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4940U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4940U
CN208104940U CN201820338616.3U CN201820338616U CN208104940U CN 208104940 U CN208104940 U CN 208104940U CN 201820338616 U CN201820338616 U CN 201820338616U CN 208104940 U CN208104940 U CN 208104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drainpipe
diversion trench
drainage structure
sponge urb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86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晓芳
荀琦
甄树聪
延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3386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4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4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49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两个排水沟和排水管。道路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透水层、蓄水层和道路基层。两个排水沟分别位于道路本体的两侧。排水管上设有溢流孔,排水管设于透水层内,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排水沟内。下雨时,雨水依次透过渗水表层、透水层储存在蓄水层内,当蓄水层内的水位不断增高并淹没排水管上的溢流孔后,雨水将从排水管排至排水沟中,使得蓄水层内的雨水饱和后能够排出,吸水排水能力强,避免出现内涝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主要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目前城市的道路的吸水排水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以改善城市道路吸水排水能力差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
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透水层、蓄水层和道路基层;
两个排水沟,两个所述排水沟分别位于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透水层内,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排水沟内。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渗水表层由多个渗水砖拼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砖为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砖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贯通所述渗水砖的上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截面为半圆形,相邻的两个所述渗水砖中的两个第一导流槽形成圆形导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砖的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
所述渗水砖的上表面上设有水平布置的两个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流槽与所述第三侧壁上的第一导流槽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流槽与第四侧壁上的导流槽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砖的上表面设有渗液孔,所述渗水砖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渗液孔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排水管上外接有竖管,所述竖管延伸至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两端贯通于所述渗水砖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壁为圆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上盖有遮挡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排水管和设于道路本体两侧的排水沟,道路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透水层、蓄水层和道路基层,排水管上设有溢流孔,排水管埋于透水层内,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排水沟内。下雨时,雨水依次透过渗水表层、透水层储存在蓄水层内,当蓄水层内的水位不断增高并淹没排水管上的溢流孔后,雨水将从排水管排至排水沟中,使得蓄水层内的雨水饱和后能够排出,吸水排水能力强,避免出现内涝现象。在干燥炎热时,储存在蓄水层内的水受热蒸发后可增加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城市气温、湿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渗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渗水表层的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渗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渗水表层的局部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渗水砖的剖视图。
图标:100-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10-道路本体;11-渗水表层;111-渗水砖;1111-第一侧壁;1112-第二侧壁;1113-第三侧壁;1114-第四侧壁;1115-第一导流槽;1116-第二导流槽;1117-导流通道;1118-渗液孔;1119-凹槽;12-透水层;13-蓄水层;14-道路基层;20-排水管;21-溢流孔;30-排水沟;40-遮挡盖;50-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100,包括道路本体10、排水管20和设于道路本体10两侧的两个排水沟30。
其中,道路本体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11、透水层12、蓄水层13和道路基层14,即蓄水层13铺设于道路基层14的上侧,透水层12铺设于透水层12的上侧,渗水表层11设于透水层12的上侧。渗水表层11具有很好的渗水能力,透水层12具有很好的透水能力。地表上的水可通过渗水表层11流至透水层12中,并流经透水层12流至蓄水层13内,蓄水层13具有蓄水能力。
渗水表层11为上表层,本实施例中,渗水表层11由多个渗水砖111拼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渗水砖111为矩形,渗水砖111的长和宽相等。渗水砖111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四个侧壁,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第一侧壁1111与第三侧壁1113相对且平行,第二侧壁1112与第四侧壁1114相对且平行。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上均开设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导流槽1115,第一导流槽1115的两端分别贯通渗水砖111的上下表面。第一侧壁1111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一侧壁1111的中间位置,第二侧壁1112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二侧壁1112的中间位置,第三侧壁1113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三侧壁1113的中间位置,第四侧壁1114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四侧壁1114的中间位置。
