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9143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79143U
CN208079143U CN201820236102.7U CN201820236102U CN208079143U CN 208079143 U CN208079143 U CN 208079143U CN 201820236102 U CN201820236102 U CN 201820236102U CN 208079143 U CN208079143 U CN 208079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ll
peripheral wall
mobile terminal
side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61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阳
李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61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79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79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791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后壳、显示屏、摄像头,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显示屏滑动并停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和由底壁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周壁,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和由底板两个相邻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侧壁上;当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时,其中一侧周壁的外表面与侧壁的外表面齐平,第一、第二壳体呈现为敞口盒状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摄像头隐藏在移动终端内;当第二壳体在第二位置时,侧壁与所述侧周壁错位以使摄像头能够露出于移动终端。上述的移动终端将摄像头设置在可移动的第二壳体上,不占据显示屏的设置空间,因而可以获得较高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均配备前置摄像头,用于提供视频通话、自拍等功能。前置摄像头需要占用移动终端的面板的部分空间,导致移动终端的面板上用于显示的面积相对下降,不利于目前所追求的高屏占比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能实现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承载部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两相对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和第二侧周壁,所述承载部设置在底壁的一端边缘且承载部与第一壳体之间具有层差,所述层差处形成断面,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并能够沿平行于断面的方向运动而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填平所述层差且围设所述承载部,在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承载部因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而露出;
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及
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摄像头被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摄像头自第一侧周壁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及与底板连接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周壁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周壁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由底壁另一端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三侧周壁,所述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第三侧周壁的末端边缘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侧周壁上设置连接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四侧周壁,所述第四侧周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周壁、所述第二侧周壁之间,所述第二壳体的端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侧周壁的外表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上的另一摄像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断面与底壁的外表面的交线为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断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两种,并与所述摄像头呈非线性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及与底板连接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侧壁和端壁的末端边缘齐平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周壁错位。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后壳、显示屏、摄像头,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显示屏滑动并停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和由底壁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和第三侧周壁,第一、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和由底板两个相邻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侧壁上;
当所述第二壳体停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壁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现为敞口盒状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所述摄像头隐藏在移动终端内;
当所述第二壳体停顿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周壁错位以使所述摄像头能够露出于所述移动终端,且所述摄像头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周壁与第三侧周壁之间、所述第二侧周壁与第三侧周壁之间或者所述侧壁与端壁之间呈弧形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至少一种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且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一种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当所述第二壳体滑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一种能够露出于所述移动终端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另一摄像头,所述另一摄像头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底板上,并与移动终端的主板通信连接,所述另一摄像头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另一摄像头,所述另一摄像头设置于第一壳体上,并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移动终端的主板通信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通孔以露出所述另一摄像头,所述另一摄像头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滑轨、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