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6951U - 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6951U
CN208026951U CN201820249562.3U CN201820249562U CN208026951U CN 208026951 U CN208026951 U CN 208026951U CN 201820249562 U CN201820249562 U CN 201820249562U CN 208026951 U CN208026951 U CN 208026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lane
barrel
auxiliary section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95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言俊杰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95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6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6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6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容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组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有效部和围绕于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边部,所述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一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筒内,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通过形成配合结构定位于镜筒内,保证了玻璃透镜在镜筒内的安装精度,进而保证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主流摄像头的镜头大多由多片透镜组成,按材质分主要包括全玻镜头、全塑镜头和玻塑混合镜头,由于玻璃的光学性能高于塑料,则全玻镜头的成像最为清晰,全塑镜头成像效果最差,但玻璃透镜的造价较高,价格较贵;性能和成本介于全玻镜头和全塑镜头之间的玻塑混合镜头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被广泛采用。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玻塑混合镜头中,玻璃透镜对镜头成像效果影响较大,如果玻璃透镜在镜头模组中安装精度较低,将会大大影响镜头的成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可以降低玻璃透镜的安装精度,保证镜头的成像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容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组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有效部和围绕于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边部,所述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一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透镜周边部上的第一配合部及位于第二透镜周边部上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沿着第一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自第一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及自第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部沿着第二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抵接的第三平面、自第三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及自第三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抵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至少有一片为玻璃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通过形成配合结构定位于镜筒内,保证玻璃透镜的安装精度,进而保证镜头的成像质量。
另外,所述镜头模组还设有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夹设在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之间。遮光片用于减小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杂散光,以提升成像质量。
另外,所述第一斜面为自第一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斜面为自第三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透镜组还包含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有效部和围绕于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边部,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二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头筒内;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上的第三配合部及位于所述第三透镜周边部上的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沿着第二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五平面、自第五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五斜面及自第五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六平面,所述第四配合部沿着第三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与所述第五平面抵接的第七平面、自第七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七斜面及自第七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八平面,其中,所述第五斜面与所述第七斜面抵接,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八平面相对设置。玻璃制成的第三透镜通过与第二透镜配合固定与镜筒内,保证玻璃透镜的安装精度,进而保证镜头的成像质量。
另外,所述第三透镜为玻璃透镜。
另外,所述镜头模组还设有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夹设在第六平面与第八平面之间。遮光片用于减小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杂散光,以提升成像质量。
另外,所述第五斜面为自第五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七斜面为自第七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镜筒包括垂直于光轴方向设置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以及由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透镜组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第一筒壁形成第三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三配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物周边部上的第五配合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筒壁上的第六配合部,所述第五配合部沿着第一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九平面、自第九平面向像侧方向延伸的第九斜面及自第九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十平面,所述第六配合部沿着第二筒壁向光轴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十一平面、自第十一平面向像侧方向延伸的第十一斜面及自第十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十二平面,其中,所述第九斜面与所述第十一斜面抵接,所述第十平面与所述第十二平面相对设置。玻璃制成的第一透镜也通过配合固定与镜筒内。
另外,所述第九斜面为自第九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十一斜面为自第十一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镜筒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镜筒1和容置于镜筒1内的透镜组2,镜筒1包括垂直于光轴OO’方向设置的第一筒壁11、由第一筒壁11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筒壁12、由第一筒壁11和第二筒壁12形成的收容空间,透镜组2置于收容空间内,透镜组2包括五片透镜。透镜的上端为物侧,下端为像侧;每片透镜都包括位于中部的光学有效部和围绕于光学有效部的周边部。镜头模组进行摄像时,外界光线由上至下依次通过五片透镜的光学有效部,在五片透镜的光学作用下成像。
如图1所示,透镜组2中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和第五透镜7,其中第二透镜4由玻璃制成,其余透镜均由塑胶制成,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余透镜也可以由玻璃或其他的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不对透镜的材料做具体的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保证成像质量,第二透镜4需要保证较高的安装精度,其中,第一透镜3的周边部的上端面与第一筒壁11相抵,其外环面与第二筒壁12相抵。
第二透镜4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第一透镜3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一配合结构定位于镜头筒内。
如图2所示,第一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透镜3周边部上的第一配合部31及位于第二透镜4周边部上的第二配合部41,第一配合部31沿着第一透镜3的边缘向着光轴OO’的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311、自第一平面311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312及自第一斜面312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313,第二配合部41沿着第二透镜4的边缘向着光轴OO’的方向依次包括与第一平面311抵接的第三平面411、自第三平面411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412及自第三斜面412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413,其中,第一斜面312为自第一平面311向靠近光轴OO’方向延伸形成,第三斜面412为自第三平面411向靠近光轴OO’方向延伸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斜面312与第三斜面412抵接,第一平面311与第三平面411相抵接。由此可见,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之间通过第一斜面312与第三斜面412的抵接及第一平面311和第三平面411的抵接实现配合,使得第二透镜4实现了在镜筒1中的高精度定位,由玻璃制成的第二透镜4位于镜筒1中的高精度安装,可以保证镜头模组的高成像质量。
如图2所示,镜头模组还设有第一遮光片8,第一遮光片8夹设在第二平面313与第四平面413之间。第一遮光片8可以减小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之间的杂散光,以提升成像质量。
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模组,由玻璃制成的第二透镜4通过与第一透镜3的配合结构,实现了自身的高精度定位,保证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又通过第一遮光片8的设置,降低了第一透镜3和第二透镜4之间的杂散光,进一步提升了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相互配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三透镜5为玻璃透镜,第二透镜4还与第三透镜5相互配合。
