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8632U -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28632U
CN208128632U CN201820448685.XU CN201820448685U CN208128632U CN 208128632 U CN208128632 U CN 208128632U CN 201820448685 U CN201820448685 U CN 201820448685U CN 208128632 U CN208128632 U CN 208128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jack
board
flexible circuit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86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86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28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28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28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其中电路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无需在电路板的正面布置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增加了电路板表面元件的布板空间,一方面使得电路板表面可以布置更多的元件,另一方面避免了高度较高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布置在电路板正面造成移动终端厚度变厚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有利于移动终端向轻薄化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移动终端的性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厚度薄的移动终端更具有竞争力。
移动终端厚度薄意味着在大小固定的电路板上需要更多的布板面积以承载更多的元器件,如图1所示,现有的移动终端10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通过柔性电路板2电连接,现有方案是在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的正面布置连接器4,通过连接器4将柔性电路板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上以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这样的设计一方面造成连接器4占用了电路板的布板面积,尤其是有多个柔性电路板时占用更多的布板面积,另一方面,连接器4的高度通常较高,增加了整个电路板的高度,最终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加,不利于移动终端的轻薄化发展,降低了移动终端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占用电路板的布板面积和增加移动终端厚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无需在电路板的正面布置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增加了电路板表面的布板空间,一方面使得电路板表面可以布置更多的元件,另一方面避免了高度较高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布置在电路板正面造成移动终端厚度变厚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有利于移动终端向轻薄化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路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3以及柔性电路板2,柔性电路板2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的侧面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3的侧面电连接。
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刚性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2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者其它柔性导带。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固定于移动终端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具有相邻的两个侧面,柔性电路板2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的侧面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电路板1的第一侧面11设置有第一插孔12,柔性电路板2通过第一插孔12与第一电路板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3的第二侧面31固定连接,例如,柔性电路板2的一端与第二电路板3一体成型。
在实际应用中,柔性电路板2与第一电路板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21,插接部21可以是插针或者金手指,通过插接部21嵌入第一插孔12中实现柔性电路板2与第一电路板1电连接,而另一端则可以通过粘结材料压合工艺与第二电路板3压合为一个整体。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柔性电路板2电连接,则第一插孔12至少为两个并且在第一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布置,以使得柔性电路板2集中布置集束在移动终端10的内部,移动终端整机布局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无需在电路板的正面布置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增加了电路板表面的布板空间,一方面使得电路板表面可以布置更多的元件,另一方面避免了高度较高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布置在电路板正面造成移动终端厚度变厚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有利于移动终端向轻薄化发展。
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通过第一插孔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更换其中一个电路板即可,避免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为固定连接,出现故障需要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都报废的问题,可以降低报废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柔性电路板2电连接,则第一插孔12至少为两个,第一插孔12在第一电路板1的第一侧面11上,并且在与第一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布置,如图4所示,图中指示的方向F即为与第一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该方向F垂直于第一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并且与第一侧面11平行。同时,柔性电路2设置有弯折部,以使得柔性电路板2从与第二电路板3固定连接的一端引出后,通过弯折部延伸到第一电路板1上相应的第一插孔12中。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多个第一插孔在与第一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布置于第一电路板的侧面,避免了第一电路板厚度较小不利于在厚度方向布置多个第一插孔的情况,适用于第一电路板较薄时的柔性电路板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路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二电路板3的第二侧面31设置有第二插孔32,柔性电路板2通过第二插孔32与第二电路板3电连接,即柔性电路板2通过第一插孔12与第一电路板1电连接,通过第二插孔32与第二电路板3电连接。
优选地,如图6所示,柔性电路板2为至少两个,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32至少为两个,第一插孔12在第一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二插孔32在第二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每个柔性电路板2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插孔12与第一电路板1的第一侧面11电连接,分别通过一个第二插孔32与第二电路板3的第二侧面31电连接。
具体而言,柔性电路板2的两端均设置插接部21,插接部21可以是插针或者金手指,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32为电气孔,设置有与插接部21适配的电接触部,当柔性电路板2两端的插接部21分别嵌入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32中后,柔性电路板2与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3形成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第一插孔12还可以在与第一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分布于第一电路板1的第一侧面11,多个第二插孔32还可以在与第二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分布于第二电路板3的第二侧面31。
由于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侧面通过插孔电连接,无需在电路板的正面布置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增加了电路板表面的布板空间,一方面使得电路板表面可以布置更多的元件,另一方面避免了高度较高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布置在电路板正面造成移动终端厚度变厚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有利于移动终端向轻薄化发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分别通过第一插孔与第一电路板的侧面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分别通过第二插孔与第二电路板的侧面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当柔性电路板出现故障时,仅需要更换出现故障的柔性电路板即可,避免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固定连接,柔性电路板出现故障需要报废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的问题,可以降低报废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路板连接结构。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插孔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插孔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每个柔性电路板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还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两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插针或者金手指,所述柔性电路通过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侧面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插孔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插孔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上,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设置,每个柔性电路板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面电连接。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结构。
CN201820448685.XU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08128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8685.XU CN208128632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8685.XU CN208128632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28632U true CN208128632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3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8685.XU Active CN208128632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286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5901A (zh) * 2019-12-09 2020-04-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795075A (zh) * 2020-05-28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5901A (zh) * 2019-12-09 2020-04-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795075A (zh) * 2020-05-28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795075B (zh) * 2020-05-28 202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5493C (zh)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128632U (zh)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CN104425909B (zh) 跨接模块搭载电路基板和电路基板组装体
CN101789551B (zh) 薄膜电路板输出输入接口用柔性电路转接片
CN102346589A (zh)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97093U (zh) 薄膜电路板输出输入接口及其用柔性电路转接片
CN202799376U (zh) 印刷电路板及使用该印刷电路板的手持移动装置
CN202102394U (zh) 触控面板的软性电路板连结结构
CN201725303U (zh) 矩阵型触控面板
CN106293254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329175B (zh) 一种连接器复合背板
CN106254580B (zh) 移动终端
CN210868301U (zh) 一种积木式电路板
CN204856421U (zh) 触控面板及其接合结构
CN106067917A (zh) 指令接收模组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03368008A (zh) 具有分离式键位防呆键的卡缘连接器
CN201130755Y (zh) 可转换式插头
CN203250291U (zh) 触摸屏
CN202887149U (zh) 一种具有触摸控制结构的电子产品
CN2802731Y (zh) 改进的压电片接电构造
CN103677367B (zh) 触控面板
CN205864521U (zh) 指令接收模组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202423730U (zh) 差分接触件组件及使用该差分接触件组件的差分连接器
CN210641134U (zh) 一种挠性集成电路板
CN203164940U (zh) 耐受型电容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