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5071U - 动力浮板 - Google Patents

动力浮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5071U
CN208115071U CN201820443606.6U CN201820443606U CN208115071U CN 208115071 U CN208115071 U CN 208115071U CN 201820443606 U CN201820443606 U CN 201820443606U CN 208115071 U CN208115071 U CN 208115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rail
close
induction pieces
driving memb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36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仓
董焰
张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ilan (Tianjin) underwat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DEEPFA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DEEPFA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DEEPFA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36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15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5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5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浮板,涉及游泳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浮板包括:主体结构和推进器;推进器包括导管和推进器本体,导管连接于主体结构,推进器本体设置于导管内;推进器本体包括防水马达和螺旋桨,螺旋桨设置在防水马达的前侧;螺旋桨包括桨毂和桨叶,防水马达的输出轴与桨毂连接,桨毂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桨毂的横截面外径由靠近防水马达一端至远离防水马达的一端逐渐减小,桨叶设置于桨毂的侧面上;主体结构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防止人体从主体结构上滑落。

Description

动力浮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浮板。
背景技术
游泳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为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不会游泳的爱好者通过浮板练习游泳。
为了获得更好的娱乐体验,带有推进器的动力浮板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动力浮板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现有的动力浮板的推进器效率较低,导致动力浮板速度较慢;第二,游泳者采用现有动力浮板游泳时平衡性不好,甚至容易从动力浮板上滑落,特别当水中有波浪时,以上现象更容易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溺水事故;第三,现有的动力浮板开关不具有防水功能,会对动力浮板的电路组件造成损伤。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浮板,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动力浮板推进器效率低、人体容易从动力浮板上滑落和动力浮板开关不具备防水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浮板包括:主体结构和推进器;
所述推进器包括导管和推进器本体,所述导管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所述推进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导管内;
所述推进器本体包括防水马达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防水马达的前侧;
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桨叶,所述防水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桨毂连接,所述桨毂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所述桨毂的横截面外径由靠近所述防水马达一端至远离所述防水马达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桨毂的侧面上;
所述主体结构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防止人体从所述主体结构上滑落;
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有防水的电子仓,所述电子仓内设有电源、主控MCU、供电控制电路和动力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相连,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相连,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和所述动力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近开关,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电子仓外设有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配合,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配合;
所述第一感应件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接通,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通电;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断开,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断电;
所述第二感应件的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当所述第二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接通,所述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防水马达运转,以推动所述动力浮板在水中前进;当所述第二感应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断开,所述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防水马达停止运转。
进一步地,在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和所述主控MCU之间依次连接有DCDC转换器和LDO线性稳压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为第一霍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件为第一磁铁;
所述第一磁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霍尔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为第二霍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件为第二磁铁;
所述第二磁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霍尔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仓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设有第一扶手,所述电子仓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扶手;
