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9809U -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9809U
CN208039809U CN201820443372.5U CN201820443372U CN208039809U CN 208039809 U CN208039809 U CN 208039809U CN 201820443372 U CN201820443372 U CN 201820443372U CN 208039809 U CN208039809 U CN 208039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pair
cushion block
hole
bed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33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中鑫
王国民
吴俊明
盛海军
孙俊昌
陈进
唐家琦
史开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33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9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9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9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包括:轨道,其两端分别位于一对垫块的上表面;外侧模板,其为一对,分别位于一对垫块的两侧,每一块外侧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同一侧的外侧壁;底模板和一对内侧模板,一对内侧模板的上端分别紧挨底模板相对的两侧,底模板和一对内侧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底模板与所述轨道通过多根竖向螺杆连接,一对内侧模板分别与其同侧的外侧模板通过多根横向螺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轻巧、施工简便、质量控制精度高、应用前景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时会留有密闭狭小空间,如人行道板下需要铺设电缆线时,模板不能留在内部,施工难度较大。如直接在密闭狭小空间内部做支撑,模板难以拆除。如采用气囊或水袋代替模板,施工之后拆除方便,但气囊和水袋易变形,施工控制精度较差,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制作简单、施工方便、控制精度高的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地基上相对间隔设置有一对垫块,其下表面向上凹陷设有缺口,一对垫块的一对缺口互相贯通,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包括:
轨道,其两端分别位于一对垫块的上表面;
外侧模板,其为一对,分别位于一对垫块的两侧,每一块外侧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同一侧的外侧壁;
底模板和一对内侧模板,一对内侧模板的上端分别紧挨底模板相对的两侧,底模板和一对内侧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底模板与所述轨道通过多根竖向螺杆连接,一对内侧模板分别与其同侧的外侧模板通过多根横向螺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模板包括内侧钢板和倒角钢板,所述内侧钢板竖直设置,倒角钢板的底边连接于内侧钢板的顶端,顶边倾斜向上,并且一对内侧模板的倒角钢板的顶边分别紧贴底模板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底模板水平设置且下表面设有底模加劲肋,所述底模加劲肋沿底模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均为斜边,且分别紧贴一对内侧模板的倒角钢板下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底模板设于一对垫块水平部分的内侧壁,所述底模板上设有底模通孔,且底模通孔上固定有下螺母,竖向螺杆垂直于底模板,依次穿过所述轨道、底模通孔及下螺母,并通过轨道上方的上螺母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模板设于一对垫块竖直部分的内侧壁,所述外侧模板设于一对垫块竖直部分的外侧壁,外侧模板和内侧模板上分别对应设有外模通孔和内模通孔,且所述内模通孔上固定有内螺母,横向螺杆依次穿过外模通孔、内模通孔及内螺母,并通过外侧模板外部的外螺母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轨道为一对,对称设于一对垫块的上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底模板上穿设有底模牵引绳,且底模板的下表面设有滚轮。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模板上穿设有侧模牵引绳。
优选的是,所述底模通孔与轨道之间穿设有竖向PVC管,且竖向螺杆穿过竖向PVC管。
优选的是,所述内模通孔和外模通孔之间穿设有横向PVC管,且横向螺杆穿过横向PVC管。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底模板通过竖向螺杆悬吊支撑,内侧模板通过底模加劲肋固定,并且和外侧模板通过横向螺杆对拉固定,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巧妙,所用均为常规材料,结构轻巧;
2、解决了密闭狭小空间模板无法拆除的难题,施工简单便捷;
3、利用竖向螺杆和横向螺杆的自旋转功能,在外部即可完成模板安装的精准定位,模板质量控制精度高;
4、除PVC管外所有材料均可周转使用,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模板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模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模板、外侧模板及横向螺杆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和竖向螺杆构造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的拆除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模板;2—内侧模板;3—外侧模板;4—轨道;5—竖向螺杆;6—横向螺杆;7—垫块;1-1—底模钢板;1-2—底模加劲肋;1-3—下螺母;1-4—滚轮;1-5—底模牵引绳;2-1—倒角钢板;2-2—内侧钢板;2-3—内侧加劲肋;2-4—内螺母;2-5—侧模牵引绳;3-1—外侧钢板;3-2—外侧加劲肋;4-1—双拼工字钢;4-2—垫板;5-1—上垫片;5-2—上螺母;5-3—竖向PVC管;6-1—外垫片;6-2—外螺母;6-3—横向PVC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地基上相对间隔设置有一对垫块7,其下表面向上凹陷设有缺口,一对垫块7的一对缺口互相贯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4,其两端分别位于一对垫块7的上表面;