弹性件和顶针,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顶针之间,当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所述顶针能够滑入或滑出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以使所述电机的运转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磁性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电磁铁,通过改变所述电磁铁的极性以对第二壳体上的磁性件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使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块、拉杆、和弹性件,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与第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上设有类心形槽,所述类心形槽具有锁合位和释放位,所述拉杆的一端枢接在第一壳体上,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类心形槽内,所述弹性件压缩设置在第一壳体与滑块之间,且弹性件提供的弹力使拉杆的另一端在锁合位或释放位停顿,当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在锁合位停顿时,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在释放位停顿时,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齿轮副与丝杆,以及与第二壳体连接的传动杆及设置在传动杆上的传动销,所述丝杆上设置与传动销配合的螺旋槽,所述齿轮副带动丝杆转动,以使所述传动销沿着螺旋槽产生平动,进而使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移动终端将摄像头设置在可移动的第二壳体上,不占据显示屏的设置空间,因而可以获得较高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后壳的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后视图,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后壳的第二壳体在第二位置。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VI-VI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至图1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各种形状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图14和图15示出了移动终端中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置的第一种传动机构。
图16和图17示出了移动终端中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置的第二种传动机构。
图18和图19示出了移动终端中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置的第三种传动机构。
图20和图21示出了移动终端中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置的第四种传动机构。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壳体的另一变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壳体与相应的第一壳体配合后的端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后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后壳的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
图27为图26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后视图,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后壳的第二壳体在第二位置。
图28为图27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变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示移动终端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31为图29所示移动终端的局部后视示意图。
图32为图29所示移动终端中除去第二壳体后的其他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图33为图29所示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29所示移动终端的局部后视剖视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以智能手机为例对移动终端作具体描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后壳100、显示屏150和摄像头170(示出在图4和图5中)。所述显示屏150与后壳100固定连接。所述后壳100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40,第二壳体140可相对第一壳体120滑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图1和图2示出的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图3和图4示出的第二壳体140在第二位置。所述摄像头170设置在第二壳体140上,且摄像头170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显示屏150的朝向相同。
如图1中所示,当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时,摄像头170被遮挡在移动终端内部,用户观看显示屏150显示的信息时,看不到摄像头170,外部光线无法进入摄像头170的入光面。如图4中所示,当第二壳体140在第二位置时,因第二壳体140的带动,摄像头170的入光面露出在移动终端外部,不会被移动终端的其他构件遮挡,此时摄像头170可被用户观察到,外部光线也可由摄像头170的入光面进入摄像头170,因而摄像头170可被用作前置摄像头,利用摄像头170实现拍照、视频通话等功能。
如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20包括底壁125和由底壁125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121、第二侧周壁122和第三侧周壁123,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12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121、122之间。第一侧周壁121、第二侧周壁122和第三侧周壁123的末端边缘齐平,用于与所述显示屏150固定连接。显示屏150可通过塑胶条与第一壳体120连接,也可以通过胶水等其他方式与第一壳体120形成固定连接。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显示屏150与第一壳体120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所述第三侧周壁123上设置连接端口126。连接端口126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可以是例如电源设备、耳机等。所述第一侧周壁121和/或第二侧周壁122上设置功能按键127。功能按键127可以是音量调节键、电源键等。
所述第二壳体140包括底板145和由底板145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壁141、第二侧壁142和端壁143,第一侧壁141、第二侧壁142和端壁143的末端边缘齐平。第一、第二侧壁141、142相对设置且端壁14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壁141、142之间。端壁143设置在底板145的其中一端的边缘。底板145的相对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20。所述摄像头170设置在端壁143上。所述第二壳体140相对第一壳体120滑动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第二壳体140与显示屏15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使摄像头170隐藏在移动终端内,或者露出至移动终端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功能元件172,功能元件172也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上。具体的如图5中所示,功能元件172与摄像头170一起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端壁143上。功能元件172为多个时,可与摄像头170呈线性排列。功能元件172也随着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隐藏在移动终端内,或者露出至移动终端外部。
