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3036U -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3036U
CN208063036U CN201721063028.5U CN201721063028U CN208063036U CN 208063036 U CN208063036 U CN 208063036U CN 201721063028 U CN201721063028 U CN 201721063028U CN 208063036 U CN208063036 U CN 208063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terminal
cou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30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茂声
邱振华
张广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3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3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在一个一般方面,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可包括反馈端子,当功率转换器的反馈为非隔离反馈时该反馈端子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非隔离反馈,或者当功率转换器的反馈为隔离反馈时被配置为耦接到地。控制电路可包括耦接到反馈端子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可被配置为在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内触发反馈端子处的反馈电压。响应于反馈端子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反馈电压可为高,并且响应于反馈端子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地,反馈电压可为低。技术效果是可以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Description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8月17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No. 62/375,982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一些实现方式总体涉及功率转换器,尤其是用于具有隔离/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与功率转换器相关联。有两种经常使用的反馈功率转换器的类型:包括控制电路的隔离反馈和非隔离反馈。这些控制电路监测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端子处的电压或电流,以便提供经调节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因此,具有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通常需要附加的电路系统,诸如耦接到反馈端子以实现调节的光耦接器。但是,具有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通常不需要光耦接器。替代地,输出电压分压器直接耦接到反馈端子以实现调节。
基于上述隔离反馈和非隔离反馈配置的反馈调节,隔离反馈调节机制与非隔离反馈调节机制不同。具体而言,用于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与用于非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不同,因此用于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不能与用于非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一起使用,反之亦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反馈端子,当所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为非隔离反馈时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非隔离反馈,或者当所述功率转换器的所述反馈为隔离反馈时被配置为耦接到地;以及检测电路,耦接到所述反馈端子,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内触发所述反馈端子处的反馈电压,响应于所述反馈端子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所述反馈,所述反馈电压为高,响应于所述反馈端子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所述地,所述反馈电压为低。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可以检测所述反馈电压以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所述检测电路可以将所述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补偿端子,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补偿端子处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的补偿电压;以及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并且由所述检测电路控制。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反馈调节电路;以及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当所述反馈电压为高时,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当所述反馈电压为低时,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反馈调节电路,被配置为调制所述补偿电压;以及第二反馈调节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检测电路,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端子和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补偿端子,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第二反馈调节电路;以及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而触发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补偿端子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耦接,所述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而触发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补偿端子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耦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将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相关联的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反馈电压为高时,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可以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当所述反馈电压为低时,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可以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可以包括误差放大器,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向所述补偿端子提供用于非隔离反馈调节的电流,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向所述补偿端子提供电流的电流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检测电路,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端子和补偿端子,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第二反馈调节电路;以及开关电路,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