第三透镜5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第二透镜4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二配合结构。
如图4所示,第二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二透镜4的像侧的周边部上的第三配合部42及位于第三透镜5周边部上的第四配合部51,第三配合部42沿着第二透镜4的边缘向着光轴OO’的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五平面421、自第五平面421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五斜面422及自第五斜面422水平延伸的第六平面423,第四配合部51沿着第三透镜5的边缘向着光轴OO’的方向依次包括与第五平面421抵接的第七平面511、自第七平面511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七斜面512及自第七斜面512水平延伸的第八平面513,其中,第五斜面422与第七斜面512抵接,第六平面423与第八平面513相对设置。第五斜面422为自第五平面421向靠近光轴OO’方向延伸形成,第七斜面512为自第七平面511向靠近光轴OO’方向延伸形成。由此可见,第三透镜5与第二透镜4之间通过第五斜面422和第七斜面512的抵接及第五平面421和第七平面511的抵接实现配合,使得第三透镜5实现了在镜筒1中的高精度定位,有玻璃制成的第三透镜5位于镜筒1中的高精度安装,可以保证镜头模组的高成像质量。
如图4所示,镜头模组还设有第二遮光片9,第二遮光片9夹设在第六平面423与第八平面513之间。第二遮光片9可以减小第二透镜4与第三透镜5之间的杂散光,已提升成像质量。
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模组,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之间、第二透镜4通过与第三透镜5之间均相互配合形成配合接构,实现了第二透镜4和第三透镜5的高精度定位,保证了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又通过第二遮光片9的设置,降低了第二透镜4和第三透镜5之间的杂散光,进一步提升了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相互配合,第二透镜4与第三透镜5相互配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透镜4与第一透镜3之间、第二透镜4与第三透镜5之间以及第一透镜3与第一筒壁11之间均相互配合。
如图6所示,第一透镜3为玻璃透镜,第一透镜3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第一筒壁11形成第三配合结构定位于镜筒1内,第三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透镜3物周边部上的第五配合部32及位于第一筒壁11上的第六配合部13,第五配合部32沿着第一透镜3的边缘向着光轴OO’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九平面321、自第九平面321向像侧方向延伸的第九斜面322及自第九斜面322水平延伸的第十平面323,第六配合部13沿着第二筒壁12向光轴OO’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十一平面131、自第十一平面131向像侧方向延伸的第十一斜面132及自第十一斜面132水平延伸的第十二平面133,其中,第九斜面322为自第九平面321向靠近光轴OO’方向延伸形成,第十一斜面132为自第十一平面131向靠近光轴OO’方向延伸形成;第九斜面322与第十一斜面132抵接,第九平面321与第十一平面131相抵接,使得第一透镜3与第一筒壁11相互配合连接,实现第一透镜3的高精度定位,保证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3与第一筒壁11之间、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之间及第二透镜4与第三透镜5之间均相互配合,使得上述三片玻璃透镜都实现了高精度的安装,保证了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容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组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有效部和围绕于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一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透镜周边部上的第一配合部及位于第二透镜周边部上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沿着第一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自第一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及自第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部沿着第二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抵接的第三平面、自第三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及自第三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抵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设有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夹设在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为自第一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斜面为自第三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还包含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有效部和围绕于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边部,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形成第二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的周边部上的第三配合部及位于所述第三透镜周边部上的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沿着第二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五平面、自第五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五斜面及自第五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六平面,所述第四配合部沿着第三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与所述第五平面抵接的第七平面、自第七平面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七斜面及自第七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八平面,其中,所述第五斜面与所述第七斜面抵接,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八平面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为玻璃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设有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夹设在第六平面与第八平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斜面为自第五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七斜面为自第七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垂直于光轴方向设置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以及由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透镜组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的周边部通过与第一筒壁形成第三配合结构定位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三配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物周边部上的第五配合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筒壁上的第六配合部,所述第五配合部沿着第一透镜的边缘向着光轴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九平面、自第九平面向像侧方向延伸的第九斜面及自第九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十平面,所述第六配合部沿着第二筒壁向光轴方向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十一平面、自第十一平面向像侧方向延伸的第十一斜面及自第十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十二平面,其中,所述第九斜面与所述第十一斜面抵接,所述第十平面与所述第十二平面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斜面为自第九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十一斜面为自第十一平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CN201820249562.3U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模组 Active CN208026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562.3U CN208026951U (zh)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562.3U CN208026951U (zh)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6951U true CN208026951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9562.3U Active CN208026951U (zh)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69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588A1 (zh) * 2018-12-31 2020-07-09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588A1 (zh) * 2018-12-31 2020-07-09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769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9167632U (zh) 一种镜头模组
US8690345B2 (en) 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first lens and a second lens adjacent to the screen
CN208351111U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1930111A (zh) 广角镜头
CN208026951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37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8334760U (zh) 投影镜头
CN104570298B (zh) 一种内对焦、大像面、高照度的手机镜头
CN208636506U (zh) 光学镜片和光学镜头
CN208636534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15813529U (zh) 长焦镜头
CN207216118U (zh) 一种低f数的l型短焦全高清投影镜头
CN109407288A (zh) 一种折反式超短焦投影镜头系统
CN212540995U (zh) 投影镜头
CN209746177U (zh) 一种光学透镜
CN207232499U (zh) L形高清拼接投影镜头
CN10910085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907954U (zh) 一种遮光板及包含该遮光板的镜头模组
CN208636507U (zh) 一种镜片及包含该镜片的镜头模组
CN209070191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CN110441890A (zh) 玻塑混合广角镜头
CN207198445U (zh) 高变倍高清大像圆变焦投射镜头
CN207380323U (zh) 短焦高清投射镜头
CN208026958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8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1st floor, Tongj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 65th Street, Hongmao Bridg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