摄像头170、功能元件172均可通过柔性电路板等器件与移动终端的主板190(图7)通信连接。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40上的另一摄像头171。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另一摄像头171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底板145的外表面上,所述另一摄像头171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150的朝向不同。具体地,所述另一摄像头171的入光面与摄像头170的入光面背向设置,另一摄像头171可充当后置摄像头使用。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所述另一摄像头171也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20上。具体地,所述另一摄像头171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上,并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移动终端的主板190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40大致呈簸箕状,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40形成接触并且共同形成敞口的盒状结构。其中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140的底板145的外表面齐平,第一壳体120的第一侧周壁121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140的第一侧壁141的外表面齐平,第一壳体120的第二侧周壁122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140的第二侧壁142的外表面齐平,使得后壳100的外观整体性更强。第一侧周壁121、第二侧周壁122和第三侧周壁123的末端边缘,以及第一侧壁141、第二侧壁142和端壁143的末端边缘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共同承载显示屏170。
可以理解,如图2中所示,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40接触时两者之间形成一条缝隙101,此缝隙101的大小可因加工精度不同而略有差异,此缝隙101的宽度一般应控制在0.5mm以内,更进一步地在0.1mm以内,再进一步还可因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使得此缝隙101的宽度在几微米或几十微米。
当第二壳体140移至第二位置时,如图3、图4和图6中所示,所述缝隙101的宽度变大。此时,第二壳体140的端壁143至少部分的露出,以使设置在端壁143上的摄像头170从移动终端内部移至移动终端外部,从而可使摄像头170的拍照、取景功能能够正常实现。
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后壳100还包括由第一壳体120延伸而出的承载部110。所述承载部110与第一壳体120之间具有层差。所述承载部1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壳体120的厚度,以在承载部110的外表面和第一壳体12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层差。所述第二壳体140通过所述承载部110与第一壳体120形成滑动设置。例如,可在承载部110与第二壳体140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的滑轨与滑槽。如图6和图7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10的外表面上形成滑槽116,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内表面上形成相应的滑轨146。所述第二壳体140可沿着滑槽1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相互切换。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140填平所述层差,且所述第二壳体140围设所述承载部110。如图2中所示,第二壳体140填平层差具体呈现为第二壳体140与第一壳体120接触,并且使得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40共同呈现为一敞口盒状结构,而且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150。第二壳体140围设所述承载部110应理解为第二壳体140至少在两个互呈夹角的平面上对承载部110形成包裹。如图5中所示,第二壳体140因其具有的底板145及其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壁141、第二侧壁142和端壁143,围设在承载部110的四个不同方向,再借助显示屏150、第一壳体120共同对承载部110形成全包围结构,以使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时,承载部110完全被遮挡在移动终端内部,用户无法观察到承载部110。
所述第二壳体140在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完全手动操作来实现。进一步地,可在第二壳体140与承载部110之间形成卡顿结构以及限位结构,卡顿结构的设置可以使第二壳体140的移动到位后具有触感上的提示功能,以告知用户第二壳体140已到达预定位置。第二壳体140到达极限位置后限位结构可以限制第二壳体140继续移动,防止第二壳体140脱离第一壳体120,避免损毁移动终端。图6中示出了一种卡顿结构,所述第二壳体140上设置卡槽147,所述承载部110上设置弹性件118和顶针117,所述弹性件118弹性抵顶在所述承载部110和顶针117之间,当所述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所述顶针117能够滑入或滑出所述卡槽147。更具体的,所述卡槽147可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第一侧壁141的内表面,所述顶针117和弹性件118可设置在承载部110的外表面。一实施例中,可在承载部110的外表面上直接开沉孔119,使顶针117和弹性件118容置在该沉孔119内。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借助与承载部110的内表面连接的固定块用来容置顶针117和弹性件118,此种情况下,承载部110上开设穿孔以供顶针117穿出。
所述承载部110的内表面和第一壳体120的内表面可以齐平,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主板190等元件。主板190与显示屏150、摄像头170、另一摄像头171、功能元件172之间可通过柔性电路板等器件形成通信连接。
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中所示,所述承载部110包括基板115,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所述基板115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之间。所述基板115与所述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基板115的厚度小于所述底壁125的厚度。所述第一侧板111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20的第一侧周壁121且所述第一侧板11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周壁121的厚度。所述第二侧板11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20的第二侧周壁122且所述第二侧板1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周壁122的厚度。所述承载部110可与第一壳体120一体成型。因第一壳体120与承载部110的厚度差异而形成上述层差。第一壳体120与承载部110的层差处形成断面102。所述底板145的一端设置所述端壁143,底板14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断面102,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底板145的另一端与所述断面102贴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底板145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断面102分离。如图5中所示,所述底板145的所述另一端为平面,因而相应的所述断面102也为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断面102可以是朝向第二壳体140凸起的凸曲面,也可以是背向第二壳体140凹进的凹曲面。相应的,底板145的形状也与断面102匹配,以使得第二壳体140与第一壳体120之间形成的缝隙101各处宽度一致。
