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6878U -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6878U
CN208156878U CN201820255072.4U CN201820255072U CN208156878U CN 208156878 U CN208156878 U CN 208156878U CN 201820255072 U CN201820255072 U CN 201820255072U CN 208156878 U CN208156878 U CN 208156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tection hole
driving mechanism
vehicle
dustproof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50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lf (shenzhen) Technology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f (shenzhen) Technology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f (shenzhen) Technology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f (shenzhen) Technology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550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6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6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68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检测机构、防尘片、动力组件及控制器,壳体上开设有检测孔,第一检测机构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探头,防尘片能够遮挡或开启检测孔,动力组件用于驱动防尘片移动或转动以遮挡或开启检测孔,检测孔处于开启状态时检测探头与检测孔相对,控制器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检测探头和所述动力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能有效保护检测探头不被污染,监测结果准确度高。

Description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对车位的空余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现在很多停车位上都装有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现有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多采用超声波、红外线或雷达等检测手段来检测车位的空余情况。但是,由于很多停车位特别是室外停车位的灰尘较多,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容易粘附上灰尘、脏污物等,从而使得超声波检测探头、红外线检测探头或雷达检测探头等被遮挡,从而影响车位的准确检测,不利于对车位空余情况的监控和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被灰尘、脏污物遮挡以提高车辆在位检测准确度的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一种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检测孔;
第一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探头;
防尘片,所述防尘片能够遮挡或开启所述检测孔;
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防尘片移动或转动以遮挡或开启所述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及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检测探头和所述动力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当需要检测停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移动或转动以开启检测孔,检测探头与检测孔相对设置,因此检测探头可以通过检测孔向壳体外发射检测信号(如红外线、超声波或电磁波等)以检测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第一检测机构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当第一检测机构结束探测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移动或转动直至防尘片遮挡住检测孔,以防止灰尘或脏污物覆盖于检测探头上,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该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能有效保护检测探头不被污染,监测结果准确度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转轴和旋转叶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叶片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叶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防尘片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叶片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探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防尘片或所述检测探头是否转动到位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防尘片或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时,所述限位机构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指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光电限位开关,所述光电限位开关包括发射端、接收端以及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为开设有扇形槽的圆形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分别与所述扇形槽的两个槽壁相对设置,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遮挡片的两侧,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射光信号,当所述光信号被所述遮挡片阻断时,所述光电限位开关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指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机械限位开关,所述机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旋转叶片上分别设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当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向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点连接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与所述检测孔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方向;当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向第二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时,所述防尘片与所述检测孔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杆,所述防尘片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防尘片趋向或远离所述检测孔移动以实现所述检测孔的开启和关闭;或者
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安装转轴和设于所述安装转轴上的安装叶片,所述防尘片设于所述安装叶片远离所述安装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安装叶片转动以实现遮挡或开启所述检测孔;或者
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四驱动机构,所述防尘片与所述检测孔的孔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防尘片打开或遮蔽所述检测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为超声波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或雷达检测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为地磁检测机构,所述地磁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的拦阻件,所述拦阻件包括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转动部的两端,所述转动部能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沿竖直方向上下转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至使其顶部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上方。
一种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上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所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上述车辆在位检测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检测机构将检测结果的电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则将检测结果的电信号通过通讯模块传送给服务器,从而可以实现对车位空余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当需要检测停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移动或转动以开启检测孔,检测探头与检测孔相对设置,因此检测探头可以通过检测孔向壳体外发射检测信号(如红外线、超声波或电磁波等)以检测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第一检测机构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当第一检测机构结束探测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移动或转动直至防尘片遮挡住检测孔,以防止灰尘或脏污物覆盖于检测探头上,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该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能有效保护检测探头不被污染,监测结果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的俯视图,此时转动部处于平放时的状态;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光电限位开关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机械限位开关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的侧视图,此时转动部处于抬起时的状态;