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均呈内部中空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均通过端部连接于所述电子仓对应的侧面;
所述第一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电子仓内与所述第一扶手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二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电子仓内与所述第二扶手对应的一侧;
所述第一扶手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操作钮,所述第一扶手的内部空腔中设有第一传动机构,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钮连接,所述第一感应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操作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感应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接近开关;
所述第二扶手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操作钮,所述第二扶手的内部空腔中设有第二传动机构,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操作钮连接,所述第二感应件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操作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感应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接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钮沿所述第一扶手侧壁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扶手侧壁内;
所述第二操作钮沿所述第二扶手侧壁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扶手侧壁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作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
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扶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扶手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扶手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端;
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扶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扶手滑动连接,且所述第四传动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扶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导向件,所述第一操作钮上连接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扶手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导向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扶手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导向件,所述第二操作钮上连接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垂直于所述第二扶手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导向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钮与所述第一限位导向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操作钮按下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呈压缩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操作钮具有复位的趋势;
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第二限位导向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操作钮按下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压缩状态,以使所述第二操作钮具有复位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连接件,所述导管连接于所述限位连接件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马达包括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包括中部壳体和尾部壳体;
沿所述中部壳体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尾部壳体的外径自所述中部壳体至远离所述中部壳体逐渐减小;
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所述中部壳体远离所述尾部壳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浮板,桨毂的横截面外径由靠近防水马达一端至远离防水马达的一端逐渐减小,有利于减小水对推进器的阻力,有利于提高推进器的推进效率;同时,由桨毂和导管形成的流水通道自前向后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水由前向后在流经桨毂和导管形成的流水通道时会被加速,从而,水对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提高,推进器的推进效率提高;从而,动力浮板的前进速度得到提高。由于主体结构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将人体限制在中间,人体的平衡性更好,不容易从动力浮板上滑落。由于接近开关和电路组件设置于防水的电子仓内,感应件设置在电子仓外,通过改变感应件的位置即可控制接近开关的启闭,电路组件和接近开关在电子仓内不会与外界的水接触,实现了开关的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去掉整流盖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去掉一个推进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中推进器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中推进器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中推进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中电子仓和扶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中电子仓和扶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中电子仓和扶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主控MCU的外围电路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供电控制电路电路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动力控制电路电路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采集电路电路图。