外侧模板3,其为一对,分别位于一对垫块7的两侧,每一块外侧模板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7同一侧的外侧壁;
底模板1和一对内侧模板2,一对内侧模板2的上端分别紧挨底模板1相对的两侧,底模板1和一对内侧模板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7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底模板1与所述轨道4通过多根竖向螺杆5连接,一对内侧模板2分别与其同侧的外侧模板3通过多根横向螺杆6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垫块7也可为已浇筑的混凝土块,将沿一对垫块7之间的方向规定为长度方向,所述轨道4沿其长度方向设于一对垫块7的上表面,且轨道4两端分别位于不同的垫块7上,轨道4中间部分悬空;外侧模板3为一对,分别沿长度方向设于一对垫块7的位于同侧的外侧壁,且外侧模板3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垫块7的外侧壁贴合,中间部分不与垫块7接触;底模板1和一对内侧模板2分别贴合一对垫块7的内侧壁设置,以将一对垫块7之间的内部空间包围,其中底模板1设于垫块7的下表面,一对内侧模板2分别与一对外侧模板3一一对应设于垫块7的内侧壁,且底模板1及内侧模板2均在两端与垫块7的内侧壁贴合,中间部分不与垫块7接触;
底模板1和轨道4之间穿设有多根竖向螺杆5,竖向螺杆5的两端分别穿出轨道4的上方和底模板1的下方,由于轨道4支撑于一对垫块7的上表面,通过竖向螺杆5将轨道4与底模板1对拉可将底模板1悬吊固定于一对垫块7的下表面,并且定位准确,结构牢固;
外侧模板3和内侧模板2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于一对垫块7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且两端均与垫块7侧壁贴合,中间部分均不与垫块7接触,并且外侧模板3和与之同侧的内侧模板2之间穿设有多根横向螺杆6,横向螺杆6的两端分别穿出外侧模板3和内侧模板2的中间部分,并将外侧模板3和内侧模板2对拉固定,以准确定位内侧模板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模板2包括内侧钢板2-2和倒角钢板2-1,所述内侧钢板2-2竖直设置,倒角钢板2-1的底边连接于内侧钢板2-2的顶端,顶边倾斜向上,并且一对内侧模板2的倒角钢板2-1的顶边分别紧贴底模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底模板1水平设置且下表面设有底模加劲肋1-2,所述底模加劲肋1-2沿底模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为斜边,且分别紧贴一对内侧模板2的倒角钢板2-1下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侧模板2包括内侧钢板2-2和倒角钢板2-1,倒角钢板2-1,内侧钢板2-2紧贴一对垫块7的竖直的内侧壁设置,倒角钢板2-1的底边连接于内侧钢板2-2的顶端,顶边倾斜向上并且切割有倒角,倒角钢板2-1沿其长度方向斜向紧贴一对垫块7的内侧壁设置;外侧模板3包括外侧钢板3-1,紧贴一对垫块7的竖直部分的外侧壁设置,并与一对内侧钢板2-2分别对应;底模板1包括底模钢板1-1和底模加劲肋1-2,其中底模加劲肋1-2焊接固定于底模钢板1-1的下表面,底模钢板1-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切割有倒角,一对倒角钢板2-1的顶边分别紧贴底模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并且下表面分别被底模加劲肋1-2的两端贴合和支撑,底模板1和内侧模板2将一对垫块7的内壁紧密覆盖,并在内部形成用于施工的狭小空间。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一对内侧钢板2-2的内壁还分别设有内侧加劲肋2-3,一对外侧钢板3-1的外壁还分别设有外侧加劲肋3-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模板1设于一对垫块7水平部分的内侧壁,所述底模板1上设有底模通孔,且底模通孔上固定有下螺母1-3,竖向螺杆5垂直于底模板1,依次穿过所述轨道4、底模通孔及下螺母1-3,并通过轨道上方的上螺母5-2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轨道4和底模板1的相对位置设置好后,竖向螺杆5两端分别穿出轨道4上方和底模板1下方,同时在轨道上方通过上螺母5-2固定,并在底模板1下方通过下螺母1-3固定,便可实现对底模板1的悬吊固定,其中上螺母5-2可以方便的拧到竖向螺杆5上,但下螺母1-3需要通过底模板1下部的狭小空间拧到竖向螺杆5上,为方便操作,提前将底模通孔的位置确定,并在底模板1的下表面焊接固定下了螺母1-3,通过竖向螺杆5的自旋转便可方便的将其旋进或旋出底模通孔,以提高整个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效率;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轨道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垫片5-1和垫板4-2以使结构更牢固,竖向螺杆5的上端依次穿过上垫片5-1、轨道4、垫板4-2,并在上垫片5-1上部通过上螺母5-2固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模板2-2设于一对垫块7竖直部分的内侧壁,所述外侧模板3-1设于一对垫块7竖直部分的外侧壁,外侧模板3和内侧模板2上分别对应设有外模通孔和内模通孔,且所述内模通孔上固定有内螺母2-4,横向螺杆6依次穿过外模通孔、内模通孔及内螺母2-4,并通过外侧模板3外部的外螺母6-2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内侧模板2和外侧模板3设置好后,横向螺杆6两端分别穿出内模通孔和外模通孔,同时在外侧模板3外侧通过外螺母6-2固定,在内模板2内侧通过内螺母2-4固定,即可将内侧模板2与外侧模板3对拉固定,其中外螺母6-2可以直接拧到横向螺杆6上,但内螺母2-4需要通过垫块7内部的狭小空间拧到横向螺杆6上,为方便操作,提前确定内模通孔的位置,并在内侧模板2的内表面焊接固定内螺母2-4,通过横向螺杆6的自旋转便可方便的将其旋进或旋出底模通孔,以提高整个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效率;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外螺母6-2和外侧模板3之间设有外垫片6-1,以使结构更可靠,横向螺杆6的外端依次穿过外侧模板3和垫片6-1并通过外螺母6-2固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4为一对,对称设于一对垫块7的上表面。