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3741U -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3741U
CN208093741U CN201820659333.9U CN201820659333U CN208093741U CN 208093741 U CN208093741 U CN 208093741U CN 201820659333 U CN201820659333 U CN 201820659333U CN 208093741 U CN208093741 U CN 208093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coaxial cable
conductor tube
support conductor
radiat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593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维克托·亚历山德罗维奇·斯莱德科夫
李梓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in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in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in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in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593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3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3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3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本申请的振子包括双极化辐射体和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内有馈电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从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延伸穿过辐射体、插入对角线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形成馈电巴伦,两组馈电巴伦,沿双极化辐射体的极化方向馈电,激活振子。本申请的振子,利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对振子馈电,这种馈电方式避免了直接对振子进行焊接,节省了振子电镀的工艺步骤,节约了成本,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安全。采用同轴电缆连接振子和馈电网络,同轴电缆可以根据需求延伸长度,使得振子的接入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天线,在对振子进行馈电时,通常需要对振子进行电镀,然后将振子的四个振子臂分别焊接与馈电网络电连接。这种结构或生产工艺的不足是,一方面,需要对振子进行焊接,并且,焊接点多,容易影响振子的信号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对振子进行电镀,不仅成本高,而且电镀工艺对环境不友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该振子包括双极化辐射体和支撑双极化辐射体的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内有馈电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与此同时,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从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延伸穿过双极化辐射体、并插入对角线方向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形成馈电巴伦,两条同轴电缆分别形成两组馈电巴伦,沿着双极化辐射体的两个极化方向馈电,激活振子。其中,插入对角线的金属支撑导体管中的内导体,实际上就是一段金属线,这段金属线可以直接是内导体,也可以是一段跟内导体材质相同的金属线,这样则需要将金属线与相应的内导体焊接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振子,直接利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振子辐射体的支撑管耦合,对振子进行馈电,无需对振子本身进行焊接,因此,也不需要对振子进行电镀,节省了电镀工艺,节约了成本,生产更加环保。并且,振子通过同轴电缆接入馈电网络,同轴电缆可以延伸到很长的距离,使得振子安装到反射板并接入馈电网络的方式或位置布局更加灵活。本申请的振子利用同轴电缆进行馈电,无需焊接,减小了振子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为一体结构一方面更方便加工,例如直接将金属块开设四个孔洞即可,另一方面,一体结构更加结实,不易折断损坏。
优选的,插入有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具有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将内导体与金属支撑导体管隔离,并且,将内导体固定在金属支撑导体管的中轴线上。
可以理解,内导体插入对角线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内导体同样与金属支撑导体管形成耦合,而为了保障耦合效果,必须要对内导体的位置进行准确固定,因此,绝缘介质实际上起到类似同轴电缆中绝缘体类似的功能,即将内导体与金属支撑导体管固定在同轴上。
优选的,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在供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穿过的双极化辐射体位置处,设置有绝缘介质垫片,用以固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在双极化辐射体上的位置,并调节阻抗。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介质垫片的目的就是固定同轴电缆及其内导体在双极化辐射体上的位置,并且,将内导体与双极化辐射体绝缘隔离。
优选的,振子的底部具有支撑座,用以将振子固定安装在天线的反射板上。
优选的,双极化辐射体为首尾相连的折合振子,或者,双极化辐射体由四个半波振子组成。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关键在于利用同轴电缆进行耦合馈电,至于双极化辐射体可以是首尾相连的折合振子,也可以由四个半波振子组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双极化辐射体和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双极化辐射体和金属支撑导体管为一体结构,可以更的保障其结构稳定性,并且极大的简化了组装过程。
本申请的另一面公开了馈电方式改进的天线,该天线反射板和安装在反射板上的若干个振子,该振子即本申请的振子。
优选的,反射板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反射板表面用于安装振子,反射板内部的单层或多层空间用于安装带状线,由带状线组成馈电网络;振子通过同轴电缆接入馈电网络的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天线,采用带状线形成馈电网络,带状线相比于同轴电缆具有更多的优点,例如焊接位点少、一致性好等。
优选的,反射板的两个侧壁具有向内凹的凹槽结构,用于安装电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电缆是指天线整体的接入端口的电缆。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直接利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振子的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对振子馈电,这种馈电方式避免了直接对振子进行焊接,节省了振子电镀的工艺步骤,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安全。此外,采用同轴电缆连接振子和馈电网络,同轴电缆可以根据需求延伸长度,使得振子的接入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振子与反射板安装接口对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振子安装在反射板安装接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例的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如图1所示,包括双极化辐射体10和支撑双极化辐射体的支撑管20,并且,双极化辐射体10和支撑管20为一体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本例的双极化辐射体10由四个首尾相连的折合振子臂11、12、13和14组成,支撑管20由一体结构的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21、22、23和24组成。其中,各折合振子臂呈心形,心形折合振子臂的内部镂空形成相应的心形的镂空图案,镂空图案的空间内,振子臂的侧壁于对称位置处相向延伸出金属分支结构41和42,金属分支结构41和42形成带宽匹配槽。
如图1至图4所示,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内有馈电同轴电缆,例如第一振子支撑管21和第二振子支撑管22中分别插入同轴电缆31和32,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与此同时,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1从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延伸穿过双极化辐射体、并插入对角线方向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形成馈电巴伦,两条同轴电缆分别形成两组馈电巴伦,沿着双极化辐射体的两个极化方向馈电,激活振子。