图标:1-浮板本体;11-主体结构;12-通孔;13-限位结构;14-电子仓容纳槽;15-整流盖;16-环状卡槽;17-防转动辅助槽;2-第一开关控制组件;21-第一操作钮;22-第一传动件;23-第一滑动限位件;24-第一感应件;25-第一导向杆;26-第一限位导向件;27-第二复位弹簧;28-第一复位弹簧;29-第二传动件;3a-第一扶手;3b-第二扶手;4-电子仓;5-电路板;51-主控MCU;52-供电控制电路;521-第一接近开关;53-动力控制电路;531-第二接近开关;54-LDO线性稳压器;55-DCDC转换器;6-限位连接件;61-限位连接件本体;62-防转动辅助件;63-环状卡件;7-推进器;71-导管;72-推进器本体;721-防水马达;7211-中部壳体;7212-尾部壳体;722-螺旋桨;7221-桨毂;7222-桨叶;8-电源;9-第二开关控制组件;91-第二操作钮;92-第三传动件;93-第二滑动限位件;94-第二感应件;95-第二导向杆;96-第二限位导向件;97-第四复位弹簧;98-第三复位弹簧;99-第四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包括:主体结构11和推进器7;推进器7包括导管71和推进器本体72,导管71连接于主体结构11,推进器本体72设置于导管71内;推进器本体72包括防水马达721和螺旋桨722,螺旋桨722设置在防水马达721的前侧;螺旋桨722包括桨毂7221和桨叶7222,防水马达721的输出轴与桨毂7221连接,桨毂7221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桨毂7221的横截面外径由靠近防水马达721一端至远离防水马达721的一端逐渐减小,桨叶7222设置于桨毂7221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桨毂7221靠近防水马达721的一端的横截面外径大于等于防水马达721的横截面的外径。一方面,桨毂7221将防水马达721完全遮挡,对防水马达721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桨毂7221完全遮挡住防水马达721,避免水流直接冲击防水马达721,可以有效发挥桨毂7221的减小阻力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桨毂7221靠近防水马达721的一端的横截面外径等于防水马达721的横截面的外径。从而,保证推进器7的阻力最小。
具体地,如图8所示,桨毂7221的侧面由向外凸出的弧面围成,进一步提升桨毂7221减小阻力的性能。
进一步地,防水马达721包括马达壳体,马达壳体包括中部壳体7211和尾部壳体7212;沿中部壳体7211的中心轴线方向,尾部壳体7212的外径自中部壳体7211至远离中部壳体7211逐渐减小;螺旋桨722设置于中部壳体7211远离尾部壳体7212的一侧。尾部壳体7212的外径自中部壳体7211至远离中部壳体7211逐渐减小,有利于减小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推进器7的推进效率。
可选地,如图8所示,尾部壳体7212由一段开口朝向中部壳体7211、关于中部壳体7211的轴线对称的抛物线以中部壳体7211的中心轴线为轴线旋转而成。
可选地,尾部壳体7212呈半球面状,尾部壳体7212由中部壳体7211向远离中部壳体7211的一侧凸出。
进一步地,主体结构11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13,限位结构13用于防止人体从主体结构11上滑落。
进一步地,主体结构11由后端至前端宽度逐渐减小,以减小动力浮板前进时的阻力。
进一步地,主体结构11两侧边的限位结构13沿对应的主体结构11的边缘延伸,并相交于主体结构11的前端。限位结构13沿主体结构11的边缘延伸至主体结构11的前端,一方面,可以对游泳者提供更好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水从前端冲上动力浮板,而影响动力浮板的稳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主体结构11呈中部设有通孔12的板状结构,主体结构11由后向前宽度逐渐减小,以减小动力浮板前进时的阻力,主体结构11的前端形成尖部结构,沿主体结构1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分别设置有条状的限位结构13,主体结构11两侧的限位结构13均延伸至尖部结构的最前端、并在尖部结构的最前端相连接,一方面,限位结构13可以对游泳者提供更好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限位结构13可以避免水从前端冲上动力浮板,而影响动力浮板的稳性。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3的表面呈光滑曲面状,以避免限位结构13对人体造成损伤。通孔12便于游泳者拿取和携带动力浮板,例如,游泳者可以先把手伸进通孔12中抓取动力浮板,再将胳膊伸进通孔12中,将动力浮板扛在肩上携带;同时,设置通孔12还具有节省材料和减轻重量的作用。由于主体结构11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13,限位结构13将人体限制在中间,人体的平衡性更好,不容易从动力浮板上滑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主体结构11由两侧的限位结构13至中部逐渐凹陷,以便于人体腹部与主体结构11更好地贴合,改善游泳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主体结构11和限位结构13共同构成浮板本体1,浮板本体1的材质为EVA(英文全称: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中文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主体结构11连接有防水的电子仓4,电子仓4内设有电源8、主控MCU51(英文全称:Microcontroller Unit;中文名:微控制单元)、供电控制电路52和动力控制电路53,供电控制电路52分别与主控MCU51和防水马达721相连,动力控制电路53分别与主控MCU51和防水马达721相连,电源8用于给供电控制电路52和动力控制电路53供电;供电控制电路52包括第一接近开关521,动力控制电路53包括第二接近开关531,电子仓4外设有第一感应件24和第二感应件94,第一感应件24与第一接近开关521配合,第二感应件94与第二接近开关531配合;第一感应件24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感应件2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感应件24与第一接近开关521作用,第一接近开关521接通,供电控制电路52控制主控MCU51和防水马达721通电;当第一感应件2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感应件24与第一接近开关521作用,第一接近开关521断开,供电控制电路52控制主控MCU51和防水马达721断电;第二感应件94的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第二感应件94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感应件94与第二接近开关531作用,第二接近开关531接通,动力控制电路53控制防水马达721运转,以推动动力浮板在水中前进;当第二感应件94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感应件94与第二接近开关531作用,第二接近开关531断开,动力控制电路53控制防水马达721停止运转。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为了给主控MCU51提供稳定合适的工作电压,在供电控制电路52和主控MCU51之间依次连接有DCDC转换器55和LDO线性稳压器54(其中,LDO的英文全称:Low Dropout Regulator)。这里,DCDC转换器55是进行高低压直流间转换的装置,它通过自激振荡电路把输入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之后再转换为直流电输出,又或者是通过倍压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输出。DCDC转换器55具有效率高、可输出电流大、静态电流小等优点。另外,上述LDO线性稳压器54是一种微功耗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它通常具有极低的自有噪声和较高的电源抑制比PSRR(英文全称:PowerSupply Rejection Ratio),可用于电流主通道控制,在其芯片上集成了具有极低线上导通电阻的MOSFET、肖特基二极管、取样电阻和分压电阻等硬件电路,具有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精密基准源、差分放大器和延迟器等功能。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主控MCU51的外围电路图,在图1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主控MCU51的型号为STM32F303CCT6。