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2265U -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12265U CN208112265U CN201820064702.XU CN201820064702U CN208112265U CN 208112265 U CN208112265 U CN 208112265U CN 201820064702 U CN201820064702 U CN 201820064702U CN 208112265 U CN208112265 U CN 208112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relay
- module
- charger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0369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采用继电器结合开关来控制导通和断电,根据电路中的充电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充电信号和充电完毕信号、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处理并传输至继电器,使得继电器根据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模块的信号而导通和断开,继电器的断开能够实现充电器的保护电路的自动断电,使得充电负载与充电模块断开;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能够根据充电器的充电完毕状态自动断电,既能够有效避免充电线路断路起火问题,还能够降低充电器长期不拔而产生的电量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保护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电器是这类电子设备的重要配套产品,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充电器的质量与使用者的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
以手机为例,手机已经成为了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充电器是手机的重要的配套产品,为了方便生活和工作,一台手机甚至配备多个充电器。目前,手机充电器主要有线式、座式、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式和车载等几种,手机充电器使用如此广泛,但其质量问题却不容乐观。手机充电器在工作时会将220V的电压降到5V左右,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压性和绝缘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充电器上的材料会不断老化。
在对充电器保护的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大量充电器长期不拔,充电器的电路无法自动断电,充电器将处于待机空载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充电器的电路无法进行自动断电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继电器、充电模块和连接充电负载的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充电电源与继电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继电器与充电模块之间的开关,以及一端连接继电器、另一端连接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控制电路模块;
开关通过充电模块、将在导通充电模块时生成的开关信号传输给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将基于开关信号检测到的充电负载的充电信号传输给继电器;继电器基于充电信号导通充电电源与充电负载之间的充电回路;
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将检测得到的充电负载的充电完毕信号处理为电压截止信号传输给继电器;继电器基于电压截止信号断开充电电源与充电负载之间的充电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包括火线开关和零线开关;
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火线开关的第一端、充电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连接火线开关的第二端、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零线开关的第一端、充电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零线开关的第二端、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设备;显示设备连接在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模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器以及滤波器;
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第一输出端、火线开关的第二端,第二输入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零线开关的第二端,输出端连接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第一端、并通过滤波器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滤波器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
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阴极接地;
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变压器的输出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控制电路模块,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
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充电负载、控制电路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
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通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连接基极,基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第三二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发射极连接继电器的第三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接地,阳极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继电器第三端之间;
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阳极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
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第四端,另一端接地。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封装在外壳上的插头和预留接地端口、封装在外壳内的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保护电路以及充电接口;