可以包括误差放大器和至少一个电流源,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可以包括电流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可以包括比较器和电流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效果是可以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公开了用于具有隔离或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其检测隔离反馈或非隔离反馈,并且还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调节机制以便提高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具有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具有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非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在初始设置内检测非隔离反馈并且决定非隔离反馈调节机制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波形。
图6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6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在初始设置内检测隔离反馈并且决定隔离反馈调节机制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波形。
图7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7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检测非隔离反馈并且决定初始设置内的非隔离反馈调节机制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描述的实现方式涉及用于检测隔离反馈或非隔离反馈应用并且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实现调节的控制电路。这可以提高具有隔离反馈和/或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的使用的灵活性。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识别本文所描述的实现方式的结构和特性以及效果,以下提供了对本文所描述的实现方式的详细描述以及实施例和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具有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100A的控制电路30的实施例的电路图。控制电路30包括供电端子VCC、输出端子OUT、电流感测端子CS、反馈端子FB、补偿端子COMP和接地端子GND。启动电阻器11耦接在输入电压VIN和电容器12之间。启动电阻器11和电容器12还耦接到控制电路30的供电端子VCC。输入电压VIN通过启动电阻器11对电容器12充电,以便向供电端子VCC提供供电电压VCC。一旦供电电压VCC达到启动电压VCC-START(如图5B所示)(例如,启动电压阈值),控制电路30将开始工作。
控制电路30在输出端子OUT处生成开关信号SW,以经由功率晶体管13开关变压器10。变压器10具有初级绕组NP、次级绕组 NS和辅助绕组NA。初级绕组NP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输入电压VIN。功率晶体管13耦接到初级绕组NP的第二端子以开关变压器10,以便将能量从初级绕组NP转移到次级绕组NS和辅助绕组NA。
开关电流IP流过变压器10的初级绕组NP。电流感测设备14 (例如,电流感测电阻器)串联地耦接在功率晶体管13和地之间,以响应于开关电流IP而生成电流感测信号VCS。电流感测设备14 还耦接到控制电路30的电流感测端子CS。因此,控制电路30接收用于生成开关信号SW的电流感测信号VCS。变压器10的辅助绕组 NA通过二极管16耦接到控制电路30和电容器12。在控制电路30 开始工作之后,辅助绕组NA通过二极管16对电容器12充电。控制电路30根据用于调节功率转换器100A的输出(输出电压VO和/或输出电流IO)的反馈来调整开关信号SW。
电阻器20、电压调节器22和光耦接器24限定了隔离反馈。电阻器20的第一端子耦接到功率转换器100A的输出端子。电压调节器22耦接在电阻器20的第二端子和光耦接器24之间。光耦接器24 还耦接到控制电路30的补偿端子COMP。补偿电容器31也耦接到补偿端子COMP。根据一种实现方式,电压调节器22可以是齐纳 (zener)二极管。整流器26和电容器28耦接到变压器10的次级绕组NS,用于生成功率转换器100A的输出电压VO。地可以耦接到或者可以不耦接到电容器28。此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一旦控制电路30被应用于具有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100A,控制电路30的反馈端子FB被耦接到地。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具有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100B的控制电路30的实施例的电路图。图1中的功率转换器 100A的许多元件与图2中的功率转换器100B的元件相同。因此,这些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不再结合该实现方式来描述。如图2所示,功率转换器100B包括耦接到功率转换器100B的输出端子的输出电压分压器21,用于产生非隔离反馈。输出电压分压器21包括电阻器 23和25,电阻器23串联耦接到电阻器25。输出电压分压器21直接耦接到控制电路30的反馈端子FB以实现反馈调节。该实施例的功率转换器100B不具有光耦接器24(在功率转换器100A中示出的),因此没有光耦接器耦接到控制电路30的补偿端子COMP。在该实现方式中,地耦接到电容器28。
图3示出了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控制电路30或其部分可以在控制器中实现。控制电路30包括检测电路310、开关电路320、第一反馈调节电路330和第二反馈调节电路340。补偿端子COMP 从外部耦接到电容器31,并且反馈端子FB也从外部耦接到输出电压分压器21(如图2的功率转换器100B所示)或地(如图1的功率转换器100A所示)。
控制电路30的基本操作如下。检测电路310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包括图1的功率转换器100A的隔离反馈或者图2的功率转换器100B的非隔离反馈)的反馈端子FB。检测电路310被配置为将来自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如果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则开关电路320被配置为触发第一反馈调节电路330与补偿端子COMP的耦接。如果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则开关电路320 被配置为触发第二反馈调节电路340与补偿端子COMP的耦接。
检测电路310包括电流源32和比较器33,并且耦接到反馈端子 FB。电流源32耦接在供电电压VDD和开关SX的第一端子之间。开关SX的第二端子耦接到反馈端子FB并由设置信号SSET控制。在功率转换器(例如,分别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功率转换器100A、 100B)中的初始设置中提供(启用)设置信号SSET以接通开关SX。电流源32生成通过开关SX流出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感测电流 IFB-SET,用于检测反馈的类型。比较器33的正端子耦接到反馈端子FB以接收反馈电压VFB。比较器33的负端子接收阈值电压VFB- SET。比较器33将反馈电压VFB与阈值电压VFB-SET进行比较。
一旦控制电路30(图2所示)被应用于具有非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例如,图2所示的功率转换器100B),反馈端子FB耦接到输出电压分压器21(如图2所示),反馈电压VFB将高于阈值电压VFB-SET。一旦控制电路30被应用于具有隔离反馈的功率转换器 (例如,图1所示的功率转换器100A),反馈端子FB耦接到地 (如图1所示),反馈电压VFB将低于阈值电压VFB-SET。
因此,检测电路310向反馈端子FB提供反馈感测电流IFB-SET 以生成用于检测反馈类型(隔离或非隔离)的反馈电压VFB。在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中,在反馈端子FB处生成反馈电压VFB,其是由检测电路310驱动的。
在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非隔离反馈的情况下,反馈端子FB耦接到非隔离反馈,并且反馈电压VFB为高。在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隔离反馈的情况下,反馈端子FB耦接到地,并且反馈电压VFB为低。因此,检测电路310检测反馈电压VFB以检测功率转换器的反馈为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开关电路320包括触发器(flip-flop)34、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第一反馈调节电路330包括误差放大器35、第一电流源36和第二电流源37。第二反馈调节电路340包括电流源38。