如图6中所示,所述断面102与所述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外表面的交线103为直线。此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与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底板145之间的缝隙101为直线型。所述断面102与底壁125的外表面的交线103可以与所述第一侧周壁121形成锐角,相应的该交线103则与第二侧周壁122形成钝角。反之,所述交线103可以与所述第一侧周壁121形成钝角,相应的该交线103则与第二侧周壁122形成锐角。如图8中所示,所述交线103也可垂直所述第一侧周壁121。
如图9至图13中所示,所述断面102与所述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外表面的交线103也可为曲线,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与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底板145之间的缝隙101为曲线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断面102与底壁125的外表面的交线103包括至少两条互呈夹角的直线。如图9中所示,交线103具有两条互呈夹角的直线,使得交线103呈现为V形,因而底壁125与底板145之间的缝隙101也相应的具有V形段。该V形段的缝隙101的开口朝向第二壳体140。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交线103具有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条互呈夹角设置的四条直线,使得交线103呈现为W形,因而底壁125与底板145之间的缝隙101也相应的具有W形段。如图12中所示,交线103大致呈C形,因而底壁125与底板145之间的缝隙101也相应的具有C形段。如图13中所示,交线103呈现为具有多个弧段的S形,因而底壁125与底板145之间的缝隙101也相应的具有S形段。
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的所述第一侧周壁121与第三侧周壁123之间、所述第二侧周壁122与第三侧周壁123之间,以及第二壳体140的所述第一侧壁141与端壁143之间,所述第二侧壁142与端壁143之间呈直角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3中所示,第一壳体120的各侧周壁之间,或者第二壳体140的各侧壁和端壁之间也可呈弧形过渡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0由第一壳体120延伸而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承载部110也可由第二壳体140延伸而出。也就是说,承载部110的基板115与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底板145连接,承载部110的所述第一侧板111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0的第一侧壁141,承载部110的所述第二侧板112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0的第二侧壁142。因承载部110的形成位置的变换,导致相应的在第二壳体140与承载部110之间形成层差,层差处形成断面,且断面与第二壳体140的外表面相交具有交线。当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一端边缘与断面贴合,第一壳体120填平所述层差且围设所述承载部110。当第二壳体140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所述一端边缘与断面分离,因而至少部分的承载部110得以露出。其他设置可因该承载部110的形成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而不受承载部110的形成位置的变化的影响的设置则可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因而均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壳体140在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除了可以通过完全手动操作来实现之外,还可以借助辅助的传动机构来实现。图14-图21示出了不同类型的传动机构,其中图14-图15示出了第一种传动机构;图16-图17示出了第二种传动机构;图18-图19示出了第三种传动机构;图20-图21示出了第四种传动机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传动机构来实现第二壳体140相对第一壳体120的移动。
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滑块160、拉杆165和弹性件167。所述滑块160设置在第二壳体140上。滑块160可跟随第二壳体140一起运动,且滑块160与第二壳体140两者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所述滑块160与第一壳体120滑动配合。例如可在滑块160朝向第一壳体120的一端延伸形成滑杆,第一壳体120上形成相应的滑孔,滑杆与滑孔配合并且可引导滑块160相对第一壳体120产生滑动。
所述滑块160上设有类心形槽161,所述类心形槽161具有锁合位162和释放位163。其中释放位163在类心形槽161的最靠近第一壳体120的端部,锁合位162远离第一壳体120且位于类心形槽161的轮廓凹陷处。类心形槽161还具有两个极限位164,分别位于锁合位162的两侧,且是类心形槽161中距离第一壳体120最远的位置。
所述拉杆165的一端枢接在第一壳体120上,例如可在第一壳体120的相应位置比如第一壳体120的底壁125的内表面上设置配合孔,所述拉杆165的一端可转动的插接在该配合孔内。所述拉杆165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类心形槽161内。其中,如图14中所示,当所述拉杆165的另一端在释放位163停顿时,所述第二壳体140在所述第二位置。如图15中所示,当所述拉杆165的另一端在锁合位162停顿时,所述第二壳体140在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弹性件167压缩设置在第一壳体120与滑块160之间,且弹性件167提供的弹力使滑块160(也即第二壳体140)具有远离第一壳体120运动的趋势。由于拉杆165的另一端与类心形槽161形成配合,因此拉杆165的拉力可与弹性件167的弹力形成平衡,当没有外力介入时,可使得拉杆165在锁合位162或释放位163停顿,也就是使得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停顿。当需要将第二壳体140由图14中的第二位置切换至图15中的第一位置时,用户可按压第二壳体140,克服弹性件167提供的弹性力,使第二壳体140朝向第一壳体120运动,在此过程中拉杆165的相应端部会在类心槽161中由释放位163移动经过极限位164,直至到达锁合位162。当需要将第二壳体140由图15中的第一位置切换至图14中的第二位置时,用户可按压第二壳体140,使拉杆165的相应端部产生扰动而脱离锁合位162,经过极限位164后,则用户无需再施加外力,第二壳体140可由弹性件167提供的弹力到达第二位置,也即在弹性件167的弹力作用下,拉杆165可自极限位164到达锁合位162。
因在第一位置时按压第二壳体140产生的扰动有限,极限位164和锁合位162沿着第二壳体140的运动方向上的距离不可过大,否则拉杆165的相应端部无法成功脱离锁合位162并越过极限位164。考虑到这种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滑块160与第二壳体140配置成能够相对移动,并在第二壳体140上设置相应的按键,按键外露至第二壳体140外部,通过按压按键,可使滑块160能够移动足够的距离,进而将拉杆165的相应端部从锁合位162移动越过极限位164,保障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顺利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心槽161的底部还可以沿着某一方向上形成阶梯,使得拉杆165只能沿着该既定方向在类心槽161中移动,而不能越过阶梯朝相反方向运动。
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机180,电机180可固定在第一壳体120上。也可借助其他元件与第一壳体120形成固定连接,例如可设置在承载部110上。所述电机180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181。所述第二壳体140上设置齿条148,所述齿条148与齿轮181配合以使所述电机180的运转带动所述第二壳体140相对第一壳体120滑动。齿条148可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某一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底板145上,此可根据电机180的固定位置以及电机180的输出轴的朝向而定。可通过电路板将主板190与电机180形成通信连接,并控制电机180的运转时间和运转方向,以使得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18和图19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140上设置磁性件149。磁性件149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磁铁,且朝向第一壳体120的极性稳定不变。所述第一壳体120上设置电磁铁129。电磁铁129朝向第一壳体120的极性可变,例如可通过主板190提供电磁铁129的电流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所述电磁铁129的极性。