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7042U -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7042U
CN208027042U CN201820006363.XU CN201820006363U CN208027042U CN 208027042 U CN208027042 U CN 208027042U CN 201820006363 U CN201820006363 U CN 201820006363U CN 208027042 U CN208027042 U CN 208027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laroid
layer
supporting layer
polariz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63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哲
栗鹏
金在光
李晓吉
崔晓晨
顾可可
范昊翔
孙志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63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7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7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70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偏光片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出射偏振光,包括第一支撑层及偏光层,其中第一支撑层包括聚光结构,第一支撑层接收入射光并汇聚至第一预设方向;偏光层叠设于第一支撑层出光面,偏光层接收第一预设方向的入射光并生成偏振光。本公开提供的偏光片,利用聚光结构的聚光作用提高光入射至偏光层的亮度,从而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一方面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相对降低显示装置背光源的发光亮度,从而降低能耗;再一方面通过降低显示装置的能耗,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色彩和信息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液晶显示器必须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充足的颜色,相对较大的显示区域以及较低的功耗,而如何在不提高功耗的前提下提高液晶显示器的画面质量,已经成为显示行业的竞争核心之一。
通常影响画面质量的因素有多个,包括光源、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偏光片等构件。其中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行业主要材料之一,偏光片的应用可以保证面板的对比度,但由于偏光片的具有很高的偏光度,导致其透过率较低,从而造成液晶面板亮度偏低,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进而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偏光片,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出射偏振光,所述偏光片包括:
第一支撑层,包括聚光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层接收所述入射光并汇聚至第一预设方向;
偏光层,叠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层出光面,所述偏光层接收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入射光并生成偏振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层还包括:透光层,填充于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方向一侧,并在所述聚光结构出光方向一侧形成一平整表面,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偏光层贴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聚光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聚光结构包括多个平行且等间隔排布的棱镜,且各所述棱镜的顶点呈带状或点状排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的横截面自所述入射光的入射方向至出射方向由宽变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的横截面包括三角形、半圆形以及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二支撑层,叠设于所述偏光层出光面,所述第二支撑层用于支撑、保护所述偏光层,所述第二支撑层接收所述偏光层出射的偏振光并透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薄膜晶体管、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还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黏着层,叠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层接收所述入射光的一侧,所述黏着层粘接于所述彩膜基板出射彩色光的一侧;以及/或者第二黏着层,叠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层出光面,所述第二黏着层粘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接收所述偏振光的一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偏光片,其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出射偏振光,包括第一支撑层及偏光层,其中第一支撑层包括聚光结构,第一支撑层接收入射光并汇聚至第一预设方向;偏光层叠设于第一支撑层出光面,偏光层接收第一预设方向的入射光并生成偏振光。
本公开提供的偏光片,利用聚光结构的聚光作用提高光入射至偏光层的亮度,从而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一方面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相对降低显示装置背光源的发光亮度,从而降低能耗;再一方面通过降低显示装置的能耗,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中自然光经过偏光片出射偏振光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图1中自然光经过偏光片出射偏振光的光线变化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自然光经过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种偏光片出射偏振光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图3中自然光经过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种偏光片出射偏振光的光线变化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一种聚光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图1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中自然光经过偏光片出射偏振光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图1中自然光经过偏光片出射偏振光的光线变化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自光的入射方向至出射方向)可以包括用于与下层背光源粘接的黏着层140,用于支撑、保护偏光层的第一支撑层110,用于过滤偏振光的偏光层120以及用于保护偏光层的第二支撑层130。自然光A依次可以经过黏着层140、第一支撑层110、偏光层120以及第二支撑层130进而形成偏振光C,其中自然光A在经过黏着层140、第一支撑层110后为光线B,在此过程中光线没有发生变化,光线B经过偏光层120、第二支撑层130后进而形成偏振光C。
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偏光片由于具有很高的偏光度,导致其透过率较低,从而造成液晶面板亮度偏低,影响显示效果。
本示例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偏光片,参照图3所示,其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出射偏振光,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层310及偏光层320,其中第一支撑层310可以包括聚光结构3110,第一支撑层310可以接收入射光并将入射光汇聚至第一预设方向;偏光层320叠设于第一支撑层310出光面,偏光层320接收第一预设方向的入射光并生成偏振光。
本公开提供的偏光片,利用聚光结构的聚光作用提高光入射至偏光层的亮度,从而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一方面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相对降低显示装置背光源的发光亮度,从而降低能耗;再一方面通过降低显示装置的能耗,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偏光片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可以使入射至偏光层320的光强度增加。如图4所示,在入射的自然光A光强度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自然光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即自然光在各个方向振动是均匀分布的,可以通过将自然光的各个方向的光线向与偏光层320吸收轴向垂直的方向汇聚,即可以使第一预设方向与偏光层320吸收轴垂直,以使入射至偏光层320吸收轴的垂直方向的光强增加,如图4中经过汇聚出射的光线E,从而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进而光线E经过偏光片后出射光线F,相较于图2中的光线C,光线F的光强度更大。因此,本公开可以在光入射至偏光层320之前的第一支撑层310中设置聚光结构3110。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聚光结构3110可以包括棱镜结构,棱镜结构可以用于将入射的自然光A向垂直棱镜结构方向汇聚,即汇聚至与棱镜结构垂直的第一预设方向,而第一预设方向与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棱镜结构可以与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
棱镜结构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等间隔排布的棱镜。其中等间隔排列可以包括各棱镜底面相通,各棱镜的顶点之间以预设宽度的间隔排列;还可以包括各棱镜之间不相通,且各棱镜之间平行且等间隔的分布在下方基板之上。例如图5中的多个三角形棱镜底面相通,各棱镜的顶点之间平行且等间隔排列。