触发器34的输入端子D耦接到比较器33的输出端子,触发器 34的时钟端子CLK被耦接以接收设置信号SSET,并且触发器34的输出端子Q和QN分别输出第一开关信号SA和第二开关信号SB。第一开关S1由第一开关信号SA控制并且耦接在误差放大器35的输出端子和补偿端子COMP之间。即,第一开关S1耦接在第一反馈调节电路330和补偿端子COMP之间。第二开关S2由第二开关信号 SB控制并且耦接在电流源38和补偿端子COMP之间。即,第二开关S2耦接在第二反馈调节电路340和补偿端子COMP之间。因此,开关电路320的触发器34由检测电路310控制,以生成用于开关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的第一开关信号SA和第二开关信号SB。
误差放大器35的正端子接收参考电压VREF,并且误差放大器 35的负端子耦接到反馈端子FB以接收反馈电压VFB。第一电流源 36生成源(sourcing)电流ISOURCE并且耦接在供电电压VDD和误差放大器35之间。第二电流源37生成灌(sinking)电流ISINK 并且耦接在误差放大器35和地之间。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一种实现方式,误差放大器35可以是跨导放大器(Gm放大器)。
电流源38耦接到供电电压VDD并且生成源电流ICOMP。
控制电路30还包括缓冲器40和电压分压器350(包括电阻器42 和44),用于响应于电容器31两端的补偿电压VCOMP而生成 PWM控制信号VC-PWM。PWM控制信号VC-PWM用于调整开关信号SW(如图1所示),开关信号SW用于调节功率转换器的输出。因此,补偿电压VCOMP用于调节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缓冲器40的正端子耦接到补偿端子COMP以接收电容器31两端的补偿电压 VCOMP。缓冲器40的负端子耦接到缓冲器40的输出端子。电压分压器350耦接到缓冲器40的输出端子。电阻器42的第一端子耦接到缓冲器40的输出端子,并且电阻器44耦接在电阻器42的第二端子和地之间。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30的控制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图示了控制电路30执行隔离反馈调节机制或者非隔离反馈调节机制的选择过程。
首先,控制电路30检测反馈的类型,设置信号SSET被启用以接通开关SX以便激活流出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感测电流IFB-SET。控制电路30(例如,控制电路30的检测电路310)检测当反馈感测电流IFB-SET在时间段tSET内被激活时,反馈电压VFB是否大于阈值电压VFB-SET(如S11所示),其中时间段tSET是设置信号 SSET的启用时间段。
如果反馈电压VFB在时间段tSET内大于阈值电压VFB-SET,其指示反馈端子FB连接到输出电压分压器(如S13所示),并且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非隔离反馈。然后,控制电路30(例如,控制电路30的开关电路320)接通(例如,闭合)第一开关S1,其指示误差放大器35(在第一反馈调节电路330内)被激活,以在补偿端子 COMP处向电容器31提供源电流ISOURCE和灌电流ISINK,用于执行非隔离反馈调节(如S15所示)。同时,第二开关S2关断(例如,断开),其指示电流源38被停用。
如果反馈电压VFB在时间段tSET内低于阈值电压VFB-SET,其指示反馈端子FB接地(如S17所示),并且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隔离反馈。然后,控制电路30(例如,控制电路30的开关电路320) 接通第二开关S2,其指示(第二反馈调节电路340内的)电流源38 被激活,以在补偿端子COMP处向电容器31提供源电流ICOMP,用于执行隔离反馈调节(如S19所示)。同时,第一开关S1关断,其指示误差放大器35被反激活。因此,控制电路30根据当流出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感测电流IFB-SET在时间段tSET内被激活时反馈电压VFB是否大于阈值电压VFB-SET来确定隔离反馈调节机制或者非隔离反馈调节机制。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非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 (例如,控制电路30)的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5A所示,控制电路 30的反馈端子FB从外部耦接到作为非隔离反馈的输出电压分压器 21。控制电路30的补偿端子COMP从外部耦接到电容器31,以生成用于反馈调节的补偿电压VCOMP。
图5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在初始设置内检测非隔离反馈并且确定非隔离反馈调节机制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波形。当供电电压VCC达到启动电压VCC-START并且控制电路30启动时,反馈设置被激活。在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阶段期间,控制电路30检测哪种类型的外部电路系统被连接到反馈端子FB并且确定其反馈调节机制。当供电电压VCC达到启动电压VCC-START时,设置信号 SSET被启用并且反馈感测电流IFB-SET流出到反馈端子FB。缺省地,在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之前,第二开关信号SB将被启用并且第一开关信号SA将被禁用。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设置信号SSET 被禁用时,第一开关信号SA将被启用并且第二开关信号SB将被禁用。
输出电压分压器21连接到反馈端子FB并且光耦接器24不耦接到补偿端子COMP。由于在时间段tSET内通过反馈端子FB流到输出电压分压器21的电阻器25的反馈感测电流IFB-SET,控制电路 30检测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电压VFB大于阈值电压VFB-SET。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时,第二开关信号SB将被禁用并且第一开关信号SA将被启用。即,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时,第二开关S2将被关断并且第一开关S1被接通(例如,闭合)。因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误差放大器35被激活以在补偿端子COMP处向电容器31提供源电流ISOURCE或灌电流ISINK,用于执行调节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的非隔离反馈调节。
源电流ISOURCE和灌电流ISINK用于调制执行非隔离反馈调节的补偿电压VCOMP。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输出电流IO增大,则输出电压VO减小,并且反馈电压VFB也减小。源电流 ISOURCE被提供到补偿端子COMP以对电容器31进行充电以使补偿电压VCOMP增大。然后,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增大的补偿电压VCOMP生成使开关信号SW的占空比增大的PWM控制信号 VC-PWM,以使输出电压VO增大。如果输出电流IO减小,则输出电压VO增大,并且反馈电压VFB也增大。灌电流SINK被提供给补偿端子COMP以对电容器31进行放电以减小补偿电压VCOMP。然后,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减小的补偿电压VCOMP生成使开关信号SW的占空比减小的PWM控制信号VC-PWM,以使输出电压VO减小。
图6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应用于隔离反馈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6A所示,控制电路30的反馈端子FB从外部耦接到地,并且控制电路30的补偿端子COMP从外部耦接到电容器 31和光耦接器24。即,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隔离反馈。
