涂层由聚合物材料、优选PA12或PES制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采用本申请上述提到的技术手段,可以获得这样一种电加热装置、特别是加热垫、尤其车用加热垫,所述电加热装置具有基材以及在所述基材上固定的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电加热丝以及附着在电加热丝上的外绝缘层,所述电加热元件被成形为具有弯曲部,所述电加热元件在室温下如果不破坏所述外绝缘层或所述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电加热元件的弯曲部在所述基材上固定可以利用缝纫的方式来实现,其中缝纫指的是缝纫头利用缝线在基材上的缝纫而将电加热元件的弯曲部绷在基材上。缝线的针距不超过2mm。在本申请的其它可选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方式例如粘接的方式被固定在基材上。尽管这里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仅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的,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申请的范围构成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以彼此相互组合使用。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替换、变更和改造可被构想出来。

Claims (29)

1.一种电加热元件(121),包括电加热丝以及在所述电加热丝上附着的外绝缘层,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适于被固定在垫上的且在室温下如果不破坏所述外绝缘层或所述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的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不超过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是在1与6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是在4与6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外径小于1.5mm;和/或,所述外绝缘层的厚度是在0.01与0.2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层的厚度是在0.1与0.2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层由聚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层由PA12或PES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具有不超过15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并且所述弯曲部在工作温度下如果不破坏所述外绝缘层或所述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
10.一种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具有基材以及在所述基材上固定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是加热垫或车用加热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21)的弯曲部利用缝线通过缝纫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基材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弯曲部固定的缝线的针距不超过2mm。
14.一种软化装置(200),用于使得待固定到垫上的细长电加热元件(121)的外绝缘皮软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装置(200)包括:
本体(210),所述本体设有供气通道以及供料通道(211),所述本体还设有开口容腔(213),热空气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气通道,所述细长电加热元件(121)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料通道(211),所述供气通道与所述供料通道(211)彼此隔离并且均通到所述开口容腔(213)中,所述电加热元件(121)经过所述供料通道(211)和所述开口容腔(213)后从所述本体(210)排出,所述电加热元件(121)能够由热空气被加热至一适于使得电加热元件(121)能够以形成弯曲部的方式被固定到垫的基材上的加热软化温度,从而所述弯曲部在室温如果不破坏外绝缘皮或所述电加热元件(121)的电加热丝就无法被拉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不超过6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是在1与6m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是在4与6mm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通道与所述供料通道(211)在所述本体(210)内被限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通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供气通道区段(212a)和位于下游的第二供气通道区段(212b),并且所述第二供气通道区段(212b)与所述供料通道(211)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装置包括使得从所述本体(210)排出的电加热元件(121)保温的连接管。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装置还包括在所述本体(210)上能够拆卸地安装的出口连接件,所述出口连接件设有供所述电加热元件(121)穿过的通腔(231),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腔(231)气密性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波纹管(250),一段螺旋弹簧(251)在所述波纹管(250) 内靠近所述通腔(231)固定,所述电加热元件(121)穿过所述螺旋弹簧(251)的中空内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25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在所述波纹管(250)中被固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连接件被安装就位后,所述通腔(231)与所述开口容腔(213)气密性连通,并且所述通腔(231)设有沿着远离所述开口容腔(213)的方向收缩的内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装置包括热源(220),其产生能够被供应通过所述供气通道的热空气。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热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2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是汽车坐垫或靠垫。
28.一种将具有外绝缘皮的细长电加热元件(121)缝纫到垫上的缝纫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设备(100)包括:
机架(110);
相对于所述机架固定的供料装置(120);
相对于所述机架能够移动的缝纫头(130);以及
在所述机架上安装的根据权利要求14至27任一所述的软化装置(200),其中,具有外绝缘皮的细长电加热元件(121)自所述供料装置(120)被供入所述软化装置(200),并且经过所述软化装置(200)软化后由所述缝纫头(130)接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缝纫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是汽车坐垫或靠垫。
CN201820172010.7U 2018-01-31 2018-01-31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58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2010.7U CN208158920U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2010.7U CN208158920U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8920U true CN208158920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2010.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58920U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89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465A (zh) * 2018-01-31 2019-08-06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电加热元件、及其软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232234A (zh) * 2021-12-27 2022-03-25 深圳市山龙智控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布线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543975A (zh) * 2023-03-23 2023-08-04 广东合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体自动成型工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465A (zh) * 2018-01-31 2019-08-06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电加热元件、及其软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WO2019149222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电加热元件、及其软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099465B (zh) * 2018-01-31 2022-03-08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电加热元件、及其软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232234A (zh) * 2021-12-27 2022-03-25 深圳市山龙智控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布线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543975A (zh) * 2023-03-23 2023-08-04 广东合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体自动成型工艺
CN116543975B (zh) * 2023-03-23 2024-03-22 广东合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体自动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58920U (zh)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软化装置及缝纫设备
US2006017488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leak detection in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JP5577007B2 (ja) 内視鏡電子部品用冷却手段
US20050178755A1 (en) Air-cond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vehicle seats and components
US20020117551A1 (en) Heater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168856A (zh) 一种热载联合试验装置
US8826942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n air leak detection system to a sleeve that envelops a pressurized air hose of an aircraft
CN110099465A (zh) 电加热元件、及其软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1047775B2 (en) Paraffin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embedder and embedder with the same
KR20220002181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ITMI20131777A1 (it)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applicare un foglio protettivo di materiale polimerico a una tubazione
FI123881B (fi) Voimalaitoksen kattilan palamisilman savukaasu-ilmaesilämmityslaitteisto ja sen ilmanohjainholkki
CN104648077B (zh) 车用空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TW201914854A (zh) 車輛的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CN209369906U (zh) 氧传感器
CN207180014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热风枪
CN112079170A (zh) 展平装置及其方法
CN111465129A (zh) 一种电加热空速管及其装配方法
CN219354950U (zh) 一种呼吸管道以及呼吸装置
WO20141439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er vessel wall temperature reduction
US20100126982A1 (e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he Supply of a Gas
CN221056817U (zh) 散热装置及投影机
CN216482556U (zh) 一种发热体装置及舞台冷焰火设备
CN115111929B (zh) 一种高温硅片间接控温方法
CN10910092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3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3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