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1893U - 线束卡扣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束卡扣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1893U
CN208101893U CN201820556684.7U CN201820556684U CN208101893U CN 208101893 U CN208101893 U CN 208101893U CN 201820556684 U CN201820556684 U CN 201820556684U CN 208101893 U CN208101893 U CN 208101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arm
harness
arm
buckle
wiring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566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泽炜
杜旭耀
邓德志
蔡正
刘和军
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566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1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1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1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卡扣及车辆,其中,公开的所述线束卡扣包括安装座、第一线束卡扣体、第二线束卡扣体及扣接体;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连接;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可开合设置,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一卡扣腔;所述扣接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用于在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与所述第一夹臂设有的卡接部扣接。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在车型门槛处的小空间安装线束与拉索而引发的干涉问题。

Description

线束卡扣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卡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卡扣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广泛使用以及汽车上电器件数量的极大增多,整车的电安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整车电源的传输载体—整车线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作为整车电源的传输载体,线束需要得到确实可靠的固定以及合适的保护,以防止其被车内各种锋利的钣金等零部件损伤,造成电器功能失效乃至整车烧毁等严重后果。
常见线束固定方式:
(1)使用钣金孔扎带式线束卡扣:参见图1,在钣金1上开一个钣金孔,使用和钣金配合的扎带10,一头捆住线束,一头塞入钣金孔中固定。
(2)使用植焊螺栓扎带式线束卡扣:在钣金上焊接植焊螺栓,使用和植焊螺栓配合的扎带,一头捆住线束,一头接在螺栓上固定。
在整车零件布置时,车身线束与拉索通过车身的门槛边缘钣金由前至后进行布线,现有方案需使用多个线束卡扣分别固定线束及拉索。
按照上述线束固定方式,由前至后使用多个线束卡扣分别固定线束及拉索,存在以下3个实际问题:
1)为了避免拉锁与线束两者之间发生干涉,线束与拉索的实际间隔尺寸要求较大(例如≥15mm),但是受限于部分车型门槛处的小空间,线束与拉锁之间的间距往往会很小,这样就会导致两者摩擦干涉的风险,引发的线束烤焦和烧蚀线束,甚至引发着火烧车的质量问题;
2)由于线束与拉锁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束卡扣,且每个线束卡扣均通过钣金孔来固定,这样会使得钣金冲孔数量过多而降低钣金自身强度;
3)现场作业需先后安装线束卡扣及拉索卡扣,使得安装人员的作业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卡扣及车辆,其能够使得线束卡扣能更牢固的固定线束,避免在部分车型门槛处的小空间中线束与拉索间隔过近导致干涉而引发质量问题,减少了钣金冲孔数量保证了钣金自身强度,且在安装完一个线束卡扣后就可以同时固定线束及拉索,不需要先后安装线束卡扣及拉索卡扣,减少了安装人员的作业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第一线束卡扣体、第二线束卡扣体及扣接体;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连接;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可开合设置,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一卡扣腔;所述扣接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用于在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与所述第一夹臂设有的卡接部扣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线束卡扣,通过设立两个线束卡扣体,分开固定住拉索与线束,避免了现场作业需先后安装线束卡扣及拉索卡扣,减轻了员工作业复杂程度;并且通过所述两个线束卡扣的卡接臂增加了线束与拉索之间的间隔,从而保证了线束与拉索的实际间隔尺寸要求,解决了线束与拉索之间距离过近而产生干涉所带来的质量问题;所述两个线束卡扣体设立在安装座上,能减少钣金冲孔数量,避免了钣金冲孔数量过多会降低钣金自身强度的现象。由上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解决线束与拉索之间的干涉问题,并且还能减少钣金冲孔数量。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臂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卡勾,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臂及第二卡扣臂,所述第一卡扣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扣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臂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处设为窄口。
较佳地,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通过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夹臂连接;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与所述第二夹臂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扣接体穿过的活动间隙。
较佳地,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的所述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臂可转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扣接体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设有扣合部,所述扣接体设有第一扣接部及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用于与所述卡接部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用于与所述扣合部扣接。
较佳地,在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的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所述卡扣腔的直径d≤21cm。
较佳地,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上标识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的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方向的箭头。