图6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在初始设置内检测隔离反馈并且确定隔离反馈调节机制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的波形。当供电电压 VCC达到启动电压VCC-START并且控制电路30启动时,反馈设置被激活。在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阶段期间,控制电路30检测哪种类型的外部电路系统被连接到反馈端子FB并且确定其反馈调节机制。当供电电压VCC达到启动电压VCC-START时,设置信号 SSET被启用并且反馈感测电流IFB-SET流出到反馈端子FB。缺省地,在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之前,第二开关信号SB将被启用并且第一开关信号SA将被禁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由于反馈端子FB接地,因此反馈端子FB 的反馈电压VFB在时间段tSET内低于阈值电压VFB-SET。当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时,第二开关信号SB将保持启用并且第一开关信号SA将保持禁用。即,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时,第二开关S2将被接通(并维持在该状态),并且第一开关S1 将被关断(并维持在该状态)。电流源38被激活以提供源电流 ICOMP,以在补偿端子COMP处向电容器31进行充电,以便生成补偿电压VCOMP。此外,光耦接器24在补偿端子COMP处向电容器31提供灌电流IOPTO。灌电流IOPTO与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VO相关。由光耦接器24提供的源电流ICOMP和灌电流IOPTO用于调制补偿电压VCOMP,补偿电压VCOMP用于执行调节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的隔离反馈调节。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输出电流IO增大,则输出电压VO减小,并且灌电流IOPTO也减小。响应于灌电流IOPTO减小,补偿电压VCOMP增大。然后,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增大的补偿电压VCOMP生成使开关信号SW的占空比增大的PWM控制信号 VC-PWM,以使输出电压VO增大。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输出电流IO减小,则输出电压VO增大,并且灌电流IOPTO也增大。响应于灌电流IOPTO增大,补偿电压VCOMP减小。然后,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开关信号SW的占空比减小,以使输出电压VO减小。
图7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7A所示,控制电路30还包括延迟电路39,根据一些实现方式,延迟电路39可以是缓冲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30的其它电路与图3所示的电路相同,因此本实施例的部分电路在图7A中未示出。图7B中示出了波形。延迟电路39接收设置信号SSET并且使设置信号SSET延迟延迟时间Td,以生成用于控制开关SX的延迟设置信号SSET-d。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流出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感测电流IFB-SET存在时间延迟。当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时,延迟时间Td可以确保开关SX仍然被接通,并且反馈感测电流IFB- SET仍然流出到反馈端子FB。因此,当设置信号SSET被禁用时,由控制电路30与阈值电压VFB-SET相比较的反馈电压VFB是正确的。
在一个一般的方面,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反馈端子,该反馈端子被配置为当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非隔离反馈时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非隔离反馈,或者被配置为当功率转换器的反馈是隔离反馈时耦接到地。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耦接到反馈端子的检测电路,其中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内触发反馈端子处的反馈电压。响应于反馈端子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反馈电压可以为高,并且响应于反馈端子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地,反馈电压可以为低。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反馈电压以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检测电路可以将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补偿端子。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在补偿端子处生成用于调节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的补偿电压。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耦接到补偿端子并且由检测电路控制的开关电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和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当反馈电压为高时,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可以通过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并且当反馈电压为低时,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可以通过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调制补偿电压的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生成补偿电压的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当反馈电压为高时通过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的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当反馈电压为低时,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可以通过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
在另一个一般的方面,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端子和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补偿端子。检测电路被配置为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和第二反馈调节电路。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开关电路,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而触发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经由补偿端子与功率转换器的耦接。开关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而触发第二反馈调节电路经由补偿端子与功率转换器的耦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将与功率转换器相关联的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反馈电压为高时,第一反馈调节电路通过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反馈电压为低时,第二反馈调节电路通过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向补偿端子提供电流以用于非隔离反馈调节的误差放大器。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向补偿端子提供电流的电流源。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当反馈电压在指定时间段内高于阈值电压时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
在一个一般的方面,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端子和补偿端子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和开关电路。响应于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可以经由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响应于确定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可以经由开关电路耦接到补偿端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和至少一个电流源。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包括电流源。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和电流源。