其中,STM32F303CCT6是一款32位256kB闪存的微控制器单元,它提供多达4个高速12位ADC(英文全称: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中文名:模数转换器),7个比较器和4个运算放大器,最多2个DAC(英文全称: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中文名:数模转换器)通道,一个低功耗RTC(英文全称:Real-Time Clock;中文名:实时时钟)和多达5个通用16位定时器,一个通用32位定时器和两个专用于电机控制的定时器。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接近开关531接通时,主控MCU51输出PWM(英文全称:Pulse Width Modulation;中文名: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到电机驱动板,控制防水马达721转动,从而推动动力浮板前进。其中,PWM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基极或MOS管栅极的偏置,来实现晶体管或MOS管导通时间的改变,从而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的改变,这种方式能使电源8的输出电压在工作条件变化时保持恒定,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信号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在图14的基础上,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供电控制电路52电路图,在图1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供电控制电路52中的第一接近开关521(P1)的型号为A3212EUA-T。这里,A3212EUA-T是一种低功耗、高灵敏度的霍尔开关。当电池接入时,该部分的供电控制电路52即保持一直工作的状态。在第一接近开关521未接通时,P1输出高电平,晶体管Q13的漏极为低电压,晶体管Q11和晶体管Q12截止,供电电源的地回路被切断;在第一接近开关521接通时,P1输出低电平,Q13的漏极为高电压,晶体管Q11和晶体管Q12导通,供电电源的地回路导通。
在图14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动力控制电路53电路图,该动力控制电路53的输出端hall_AD与主控MCU51的PA1引脚相连。在图1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动力控制电路53中的第二接近开关531(P2)的型号为A1126LUA-T。这里,A1126LUA-T为稳定斩波全极霍尔开关,与其他霍尔开关不同,全极霍尔开关只要存在强度足够大的北极或南极磁场就能打开,而在没有磁场的时候输出则会关闭。当上述第二接近开关531未接通时,P2输出高电平,hall_AD处测得电压约1.66V;当第二接近开关531接通时,P2输出低电平,hall_AD处测得电压约0V。
在图14的基础上,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浮板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采集电路电路图,该电源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BAT POWER与主控MCU51的PA2引脚相连接,用于监控电源8的电量。电源8的电压在经过电阻分压后送入主控MCU51的AD采集部分,从而得到电源8的实时电压值。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主体结构11的前端底部设有电子仓容纳槽14,电子仓4设置于电子仓容纳槽14内,如图3所示,电子仓容纳槽14上设置有整流盖15,整流盖15与电子仓容纳槽14边缘采用机械密封的方式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电子仓4上设置有扶手,扶手包括第一扶手3a和第二扶手3b,第一扶手3a设置于电子仓4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第二扶手3b设置于电子仓4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侧;第一扶手3a和第二扶手3b均呈内部中空的长条状结构,第一扶手3a和第二扶手3b均通过端部连接于电子仓4对应的侧面;第一接近开关521设置于电子仓4内与第一扶手3a对应的一侧,第二接近开关531设置于电子仓4内与第二扶手3b对应的一侧;第一扶手3a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操作钮21,第一扶手3a的内部空腔中设有第一传动机构,且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操作钮21连接,第一感应件24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上,第一操作钮21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感应件24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接近开关521;第二扶手3b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操作钮91,第二扶手3b的内部空腔中设有第二传动机构,且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操作钮91连接,第二感应件94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上,第二操作钮91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第二感应件94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接近开关531。
具体地,如图9至图11所示,电子仓4由前端至后端呈阶梯式变宽,电子仓4内部前端设有电路板5,主控MCU51、供电控制电路52、动力控制电路53、DCDC转换器55和LDO线性稳压器54均集成于电路板5上,第一接近开关521设置于电路板5的右侧,第二接近开关531设置于电路板5的左侧,电子仓4的前端部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扶手3a,电子仓4的前端部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扶手3b,第一扶手3a和第二扶手3b均呈管状,且第一扶手3a和第二扶手3b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即第一扶手3a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扶手3b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动力浮板的前进方向,其中,第二扶手3b通过右端部与电子仓4连接,第一扶手3a通过左端部与电子仓4连接。游泳者抓住第一扶手3a和第二扶手3b,一方面使游泳者能够更好地与动力浮板结合,防止其从动力浮板上滑落,另一方面,第一扶手3a的设置便于游泳者掌控动力浮板的前进方向。
可选地,第一操作钮21沿第一扶手3a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扶手3a侧壁内。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22和第二传动件29,第一传动件22的一端与第一操作钮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传动件29转动连接,第一感应件24设置于第二传动件29的远离第一传动件22的一端;第二传动件29沿第一扶手3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扶手3a滑动连接,且第二传动件29可相对第一扶手3a转动。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扶手3a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操作钮21,第一操作钮21沿第一扶手3a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该第一扶手3a的前侧壁内,第一操作钮21的左端连接有第一传动件22,第一传动件22向左后方延伸,第二传动件29设置于第一传动件22的左侧,第一传动件22远离第一操作钮2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件29的右端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29的左端连接有第一感应件24,第二传动件29的中部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一滑动杆,第一扶手3a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限位件23,第一滑动限位件23上设置有沿第一扶手3a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动杆配合于第一滑槽中,当未按下第一操作钮21时,第二传动件29由第一传动件22向左后方延伸,第一感应件24位于第二位置,第一接近开关521处于断开状态;当按下第一操作钮21时,第一操作钮21带动第一传动件22向后运动,第一传动件22带动第二传动件29的右端向后运动,第二传动件29的左端带动第一感应件24向前运动,同时,第一滑动杆沿第一滑槽向左运动,当第一操作钮21完全按下时,第二传动件29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扶手3a的长度方向,此时,第一感应件24与第一接近开关521最接近,第一感应件24位于第一位置,第一接近开关521接通。