图6为图3所示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00、第一检测机构、防尘片300、动力组件及控制器500,壳体100上开设有检测孔110。第一检测机构设置于壳体100内,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探头210。防尘片300能够遮挡或开启检测孔110。动力组件用于驱动防尘片300 移动或转动以遮挡或开启检测孔110,检测孔110处于开启状态时检测探头210 与检测孔110相对。控制器500设置于壳体100内,检测探头210和动力组件均与控制器500电性连接。当需要检测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300移动或转动以开启检测孔110,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相对设置,因此检测探头210可以通过检测孔110向壳体100外发射检测信号(如红外线、超声波或电磁波等)以检测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第一检测机构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500。当第一检测机构结束探测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 300移动或转动直至防尘片300遮挡住检测孔110,以防止灰尘或脏污物覆盖于检测探头210上,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该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能有效保护检测探头不被污染,监测结果准确度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为扁平壳体100,检测孔110镂设于壳体100的顶部,从而便于检测到车辆的底盘。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可以为柱形壳体,检测孔110设于柱形壳体的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变换壳体100的形状和检测孔110的设置位置。
具体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10、转轴520和旋转叶片,转轴520 与第一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叶片设于转轴520上,旋转叶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旋转叶片531和第二旋转叶片532,第一旋转叶片531远离转轴520的一端与防尘片300连接,第二旋转叶片532远离转轴520的一端与检测探头210连接。当需要检测车位的空余情况时,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转轴 520转动,使得防尘片300远离检测孔110转动而检测探头210趋向检测孔110 转动,直至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相对,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驱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当检测机构完成检测时,第一驱动机构510再次驱动转轴520 转动,使得防尘片300趋向检测孔110转动而检测探头210远离检测孔110转动,直至防尘片300遮挡住检测孔110。该设置可以避免黏附于防尘片300外侧的灰尘或脏污物污染检测探头210。
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杆,此时检测探头210 与检测孔110相对设置,防尘片300设于驱动杆上,第二驱动机构可通过驱动杆驱动防尘片300趋向或远离检测孔移动以实现检测孔110的开启和关闭。
或者,动力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安装转轴和设于安装转轴上的安装叶片,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相对设置,防尘片300设于安装叶片远离安装转轴的一端,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安装叶片转动以实现遮挡或打开检测孔110。
或者,动力组件包括第四驱动机构,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相对设置,防尘片300与检测孔110的孔壁可转动连接,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防尘片300 打开或遮蔽检测孔110。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防尘片30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任何一种能实现检测孔110开启和关闭的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动力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540,传动组件540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转轴52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510为电机,传动组件540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啮合,从动齿轮与转轴520啮合。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继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则带动转轴520转动。通过传动组件540可以实现电机驱动转轴520转动,从而便于电机和转轴520的位置、方向的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动力组件还包括用于感应防尘片300或检测探头210是否转动到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控制器400电性连接,当防尘片300或检测探头 210与检测孔110相对时,限位机构向控制器400发送指令,控制器40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或控制器40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并改变第一驱动机构510下一次驱动转轴520的转动方向。限位结构控制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可保证防尘片300或检测探头210转动到位,改变第一驱动机构510下一次驱动转轴520的转动方向使得防尘片300与检测探头210的转动区域不重合,从而进一步防止黏附于防尘片300外侧的灰尘或脏污物污染检测探头210。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光电限位开关600,光电限位开关600包括发射端610、接收端620以及套设于转轴520上的遮挡片640,遮挡片640为开设有扇形槽的圆形片,第一旋转叶片531和第二旋转叶片532分别与扇形槽的两个槽壁相对设置,发射端610和接收端620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遮挡片640的两侧,发射端610向接收端620发射光信号,当光信号被遮挡片640阻断时,光电限位开关600向控制器400发送指令,控制器40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或控制器40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并改变第一驱动机构510下一次驱动转轴520的转动方向。
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机械限位开关,机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静触点710和第二静触点720,第一旋转叶片531和第二旋转叶片 532上分别设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当第一旋转叶片531向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一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710连接时,第一检测机构与检测孔110相对,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或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并改变下一次驱动转轴 520转动的方向。
当第二旋转叶片532向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二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720连接时,防尘片300与检测孔110相对,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或第一驱动机构510停止运转并改变下一次驱动转轴520转动的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机械限位开关便于控制转轴520的转动方向并确保防尘片300或检测探头210转动到位。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还可以是其他能确保防尘片300 或检测探头210转动到位的结构。
具体地,第一检测机构可为超声波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或雷达检测机构。当第一检测机构为超声波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或雷达检测机构,其发射的检测信号分别为红外线、超声波或电磁波。以超声波检测机构为例,开始检测时,超声波检测机构的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相对并经检测孔110向壳体100外发射超声波,车位上有车辆停放和没有车辆停放时,超声波检测机构感应到的信号不同,得出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地,超声波检测机构通过感应其与车辆的距离来得出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内部的第二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为地磁检测机构,地磁检测机构与控制器500电性连接。地磁检测机构比第一检测机构耗电量小,平时可以采用地磁检测机构对车位空余情况进行检测。在地磁检测机构能准确判断有无车辆时,不启动第一检测机构。在地磁因为车辆引起的磁场变化不明显而无法准确判断有无车辆时,启动第一检测机构对车位上的车辆再次进行检测,提高车辆检测的准确性。具体地,地磁检测机构处于常开状态,当地磁检测机构的波动峰值达到第一预设值时,若地磁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地磁变化平稳后的地磁值与扰动前的地磁值之差达到第二预设值,则控制器500做出车位上停放有车辆的判断;若地磁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地磁变化平稳后的地磁值与扰动前的地磁值之差未达到第二预设值,则控制器500向动力组件发送指令,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300开启检测孔110,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相对,继而控制器500启动第一检测机构对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500。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外的拦阻件800,拦阻件800包括转动部810、第一连接部820和第二连接部830。第一连接部820和第二连接部830分别设于转动部810的两端,转动部810能以第一连接部820或第二连接部830为轴沿竖直方向上下转动,转动部810可转动至使其顶部位于壳体100的顶部的上方。拦阻件800可方便用户预留车位。具体地,拦阻件800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内的传动杆,第一连接部820和第二连接部830均与传动杆连接。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五驱动机构510,第五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与传动杆连接并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可带动旋转部810上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包括服务器(附图未示出)和上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500电性连接的通讯模块900,通讯模块900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第一检测机构将检测结果的电信号发送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则将检测结果的电信号通过通讯模块900传送给服务器,从而可以实现对车位空余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当车辆在位检测装置需要检测车位的空余情况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300移动或转动以开启检测孔110,检测探头210与检测孔110 相对设置,因此检测探头210可以通过检测孔110向壳体100外发射检测信号 (如红外线、超声波或电磁波等)以检测车位上是否停放有车辆,第一检测机构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500。当第一检测机构结束探测时,动力组件驱动防尘片300移动或转动直至防尘片300遮挡住检测孔110,以防止灰尘或脏污物覆盖于检测探头210上,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该车辆在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能有效保护检测探头不被污染,监测结果准确度高。
