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4003U -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24003U
CN208124003U CN201820352104.2U CN201820352104U CN208124003U CN 208124003 U CN208124003 U CN 208124003U CN 201820352104 U CN201820352104 U CN 201820352104U CN 208124003 U CN208124003 U CN 208124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eature board
led
hole
led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521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志
裴小明
韩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GTA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GTA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GTA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GTA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521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24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24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240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所述LED面光源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所述第一功能板设置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功能板设置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导光腔,所述导光腔内设置有LED芯片,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一者上设置有出光孔,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内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射出,所述出光孔的分布密度为:0‑100个/cm2。设置该分布密度范围下的出光孔,使得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形成需求的光斑图案形状、获得光均匀度较高以及传播范围较广的光斑图案形状。

Description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现有常见的固体光源,其具有寿命长、稳定性高、节能环保等特点。现有的LED光源组件一般是将多个LED芯片封装在一载体上。无论是采用侧边式发光、直下式发光等方式,现有固定LED芯片一般还需要设置用于匀光的光学模组以提高其发光均匀度。
但是这样的光学模组结构使得LED芯片光线的传播范围一般较窄、且匀光效果不佳,容易形成暗区;同时一般形成的光斑图案形状较单一,无法满足电子设备显示屏大尺寸、多种显示画面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LED面光源组件匀光性差且光斑图案形状单一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匀光效果好、光效高以及光斑图案形状多样化的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面光源组件,所述LED面光源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所述第一功能板设置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功能板设置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导光腔,所述导光腔内设置有LED芯片,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一者上设置有出光孔,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内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射出,所述出光孔的分布密度为:0-100个/cm2
优选地,所述出光孔的透射率大于50%。
优选地,所述出光孔可以为通孔或者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还包括排除所述出光孔之外的反射区,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率大于50%。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垂直距离为:0.05-30mm。
优选地,所述出光孔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
优选地,所述LED面光源组件还包括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或者设置在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间
优选地,当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时,所述荧光层可以是贴附在所述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的荧光膜或者可以是在贴附在出光孔处的荧光胶;当所述荧光层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间时,所述荧光层可以是一层包裹在所述LED芯片四周的荧光粉,或者是一贴附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者第二功能板靠近所述LED芯片一面之上的荧光膜,还可以是填充在所述导光腔之内的荧光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至少一LED面光源组件。
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LED面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入光面之间的间距为0.1μm-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LED面光源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所述第一功能板设置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功能板设置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导光腔,所述导光腔内设置有LED芯片,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一者上设置有出光孔,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内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射出,所述出光孔的分布密度为:0-100个/cm2,设置该分布密度范围下的出光孔,使得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形成需求的光斑图案形状、获得光均匀度较高以及传播范围较广的光斑图案形状。
所述出光孔的透射率大于50%,设置所述出光孔的透射率大于50%,可以通过调节出光孔的透射率,从而调节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出光孔的透过率,以很好的调节所述不同区域的光斑图案的光亮度,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所述出光孔可以为通孔或者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当所述出光孔为通孔时,照射到所述出光孔的光全部从所述出光孔射出,而当所述出光孔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时,照射到所述出光孔之上的光线部分从所述出光孔射出,另一部分被所述出光孔反射,在所述第二功能板和基板之间来回反射,以很好的将光线进行混匀以及很好的调节光线形成不同形状及亮度的光斑图案。