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第一扶手3a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操作钮21,第一操作钮21沿第一扶手3a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该第一扶手3a的前侧壁内,第一操作钮21的左端连接有第一传动件22,第一传动件22的左侧面为向左前方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向面,第一传动件22的左侧设有第一滑动限位件23,第一滑动限位件23中设有平行于第一扶手3a长度方向的第一滑动通孔,第一滑动通孔中滑动配合有第二传动件29,第二传动件29的右端抵接于第一传动件22左侧第一导向面的上,第二传动件29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感应件24。当未按下第一操作钮21时,第一感应件24距离第一接近开关521较远,此时,第一感应件24位于第二位置;当完全按下第一操作钮21时,第一传动件22向后移动,第一传动件22左侧的第一导向面驱动第二传动件29向左移动,当第一操作钮21完全按下时,第一感应件24位于第一位置,第一感应件24距离第一接近开关521最近,第一接近开关521接通。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为使第一操作钮21松开后,第二传动件29能够向右移动复位,第二传动件29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8,第一复位弹簧28位于第一滑动限位件23的右侧,第一复位弹簧28的左端与第一滑动限位件23抵接,第一复位弹簧28的右端与第二传动件29固定连接,且第一复位弹簧28呈压缩状态,以使第二传动件29具有复位的趋势。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扶手3a的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导向件26,第一操作钮21上连接有第一导向杆25,第一导向杆25垂直于第一扶手3a的长度方向,第一导向杆25沿自身长度方向与第一限位导向件26滑动连接。当第一操作钮21沿第一扶手3a侧壁的壁厚方向滑动时,第一限位导向件26使第一操作钮21滑动更加稳定,而不会发生倾斜。
具体地,第一限位导向件26上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25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孔中。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钮21与第一限位导向件2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操作钮21按下时,第一弹性件呈压缩状态,以使第一操作钮21具有复位的趋势。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弹性件为第二复位弹簧27,第二复位弹簧27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5上,第二复位弹簧27的一端抵在第一操作钮21上,第二复位弹簧27的另一端抵在第一限位导向件26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复位弹簧27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限位导向件26旁边,第二复位弹簧27的另一端抵在第一限位导向件26上。
可选地,第一操作钮21沿第一扶手3a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扶手3a侧壁上。
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第一扶手3a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扶手3a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第一操作钮21滑动连接于该长条状通孔中,第一操作钮21与第一传动件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22垂直于第一扶手3a的长度方向,第一传动件22的另一端连接有弯向电子仓4的第二传动件29,第二传动件29远离第一传动件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感应件24,第一扶手3a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滑动限位件23,第一滑动限位件23中设有平行于第一扶手3a长度方向的第一滑动通孔,第二传动件29滑动连接于该第一滑动通孔中。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为使第一操作钮21松开后,第二传动件29能够向右移动复位,第二传动件29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8,第一复位弹簧28位于第一滑动限位件23的右侧,第一复位弹簧28的左端与第一滑动限位件23抵接,第一复位弹簧28的右端与第二传动件29固定连接,且第一复位弹簧28呈压缩状态,以使第二传动件29具有复位的趋势。
在图9中,第一操作钮21、第一传动件22、第一滑动限位件23、第一感应件24、第一导向杆25、第一限位导向件26、第二复位弹簧27和第二传动件29共同构成第一开关控制组件2;在图10中,第一操作钮21、第一传动件22、第一滑动限位件23、第一感应件24、第一导向杆25、第一限位导向件26、第二复位弹簧27、第一复位弹簧28和第二传动件29共同构成第一开关控制组件2;在图11中,第一操作钮21、第一传动件22、第一滑动限位件23、第一感应件24、第一复位弹簧28和第二传动件29共同构成第一开关控制组件2。
进一步地,第一接近开关521为第一霍尔开关,第一感应件24为第一磁铁;第一磁铁用于控制第一霍尔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可选地,第一接近开关521为第一涡流式接近开关,第一感应件24为第一金属件,第一金属件用于控制第一涡流式接近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例如第一金属件可以是铜、不锈钢或者铝等。
可选地,第一接近开关521为第一电容式接近开关,第一感应件24为第一导体或者第一绝缘体,例如,第一感应件24可以是铜、不锈钢等导体或者橡胶等绝缘体。
可选地,第一接近开关521为第一干簧管式接近开关,第一感应件24为第三磁铁,第三磁铁用于控制第一干簧管式接近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可选地,第二操作钮91沿第二扶手3b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扶手3b侧壁内。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件92和第四传动件99,第三传动件92的一端与第二操作钮9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传动件99转动连接,第二感应件94设置于第四传动件99的远离第三传动件92的一端;第四传动件99沿第二扶手3b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扶手3b滑动连接,且第四传动件99可相对第二扶手3b转动。