进一步地,通讯模块900也可以与移动终端(附图未示出)进行网络连接,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控制拦阻件800,通讯模块900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后可向控制器500发送指令,控制器500通过第五驱动机构510驱动拦阻件800 的旋转部810抬起或降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10、通讯模块900和发射端610均可通过导线550与控制器400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检测孔;
第一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探头;
防尘片,所述防尘片能够遮挡或开启所述检测孔;
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防尘片移动或转动以遮挡或开启所述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及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检测探头和所述动力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转轴和旋转叶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叶片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叶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防尘片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叶片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探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防尘片或所述检测探头是否转动到位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防尘片或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时,所述限位机构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指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光电限位开关,所述光电限位开关包括发射端、接收端以及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为开设有扇形槽的圆形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分别与所述扇形槽的两个槽壁相对设置,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遮挡片的两侧,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射光信号,当所述光信号被所述遮挡片阻断时,所述光电限位开关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指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机械限位开关,所述机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旋转叶片上分别设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当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向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点连接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与所述检测孔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方向;当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向第二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时,所述防尘片与所述检测孔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改变下一次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杆,所述防尘片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防尘片趋向或远离所述检测孔移动以实现所述检测孔的开启和关闭;或者
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安装转轴和设于所述安装转轴上的安装叶片,所述防尘片设于所述安装叶片远离所述安装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安装叶片转动以实现遮挡或打开所述检测孔;或者
所述检测探头与所述检测孔相对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四驱动机构,所述防尘片与所述检测孔的孔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防尘片打开或遮蔽所述检测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为超声波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或雷达检测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为地磁检测机构,所述地磁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的拦阻件,所述拦阻件包括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转动部的两端,所述转动部能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沿竖直方向上下转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至使其顶部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上方。
10.一种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在位检测装置,所述车辆在位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CN201820255072.4U 2018-02-12 2018-02-12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6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5072.4U CN208156878U (zh) 2018-02-12 2018-02-12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5072.4U CN208156878U (zh) 2018-02-12 2018-02-12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6878U true CN208156878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507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6878U (zh) 2018-02-12 2018-02-12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6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503A (zh) * 2019-12-19 2020-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护效果的检测结构及天井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503A (zh) * 2019-12-19 2020-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护效果的检测结构及天井机
CN111050503B (zh) * 2019-12-19 2024-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护效果的检测结构及天井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4620B2 (en) Rail-mounted intelligent inspection robot
CN102426218A (zh) 一种自动探测有害气体的活动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8156878U (zh) 车辆在位检测系统及其车辆在位检测装置
CN104113043B (zh) 一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防碰撞保护装置
CN106410627B (zh) 一种开关柜系统
CN102701090A (zh) 一种变电站高层带电体防接近激光安全扫描报警器
CN108601271A (zh) 一种光电开关的红外线发射器
US11938985B2 (en) Smart cam for digitalization of a gate mechanism
KR102058861B1 (ko) 지중 배전선로의 위치 감시장치
CN202643189U (zh) 一种变电站高层带电体防接近激光安全扫描报警器
CN207114791U (zh) 毫米波天线阵列移动保护装置及人体安全检查设备
CN110345987A (zh) 一种智能模拟场景的安防监控测试装置及其系统
CN108843205A (zh) 一种电控防护密闭门
CN205748656U (zh) 一种开关柜监测装置
KR20080111637A (ko) 하향식 초음파센서를 구비한 자동 주차관리 시스템
CN112268985A (zh) 一种土建用环境检测装置
CN208605089U (zh) 一种电控防护密闭门
CN208723445U (zh) 一种安装于遥控飞机底部的电缆检修装置
ES2955720T3 (es)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monitorización de sector de antena de RF
JP2554394Y2 (ja) 電波暗室
CN111170105A (zh) 一种电梯故障监控系统
CN109387783A (zh) 携带式的多功能量测仪器
CN213580846U (zh) 一种土建用环境检测装置
CN216233053U (zh) 一种带防夹功能的停机坪
CN212247983U (zh) 一种能够自动指示停车位的道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