此外,渗水砖111的上表面上设有水平布置的两个第二导流槽1116,第一侧壁1111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与第三侧壁1113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通过一个第二导流槽1116连通,第二侧壁1112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与第四侧壁1114上的第二导流槽1116通过另一个第二导流槽1116连通。两个第二导流槽1116呈“十”形交叉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1115和第二导流槽1116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如图3所示,在渗水表层11中的两个相邻的渗水砖111上相互贴合的侧壁上的两个第一导流槽1115将形成一个圆形导流通道1117。当雨水落入到渗水表层11上时,雨水将流入到第二导流槽1116内,由于第二导流槽1116与第一导流槽1115连通,使得流入到第二导流槽1116内的雨水通过导流通道1117渗入至透水层12中。第一导流槽1115和第二导流槽1116的渗水砖111均由很好的渗水能力,使得整个渗水表层11具有很好的渗水能力。
透水层12位于渗水表层11的下侧,本实施例中,透水层12为砂石层,即透水层12为砂石铺设而成。这种透水层12既具有很好的透水能力,又有很好的支撑能力,可很好的支撑渗水表层11。
蓄水层13位于透水层12的下侧,本实施例中,蓄水层13具有蓄水能力,其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铺设而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采用建筑垃圾回收再加工而层,具有经济、环保的优点。
道路基层14位于蓄水层13的下侧,道路基层14为路基,蓄水层13中所储存的雨水不易渗透至道路基层14中。
本实施例中,排水沟30由混凝土砌成,具有很好的防渗透能力。两个排水沟30位于道路本体10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排水管20为多个,多个排水管20沿道路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排水管20水平铺设在透水层12内。排水管20上设有多个溢流孔21,多个溢流孔21沿排水管20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排水管2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排水沟30内。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外界的较大的物质进入排水沟30,排水沟30上盖有遮挡盖40,遮挡盖40为设有孔道的篦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100,包括道路本体10、排水管20和设于道路本体10两侧的排水沟30,道路本体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11、透水层12、蓄水层13和道路基层14,排水管20上设有溢流孔21,排水管20埋于透水层12内,排水管2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排水沟30内。下雨时,雨水落入到渗水表层11后,雨水在渗水砖111的第二导流槽1116内汇集并最终通过第一导流槽1115流至透水层12中,雨水最终透过透水层12储存在蓄水层13内,当蓄水层13内的水位不断增高并淹没排水管20上的溢流孔21后,雨水将从排水管20排至排水沟30中,使得蓄水层13内的雨水饱和后能够排出,吸水排水能力强,避免出现内涝现象。在干燥炎热时,储存在蓄水层13内的水受热蒸发后可增加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城市气温、湿度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100,与上述的区别在于,渗水表层11中的渗水砖111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渗水砖111为矩形,渗水砖111的长和宽相等。渗水砖111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四个侧壁,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第一侧壁1111与第三侧壁1113相对且平行,第二侧壁1112与第四侧壁1114相对且平行。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上均开设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导流槽1115,第一导流槽1115的两端分别贯通渗水砖111的上下表面。第一侧壁1111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一侧壁1111的中间位置,第二侧壁1112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二侧壁1112的中间位置,第三侧壁1113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三侧壁1113的中间位置,第四侧壁1114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位于第四侧壁1114的中间位置。
渗水砖111的上表面上设有水平布置的两个第二导流槽1116,第一侧壁1111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与第三侧壁1113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通过一个第二导流槽1116连通,第二侧壁1112上的第一导流槽1115与第四侧壁1114上的第二导流槽1116通过另一个第二导流槽1116连通。两个第二导流槽1116呈“十”形交叉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1115和第二导流槽1116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如图6所示,在渗水表层11中的两个相邻的渗水砖111上相互贴合的侧壁上的两个第一导流槽1115将形成一个圆形导流通道1117。当雨水落入到渗水表层11上时,雨水将流入到第二导流槽1116内,由于第二导流槽1116与第一导流槽1115连通,使得流入到第二导流槽1116内的雨水通过导流通道1117渗入至透水层12中。第一导流槽1115和第二导流槽1116的渗水砖111均由很好的渗水能力,使得整个渗水表层11具有很好的渗水能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渗水砖111的上表面设有渗液孔1118,渗液孔1118为圆形,渗液孔1118位于两个第二导流槽1116的交汇处。渗水砖111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119,凹槽1119的两端分别贯通第二侧壁1112和第四侧壁1114,渗液孔1118与凹槽1119连通。本实施例中,凹槽1119的槽壁为圆弧形。
本实施例中,排水管20的个数与渗水砖111的排数一致,即一排渗水砖111对应设置一根排水管20。排水管20上外接有多个竖管50,一根排水管20上的竖管50的个数与一排中的渗水砖111的个数一致,竖管50的顶端延伸至渗水砖111底部的凹槽1119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100,排水砖上设有渗液孔1118和凹槽1119,排水砖上的雨水除了可通过第一导流槽1115的渗入至透水层12中,还可通过渗液孔1118和凹槽1119渗入至透水层12,从而增强了渗水表层11的渗水能力。当雨量较小时,雨水可从渗液孔1118流入凹槽1119,并顺着凹槽1119的槽壁流入至透水层12内;当余量较大时,雨水在流经渗液孔1118后一部分仍然沿着凹槽1119的槽壁流入至透水层12内,另一部分将通过竖管50流入至排水管20中,最终流入到排水沟30中,从而将部分雨水直接导入排水沟30中。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透水层、蓄水层和道路基层;