电磁铁129和磁性件149对应设置,并根据电磁铁129的极性不同而对磁性件149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可驱使第二壳体140相对第一壳体120产生相对运动,使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20和图21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齿轮副182、丝杆183、传动杆184和传动销185。所述齿轮副182、丝杆183设置在第一壳体120上,且所述齿轮副182的转动能带动丝杆183转动。丝杆183上设置螺旋槽187。齿轮副182可由驱动件186例如电机带动。齿轮副182可由两级或多级齿轮传动机构形成,以在符合所需的传动比的前提下减小所占据的空间。传动杆184与第二壳体140连接,传动销185设置在传动杆184上。传动销185与丝杆183上的螺旋槽187配合。当齿轮副182转动时,可带动丝杆183转动,而嵌在螺旋槽187内的传动销185则被带动沿着螺旋槽187实现平移,进而可使第二壳体140相对第一壳体120发生平移。通过控制齿轮副182的转动方向,即可使第二壳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传动杆184可设置成空心结构,以用于柔性电路板188通过,进而可使柔性电路板188导通第二壳体140上的摄像头170、171和第一壳体120内的主板190。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不同之处在于,功能按键127可设置在第二壳体140上。例如功能按键127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第一侧壁141上,也可设置在第二壳体140的第二侧壁142上,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一侧壁141和第二侧壁142上。
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同样包括后壳、显示屏350和摄像头370。所述后壳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320和第二壳体340。所述第二壳体340包括底板345和由底板345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壁341、第二侧壁342和端壁343,第一侧壁341、第二侧壁342和端壁343的末端边缘齐平。第一、第二侧壁341、342相对设置且端壁34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壁341、342之间。端壁343设置在底板345的其中一端的边缘。底板345的相对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320。所述摄像头370设置在端壁343上。所述第一壳体320包括底壁325和由底壁325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321、第二侧周壁322和第三侧周壁323,第一、第二侧周壁321、122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32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321、322之间。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20还包括第四侧周壁324,所述第四侧周壁324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周壁321、所述第二侧周壁322之间,所述第一侧周壁321、第二侧周壁322、第三侧周壁323和第四侧周壁324的末端边缘平齐,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同时与所述显示屏350连接。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340的端壁34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320的第四侧周壁324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340的端壁34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侧周壁324的外表面错位。
进一步地,如图24中所示,第二壳体340的端壁343上还可设置凸块346,所述凸块346相对凸出于端壁343的表面。所述摄像头370设置在所述凸块346上。如图25中所示,所述第一壳体320的第四侧周壁324上形成对应所述凸块346的缺口326,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块346容置在所述缺口326内。
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其他未提及的特征可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图26和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的摄像头471并非如第一实施例中的那样跟随第二壳体440一起运动,而是设置在第一壳体420上与第一壳体420固定连接,并在第二壳体440的运动过程中不发生位置的改变。例如,摄像头471可固定在承载部410上。第二壳体440的底板445上设置通孔449,摄像头471从所述通孔449处露出。
所述通孔449沿着第二壳体440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延伸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壳体440从所述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距离。
如图28中所示,所述通孔449还可贯穿所述底板445的相对靠近第一壳体420的一端。
图29至图3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后壳500、显示屏550和摄像头570。所述后壳500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520和第二壳体540。第二壳体540可相对第一壳体520滑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图29示出的第二壳体540在第二位置。所述摄像头570设置在第二壳体540上,且摄像头570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显示屏550的朝向相同。当第二壳体540在第二位置时,摄像头570的入光面露出在移动终端外部,此时摄像头570可被用户观察到,外部光线也可由摄像头570的入光面进入摄像头570,因而摄像头570可被用作前置摄像头,利用摄像头570实现拍照、视频通话等功能。当第二壳体540在第一位置时,摄像头570被遮挡在移动终端内部,用户观看显示屏550显示的信息时,看不到摄像头570,外部光线无法进入摄像头570的入光面。
如图29中所示,所述第一壳体520包括底壁525和由底壁525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521、第二侧周壁522和第三侧周壁523,第一、第二侧周壁521、522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52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521、522之间。第一侧周壁521、第二侧周壁522和第三侧周壁523的末端边缘齐平,用于与所述显示屏550固定连接。
如图33中所示,所述第二壳体540包括底板545和由底板545两个相邻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541和端壁543。端壁543设置在底板545的其中一端的边缘。底板545的相对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520的第三侧周壁523。所述摄像头570设置在侧壁541上。所述侧壁541与所述第二侧周壁5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周壁521、第二侧周壁522、侧壁541和端壁543的末端边缘齐平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550。
当所述第二壳体540停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壁521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壁541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壳体520与所述第二壳体540呈现为敞口盒状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550,所述摄像头570被移动终端的其他构件遮挡而隐藏在移动终端内。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当所述第二壳体540停顿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541与所述第一侧周壁521错位,所述摄像头570跟随第二壳体540运动,并自第一侧周壁521所在的一侧露出至所述移动终端之外。如图33中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功能元件572,功能元件572也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540的侧壁541上。功能元件572也随着第二壳体5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隐藏在移动终端内,或者露出至移动终端外部。当功能元件572的数量大于等于两种时,可与所述摄像头570呈非线性排列,例如呈矩阵式排列。