所述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还包括排除所述出光孔之外的反射区,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率大于50%。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率大于50%,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减小光线从靠近所述LED芯片的反射区透射出去,使得更多的光线被所述反射区反射,到达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之上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侧,使得光线来回多次在所述反射区以及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传播,达到更好的匀光的作用,同时能很好的增加LED芯片光线的传播范围。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垂直距离为:0.05-30mm。该距离下的导光腔能很好的起到将光线的角度进行扩散的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保证光线在导光腔之内的传播速率,避免距离过大,导致光线的传播时间较长,导致光效减弱。
设置所述出光孔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获得不同形状的光斑图案,更好的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所述LED面光源组件还包括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或者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和所述LED芯片之间。荧光层的设置使得LED芯片发出的经过所述荧光层之后具有特定的颜色。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至少一LED面光源组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LED面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入光面之间的间距为0.1μm-10mm。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包括第二功能板的面光源,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以及具有较好形状的光斑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LED面光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LED芯片发出的光线的光路路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LED芯片设置在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间的载体之上的LED面光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LED芯片的发光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LED面光源组件出光光孔沿着LED芯片呈同心圆形式设置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LED面光源组件出光光孔沿着LED芯片呈矩形阵列形式设置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孔呈M形设置时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孔呈三角形设置时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孔呈T形设置时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LED面光源组件包括荧光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中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2C为所述荧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板和所述第二功能板之间的第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LED面光源组件;11、第一功能板;112、第一反射面;12、LED芯片;13、第二功能板;131、出光区;1311、出光孔;132、反射区;133、补偿孔;134、第二反射面;14、荧光层;15、出光面;16、载体;20、显示装置;21、显示屏;211、入光面;212、显示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LED面光源组件10,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所述第一功能板11设置有第一反射面112,所述第二功能板13设置有第二反射面134,所述第一反射面112和第二反射面134具体为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相向的两面。所述第一反射面112和第二反射面134之间形成导光腔,所述导光腔内设置有LED芯片12,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之一者上设置有出光孔1311,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内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1311射出,所述出光孔1311的分布密度为:0-100个/cm2
请结合图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之间设置有载体16,所述LED芯片12设置在所述载体16之上。此时,所述载体16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反射面112和第二反射面134之间形成的导光腔中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1311射出,形成需要的图案形状。所述载体16可以直接贴合在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之上或者与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者第二功能板13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之间未设置有载体16,所述LED芯片12可以直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之一者上。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中传播之后经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之上的出光孔1311射出,形成需要的图案形状。