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扶手3b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操作钮91,第二操作钮91沿第二扶手3b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该第二扶手3b的前侧壁内,第二操作钮91的右端连接有第三传动件92,第三传动件92向右后方延伸,第四传动件99设置于第三传动件92的右侧,第三传动件92远离第二操作钮91的一端与第四传动件99的左端转动连接,第四传动件99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感应件94,第四传动件99的中部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二滑动杆,第二扶手3b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限位件93,第二滑动限位件93上设置有沿第二扶手3b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动杆配合于第二滑槽中,当未按下第二操作钮91时,第四传动件99由第三传动件92向右后方延伸,第二感应件94位于第四位置,第二接近开关531处于断开状态;当按下第二操作钮91时,第二操作钮91带动第三传动件92向后运动,第三传动件92带动第四传动件99的左端向后运动,第四传动件99的右端带动第二感应件94向前运动,同时,第二滑动杆沿第二滑槽向右运动,当第二操作钮91完全按下时,第四传动件99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扶手3b的长度方向,此时,第二感应件94与第二接近开关531最接近,第二感应件94位于第三位置,第二接近开关531接通。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第二扶手3b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操作钮91,第二操作钮91沿第二扶手3b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该第二扶手3b的前侧壁内,第二操作钮91的右端连接有第三传动件92,第三传动件92的右侧面为向右前方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向面,第三传动件92的右侧设有第二滑动限位件93,第二滑动限位件93中设有平行于第二扶手3b长度方向的第二滑动通孔,第二滑动通孔中滑动配合有第四传动件99,第四传动件99的左端抵接于第三传动件92右侧第二导向面的上,第四传动件99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感应件94。当未按下第二操作钮91时,第二感应件94距离第二接近开关531较远,此时,第二感应件94位于第四位置;当完全按下第二操作钮91时,第三传动件92向后移动,第三传动件92右侧的第二导向面驱动第四传动件99向右移动,当第二操作钮91完全按下时,第二感应件94位于第三位置,第二感应件94距离第二接近开关531最近,第二接近开关531接通。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为使第二操作钮91松开后,第四传动件99能够向左移动复位,第四传动件99上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98,第三复位弹簧98位于第二滑动限位件93的左侧,第三复位弹簧98的右端与第二滑动限位件93抵接,第三复位弹簧98的左端与第四传动件99固定连接,且第三复位弹簧98呈压缩状态,以使第四传动件99具有复位的趋势。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扶手3b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导向件96,第二操作钮91上连接有第二导向杆95,第二导向杆95垂直于第二扶手3b的长度方向,第二导向杆95沿自身长度方向与第二限位导向件96滑动连接。当第二操作钮91沿第二扶手3b侧壁的壁厚方向滑动时,第二限位导向件96使第二操作钮91滑动更加稳定,而不会发生倾斜。
具体地,第二限位导向件96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杆95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孔中。
进一步地,第二操作钮91与第二限位导向件96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操作钮91按下时,第二弹性件呈压缩状态,以使第二操作钮91具有复位的趋势。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弹性件为第四复位弹簧97,第四复位弹簧97套设于第二导向杆95上,第四复位弹簧97的一端抵在第二操作钮91上,第四复位弹簧97的另一端抵在第二限位导向件96上。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复位弹簧97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限位导向件96旁边,第四复位弹簧97的另一端抵在第二限位导向件96上。
可选地,第二操作钮91沿第二扶手3b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扶手3b侧壁上。
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第二扶手3b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扶手3b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第二操作钮91滑动连接于该长条状通孔中,第二操作钮91与第三传动件9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传动件92垂直于第二扶手3b的长度方向,第三传动件92的另一端连接有弯向电子仓4的第四传动件99,第四传动件99远离第三传动件9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感应件94,第二扶手3b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滑动限位件93,第二滑动限位件93中设有平行于第二扶手3b长度方向的第二滑动通孔,第四传动件99滑动连接于该第二滑动通孔中。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为使第二操作钮91松开后,第四传动件99能够向左移动复位,第四传动件99上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98,第三复位弹簧98位于第二滑动限位件93的左侧,第三复位弹簧98的右端与第二滑动限位件93抵接,第三复位弹簧98的左端与第四传动件99固定连接,且第三复位弹簧98呈压缩状态,以使第四传动件99具有复位的趋势。
在图9中,第二操作钮91、第三传动件92、第二滑动限位件93、第二感应件94、第二导向杆95、第二限位导向件96、第四复位弹簧97和第四传动件99共同构成第二开关控制组件9;在图10中,第二操作钮91、第三传动件92、第二滑动限位件93、第二感应件94、第二导向杆95、第二限位导向件96、第四复位弹簧97、第三复位弹簧98和第四传动件99共同构成第二开关控制组件9;在图11中,第二操作钮91、第三传动件92、第二滑动限位件93、第二感应件94、第三复位弹簧98和第四传动件99共同构成第二开关控制组件9。
进一步地,第二接近开关531为第二霍尔开关,第二感应件94为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用于控制第二霍尔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可选地,第二接近开关531为第二涡流式接近开关,第二感应件94为第二金属件,第二金属件用于控制第二涡流式接近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例如第二金属件可以是铜、不锈钢或者铝等。
可选地,第二接近开关531为第二电容式接近开关,第二感应件94为第二导体或者第二绝缘体,例如,第二感应件94可以是铜、不锈钢等导体或者橡胶等绝缘体。
可选地,第二接近开关531为第二干簧管式接近开关,第二感应件94为第三磁铁,第三磁铁用于控制第二干簧管式接近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13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连接件6,导管71连接于限位连接件6下方。限位连接件6可以将人体限制在中间,进一步避免人体从动力浮板上滑落,由于限位连接件6与限位结构13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推进器7。