较佳地,所述安装座通过一固定体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及至少一如上所述的线束卡扣;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车身钣金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车辆,由于应用有上述的线束卡扣,因此解决线束与拉索之间的干涉问题,并且还能减少钣金冲孔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线束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卡扣上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卡扣上张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车身钣金;2.线束卡扣;3.安装座;4.第一线束卡扣体;5.第二线束卡扣体;6.扣接体;4.螺栓;50.卡扣腔;51.第一夹臂;52.第二夹臂;53.卡接部;41.第一卡扣臂;42.第二卡扣臂;7.连接体;61.第一扣接部;62.第二扣接部;8.固定体;10.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钣金1及至少一如上所述的线束卡扣2。其中,请参见图2,所述线束卡扣2包括安装座3、第一线束卡扣体4、第二线束卡扣体5及扣接体6。所述安装座3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1上,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分别用来固定线束和拉锁。请参见图2,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设于所述安装座3上,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与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连接,在另外一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也可设于所述安装座3上。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包括第一夹臂51及第二夹臂52;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一端上,这样第一夹臂51可相对第二夹臂52转动,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可开合设置,即:在所述第一夹臂51转动后,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会与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接触闭合或分开。所述第一夹臂51与所述第二夹臂52之间形成有一卡扣腔50,其中,在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接触闭合时,所述卡扣腔为闭合的状态,在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分开相离时,所述卡扣腔为开口的状态,此时可以向所述卡扣腔内放入线束或拉锁。所述扣接体6设于所述安装座3上,并用于在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与所述第一夹臂51设有的卡接部53扣接;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夹臂51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逐渐靠近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夹臂51会逐渐靠近所述扣接体6,当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接触闭合时,所述扣接体6会扣接所述第一夹臂51,使得所述第一夹臂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闭合,从而夹住放入所述两个夹臂之间的线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较佳地,参见图2,所述第一夹臂51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卡勾,所述第二夹臂52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在所述第一夹臂51与所述第二夹臂52扣接时,所述卡勾扣接上所述卡槽,从而扣住放入所述两个夹臂之间的线束。
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扣臂41及第二卡扣臂42,所述第一卡扣臂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臂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扣臂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臂42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处设为窄口。在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卡扣拉索或线束时,开口处的窄口设计能避免线束或拉索的滑落,更好的卡扣住线束或拉索。
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述第二夹臂52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51的所述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二夹臂52可相对所述第一夹臂51转动,且所述第二夹臂52可转动于所述第一夹臂51与所述扣接体6之间,由于所述两个夹臂均可相对转动,这样在向所述两个夹臂之间的卡口腔放入或取出线束或拉锁时,所述两个夹臂的第二端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开口,从而便于线束或拉锁的放入或取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通过一连接体7与所述第二夹臂52连接;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4与所述第二夹臂52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扣接体6穿过的活动间隙,这样在所述第二夹臂52往所述底座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接体6可以穿过所述活动间隙并与所述第一夹臂51进行扣接。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夹臂52的第二端设有扣合部54,所述扣接体6设有第一扣接部61及第二扣接部62,所述第一扣接部61用于在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与所述卡接部53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62用于在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与所述扣合部54扣接。其中,当所述第二夹臂52可相对所述第一夹臂51转动时,所述第二夹臂52先往所述安装座3的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夹臂52转动到所述扣接体6的所述第二扣接部62时,所述第二夹臂的扣合部54会与所述第二扣接部62扣接,使得所述第二夹臂52固定;此时可以向所述两个夹臂之间放入线束或拉锁,然后转动所述第一夹臂51并使得所述两个夹臂的第二端相接触闭合,此时所述第一扣接部61就会扣接所述卡接部53,从而让所述两个夹臂实现对线束或拉锁的卡扣。优选地,所述卡接部53为卡槽结构,所述第一扣接部61卡头结构;所述扣合部54为卡槽结构,所述第二扣接部62为卡头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到的所述扣接体6与所述两个夹臂三者之间的扣接与卡接等卡扣形式均为可拆卸式。
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见图2,在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的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所述卡扣腔50直径d≤21cm。
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上标识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的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方向的箭头。