两个排水沟,两个所述排水沟分别位于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透水层内,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排水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表层由多个渗水砖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砖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砖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贯通所述渗水砖的上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截面为半圆形,相邻的两个所述渗水砖中的两个第一导流槽形成圆形导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砖的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
所述渗水砖的上表面上设有水平布置的两个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流槽与所述第三侧壁上的第一导流槽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流槽与第四侧壁上的导流槽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砖的上表面设有渗液孔,所述渗水砖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渗液孔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排水管上外接有竖管,所述竖管延伸至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端贯通于所述渗水砖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为圆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上盖有遮挡盖。
CN201820338616.3U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4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8616.3U CN208104940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8616.3U CN208104940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4940U true CN208104940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861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4940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494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2013A (zh) * 2019-12-03 2020-02-14 加耀东 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建筑用砖
CN111395089A (zh) * 2020-03-25 2020-07-10 陇东学院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
CN111893824A (zh) * 2020-08-15 2020-11-06 广东中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节能排水结构
CN114717896A (zh) * 2022-05-13 2022-07-08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有组织排水预制道路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2013A (zh) * 2019-12-03 2020-02-14 加耀东 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建筑用砖
CN110792013B (zh) * 2019-12-03 2021-06-15 绍兴津源午马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建筑用砖
CN111395089A (zh) * 2020-03-25 2020-07-10 陇东学院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
CN111893824A (zh) * 2020-08-15 2020-11-06 广东中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节能排水结构
CN114717896A (zh) * 2022-05-13 2022-07-08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有组织排水预制道路板
CN114717896B (zh) * 2022-05-13 2023-09-08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有组织排水预制道路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4940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102910787B (zh) 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CN112982835B (zh) 一种种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110016886A (zh)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CN201459905U (zh)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CN109457566A (zh) 一种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CN217053410U (zh) 城镇道路边部绿化带渗水与排水结构
CN208650225U (zh) 一种渗透式排水沟
CN207268054U (zh) 海绵城市生态屋顶
CN208762810U (zh) 一种具有雨水蓄滞及排放功能的路面铺设砖
CN21350790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CN214116133U (zh) 一种多功能透水孔混凝土路面砖
CN214497045U (zh) 一种新型含加气混凝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透水砖
CN21031510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地砖
CN209602906U (zh) 海绵城市不透水地砖改造结构
CN107558587A (zh) 一种先集水后慢漏排水系统
CN207295362U (zh) 一种新型透水蓄水植草生态砖
CN20761976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109024857B (zh) 一种截水沟改进方法及基于海绵城市径流集聚的截水沟
CN210916867U (zh) 一种园林用海绵体透水路面结构
CN204940034U (zh) 能原地储水的透水地坪
CN208455713U (zh) 一种雨水收集模块
CN219411135U (zh) 一种集蓄排用为一体的海绵式排水沟
CN216074590U (zh) 一种引流式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结构
CN214573033U (zh) 一种可吸水的罗马砖造型组合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