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0863U -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0863U
CN208090863U CN201820260586.9U CN201820260586U CN208090863U CN 208090863 U CN208090863 U CN 208090863U CN 201820260586 U CN201820260586 U CN 201820260586U CN 208090863 U CN208090863 U CN 208090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tail end
drip tray
collection chamber
water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05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映宁
赵文豪
覃文奇
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2605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0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0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0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其中,该辐射末端包括辐射组件和设于该辐射组件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形成集水腔,所述辐射组件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滴落至所述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底壁、周壁均设有夹层,所述夹层为隔热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其辐射组件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被接水盘收集,不会对室内卫生产生影响,因此,辐射组件内可通入温度较低的循环介质,以提高供冷能力;接水盘的集水腔的底壁、周壁均设有夹层,且该夹层为隔热层,可削弱辐射组件向接水盘底面直接传递的冷量,还可降低接水盘底面发生结露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技术是空调系统中一种较新的技术,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采用辐射方式的空调系统,其室内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能耗更小,且可避免传统空调吹风制冷对人体机能所带来的伤害。
目前,常见的辐射空调的循环介质为水,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主要是指辐射空调的辐射末端,该辐射末端安装于室内,在制冷时,若水温较低,辐射末端的表面容易结露,产生的冷凝水会滴落至室内,影响室内卫生。为了避免结露,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做法是提高循环介质的温度,这就导致辐射末端与室内温差较小,极大地限制了辐射空调的供冷能力;受供冷能力的限制,目前,辐射末端的铺设面积较大,这不仅会提高施工安装的复杂程度,还会造成使用成本的大幅增加,严重影响辐射空调的推广使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辐射空调的辐射末端,既可保证辐射空调的供冷能力,又不影响室内卫生,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其中,该辐射末端既可以保证辐射空调的供冷能力,又不会影响室内卫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辐射末端,用于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包括辐射组件和设于该辐射组件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形成集水腔,所述辐射组件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滴落至所述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底壁、周壁均设有夹层,所述夹层为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其辐射组件的下方设有接水盘,该接水盘能够对辐射组件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可避免该部分冷凝水滴落至室内而影响室内卫生。
如此,在使用时,也就无需担心辐射组件是否会发生结露,该辐射组件内可以通入温度较低的循环介质,甚至可以直接通入制冷剂,以提高辐射空调的供冷能力。而且,由于辐射末端的供冷能力大幅提高,在安装时,无需较大面积的辐射末端即可满足室内的供冷需求,可大幅降低施工安装的复杂程度及使用成本,有利于辐射空调的推广使用。
此外,集水腔的底壁、周壁均设有夹层,且该夹层为隔热层,可减弱辐射组件直接向接水盘的底面传递的冷量,使得接水盘的底面可保持与室内较为接近的温度,以降低接水盘底面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同时,该隔热层还能够削弱辐射组件对室内的直接辐射传冷(或传热),有利于提高室内辐射供冷(或供热)的均匀性,最终达到离接水盘底部较小距离(30-50mm) 以下的空气层同一水平面温度基本接近。
可选地,所述夹层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可选地,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以排出所述集水腔内的冷凝水;所述集水腔的底壁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能够将所述集水腔内的冷凝水导引至所述排水管的入口。
可选地,处于安装状态,所述集水腔的底壁的上表面沿朝向所述排水管入口的方向逐渐朝下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辐射组件包括辐射体,所述辐射体内设有若干供循环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辐射体的表面设有翅片、肋片或者冲孔百叶。
可选地,所述辐射组件安装于所述接水盘,且所述辐射组件与所述集水腔的底壁之间形成空气缓冲层。
可选地,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辐射组件的下端面,所述加强板通过支柱固定于所述接水盘。