插头连接充电电源;充电接口连接充电负载;外壳上还设置有对应开关的、用于闭合开关的按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为两插插头或三插插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采用继电器结合开关来控制导通和断电,根据电路中的充电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充电信号和充电完毕信号、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处理并传输至继电器,使得继电器根据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模块的信号而导通和断开,继电器的断开能够实现充电器的保护电路的自动断电,使得充电负载与充电模块断开;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能够根据充电器的充电完毕状态自动断电,既能够有效避免充电线路断路起火问题,还能够降低充电器长期不拔而产生的电量损耗。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具有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充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插插头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三插插头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保护电路可以以手机充电器的保护电路为例,充电器的保护电路接入充电电源可以为通过零线和火线接入充电器的保护电路的 220V交流电源,充电负载可以是智能手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继电器110、充电模块130 和连接充电负载200的充电状态检测模块140;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充电电源100 与继电器110之间、另一端连接在继电器110与充电模块130之间的开关120,以及一端连接继电器110、另一端连接充电状态检测模块140的控制电路模块 150;图1中所示的普通开关120为开关120;
开关120通过充电模块130、将在导通充电模块130时生成的开关信号传输给充电状态检测模块140;充电状态检测模块140通过控制电路模块150、将基于开关信号检测到的充电负载200的充电信号传输给继电器110;继电器基于充电信号导通充电电源100与充电负载200之间的充电回路;
充电状态检测模块140通过控制电路模块150、将检测得到的充电负载200 的充电完毕信号处理为电压截止信号传输给继电器110;继电器110基于电压截止信号断开充电电源100与充电负载200之间的充电回路。
具体而言,参考图1所示,开关的一端连接在充电电源和继电器的输入端之间,另一端连接在继电器的输出端和充电模块之间;充电模块通过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连接充电负载;控制电路模块一端连接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继电器。其中,开关和继电器是能够同时接入电路的零线和火线的元件。
闭合开关,导通充电模块与充电电源的连接,充电模块可以通过接收到来自充电电源的电压生成开关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信号可以是充电模块将接收到的电压处理为输出的电压,输出的电压可以通过充电状态检测模块传输至充电负载,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传输将会形成电压差,即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小于接收到的来自充电模块输出的电压,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基于自身输出的电压能够检测到充电负载的充电信号,充电负载的充电信号可以是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低电压的信号。参考图1所示的连接关系,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来自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充电信号而导通,即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将检测到的充电信号传输给继电器,继电器内部的线圈基于接收到的电压产生线圈磁场,磁场使得继电器内部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吸合,可以同时接通电路中零线和火线,继而导通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
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导通后,开关将断开,充电负载进入充电状态,当充电器保护电路对负载完成充电时,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与接收到的来自充电模块输出的电压相同,此时充电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是充电负载充电完毕信号,即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压时的信号。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来自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充电完毕信号而截止、输出电压截止信号,此时,控制电路模块输出的电压截止信号可以是停止电压输出的信号,即控制电路模块基于充电完毕信号将停止为继电器传输电压,继电器内部的线圈基于电压截止信号使得内部磁场消失,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可以同时断开电路中零线和火线,继而断开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
控制电路模块能够有效的控制继电器的导通和断开,并对电路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继电器可以通过同时断开电路的零线和火线实现充电器保护电路的断开,进而完全断开充电负载与充电电源的连接,能有效避免充电器保护电路引起的火灾事故,同时能够降低充电完毕后的电能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继电器还可以替换为三极管、可控硅以及场效应管等可用于连接电路零线和火线的电子元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包括零线开关224和火线开关226;
继电器2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火线开关226的第一端、充电电源100的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连接火线开关226的第二端、充电模块230的第一输入端;
继电器2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零线开关224的第一端、充电电源100的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零线开关224的第二端、充电模块230的第二输入端。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关可以分别设置在零线和火线上,可以包括用于导通和断开零线连接的零线开关、用于导通和断开火线连接的火线开关。同时闭合零线开关和火线开关,即导通了充电模块和充电电源连接,充电模块接收到的来自充电电源的电压而生成的开关信号,经过充电状态检测模块传输给充电负载,经过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传输将会形成电压差,即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小于接收到的来自充电模块输出的电压,充电信号可以是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低电压的信号。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将充电信号传输至继电器,继电器内部的线圈基于接收到的电压产生线圈磁场,磁场使得继电器内部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吸合,可以同时接通电路中零线和火线,继而导通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