还将理解,当称元件(诸如晶体管或电阻器)在另一个元件上、连接到另一个元件、电连接到另一个元件、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或电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作为对照,当称元件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虽然在整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没有使用术语直接在…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但是被示出为直接在...上、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的元件可以如此指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如果包括的话)可以被修改为表述在说明书中描述或在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关系。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除非根据上下文明确指示特定情况,否则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复数形式。空间相对性术语(例如,之上、以上、上方、之下、下面、下方、以下等)旨在包括在使用或在工作中的设备的除了图中所绘出的朝向以外的不同取向。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相对性术语上方和下方可以分别包括竖直上方和竖直下方。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术语相邻可以包括横向相邻或水平相邻。
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技术的实现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中或者在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中实现(例如,包括在内)。方法的部分也可以由专用逻辑电路系统(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来执行,并且装置可以被实现为专用逻辑电路系统。
实现方式可以在计算系统中实现,计算系统包括工业马达驱动器、太阳能逆变器、镇流器、通用半桥拓扑、辅助和/或牵引马达逆变器驱动器、开关模式电源、板上充电器、不间断电源(UPS)、后端组件(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组件(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组件(例如,具有用户可以通过其与实现方式交互的图形用户界面或Web浏览器的客户端计算机),或者这种后端、中间件或前端组件的任何组合。组件可以通过数字数据通信的任何形式或介质(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 (LAN)和广域网(WAN),例如,互联网。
一些实现方式可以使用各种半导体工艺和/或封装技术来实现。一些实现方式可以使用与半导体衬底相关联的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工艺技术来实现,半导体衬底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硅(Si)、砷化镓 (GaAs)、氮化镓(GaN)等。
虽然已经如本文所述图示了所描述的实现方式的某些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现在将会想到许多修改、替代、改变和等同物。因此,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意在覆盖落入实现方式的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修改和改变。应当理解,它们仅仅是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来进行呈现,并且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除了互相排斥的组合之外,本文所描述的装置和/或方法的任何部分可以以任何组合进行组合。本文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所描述的不同实现方式的功能、组件和/或特征的各种组合和/或子组合。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反馈端子,当所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为非隔离反馈时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非隔离反馈,或者当所述功率转换器的所述反馈为隔离反馈时被配置为耦接到地;以及
检测电路,耦接到所述反馈端子,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功率转换器的初始设置内触发所述反馈端子处的反馈电压,
响应于所述反馈端子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所述反馈,所述反馈电压为高,
响应于所述反馈端子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所述地,所述反馈电压为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反馈电压以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所述检测电路将所述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
补偿端子,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补偿端子处生成用于调节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的补偿电压;以及
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并且由所述检测电路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反馈调节电路;以及
第二反馈调节电路,
当所述反馈电压为高时,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当所述反馈电压为低时,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反馈调节电路,被配置为调制所述补偿电压;以及
第二反馈调节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压。
6.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电路,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端子和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补偿端子,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第一反馈调节电路;
第二反馈调节电路;以及
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而触发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补偿端子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耦接,
所述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而触发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补偿端子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的耦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将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相关联的反馈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反馈电压为高时,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当所述反馈电压为低时,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向所述补偿端子提供用于非隔离反馈调节的电流,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向所述补偿端子提供电流的电流源。
10.一种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电路,具有被配置为耦接到功率转换器的反馈端子和补偿端子,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还是非隔离反馈;
第一反馈调节电路;
第二反馈调节电路;以及
开关电路,