具体地,如图6所示,限位连接件6包括限位连接件本体61,限位连接件本体61呈筒状,限位连接件6的前端部设置有环状卡件63,如图7所示,环状卡件63的内侧壁设置有防转动辅助件62,限位连接件6的下方连接有推进器7,推进器7包括导管71和推进器本体72,导管71与限位连接件6一体式连接,推进器本体72设置于导管71内,推进器7和限位连接件6共同构成推进组合体;如图5所示,限位结构13的后端部设有与环状卡件63匹配的环状卡槽16,环状卡槽16的内侧设置有与防转动辅助件62匹配的防转动辅助槽17,通过环状卡件63与环状卡槽16配合实现限位连接件6与限位结构13的可拆卸连接,通过防转动辅助件62与防转动辅助槽17的配合防止限位连接件6相对于限位结构13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浮板,桨毂7221的横截面外径由靠近防水马达721一端至远离防水马达721的一端逐渐减小,有利于减小水对推进器7的阻力,有利于提高推进器7的推进效率;同时,由桨毂7221和导管71形成的流水通道自前向后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水由前向后在流经桨毂7221和导管71形成的流水通道时会被加速,从而,水对螺旋桨722的推进效率提高,推进器7的推进效率提高;从而,动力浮板的前进速度得到提高。由于主体结构11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13,限位结构13将人体限制在中间,人体的平衡性更好,不容易从动力浮板上滑落。由于接近开关和电路组件设置于防水的电子仓4内,感应件设置在电子仓4外,通过改变感应件的位置即可控制接近开关的启闭,电路组件和接近开关在电子仓4内不会与外界的水接触,实现了开关的防水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浮板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和推进器;
所述推进器包括导管和推进器本体,所述导管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所述推进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导管内;
所述推进器本体包括防水马达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防水马达的前侧;
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桨叶,所述防水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桨毂连接,所述桨毂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所述桨毂的横截面外径由靠近所述防水马达一端至远离所述防水马达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桨毂的侧面上;
所述主体结构相对的两侧边均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防止人体从所述主体结构上滑落;
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有防水的电子仓,所述电子仓内设有电源、主控MCU、供电控制电路和动力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相连,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相连,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和所述动力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近开关,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电子仓外设有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配合,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配合;
所述第一感应件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接通,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通电;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感应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断开,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主控MCU和所述防水马达断电;
所述第二感应件的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当所述第二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接通,所述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防水马达运转,以推动所述动力浮板在水中前进;
当所述第二感应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感应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作用,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断开,所述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防水马达停止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和所述主控MCU之间依次连接有DCDC转换器和LDO线性稳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为第一霍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件为第一磁铁;
所述第一磁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霍尔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为第二霍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件为第二磁铁;
所述第二磁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霍尔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仓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设有第一扶手,所述电子仓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扶手;
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均呈内部中空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均通过端部连接于所述电子仓对应的侧面;
所述第一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电子仓内与所述第一扶手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二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电子仓内与所述第二扶手对应的一侧;
所述第一扶手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操作钮,所述第一扶手的内部空腔中设有第一传动机构,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钮连接,所述第一感应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操作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感应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接近开关;
所述第二扶手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操作钮,所述第二扶手的内部空腔中设有第二传动机构,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操作钮连接,所述第二感应件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操作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感应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接近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沿所述第一扶手侧壁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扶手侧壁内;
所述第二操作钮沿所述第二扶手侧壁的壁厚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扶手侧壁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作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