具体地,所述出光孔1311的分布密度可以为2-8个/cm2、9-12个/cm2、13-18个/cm2、19-30个/cm2;所述出光孔1311的分布密度还可以为:3个/cm2、5个/cm2、10个/cm2、14个/cm2、20个/cm2、25个/cm2、28个/cm2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还包括排除所述出光孔1311之外的反射区132。现以所述第二功能板13之上开设有出光孔1311说明LED芯片12光线的光路路径图。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从出光孔1311传播出去,一部分被所述第二功能板13的反射区132反射,到达所述第一反射面112之上,所述光线被第一反射面112和第二反射面134多次反射,在导光腔之内反复传播,以很好的增加所述LED芯片12光线的传播范围。所述第一反射面112和第二反射面134的垂直距离h为:0.05-30mm,该距离h下的导光腔能很好的起到将光线的角度进行扩散的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保证光线在导光腔之内的传播速率,避免距离h过大,导致光线的传播时间较长,导致光效减弱。可以理解,当所述出光孔1311是开设在所述第一功能板11之上时,LED芯片12的光线的传播路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地保证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功能板13射出之后具有更大的传播范围,所述反射区132的反射率大于50%,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减小光线从靠近所述LED芯片12的反射区132折射出去,使得更多的光线被所述反射区132反射,到达第一功能板11之上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一侧,使得光线来回多次在所述反射区132以及第一功能板11之间传播,达到更好的匀光的作用,同时能很好的增加LED芯片12光线的传播范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光的均匀性、或者扩大所述LED芯片12光线的传播范围又或者获得不同形状的光斑图案形状,所述出光孔1311的透射率需要大于50%。同样地,以所述第二功能板13之上开设有出光孔1311时说明LED芯片12的光路路径图。具体地,所述出光孔1311可以为通孔或者为具有透光性能的透光材料设置而成。当所述出光孔1311为通孔时,照射到所述出光孔1311上的光全部从所述出光孔1311射出。当所述出光孔1311为具有透光性能的透光材料设置而成时且所述出光孔1311的透射率小于100%时,照射到所述出光孔1311之上的光线一部分从所述出光孔1311透射传播出去,另一部分被所述出光孔1311反射到所述第一功能板11之上,然后再经过所述第一功能板11将光线进行进一步的反射,再次到达所述第二功能板13之上,这样,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来回多次在所述第二功能板13和所述第一功能板11之间传播,达到匀光的作用,很好的扩大所述LED芯片12所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范围,获得均匀度较好的光斑图案。
请继续参阅图3,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到达所述第二功能板13之后,一部分光线从第二功能板13的出光孔1311传播出去,另一部分光线被所述第二功能板13的反射区132的第二反射面134反射,到达所述第一功能板11之上,然后由所述第一功能板11的第一反射面112对光线进行反射,再次到达第二功能板13,光线来回多次在所述第二功能板13和第一功能板11之间的导光腔传播,然后光线经过所述出光孔1311的各排出光孔1311射出,能很好地增大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范围以及增加所述光线的均匀度,增加LED芯片12的发光光效。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光孔1311在满足前述的分布密度情况下可以设置为以不同的规则排布,从而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功能板13的出光孔1311之后形成不同形状的光斑图案。
请再次结合图2及图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使得经过所述出光孔1311传播出去的光线具有较好的均匀性或者得到需求的光斑图案形状以及光斑亮度,每个LED芯片12对应多个出光孔1311的孔径大小跟所述出光孔1311中心到其该LED芯片12的中心的距离d2呈正比例关系。也即,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中心的出光孔1311的孔径比较小,而远离所述LED芯片12中心的出光孔1311的孔径较大。可以理解,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中心的光线较强,设置较小的孔径能降低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从靠近所述LED芯片12的出光孔1311的传播出去的传播量,进而使得更多的光线可经过所述反射区132反射到达所述第一功能板11之上,再由所述第一功能板11将光线进行反射,然后再从远离所述LED芯片12一处的出光孔1311传播出去。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各出光孔1311的孔径r的大小与该出光孔1311的中心到对应各颗LED芯片12的中心的距离d2也可以是别的比例关系,其具体的比例关系根据实际产品中对光斑图案形状以及光斑亮度的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请参阅图5,所述LED芯片12的发光面为五个面,所述LED芯片12可以为条状或者圆片形等其它形状。所述LED芯片12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各颗LED芯片12之间的间距为e,e的范围为0.01mm-10mm,优选地,所述间距e进一步可为0.01mm-0.1mm、0.01mm-0.5mm、0.1-0.6mm、0.2-0.9mm或0.8-1mm等。具体的,所述间距e可为0.01mm、0.025mm、0.04mm、0.1mm、0.3mm、0.5mm、0.9mm或1mm。
请结合图6和图7,所述出光孔1311的排布规则对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功能板13之后形成不同形状的光斑图案的具体例子如下:所述出光孔1311可以是沿着所述各颗LED芯片12呈同心圆形式或者呈矩形阵列形式设置的至少两排出光孔1311。且以各颗LED芯片12为圆心的径向方向上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的间距d1和所述各排出光孔1311的孔径r呈反比例关系。也即,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中心的出光孔1311的孔径r设置得较小的同时,所述靠近LED芯片12中心的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的间距d1设置的较大一些;而相反,当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出光孔1311的孔径r设置得较大时,其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之间的间距d1设置的较小。
具体到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出光孔1311沿着所述LED芯片12呈同心圆形式设置时,所述间距d1为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的两个同心圆半径之间的差值。而当所述出光孔1311为沿着所述LED芯片12呈矩形阵列形式设置时,所述距离d1为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对应两个矩形边长一半的差值。出光孔1311和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之间的间距d1做相应的限定,能很好的减少光线从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一处的出光孔1311传播出去的出光量,避免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一处第二功能板13形成光亮点,同时使得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一侧的第二功能板13具有较大尺寸的反射区132,以更好的对光线进行反射,进而增大光线的传播范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沿一方向的间距d1为:0.1-5.0μm,所述出光孔1311的孔径r为:0.05-10.0μm。更具体地,所述间距d1可以为:0.1-0.4μm、0.5-1.0μm、1.1-2.0μm、2.0-5.0μm,还可以具体为:0.2μm、0.3μm、1.2μm、2.3μm、4.0μm、5.0μm。所述出光孔1311的孔径r为:0.05-0.1μm、0.2-0.8μm、0.8-1.2μm、1.2-2.0μm、0.07μm、0.09μm、0.3μm、1.0μm、1.5μm。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沿同一方向的间距d1和所述各排出光孔1311的孔径r之间还可以其它比例关系设置,如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沿同一方向的间距d1和所述各排出光孔1311的孔径r之间还可以呈正比例关系或者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沿同一直径方向的间距d1还可以和所述出光孔1311的孔径相等或者不相等,其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根据具体产品对不同形状的光斑图案以及光斑亮度的需求进行设置。