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导通后,零线开关和火线开关同时断开,充电负载进入充电状态,当充电器保护电路对负载完成充电时,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压与接收到的来自充电模块输出的电压相同,此时充电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是充电负载充电完毕信号,即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压时的信号。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来自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充电完毕信号而截止、输出电压截止信号,此时,控制电路模块输出的电压截止信号可以是停止电压输出的信号,即控制电路模块基于充电完毕信号将停止为继电器传输电压,继电器内部的线圈基于电压截止信号使得内部磁场消失,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可以同时断开电路中零线和火线,继而断开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
零线开关和火线开关是单控的开关,充电器保护电路对负载进行充电时需要同时闭合两个开关,如果其中一个开关的闭合能够实现负载的充电,可以得知另一个开关出现故障,充电器保护电路即出现故障,单控开关对于保护电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敏度,此外,单控的开关还具有更低成本的优势。
进一步的,开关还可以为二合一开关,二合一的开关使用一个闭合开关控制零线和火线的导通和截止,具有更方便的优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具有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充电器保护电路还包括显示设备360,显示设备360连接在继电器310和控制电路模块350之间。
具体而言,开关导通充电模块生成开关信号,传输至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将基于开关信号检测到的充电信号传输给显示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将接收到的充电信号传输给继电器,同时显示设备可以将充电信号可视化输出,即将充电器保护电路的充电状态显示出来。继电器内部的线圈基于接收到的充电信号产生线圈磁场,磁场使得继电器内部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吸合,可以同时接通电路中零线和火线,继而导通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
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导通后,开关将断开,充电负载进入充电状态,同时在显示设备可视化输出充电状态。当充电器保护电路对负载完成充电时,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充电负载充电完毕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基于充电完毕信号而截止、输出电压截止信号,电压截止信号可以是控制电路模块停止电压输出的信号,显示设备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模块的电压截止信号,并传输给继电器、同时将电压截止信号可视化输出,即显示设备将充电负载充电完毕状态显示出来。继电器内部的线圈基于电压截止信号使得内部磁场消失,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可以同时断开电路中零线和火线,继而断开充电电源和充电负载的回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能够有效的将充电器保护电路对充电负载的充电状态和充电完毕状态进行可视化输出,根据显示设备的输出情况能够更有效的分析充电器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及故障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充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器432以及滤波器 434;
变压器43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410第一输出端、火线开关426的第二端,第二输入端连接继电器410的第二输出端、零线开关424的第二端,输出端连接充电状态检测模440块的第一端、并通过滤波器434接地。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压器可以将输入的交流220V的电源电压,输出为5.5V直流电压,来降低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对接收到来自充电模块输出电压的降压影响,同时滤波器可以将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净化,滤除参杂的交流电压,从而提高充电器保护电路的充电效率。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包括继电器KV1;开关包括零线开关 K1和火线开关K2;充电模块包括5.5V电源变压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二电容C2;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
具体而言,充电器保护电路的20个电子元件可以按照如图所示的连接关系接入电路,KV1的第一端输入端为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交流电第一输入端,KV1 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KV1的第二输入端为充电器保护电路的交流电第二输入端,KV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K1的第一端连接KV1的第一输入端端和充电电源之间,K1的第二端连接在KV1的第一输出端和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K2的第一端连接KV1的第一输入端和充电电源之间,K2的第二端连接在KV2的第二输出端和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即K1和K2是与KV1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交流电220的充电电源通过KV1 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入充电器保护电路。
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D2的阳极,变压器的接地端接地;D1的阴极和C1 的第一端连接在变压器的输出端和D2的阳极之间,C1的另一端接地;D2的阴极连接D3的阳极,D3的阴极为充电器充电电路连接负载的充电输出端。
R1的第一端连接D2的阳极和Q1的发射极,R1的第二端连接D3的阴极和R2的第二端,Q1的基极连接R2的第一端,R3的第一端连接在Q1的基极和R2的第一段之间,R3的第二端接地,Q1的集电极通过C2接地,同时Q1 的集电极连接R4的第二端;Q2的基极连接R4的第一端,Q2的集电极连接在 Q1的发射极和R1的第一端之间,Q2的发射极连接KV1的线圈控制端。
LED1的阳极连接在KV1的第三端即线圈控制端和Q2的发射极之间,LED1 的阴极通过R5接地;LED2的阳极连接在Q1的发射极和Q2的集电极之间,LED2 的阴极通过R6接地;KV1的第四端即线圈控制端通过R7接地。