在此技术方案中,一对轨道4分别设于靠近底模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在底模板1的两端分别通过竖向螺杆5将底模板1悬吊于垫块7的下表面,使结构更稳定,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4采用双拼工字钢4-1,稳定性好,也可用其他材料代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模板1上穿设有底模牵引绳1-5,且底模板1的下表面设有滚轮1-4,当拆除底模板1时,将底模板1放下,通过底模牵引绳1-5牵引,可将底模板1拉出,同时设于底模板1下方的滚轮1-4可减小牵引用力,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底模牵引绳1-5设在底模钢板1-1靠近外侧的位置,且位于底模钢板1-1宽度方向的中点,滚轮1-4可为多组,每组分别设于底模钢板1-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以使底模板1能够更方便的拉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模板2上穿设有侧模牵引绳2-5,当拆除内侧模板2时,通过侧模牵引绳2-5牵引,可将内侧模板2拉出,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侧模牵引绳2-5设于内侧钢板2-2靠近垫块7外部的位置,且位于内侧钢板2-2宽度方向的中点,以使内侧模板2能够更方便的拉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模通孔与轨道4之间穿设有竖向PVC管5-3,且竖向螺杆5穿过竖向PVC管5-3,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能够将竖向螺杆5抽出,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竖向PVC管5-3内径比竖向螺杆5的外径大约2mm~4mm,底模通孔直径比竖向PVC管5-3外径大约1mm~2mm。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模通孔和外模通孔之间穿设有横向PVC管6-3,且横向螺杆6穿过横向PVC管6-3,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能够将横向螺杆6抽出,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横向PVC管6-3内径比横向螺杆6的外径大约2mm~4mm,内模通孔和外模通孔的直径均比横向PVC管6-3的外径大约1mm~2mm。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1)将轨道4置于垫块7或已浇筑混凝土顶面;
(2)安装竖向PVC管5-3,竖向螺杆5穿过竖向PVC管5-3后旋进底模板1的下螺母1-3,安装上垫片5-1和上螺母5-2,调节底模板1标高至设计值;
(3)安装内侧模板2,将内侧模板2的倒角钢板2-1支撑在底模板1的底模加劲肋1-2上;
(4)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装外侧模板3和横向PVC管6-3,横向螺杆6穿过横向PVC管6-3后旋进内侧模板2的内螺母2-4,安装外垫片6-1和外螺母6-2,调节内侧模板2和外侧模板3至设计位置;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及拆除方法:
(1)按照施工要求浇筑混凝土;
(2)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松开上螺母5-2,拆除竖向螺杆5,底模板1的滚轮1-4着地,拖拽底模牵引绳1-5,取出底模板1;
(3)松开外螺母6-2,拆除外侧模板3和横向螺杆6,拖拽侧模牵引绳2-5,取出内侧模板2;
(4)拆除轨道4,并用环氧砂浆封堵横向PVC管6-3和竖向PVC管5-3。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地基上相对间隔设置有一对垫块,其下表面向上凹陷设有缺口,一对垫块的一对缺口互相贯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其两端分别位于一对垫块的上表面;
外侧模板,其为一对,分别位于一对垫块的两侧,每一块外侧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同一侧的外侧壁;
底模板和一对内侧模板,一对内侧模板的上端分别紧挨底模板相对的两侧,底模板和一对内侧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分别紧贴一对垫块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底模板与所述轨道通过多根竖向螺杆连接,一对内侧模板分别与其同侧的外侧模板通过多根横向螺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包括内侧钢板和倒角钢板,所述内侧钢板竖直设置,倒角钢板的底边连接于内侧钢板的顶端,顶边倾斜向上,并且一对内侧模板的倒角钢板的顶边分别紧贴底模板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底模板水平设置且下表面设有底模加劲肋,所述底模加劲肋沿底模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均为斜边,且分别紧贴一对内侧模板的倒角钢板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设于一对垫块水平部分的内侧壁,所述底模板上设有底模通孔,且底模通孔上固定有下螺母,竖向螺杆垂直于底模板,依次穿过所述轨道、底模通孔及下螺母,并通过轨道上方的上螺母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设于一对垫块竖直部分的内侧壁,所述外侧模板设于一对垫块竖直部分的外侧壁,外侧模板和内侧模板上分别对应设有外模通孔和内模通孔,且所述内模通孔上固定有内螺母,横向螺杆依次穿过外模通孔、内模通孔及内螺母,并通过外侧模板外部的外螺母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一对,对称设于一对垫块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上穿设有底模牵引绳,且底模板的下表面设有滚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上穿设有侧模牵引绳。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通孔与轨道之间穿设有竖向PVC管,且竖向螺杆穿过竖向PVC管。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通孔和外模通孔之间穿设有横向PVC管,且横向螺杆穿过横向PVC管。