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非隔离反馈,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响应于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器包括隔离反馈,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经由所述开关电路耦接到所述补偿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调节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和至少一个电流源,所述第二反馈调节电路包括电流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和电流源。
CN201721063028.5U 2016-08-17 2017-08-17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2080630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5982P 2016-08-17 2016-08-17
US62/375,982 2016-08-17
US15/673,646 2017-08-10
US15/673,646 US10355603B2 (en) 2016-08-17 2017-08-10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converter with isolated or non-isolated feedbac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3036U true CN208063036U (zh) 2018-11-06

Family

ID=6119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3028.5U Active CN208063036U (zh) 2016-08-17 2017-08-17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5603B2 (zh)
CN (1) CN208063036U (zh)
TW (1) TWI7183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526A (zh) * 2020-08-13 2020-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2901B2 (en) * 2018-06-25 2020-04-14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Low loss IC self supply
TWI703800B (zh) * 2019-12-24 2020-09-0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壓轉換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0431B2 (en) * 2010-03-05 2012-10-30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nstant-current control module using inverter filter multiplier for off-line current-mode primary-side sense isolated flyback converter
US9948175B2 (en) * 2010-10-25 2018-04-17 Analog Devices, Inc. Soft-star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with secondary controller
CN102739057B (zh) * 2011-04-12 2015-05-06 新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初次级双反馈控制的返驰式电源转换器
US9093916B2 (en) 2011-12-19 2015-07-28 Power Integrations, Inc. Detecting output diode conduction time for cable drop compensation of a power converter
US9819274B2 (en) * 2014-11-20 2017-11-14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Start-up controller for a power converter
US10291132B2 (en) * 2014-12-22 2019-05-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selection between primary side voltage regulation and secondary side voltage regul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526A (zh) * 2020-08-13 2020-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11934526B (zh) * 2020-08-13 2023-10-27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4713A (zh) 2018-07-01
US10355603B2 (en) 2019-07-16
US20180054131A1 (en) 2018-02-22
TWI718329B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6596B2 (en) Switching power controller and system
US9998004B2 (en) Accurate non-isolated high voltage DC-DC feedback
US11848603B2 (en) Auxiliary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ed power converters
US9479060B2 (en) Control circuit, battery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0165901B (zh) 控制电路、开关式电源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CN201226496Y (zh) 实现输出端电压恒定的功率变换器
JP3948448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TWI385494B (zh) 軟啟動電路、電源供應控制器以及用於其之方法
US8295062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7108173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直流電源装置
US10445281B2 (en) Load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B systems
US6137696A (en) Switching regulator for power converter with dual mode feedback input and method thereof
KR101365502B1 (ko) 전원 장치
CN102104338B (zh) 电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KR20120066603A (ko) Dc/dc 컨버터와 그것을 이용한 전원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208063036U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US7457138B2 (en) Single pin multi-functio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therefor
JP2010124572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202183733U (zh) 实现输出端电压恒定的功率变换器
TWI719573B (zh) 電源轉換器及電源轉換器的控制方法
US7729136B2 (en)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US20230143191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US11451129B1 (en) Gate driver circuit for a power supply voltage converter
JP2019022303A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
US20200401173A1 (en) Dual path and mode start-up circ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