可选地,所述接水盘的外周设有若干吊耳,所述接水盘通过各所述吊耳挂接于天花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末端,所述辐射末端为上述的辐射空调的辐射末端;所述接水盘通过第一支架挂接于室内的天花板,所述天花板的内端面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保温隔热层、反射层。
由于上述的辐射末端已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辐射末端的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与所述天花板及室内的侧墙围合形成密封腔,各所述辐射末端均安装于所述密封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方向的视图;
图3为图1在B-B方向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辐射组件、11辐射体、12翅片、13加强板、14侧板;
2接水盘、21集水腔、22下板、23夹层、24上板、25导流槽、26吊耳、27支柱;
3排水管;
4天花板、41保温隔热层、42反射层;
5侧墙;
6第一支架;
7密封层、71密封腔;
8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A方向的视图,图3为图1在B-B方向的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的辐射末端,该辐射末端包括辐射组件1,辐射组件1的内部流通有循环介质,可用于供冷;辐射组件1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2,接水盘2内形成集水腔 21,辐射组件1表面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滴落至集水腔21中进行收集,可避免该部分冷凝水滴落至室内而影响室内卫生。
如此,在使用时,也就无需担心辐射组件1是否会发生结露,该辐射组件1内也可以通入温度较低的循环介质,甚至可以直接通入制冷剂,以提高辐射空调的供冷能力。而且,由于辐射末端的供冷能力大幅提高,在安装时,无需较大面积的辐射末端即可满足室内的供冷需求,可大幅降低施工安装的复杂程度及使用成本,有利于辐射空调的推广使用。
集水腔21的底壁、周壁均设有夹层23,且该夹层23为隔热层,可减弱辐射组件1直接向接水盘2底面传递的冷量,使得接水盘2的底面可保持与室内较为接近的温度(或者远离辐射组件1周围的露点温度),以降低接水盘2底面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同时,该隔热层还能够削弱辐射组件1 对室内的直接辐射制冷,有利于提高室内辐射制冷的均匀性,最终可达到距离接水盘2底面较小距离(30-50mm)内的空气层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温度基本一致。
如图4所示,上述辐射末端可以设置在天花板4上,天花板4的内端面以及室内侧墙5的内端面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保温层41和反射层42,该反射层42可以为铝箔等对冷量(热量)具有较低吸收能力的材料。在使用时,由于接水盘2中隔热层的阻挡,辐射末端所产生的绝大部分的冷量(或热量)将向上传递,并通过反射层42反射至室内,更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可较大程度地避免辐射末端安装下方的冷量(或热量)较多、而其他处冷量(或热量)较少的冷量(或热量)分布不均匀现象,进而可大幅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2所示,接水盘2可以包括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上板24 和下板22,二者可围合形成夹层23,该夹层23内可以填充隔热材料,或者,该夹层23内也可以抽真空,以使得该接水盘2形成类似真空板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优选采用填充隔热材料的方案。
上板24及下板22均可以包括底部板和侧部板,侧部板设于底部板的外缘,以使得上板24能够围合形成前述的集水腔21。上板24、下板22 的侧部板之间也可以填充有隔热材料,以使得集水腔21的周壁也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侧部板与底部板可以相互垂直,此时,接水盘2的底面指的是下板22的底部板的下端面;或者,侧部板与底部板也可以呈现钝角设置,即侧部板可以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此时,接水盘2的底面是指下板22 的侧部板及底部板的下端面。
上述隔热材料可以为保温棉、岩棉或者聚氨酯泡沫等,当然,也可以为玻璃纤维、硅酸盐等材料,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作具体的限定。事实上,无论采用何种隔热材料,只要能够保证对辐射末端直接向下辐射的冷量进行有效阻挡,使得离接水盘底部较小距离以下的空气层在同一水平面温度基本接近,最终达到室内人体活动空间区域温度均匀,提高热舒适性,并且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接水盘2底面、侧面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即可。
同样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限定该隔热材料的厚度,具体与不同种类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及辐射末端与集水腔21底壁的间距等参数有关。可以理解,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所需的厚度也就越大,而导热系数越小,所需厚度也就越小;以保温棉为例,其导热系数在0.034W/m·K左右,厚度可能需要5厘米左右,而如果采用导热系数更低的聚氨酯泡沫,其厚度只可能需要3厘米左右即可。但应当知晓,隔热材料的厚度并非越大越好,其厚度的增大,不仅会导致材料的浪费,还会造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在垂向上的占用空间的增大,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缩小,影响住房的使用。
另外,隔热材料的厚度还与其在夹层23内的安装位置有关,请继续参考图2,集水腔21的底壁为辐射组件1向下正对的直接受冷面,其内部夹层23中隔热材料的厚度可以较大,而集水腔21周壁的夹层23中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则可以较小。
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综合考虑上述的多种影响因素去设定隔热材料的种类、厚度,从而使得接水盘2可以具有合适的热阻,以对辐射组件1直接向下辐射的冷量进行有效阻挡。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其接水盘2的热阻可控,可方便地调节接水盘2下表面所需要的温度。