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扶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扶手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扶手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端;
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扶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扶手滑动连接,且所述第四传动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扶手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导向件,所述第一操作钮上连接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扶手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导向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扶手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导向件,所述第二操作钮上连接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垂直于所述第二扶手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导向件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钮与所述第一限位导向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操作钮按下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呈压缩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操作钮具有复位的趋势;
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第二限位导向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操作钮按下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压缩状态,以使所述第二操作钮具有复位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连接件,所述导管连接于所述限位连接件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马达包括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包括中部壳体和尾部壳体;
沿所述中部壳体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尾部壳体的外径自所述中部壳体至远离所述中部壳体逐渐减小;
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所述中部壳体远离所述尾部壳体的一侧。
CN201820443606.6U 2018-03-29 2018-03-29 动力浮板 Active CN208115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3606.6U CN208115071U (zh) 2018-03-29 2018-03-29 动力浮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3606.6U CN208115071U (zh) 2018-03-29 2018-03-29 动力浮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5071U true CN208115071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3606.6U Active CN208115071U (zh) 2018-03-29 2018-03-29 动力浮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150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3794A (zh) * 2018-03-29 2018-07-17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浮板
CN112744339A (zh) * 2021-01-19 2021-05-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救生动力浮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3794A (zh) * 2018-03-29 2018-07-17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浮板
CN108283794B (zh) * 2018-03-29 2024-02-13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浮板
CN112744339A (zh) * 2021-01-19 2021-05-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救生动力浮板
CN112744339B (zh) * 2021-01-19 2024-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救生动力浮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3794A (zh) 动力浮板
CN208115071U (zh) 动力浮板
CN2913179Y (zh) 水下推进器
CN205407654U (zh) 食品加工机电路和食品加工机
CN208287423U (zh) 动力浮板
CN208115070U (zh) 动力浮板
CN105680739A (zh) 一种高转速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器
CN206340971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机中带防反接及大电流驱动的主控电路
CN1279988C (zh) 机动水艇
CN208115108U (zh) 动力浮板
CN208115072U (zh) 动力浮板
CN201080885Y (zh) 自发电水龙头
TW200841554A (en) A controller of motor and charger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CN208206525U (zh) 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取土器
KR20230128959A (ko) 미세전류 정전류 출력 회로 및 미세전류 샤워기
CN207380887U (zh) 一种lora无线通信模块
CN206928394U (zh) 一种智能下水器
CN217689884U (zh) 微电流指示灯电路和微电流花洒
CN206380150U (zh) 一种带定时功能的220伏功率调节电路
CN217561962U (zh) 微电流恒流输出电路和微电流花洒
CN203386019U (zh) 一种带触摸开关的电动工具
CN205215410U (zh) 用于牙科综合治疗机的非接触式感应漱口龙头
CN217508633U (zh) 电压控制电路及蒸汽发生装置
CN205356167U (zh) 一种高频开关直流电源装置
CN115037193B (zh) 具有保护功能的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3

Address after: Room 101, axis 1-5, No.1 Quanzhou Road, Binhai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ilan (Tianjin) underwat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inhai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City, 300450 Mu Ning Road No. 45 Building No. 7 Factory Jinbin development through a layer of the east part and the east side of the office of one layer and three layer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Deepfar Oce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