甚至,在其它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沿同一方向的间距d1和所述各排出光孔1311的孔径r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即,所述任意相邻两排出光孔1311沿同一方向的间距d1可以根据具体产品所需呈现的光斑图案形状以及光斑亮度的需求进行设置,而所述出光孔1311的孔径r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具体产品中对光斑图案形状以及光斑亮度的需求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8、图9、图10及图11,所述出光孔1311还可以按照M形、三角形、T形等其它形式排布,其具体的排布规则可以根据具体产品对光斑图案形状的具体需求而定。所述LED芯片12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功能板13和第一功能板11的中心位置之上。在对应图案形状的排布规则下,所述出光孔1311的孔径以及各相邻两个出光孔131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具体光斑图案形状以及光斑亮度的需求而定。且所述LED芯片1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由具体光斑图案形状以及光斑亮度的需求而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不同图案的光斑形状,除了设置出光孔1311的孔径r的大小,孔径r分布密度等参数,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出光孔1311以获得不同的光斑图案形状。具体地,所述出光孔1311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圆形、矩形等其它形状,或者为不规则的星形、T字形等其它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显示设备中,如平面型的显示装置、曲面屏的显示设备或者柔性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可由柔性材料或者刚性材料制成,以提高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对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的适应性。
请参阅图11,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还包括荧光层14,所述荧光层14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1311的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一面之上或者设置在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之间。
当所述荧光层14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1311的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一面之上时,所述荧光层14可以是贴附在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一面之上的荧光膜或者可以是在贴附在出光孔1311处的荧光胶;当所述荧光层14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板11和第二功能板13之间时,所述荧光层14可以是一层包裹在所述LED芯片12四周的荧光粉,或者是一贴附在开设有出光孔1311的第一功能板11或者第二功能板13靠近所述LED芯片12一面之上的荧光膜,还可以是填充在所述导光腔之内的荧光胶。
当所述荧光层14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1311的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一面之上时,所述荧光层14可直接贴合在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之上,或者所述荧光层14和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之间可设置一定的间距。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获得更优的发光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层14包括荧光粉组合物、胶体及扩散粒子。
其中,所述LED芯片12为蓝光芯片或近紫外光芯片。
所述荧光粉组合物可包括但不受限于:红光荧光粉:氮氧化物、氟化物、氮化物等之一种或多种;绿光荧光粉:塞隆、硅酸盐等之一种或多种;黄粉:钇铝石榴石、硅酸盐等之一种或多种;蓝粉:铝酸钡、铝酸盐等之一种或多种。
所述胶体可包括但不受限于:有机硅胶和无机硅胶,其中,有机硅胶包括:硅橡胶、硅树脂及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无机硅胶包括B型硅胶、粗孔硅胶及细孔硅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扩散粒子为二氧化硅类、有机硅类、丙烯酸类或碳酸钙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为7-20μm。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及其数量,会使得所述荧光层14对光源的偏转及扩散效果更好,同时能提高光洁度及其透光率。更优地,为了获得更优的混光效果,所述扩散粒子可选用至少两种光折射率不同的粒子进行组合。
其中,所述荧光粉组合物的质量占所述荧光胶组合物与所述胶体总质量的30%-50%。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组合物中包括黄光荧光粉,即所述荧光粉组合物中包括钇铝石榴石、硅酸盐等之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LED芯片12优选为蓝色芯片,所述荧光层14中,所述LED芯片12发出蓝光并激发所述荧光粉组合物中的黄粉发出黄光。在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中,所述LED芯片12发出的光线及激发所述荧光粉所发射光线在所述荧光层14中发生漫射,从而形成亮度均匀的白光。
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组合物中还可包括红光荧光粉及绿光荧光粉的组合,即所述荧光粉组合物中红光荧光粉可包括氮氧化物、氟化物、氮化物等之一种或多种及绿光荧光粉包括塞隆、硅酸盐等之一种或多种,所述LED芯片12进一步优选为蓝色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层14组合物包括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组合,所述红光荧光粉包括氮氧化物、氟化物、氮化物等之一种或多种;所述绿光荧光粉包括卤硅酸盐、硫化物、硅酸盐及氮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黄光荧光粉:钇铝石榴石、硅酸盐等之一种或多种,所述LED芯片12进一步优选为蓝色芯片。
进一步地,红光荧光粉为氟硅酸钾和氟锗酸钾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绿光荧光粉为塞隆;所述黄光荧光粉为硅酸锶、硅酸镁及硅酸锶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荧光层14组合物包括质量比为(1~4):(0.5~2):(0.5~2)的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
更进一步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比为(1~3):(0.5~1.5):(0.5~1.5)。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光荧光粉为氟锗酸钾,黄光荧光粉为硅酸盐,绿光荧光粉为塞隆。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64%,16%,20%。又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58.4%,17.2%,24.4%。还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68%,14%,18%。也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52%,22%,26%。