夹层23的厚度可以与所需隔热材料的厚度相一致,使得隔热材料能够充满整个夹层23,以尽可能地避免夹层23中存在空气层,而对夹层23的隔热能力产生影响。上述夹层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为多个时,各夹层23可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排水管3,该排水管3可以自集水腔21的周壁插入,以与集水腔21相连通,通过该排水管3可以将集水腔21内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集水腔21的底壁(即上板24)的上表面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通过该导流槽25,可以将集水腔21内的冷凝水导引至排水管3的入口,以便于冷凝水的排出。或者,也可以不设置该排水管3,然后在实际应用时由工作人员或者使用者定期地对接水盘2中收集的冷凝水进行排放,也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辐射末端的正常使用。
更进一步地,当处于安装状态时,集水腔21的底壁的上表面可以沿朝向排水管3入口的方向逐渐朝下倾斜设置,即集水腔21的底壁可以为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采用这种结构,当冷凝水滴落至集水腔21内时,即可具有朝向排水管3入口处流动的趋势,更有利于排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水腔21底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可以为相平行的平面,在安装时,可以将该接水盘2远离排水管3的一端的安装位置调高,集水腔21底壁的上表面即可呈现如上的倾斜设置。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水腔21底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可以呈现夹角,即该底壁的厚度可以不一致,沿靠近排水管3的方向,底壁的厚度可以逐渐缩小。如此,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接水盘2底壁的下表面调平,即可保证集水腔21底壁的上表面呈现如上的倾斜设置。
上述的辐射组件1可以包括辐射体11,该辐射体11的内部可以设有供循环介质流通的通道,辐射体11的表面还可以设有翅片12或肋片等加强换热的结构,以增强辐射组件1的换热效率,提高辐射组件1的换热能力。
具体而言,该辐射体11可以呈管状,即可以采用换热管的形式,此时,其可以为蛇形管,也可以为回字形管,或者也可以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直管;或者,该辐射体11也可以呈板状,其内部设有若干通道,以供循环介质流过。以辐射体11为管状为例,翅片12可以通过胀管连接阵列排列于各辐射体11上,以形成带有翅片12的辐射组件1,当然,该翅片1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于辐射体11,例如,可以通过铝翅片12包覆铜管的方式,来形成该辐射组件1。
在安装时,辐射组件1及接水盘2可以相互独立,并各自通过吊挂部件挂接于天花板4;或者,也可以先将辐射组件1和接水盘2进行组装,形成一体式的辐射末端,然后再将该辐射末端通过吊挂部件挂接于天花板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先将辐射组件1与接水盘2进行组合、然后再进行吊挂安装的方案,以降低安装难度,简化吊挂安装结构。
具体而言,可参照图2、图3,辐射组件1的下表面可以设置加强板 13,以加强辐射组件1的强度,避免其产生挠性弯曲,同时,该加强板13 还可以用作安装板,其可以通过支柱27固定于接水盘2的上表面,以完成辐射组件1与接水盘2之间的固连。
进一步地,辐射组件1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加强板13,辐射组件1的左右两侧面(以图2为参照)均可以设置侧板14,辐射组件1上表面、下表面的加强板13可以与左右两侧板14相连,以围合形成辐射组件1的安装框,辐射组件1可以穿插并固定于该安装框中。
处于组装状态时,辐射组件1与集水腔21的底壁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使得二者之间形成空气缓冲层,该空气缓冲层可对辐射组件1下部所产生的冷量进行缓冲阻挡,以进一步地降低接水盘2底面结露的可能性。
同时,上述的空气缓冲层还是对流层,由于其中的冷量较多,温度较低,容易与其他位置的空气形成对流,以带走该空气缓冲层中的冷量。如此,一方面,可更大程度地避免接水盘2的底面结露,另一方面,通过对流换热,也更有利于保证室内供冷的均匀性。在实际应用中,为加强辐射末端的换热,还可以设置专用的强制对流系统(如增加风机)。此外,室内所增加的新风系统也能够提高对流换热的效果,并可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而且,这些强制对流措施相比于传统空调以强制对流为主的末端吹风制冷,其风感要弱得多,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空气缓冲层的高度可以设置为2-10厘米,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值,具体可以根据相关的模拟计算进行确定。
接水盘2的外周可以设有若干吊耳26,在使用时,吊绳、支架等挂接部件可穿过上述的各吊耳26,以将该辐射末端挂接于天花板4上。接水盘 2的底面也可以设置加强肋等加强结构,以提高接水盘2的整体强度,避免接水盘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挠性弯曲。
需要强调,尽管上文中主要是以制冷、供冷等关键词来描述该辐射末端的作用及结构,但显然,该辐射末端并不局限于供冷,其同样可能够用于供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包括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末端,那么,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末端所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该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显然也具备,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4、图5所示,该末端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末端,各辐射末端的辐射组件1可以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形成辐射换热网,各辐射末端的接水盘2可以通过第一支架6挂接于室内的天花板4,天花板4的内端面及相应的侧墙5由外向内可以依次设有保温隔热层41、反射层42。
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密封层7,该密封层7可通过第二支架8挂接于天花板4,并与天花板4及室内的侧墙5围合形成密封腔71。采用这种结构,辐射末端所提供的冷量将先通过反射层42充满密封腔71,使得密封腔71中获得较为均匀的冷量,然后再通过密封层7向室内辐射传递冷量,更有利于保证室内制冷的均匀性;由于与室内空间分隔开,密封层7同样更有利于保护辐射末端的清洁及减少结露形成的冷凝水。