CN201820443372.5U 2018-03-29 2018-03-29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Active CN208039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3372.5U CN208039809U (zh) 2018-03-29 2018-03-29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3372.5U CN208039809U (zh) 2018-03-29 2018-03-29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9809U true CN208039809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5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3372.5U Active CN208039809U (zh) 2018-03-29 2018-03-29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98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5874A (zh) * 2020-09-16 2020-12-18 江苏万年达杭萧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钢结构楼承板结构
CN113356579A (zh) * 2021-07-05 2021-09-07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空间狭小的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5874A (zh) * 2020-09-16 2020-12-18 江苏万年达杭萧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钢结构楼承板结构
CN112095874B (zh) * 2020-09-16 2021-12-17 江苏万年达杭萧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钢结构楼承板结构
CN113356579A (zh) * 2021-07-05 2021-09-07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空间狭小的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56579B (zh) * 2021-07-05 2023-01-03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空间狭小的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233B (zh) 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8039809U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密闭狭小空间模板装置
CN104806011B (zh) 筏板后浇带浇筑模板
CN206625254U (zh) 现浇管廊滑移体系的导向系统
CN100532726C (zh) 一种无吊顶轨道交通高架车站
CN107916677A (zh) 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7484702U (zh) 预埋件定位装置
CN208135764U (zh) 一种管道无旋转吊装设备
CN209556342U (zh) 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
CN209555959U (zh) 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组合地基柱
CN109183843B (zh) 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及施工工法
CN207160565U (zh) 保温柱模
CN206070552U (zh) 深水钻孔平台可拆卸式索网联系撑
CN215760445U (zh) 一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浇筑框架固定模板结构
CN207244455U (zh) 装配式变截面收分滑模系统
CN205369043U (zh) 大跨径钢箱梁顶推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
CN208072970U (zh) 混凝土式接缝结构的模板系统
CN210712865U (zh) 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
CN209429825U (zh) 一种推拉大门上的轨道连接结构
CN208087094U (zh) 一种斜面单元体吊装系统
CN206308613U (zh) 一种伸缩缝处梁端渗漏水引出装置
CN209484073U (zh) 一种用于在已建桥梁上架设管道的钢牛腿结构
CN215252867U (zh) 一种流速水中钢管桩插打辅助垂直设备
CN105604199B (zh) 一种建筑伸缩缝防水的补漏装置及方法
CN204589824U (zh) 一种用于水中墩柱施工的“抱耳插销法”模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2101-2104, 21 / F, unit a, block a,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enture building, Xiaohongshan East District,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61

Patentee after: CCCC Road &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2101-2104, 21 / F, unit a, block a,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building, Xiaohongshan East District,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CCC ROAD &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