本例中,插入对角线的金属支撑导体管中的内导体,实际上就是一段跟内导体材质相同的金属线,因此,在实际组装过程中,仅仅需要将这段金属线与内导体焊接为一体即可,不需要对振子本身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插入有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具有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将内导体与金属支撑导体管隔离,并且,将内导体固定在金属支撑导体管的中轴线上。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在供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穿过的双极化辐射体位置处,设置有绝缘介质垫片51,用以固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在双极化辐射体上的位置,并调节阻抗。在振子的底部具有支撑座61,用以将振子固定安装在天线的反射板上。
本例的天线,即采用本例振子的天线,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反射板和安装在反射板上的若干个振子,本例中,反射板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在单层或多层结构中安装带状线馈电网络,振子通过同轴电缆接入馈电网络的接口。
实施例二
本例的振子和天线与实施例一的馈电方式相同,所不同的是,振子的双极化辐射体具体结构有所改变,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例的双极化辐射体是首尾相连的折合振子,各折合振子臂呈“T”型,除双极化辐射体以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同样的,采用同轴电缆插入振子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利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振子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对振子馈电。
实施例三
本例的天线与实施例一的馈电方式相同,所不同的是,振子双极化辐射体的具体结构有所改变,具体的,本例的双极化辐射体是由四个心形的半波振子组成,该心形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的是,四个半波振子是独立的,没有首尾相连。心形半波振子的内部也镂空形成相应的心形的镂空图案,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例的镂空图案的空间内没有设计金属分支结构,如图6所示。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同样的,采用同轴电缆插入振子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利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振子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对振子馈电。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包括双极化辐射体和支撑双极化辐射体的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支撑导体管内有馈电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层跟金属支撑导体管耦合,与此同时,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从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延伸穿过双极化辐射体、并插入对角线方向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形成馈电巴伦,两条同轴电缆分别形成两组馈电巴伦,沿着双极化辐射体的两个极化方向馈电,激活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插入有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的金属支撑导体管内具有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将内导体与金属支撑导体管隔离,并且,将内导体固定在金属支撑导体管的中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导体管的顶部,在供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穿过的双极化辐射体位置处,设置有绝缘介质垫片,用以固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在双极化辐射体上的位置,并调节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的底部具有支撑座,用以将振子固定安装在天线的反射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辐射体为首尾相连的折合振子,或者,所述双极化辐射体由四个半波振子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辐射体和四个金属支撑导体管为一体结构。
8.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和安装在反射板上的若干个振子,所述振子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反射板表面用于安装所述振子,反射板内部的单层或多层空间用于安装带状线,由带状线组成馈电网络;所述振子通过同轴电缆接入馈电网络的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两个侧壁具有向内凹的凹槽结构,用于安装电缆。
CN201820659333.9U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Active CN208093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9333.9U CN208093741U (zh)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9333.9U CN208093741U (zh)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3741U true CN208093741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5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59333.9U Active CN208093741U (zh)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37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9397A (zh) * 2018-05-04 2018-09-14 广东司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CN112993570A (zh) * 2021-04-19 2021-06-18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偶极子双线极化天线单元及天线阵面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9397A (zh) * 2018-05-04 2018-09-14 广东司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CN108539397B (zh) * 2018-05-04 2024-04-12 广州司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CN112993570A (zh) * 2021-04-19 2021-06-18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偶极子双线极化天线单元及天线阵面
CN112993570B (zh) * 2021-04-19 2022-04-29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偶极子双线极化天线阵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4830B2 (en) Omni directional broadband coplanar antenna element
WO2018218603A1 (zh) 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基站及通信系统
WO2021063123A1 (zh) 基站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8539397A (zh)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US5426439A (en) Horizontal printed circuit loop antenna with balun, fed with collinear vertical dipole antenna, providing omnidirectional dual polarization
CN208093741U (zh) 一种馈电方式改进的振子和天线
US20080024386A1 (en) Antenna Comprising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895014B (zh) 双频宽带壁挂式天线
CN208637611U (zh) 一种vhf-uhf双频合路全向天线
CN107611601A (zh) 小型化高增益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11048898A (zh) 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205122762U (zh)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14254727U (zh) 一种同轴馈电双臂螺旋天线
US10468743B2 (en) Mast mountable antenna
CN108539409A (zh) 全波振子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US2380519A (en) Directional aerial system
CN208256906U (zh) 一种小型化宽带高增益全向天线
CN109546357A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振子
US2650984A (en) Wireless aerial
CN208674360U (zh) 垂直极化全波振子阵列天线以及定向辐射天线
CN209730163U (zh) 小型双极化天线辐射装置及通信设备
CN208637585U (zh) 一种同轴套筒振子全向天线
CN208272126U (zh) 全波振子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201904441U (zh) 双频宽带壁挂式天线
CN207559057U (zh) 一种微基站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