其中,各电子元件的参数值可以为:R1的电阻为4.2Ω,R2的电阻为330 Ω,R3的电阻为50KΩ,R4的电阻为100Ω,R5的电阻为1KΩ,R6的电阻为 1KΩ,R7的电阻为10Ω,D1为6131型二极管,D2和D3为5819型二极管, C1的电容值为220微法,C2的电容值为470微法,LED1和LED2可以为任意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优选的LED1灯为蓝灯,LED2等为绿灯,Q1为8550型三极管,Q2为8050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器保护电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K1和K2 闭合后,导通充电负载和充电电源的连接,充电电源通过变压器的输出经过滤波器的滤波作用,再传递至检测器D2和D3。D1将变压器中的输出的直流电压所夹杂的交流电滤掉,C1对过滤直流中的交流起净化电源的D1具有过压保护作用,D2和D3获得高低电压,由于二极管D2、D3的降流降压作用,此时, D2的阴极电压是5.3V,D3的阳极电压是4.75V。D3的阴极是充电器充电电路连接负载充电的输出端,为使得充电器充电电路的连接负载的输出端的电压值达到充电电压5V,变压器的输出需大于5V,优选地,变压器为5.5V电源变压器,以避免D2和D3的降压过程而影响充电器充电电路的电压输出。如图5所示,可知由于Q1的发射极和Q2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Q1的发射极电压即为5.5V,Q2的集电极电压为5.5V。
Q1可以是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R2连接D3的阴极,当充电器充电电路通过D3的阴极连接负载进行充电时,D3将负载正常充电的低电压传输给Q1的基极,此时,Q1导通,低电压从Q1的发射极到集电极再经过C2,对 C2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低电压慢慢升高,经过R4,电压到达Q2。Q2可以是NPN型三极管,电压通过R4到达Q2的基极。参考图5所示,Q2的发射极连接KV1的第三端,而Q2的集电极电压为5.5V,集电极上的电压可以通过发射极传输至KV1,再经过R7接地形成完整回路。
形成回路后,电路中形成磁场,磁场使得KV1导通,即KV1中的零线和火线开关使得电路通路。由于KV1和K1、K2是以并联的方式连接,KV1导通后,K1和K2可以断开,此时,KV1使得充电器充电电路正常工作,充电器充电电路对负载进行充电。
充满电后,D3的阳极电压为5.3V,Q1的基极达到5.3V时使得Q1截止。 Q1截止后,Q2的基极电压是由C2提供,根据C2的电容值,C2提供的电容电压可以维持20秒,即20秒后C2的电将会全部放掉。C2的电放掉之后,Q2将截止,发射极的电压为0V,此时,KV1将会断掉停止工作,整个充电器保护电路断开,继而充电器充电电路断开,负载充电停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实施例1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封装在外壳660上的插头610和预留接地端口650、封装在外壳660内的上述一项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保护电路630以及充电接口640;
插头610连接充电电源;充电接口640连接充电负载;外壳660上还设置有对应开关的、用于闭合开关的按钮620。
具体而言,在外壳上可以设置有对应开关的、用于闭合开关的按钮。当充电器需要对充电负载进行充电时,通过控制对应开关的按钮即可实现开关的闭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保护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当充满电时,继电器可以自动断开零线和火线而实现对充电器充电电路的保护,有效的降低充电器对负载完成充电后的电能损耗,同时避免出现短路而引起火灾的危险。充电器的外壳上基于充电器保护电路设置有预留的接地端口,接地端口能够有效的防止在充电器的充电电路的工作状态中出现漏电的情况。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插插头的电路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包括包括封装在外壳760上的两插插头710和预留接地端口750、封装在外壳760内的上述一项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保护电路730以及充电接口740;
两插插头710连接充电电源;充电接口740连接充电负载;外壳760上还设置有对应开关的、用于闭合开关的按钮720。
继电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零线和火线,用于接入充电电源,经过封装后即为两插插头,连接两插插座可以接入220交流电的充电电源,基于充电器保护电路还增加一个接地端,接地端经过封装后为预留的接地端口,在充电器的工作状态中能够防止漏电。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三插插头的电路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包括封装在外壳860上的三插插头810 和预留接地端口850、封装在外壳860内的上述一项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保护电路 830以及充电接口840;
三插插头810连接充电电源;充电接口840连接充电负载;外壳860上还设置有对应开关的、用于闭合开关的按钮820。
继电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零线和火线,同时增加一个电源接地端口,将继电器的两个输入端和电源接地端口封装为三插插头,连接三插插座即可接入 220V交流电的充电电源,基于充电器保护电路还增加一个接地端,接地端经过封装后为预留的接地端口,在充电器的工作状态中能够防止漏电。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器保护电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子设备的充电器,如平板充电器、充电宝等,并不限于手机充电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继电器、充电模块和连接充电负载的充电状态检测模块;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充电电源与所述继电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充电模块之间的开关,以及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控制电路模块;
所述开关通过所述充电模块、将在导通所述充电模块时生成的开关信号传输给所述充电状态检测模块;所述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将基于所述开关信号检测到的所述充电负载的充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基于所述充电信号导通所述充电电源与所述充电负载之间的充电回路;
所述充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将检测得到的所述充电负载的充电完毕信号处理为电压截止信号传输给所述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基于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断开所述充电电源与所述充电负载之间的充电回路;
所述开关包括火线开关和零线开关;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火线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充电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火线开关的第二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零线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充电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零线开关的第二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连接在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器以及滤波器;