如图31和图32中所示,所述后壳500还包括由第一壳体520延伸而出的承载部510。所述承载部510与第一壳体520之间具有层差。所述承载部5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壳体520的厚度,以在承载部510的外表面和第一壳体52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层差。第一壳体520与承载部510的层差处形成断面502。所述断面502与底壁525的外表面的交线503为直线。所述断面502可为平面或者曲面。当为曲面时,断面502可为朝向第二壳体540凸伸的凸曲面,或者朝相反方向凹陷的凹曲面。
所述第二壳体540滑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510上并能够沿平行于断面502的方向运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540填平所述层差,且所述第二壳体540围设所述承载部51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540因移动而露出至少部分的所述承载部510。无论在第一位置还是在第二位置,底板545的相对另一端均与所述断面502至少有部分贴合在一起。
如图32中所示,所述承载部510包括基板515以及由基板515一边缘延伸而出的侧板511,所述基板515的另一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周壁522连接。侧板511与第一侧周壁51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使第二壳体540在第一位置时用于容置第二壳体540的侧壁541。
如图34中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另一摄像头571,所述另一摄像头设置于第一壳体520上,例如设置在由第一壳体520延伸而出的承载部510上。所述第二壳体540的底板545上设置通孔549以露出所述另一摄像头571,所述另一摄像头571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550的朝向不同。所述另一摄像头571不跟随第二壳体540运动。该另一摄像头571可充当后置摄像头使用。所述通孔549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断面502。
如图34中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机580,所述电机580可固定在第一壳体520上,例如固定在第一壳体520的底壁525上。所述电机580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581,所述第二壳体540上设置齿条548,例如齿条548可设置在底板545上。所述齿条548与齿轮581配合以使所述电机580的运转带动所述第二壳体540相对第一壳体520滑动。可以理解电机580的驱动方式可与其他实施例中的相同。其他实施例中出现的且该实施例中的未提及的特征,只要不与该实施例中已提及的上述特征相矛盾,皆可应用至该实施例中来,例如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等。为了描述上的简便,此不赘述。
图3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后壳、显示屏650和摄像头670。所述后壳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620和第二壳体640。
所述第一壳体620包括底壁625和由底壁625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621、第二侧周壁622和第三侧周壁623,第一、第二侧周壁621、622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623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621、622之间。
所述第二壳体640包括底板645和由底板645两个相邻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641和端壁643。端壁643设置在底板645的其中一端的边缘。底板645的相对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620的第三侧周壁623。所述摄像头670设置在侧壁641上。所述侧壁641与所述第二侧周壁622相对设置。
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20还包括第四侧周壁624,所述第四侧周壁624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周壁621、所述第二侧周壁622之间,所述第一侧周壁621、第二侧周壁622、第三侧周壁623和第四侧周壁624的末端边缘平齐,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同时与所述显示屏650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640的端壁64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620的第四侧周壁624的外表面齐平。
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其他未提及的特征可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承载部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两相对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和第二侧周壁,所述承载部设置在底壁的一端边缘且承载部与第一壳体之间具有层差,所述层差处形成断面,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并能够沿平行于断面的方向运动而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填平所述层差且围设所述承载部,在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承载部因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而露出;
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及
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摄像头被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摄像头自第一侧周壁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及与底板连接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周壁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周壁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由底壁另一端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三侧周壁,所述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第三侧周壁的末端边缘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三侧周壁上设置连接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四侧周壁,所述第四侧周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周壁、所述第二侧周壁之间,所述第二壳体的端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侧周壁的外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上的另一摄像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与底壁的外表面的交线为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两种,并与所述摄像头呈非线性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及与底板连接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侧壁和端壁的末端边缘齐平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周壁错位。
1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后壳、显示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显示屏滑动并停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和由底壁的三个边缘延伸而出的第一侧周壁、第二侧周壁和第三侧周壁,第一、第二侧周壁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周壁连接在第一、第二侧周壁之间;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和由底板两个相邻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和端壁,所述摄像头设置在侧壁上;