优选地,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分别占荧光粉总量的60%,18%及22%。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光荧光粉为氟硅酸钾,黄光荧光粉为钇铝石榴石,绿光荧光粉为塞隆。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61.2%,19.4%,19.4%。又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58%,21%,21%。还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55%,23%,22%。也可以是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的质量分别占荧光粉总质量的67%,17%,16%。
优选地,所述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及黄光荧光粉分别占荧光粉总量的60%,20%及20%。
为了使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与所述荧光层14之间贴合更为紧密,且不会由于弯折为出现开胶的现象。所述荧光层14与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之间应具有基本相同的挠度。因此,在选择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者第二功能板13的材质时,需要与荧光层14的材料一并选择。
请参阅图12A、图12B及图12C,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显示装置20,其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组件10及显示屏21。所述显示屏21包括入光面211及与入光面211相对设置的显示面212。所述荧光层14或者所述第一功能板11或第二功能板13远离所述LED芯片12的一面为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的出光面15。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的出光面15与所述显示屏21的入光面211之间的间距d3为0.1μm-10mm。具体地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的出光面15与所述显示屏21的入光面211之间的间距d3还可为0.1μm-1μm、0.5μm-3μm、1μm-4μm、2μm-5μm等,上述范围仅作为示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B中所示,当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的出光面15与所述显示屏21的入光面211之间间距大于0.1μm时,则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的出光面15与所述显示屏21的入光面211之间可设置贴合层(图未示)。具体地,贴合层的材质可为OCA胶等。
在本实施例中,有关LED面光源组件10的其他具体限定条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可使实现所述LED面光源组件10与所述显示屏21之间超小间距设置,从而可获得具有大尺寸、轻薄化且显示效果较佳的显示装置20。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形成均匀且轻薄化的LED面光源组件10,因此,所制备获得的显示装置20的尺寸和形状不受限定,如所述显示装置20的尺寸可达到50寸-150寸。所述显示装置20还可进一步为曲面显示装置或柔性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LED面光源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所述第一功能板设置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功能板设置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导光腔,所述导光腔内设置有LED芯片,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一者上设置有出光孔,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内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射出,所述出光孔的分布密度为:0-100个/cm2,设置该分布密度范围下的出光孔,使得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形成需求的光斑图案形状、获得光均匀度较高以及传播范围较广的光斑图案形状。
所述出光孔的透射率大于50%,设置所述出光孔的透射率大于50%,可以通过调节出光孔的透射率,从而调节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出光孔的透过率,以很好的调节所述不同区域的光斑图案的光亮度,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所述出光孔可以为通孔或者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当所述出光孔为通孔时,照射到所述出光孔的光全部从所述出光孔射出,而当所述出光孔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时,照射到所述出光孔之上的光线部分从所述出光孔射出,另一部分被所述出光孔反射,在所述第二功能板和基板之间来回反射,以很好的将光线进行混匀以及很好的调节光线形成不同形状及亮度的光斑图案。
所述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还包括排除所述出光孔之外的反射区,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率大于50%。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率大于50%,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减小光线从靠近所述LED芯片的反射区透射出去,使得更多的光线被所述反射区反射,到达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之上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侧,使得光线来回多次在所述反射区以及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传播,达到更好的匀光的作用,同时能很好的增加LED芯片光线的传播范围。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垂直距离为:0.05-30mm。该距离下的导光腔能很好的起到将光线的角度进行扩散的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保证光线在导光腔之内的传播速率,避免距离过大,导致光线的传播时间较长,导致光效减弱。