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述安装座1通过一固定体8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连接。可选的,所述固定体8连接在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5的外壁上。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立两个线束卡扣体,第一线束卡扣体4和第二线束卡扣体5分开固定住拉索与线束,避免了现场作业需先后安装线束卡扣及拉索卡扣,减轻了员工作业复杂程度;并且通过所述两个线束卡扣的卡接臂增加了线束与拉索之间的间隔,从而保证了线束与拉索的实际间隔尺寸要求,解决了线束与拉索之间距离过近而产生干涉所带来的质量问题;所述两个线束卡扣体设立在安装座上,能减少钣金冲孔数量,避免了钣金冲孔数量过多会降低钣金自身强度的现象。由上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解决线束与拉索之间的干涉问题,并且还能减少钣金冲孔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第一线束卡扣体、第二线束卡扣体及扣接体;
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连接;
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包括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可开合设置,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有一卡扣腔;
所述扣接体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用于在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与所述第一夹臂设有的卡接部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卡勾,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臂及第二卡扣臂,所述第一卡扣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扣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臂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处设为窄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通过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夹臂连接;所述第一线束卡扣体与所述第二夹臂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扣接体穿过的活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的所述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臂可转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扣接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设有扣合部,所述扣接体设有第一扣接部及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用于与所述卡接部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用于与所述扣合部扣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的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时,所述卡扣腔的直径d≤21c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上标识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的所述两个夹臂闭合方向的箭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通过一固定体与所述第二线束卡扣体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钣金及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卡扣;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车身钣金上。
CN201820556684.7U 2018-04-17 2018-04-17 线束卡扣及车辆 Active CN208101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56684.7U CN208101893U (zh) 2018-04-17 2018-04-17 线束卡扣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56684.7U CN208101893U (zh) 2018-04-17 2018-04-17 线束卡扣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1893U true CN208101893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56684.7U Active CN208101893U (zh) 2018-04-17 2018-04-17 线束卡扣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18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4975A (zh) * 2018-11-30 2019-01-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扣
CN113561912A (zh) * 2021-08-27 2021-10-2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4975A (zh) * 2018-11-30 2019-01-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扣
CN109244975B (zh) * 2018-11-30 2019-09-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扣
CN113561912A (zh) * 2021-08-27 2021-10-2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1893U (zh) 线束卡扣及车辆
CN104994918B (zh) 转环连接器
CN207339121U (zh) 线束扎带
CN210156839U (zh) 一种束线扣及束线组件
US2703915A (en) Hook-stay assembly for fabric fastening
CN211211698U (zh) 一种拉链用的尼龙自动头
CN213431062U (zh) 一种易穿脱的纸尿裤
CN210901534U (zh) 一种机器人防护服门襟的缝合结构
CN216214461U (zh) 一种容易省力扳开的牛角耳扣
CN208002241U (zh) 一种下颚上挂咬合式裤腰带扣
US1910951A (en) Separable fastener and attaching means for the same
CN211858114U (zh) 锁扣背带
CN207957614U (zh) 一种卡扣式钢丝绳导向滑轮架装置
CN215820468U (zh) 一种开合式蚕丝被
CN205087329U (zh) 一种扎带
CN211314821U (zh) 一种大角度开启的连接扣
DE60020998T2 (de) Seilklemme
DE1617667U (de) Bandverschluss fuer saecke.
CN211130656U (zh) 旋合式压力锅的浮子阀锁板拨动机构
CN209950209U (zh) 自弹式诱捕器
CN210779512U (zh) 高压配电柜内部互感器线束保护装置
US2821229A (en) Stitch locked pocket book handle fastener installation
CN208046131U (zh) 一种电缆头整修工具
CN205902964U (zh) 一种便携式证件牌
CN207979120U (zh) 一种多功能纽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34,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utomobile Passenger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34,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MOTO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Passenger Ca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