当所述第二壳体停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壁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现为敞口盒状并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所述摄像头隐藏在移动终端内;
当所述第二壳体停顿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周壁错位以使所述摄像头能够露出于所述移动终端,且所述摄像头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周壁与第三侧周壁之间、所述第二侧周壁与第三侧周壁之间或者所述侧壁与端壁之间呈弧形过渡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至少一种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且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一种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当所述第二壳体滑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一种能够露出于所述移动终端之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摄像头,所述另一摄像头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底板上,并与移动终端的主板通信连接,所述另一摄像头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摄像头,所述另一摄像头设置于第一壳体上,并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移动终端的主板通信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通孔以露出所述另一摄像头,所述另一摄像头的入光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滑轨、滑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弹性件和顶针,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顶针之间,当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所述顶针能够滑入或滑出所述卡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以使所述电机的运转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滑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磁性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电磁铁,通过改变所述电磁铁的极性以对第二壳体上的磁性件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使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块、拉杆、和弹性件,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与第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上设有类心形槽,所述类心形槽具有锁合位和释放位,所述拉杆的一端枢接在第一壳体上,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类心形槽内,所述弹性件压缩设置在第一壳体与滑块之间,且弹性件提供的弹力使拉杆的另一端在锁合位或释放位停顿,当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在锁合位停顿时,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在释放位停顿时,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齿轮副与丝杆,以及与第二壳体连接的传动杆及设置在传动杆上的传动销,所述丝杆上设置与传动销配合的螺旋槽,所述齿轮副带动丝杆转动,以使所述传动销沿着螺旋槽产生平动,进而使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CN201820236102.7U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79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6102.7U CN208079143U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6102.7U CN208079143U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79143U true CN208079143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610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79143U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79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7940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7940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US11929775B2 (en) 2018-11-16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5781U (zh) 移动终端
KR100703402B1 (ko) 다방향으로 촬영되는 카메라 렌즈 모듈을 구비한 휴대단말기
US20040203535A1 (en) Mobile phone having a rotational camera lens housing
RU2328071C2 (ru) Портативный терминал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типа
EP2015565B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having camera assembly with two cameras
KR100480282B1 (ko) 이축 회전성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EP1698154B1 (en) Mobile phone configuration
US2006013522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changing operation mode based on opening direction of folder cover and method thereof
EP1589728B1 (en) A transform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8158640U (zh) 移动终端
EP1653713A2 (en) Portable and fold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208079142U (zh) 移动终端
US7583315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having a transmission member which is selectively engageable with a shutter gear or a gear formed o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lens frame
CN208015778U (zh) 移动终端
CN103488251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8079143U (zh) 移动终端
CN208015782U (zh) 移动终端
CN208190692U (zh) 移动终端
JP2007181050A (ja) 携帯端末
TW200524373A (en)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foldable and turnable housing members
US20050245296A1 (en) Portable dual hing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able a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JP2005260314A (ja) 通信端末機器
CN208015777U (zh) 移动终端
CN208079141U (zh) 移动终端
KR100460089B1 (ko) 영상 통신용 이동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