此外,且各棱镜的顶点还可以呈带状或点状排布。即各棱镜可以包括如图5中所示的具有连续、呈带状排布的顶点,也可以包括呈点状排布的顶点,如将图5中的各条状棱镜进一步切割为多个相同大小的锥台状的棱镜块。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为了起到较好的聚光作用,棱镜的横截面可以自入射光的入射方向至出射方向由宽变窄。棱镜的横截面可以包括下宽上窄的三角形、半圆形以及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支撑层610中的聚光结构6110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棱镜的横截面还可以包括底边较宽,侧面两边为向内的圆弧状,顶面较窄的近腰圆形,凡是能实现向偏光层汇聚光线的棱镜结构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公开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一方面为了连接聚光结构3110与偏光层320,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聚光结构3110与偏光层320起到支撑及保护的作用,本示例实施例还可以在聚光结构3110的棱镜与偏光层320之间设置透光层3120,该透光层3120可以填充于棱镜的出光方向一侧,并在棱镜面向偏光层320的一侧形成一平整表面,以形成与偏光层320贴合的第一支撑层。其中,透光层3120的折射率可以低于聚光结构3110,且为了尽量不改变自聚光结构3110出射的出射光的方向,可以尽量采用折射率较低的透光材料。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为了对偏光层32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层310的另一面进行支撑、保护,偏光片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层330,所述第二支撑层330可以叠设于偏光层320出光面,且第二支撑层330可以接收偏光层320出射的偏振光并透射,第二支撑层330可以尽量采用折射率较低的透光材料。
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背光模组、薄膜晶体管、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还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偏光片。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偏光片与位于其上的薄膜晶体管或与位于其下的彩膜基板的连接,所述偏光片还可以包括第一黏着层以及/或者第二黏着层。其中,所述第一黏着层可以叠设于第一支撑层接收所述入射光的一侧,所述第一黏着层可以粘接于彩膜基板出射彩色光的一侧;所述第二黏着层可以叠设于第二支撑层的出光面,所述第二黏着层可以粘接于薄膜晶体管接收所述偏振光的一侧。例如,如图3所示,图中第一黏着层340可以叠设于第一支撑层310接收所述入射光的一侧。再例如,如图6所示,图中第二黏着层640可以叠设于第二支撑层630的出光面。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一种包括所述偏光片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细节及有益效果已经在对应的偏光片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偏光片,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出射偏振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
第一支撑层,包括聚光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层接收所述入射光并汇聚至第一预设方向;
偏光层,叠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层出光面,所述偏光层接收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入射光并生成偏振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还包括:
透光层,填充于所述聚光结构的出光方向一侧,并在所述聚光结构出光方向一侧形成一平整表面,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偏光层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聚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结构包括多个平行且等间隔排布的棱镜,且各所述棱镜的顶点呈带状或点状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的横截面自所述入射光的入射方向至出射方向由宽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的横截面包括三角形、半圆形以及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
第二支撑层,叠设于所述偏光层出光面,所述第二支撑层用于支撑、保护所述偏光层,所述第二支撑层接收所述偏光层出射的偏振光并透射。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薄膜晶体管、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
第一黏着层,叠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层接收所述入射光的一侧,所述黏着层粘接于所述彩膜基板出射彩色光的一侧;以及/或者
第二黏着层,叠设于第二支撑层出光面,所述第二黏着层粘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接收所述偏振光的一侧。
CN201820006363.XU 2018-01-02 2018-01-02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7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6363.XU CN208027042U (zh) 2018-01-02 2018-01-02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6363.XU CN208027042U (zh) 2018-01-02 2018-01-02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7042U true CN208027042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636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7042U (zh) 2018-01-02 2018-01-02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70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6014A (zh) * 2020-09-16 2020-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415421A (zh) * 2022-01-27 2022-04-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6014A (zh) * 2020-09-16 2020-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086014B (zh) * 2020-09-16 2022-03-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415421A (zh) * 2022-01-27 2022-04-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070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180149918A1 (en) Specular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412280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WO201013726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274272A1 (en) Back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6107084A1 (zh) 光学模组和反射型显示装置
KR102520111B1 (ko) 편광 발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55317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and LCD device
TW201026997A (en) Optical shee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408883A (en) Polarized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9143677A (zh) 偏光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740194B1 (ko) 표시 패널 유닛 및 표시 장치
US741333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40050988A (ko) 와이어 메시 타입 확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796349A (zh) 一种视角扩散膜片及显示面板
CN208027042U (zh)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JP2006518541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KR2012007514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138975A (ja)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76621A (ja) 電気光学装置、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04298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of portable terminal
WO2016183909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05949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15669A (ja) 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及び当該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用光学変換モジュール
US20070047111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employed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