设置所述出光孔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获得不同形状的光斑图案,更好的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所述LED面光源组件还包括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或者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和所述LED芯片之间。荧光层的设置使得LED芯片发出的经过所述荧光层之后具有特定的颜色。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至少一LED面光源组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LED面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入光面之间的间距为0.1μm-10mm。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包括第二功能板的面光源,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以及具有较好形状的光斑图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面光源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所述第一功能板设置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功能板设置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导光腔,所述导光腔内设置有LED芯片,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一者上设置有出光孔,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导光腔内传播之后经所述出光孔射出,所述出光孔的分布密度为:0-100个/c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的透射率大于5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可以为通孔或者为具有透光性质的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还包括排除所述出光孔之外的反射区,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率大于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垂直距离为:0.05-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面光源组件还包括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或者设置在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时,所述荧光层可以是贴附在所述第一功能板或第二功能板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面之上的荧光膜或者可以是在贴附在出光孔处的荧光胶;当所述荧光层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板和第二功能板之间时,所述荧光层可以是一层包裹在所述LED芯片四周的荧光粉,或者是一贴附在开设有出光孔的第一功能板或者第二功能板靠近所述LED芯片一面之上的荧光膜,还可以是填充在所述导光腔之内的荧光胶。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LED面光源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LED面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入光面之间的间距为0.1μm-10mm。
CN201820352104.2U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24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2104.2U CN208124003U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2104.2U CN208124003U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24003U true CN208124003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5210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24003U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240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1651A (zh) * 2020-01-03 2020-05-15 长春星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光功能的发光标牌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5006A (zh) * 2020-02-20 2020-06-12 郑州商学院 用于设计手绘及手办制作的背光桌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1651A (zh) * 2020-01-03 2020-05-15 长春星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光功能的发光标牌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5006A (zh) * 2020-02-20 2020-06-12 郑州商学院 用于设计手绘及手办制作的背光桌
CN111265006B (zh) * 2020-02-20 2023-01-20 郑州商学院 用于设计手绘及手办制作的背光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68132A1 (en) Quantum dot light source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609417B (zh) 灯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9970630B2 (en)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032202A1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100020531A1 (en) Back lighting unit having phosphor film structure
US20120182762A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US20070103931A1 (en) Assembly device for a sidelight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JP2012248532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
US20140153286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325530U (zh) 一种新型面板灯
US8780295B2 (en) Light cavity that improves light output uniformity
CN103777447A (zh)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N104483778A (zh) 发光装置、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445994B (zh) 一种光源模块、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0416370C (zh)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1324075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JP2009104844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発光素子
CN110176448A (zh) 面光源模组
CN208124003U (zh) 一种led面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JP2017069392A (ja) 装置光源
CN21274946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372871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81321B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此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TWI410711B (zh) 背光模組及具有此背光模組之液晶顯示器
CN209325466U (zh) 一种球泡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