具体而言,上述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8可以采用吊绳或吊杆等常见的挂接件;而密封层7可以采用传热系数较好且不易产生结露的装饰材料,例如,可采用表面喷塑的铝板、埃特板等。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辐射末端,用于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组件(1)和设于该辐射组件(1)下方的接水盘(2),所述接水盘(2)内形成集水腔(21),所述辐射组件(1)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滴落至所述集水腔(21);
所述集水腔(21)的底壁、周壁均设有夹层(23),所述夹层(23)为隔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23)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与所述集水腔(21)相连通,以排出所述集水腔(21)内的冷凝水;
所述集水腔(21)的底壁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所述导流槽(25)能够将所述集水腔(21)内的冷凝水导引至所述排水管(3)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处于安装状态,所述集水腔(21)的底壁的上表面沿朝向所述排水管(3)入口的方向逐渐朝下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组件(1)包括辐射体(11),所述辐射体(11)内设有若干供循环介质流通的通道;
所述辐射体(11)的表面设有翅片(12)、肋片或者冲孔百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组件(1)安装于所述接水盘(2),且所述辐射组件(1)与所述集水腔(21)的底壁之间形成空气缓冲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13),所述加强板(13)设置于所述辐射组件(1)的下端面,所述加强板(13)通过支柱(27)固定于所述接水盘(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2)的外周设有若干吊耳(26),所述接水盘(2)通过各所述吊耳(26)挂接于天花板(4)。
9.一种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末端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辐射末端;
所述接水盘(2)通过第一支架(6)挂接于室内的天花板(4),所述天花板(4)的内端面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保温隔热层(41)、反射层(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层(7),所述密封层(7)与所述天花板(4)及室内的侧墙(5)围合形成密封腔(71),各所述辐射末端均安装于所述密封腔(71)内。
CN201820260586.9U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Active CN208090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0586.9U CN208090863U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0586.9U CN208090863U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0863U true CN208090863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0586.9U Active CN208090863U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08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5009A (zh) * 2018-02-14 2018-06-22 广西大学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5009A (zh) * 2018-02-14 2018-06-22 广西大学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CN108195009B (zh) * 2018-02-14 2023-11-17 广西大学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0094U (zh) 一种带吹风机的辐射板及使用该辐射板的辐射空调系统
CN106958900B (zh) 一种强化对流式毛细管网辐射板及其换热方法
CN103398507B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空调机
CN202002346U (zh) 壁挂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105864944A (zh) 一种带吹风机的辐射板及使用该辐射板的辐射空调系统
CN208090863U (zh)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JP2014040951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エアコンを利用した蓄熱型放射冷暖房システム
CN108195009A (zh) 一种辐射末端及辐射空调的末端系统
CN107218683A (zh) 一种墙板式对流辐射供冷暖装置
CN202734171U (zh) 一种辐射空调系统用成型毛细管辐射板
CN103868137B (zh) 一种太阳能热管集热蓄热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KR20170090105A (ko) 복사 냉방 시스템
CN104296339A (zh) 一种墙体空调末端
CN105485986B (zh) 一种除霜部件及室外机
CN208170514U (zh) 一种热泵蓄热散热器供暖空调
CN205079347U (zh) 带有双循环系统的空调
WO2009031132A2 (en) A heat transfer system
CN103411270A (zh) 一种新型地板空调末端
CN105020821B (zh) 反射式辐射供冷系统
CN208566960U (zh) 冷媒工质地板辐射制热和吊顶辐射制冷系统
CN207922731U (zh) 热管式真空干燥箱
CN208124516U (zh) 通过对流辐射及遮挡控制微环境的移动装置
CN206683159U (zh) 一种强化对流式毛细管网辐射板
CN203771552U (zh) 一种新型地板空调末端
CN108800379A (zh) 冷媒工质地板辐射制热和吊顶辐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