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一输出端、所述火线开关的第二端,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零线开关的第二端,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状态检测模块的第一端、并通过所述滤波器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阴极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模块,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充电负载、所述控制电路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基极,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阳极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继电器第三端之间;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阳极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另一端接地。
8.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在外壳上的插头和预留接地端口、封装在外壳内的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器保护电路以及充电接口;
所述插头连接充电电源;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充电负载;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开关的、用于闭合所述开关的按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两插插头或三插插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64702.XU CN208112265U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64702.XU CN208112265U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12265U true CN208112265U (zh) | 2018-11-16 |
Family
ID=6412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6470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12265U (zh) | 2018-01-12 | 2018-01-12 |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1226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5785A (zh) * | 2020-05-07 | 2020-08-11 | 冯玉明 | 一种电子电器自动断电待机电源电路芯片控制电路 |
CN111823895A (zh) * | 2019-04-23 | 2020-10-27 | 西安卜睿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充电器的电路、充电器和利用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方法 |
CN117410933A (zh) * | 2023-12-08 | 2024-01-16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过压保护电路及储能电源 |
-
2018
- 2018-01-12 CN CN201820064702.XU patent/CN2081122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3895A (zh) * | 2019-04-23 | 2020-10-27 | 西安卜睿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充电器的电路、充电器和利用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方法 |
CN111525785A (zh) * | 2020-05-07 | 2020-08-11 | 冯玉明 | 一种电子电器自动断电待机电源电路芯片控制电路 |
CN117410933A (zh) * | 2023-12-08 | 2024-01-16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过压保护电路及储能电源 |
CN117410933B (zh) * | 2023-12-08 | 2024-05-17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过压保护电路及储能电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53652B2 (en) | Charging system | |
CN103490374B (zh) | 一种量产测试设备及其短路过流保护电路 | |
CN203859558U (zh) | 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电路 | |
CN208112265U (zh) |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
EP2759035A1 (en) | In-vehicle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03762650B (zh) | 一种基于平衡充电技术的单usb口备用电源 | |
TW201424187A (zh) | 電池充電控制系統 | |
CN10421581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导引信号检测电路及系统 | |
CN202013387U (zh) | 充电器检测电路 | |
CN104167790B (zh) | 充电器、移动终端的充电控制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 |
CN103972756B (zh) | 一种可倒计时断电的usb充电连接线 | |
CN205960679U (zh) | 电池充满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
CN112564075A (zh) | 双向充电线结构 | |
CN203368124U (zh) | 电源切换电路和Dock设备 | |
CN216794603U (zh) | 电源保护电路及系统 | |
CN206650453U (zh) | 多接口快速充电线缆 | |
CN105929744A (zh) | 一种开关机电路及家用电器 | |
CN214314565U (zh) | 双向充电线结构 | |
CN215813268U (zh) | 一种通电前电安全自检的电路 | |
CN205960338U (zh) | 一种可定时开断的电源延长线 | |
CN215419641U (zh) | 通信系统 | |
CN107706977A (zh) | 一种充电电流的检测方法以及充电装置 | |
CN107895978A (zh) | 一种适用性好的直流充电器结构 | |
CN203761089U (zh) | 充电系统 | |
CA3065815C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rging two-terminal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