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0191U -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0191U
CN209070191U CN201821848987.2U CN201821848987U CN209070191U CN 209070191 U CN209070191 U CN 209070191U CN 201821848987 U CN201821848987 U CN 201821848987U CN 209070191 U CN209070191 U CN 209070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optical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489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辰花
赵镛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0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0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从物方到像方在光轴上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方表面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并且0.7<TL/f<1.0和|Nd2‑Nd3|<0.2,其中,TL可以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可以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Nd3可以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捕获在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并且可安装在小型终端中。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17年11月9日和2018年1月2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48960和10-2018-000778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六个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例如,一种望远光学成像系统,并且涉及一种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捕获位于距望远光学系统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的望远光学系统可以具有显著大的尺寸。例如,望远光学系统的总长度(TL)与望远光学系统的总焦距(f)的比(TL/f)可以是1或更大。因此,可能难以将望远光学系统安装在诸如移动通信终端或类似设备的小型电子设备中。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本实用新型内容以通过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选择的构思。本实用新型内容既不意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难以将望远光学系统安装在诸如移动通信终端或类似设备的小型电子设备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捕获在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并且安装在小型终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从物方到像方在光轴上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方表面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并且0.7<TL/f<1.0和|Nd2-Nd3|<0.2,其中,TL可以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可以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Nd3可以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所述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所述第四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所述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0.5<f1/f<1.0,其中,f1可以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从物方到像方在光轴上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并且0.7<TL/f<1.0和|Nd2-Nd3|<0.2,其中,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2.0<f2/f<-1.0,其中,f2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2.0<f4/f<3.6,其中,f4可以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4.0<f5/f<-1.0,其中,f5可以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4.0<f6/f<-1.0,其中,f6可以是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2.0<f4/f5<-1.0,其中,f4可以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可以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f3/f|<20,其中,f3可以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成像面之间的滤光器,并且满足2.0<D56/D6F<5.0,其中,D56是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6F是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滤光器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视场角并且包括多个透镜;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具有与所述第一视场角不同的第二视场角,其中,对于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0.7<TL/f<1.0并且|Nd2-Nd3|<0.2,其中,TL可以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f可以是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Nd3可以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第六透镜可具有凹入的像方表面和负屈光力。
所述第一视场角可以是50°或更大,且所述第二视场角可以是50°或更小。
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至少四个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捕获在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并且可安装在小型终端中。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图2示出表示图1的示例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曲线图的示例;
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图4示出表示图3的示例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曲线图的示例;
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图6示出表示图5的示例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曲线图的示例;
图7是示出安装有光学成像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示例的后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图7的示例中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截面图的示例。
在整个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变换、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进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公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确切地说,提供这里描述的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这里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不同的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作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在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相对术语意在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所述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而,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含“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各种示例的目的,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列举存在所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发生附图中所示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此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特定的形状,而是包括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形状的变化。
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这里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行的。
这里的各示例可提供一种安装在小型终端中且捕获在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的光学成像系统。
应注意,这里关于示例或实施例使用的术语“可”(例如,关于示例或实施例可包括或实现的内容)意味着存在包括或实现这样的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或实施例,而所有示例和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第一透镜可以指最接近物体(或被摄体)的透镜,而第六透镜可以指最接近成像面(或图像传感器)的透镜。此外,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厚度、TL、IMG HT(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和透镜的焦距以毫米(mm)为单位来表示。
此外,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间距和TL是基于透镜的光轴计算的距离。此外,当描述透镜的形状时,透镜的一个表面凸出的说明可意味着透镜的相应表面的光轴部分是凸出的。类似地,透镜的一个表面凹入的说明可意味着透镜的相应表面的光轴部分是凹入的。因此,尽管各示例可指出透镜的一个表面是凸出的,但是同一透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可以是凹入的。类似地,尽管各示例可指出透镜的一个表面是凹入的,但是同一透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可以是凸出的。
在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六个透镜,但不限于六个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从物方起顺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设置成在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隔。例如,任意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不与邻近该透镜的透镜的像方表面接触,并且任意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不与邻近该透镜的透镜的物方表面接触。
在示例中,第一透镜可以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凹入的。例如,第一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在示例中,第一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一透镜的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一透镜可利用具有高透光率和优异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镜可利用塑料形成。然而,第一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一透镜可利用玻璃形成。第一透镜可具有小的折射率。例如,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可小于1.6。
在示例中,第二透镜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二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在示例中,第二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二透镜的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二透镜可利用具有高透光率和优异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二透镜可利用塑料形成。然而,第二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二透镜也可利用玻璃形成。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可大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例如,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可以是1.63或更大。
在示例中,第三透镜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三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在示例中,第三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三透镜可利用具有高透光率和优异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三透镜可利用塑料形成。然而,第三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三透镜可利用玻璃形成。第三透镜可具有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基本相同的折射率。例如,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可小于1.6。
在示例中,第四透镜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四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在示例中,第四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四透镜的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四透镜可利用具有高透光率和优异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四透镜可利用塑料形成。然而,第四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四透镜可利用玻璃形成。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可大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例如,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可以是1.63或更大。
在示例中,第五透镜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在示例中,第五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五透镜的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五透镜可利用具有高透光率和优异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五透镜可利用塑料形成。然而,第五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五透镜可利用玻璃形成。第五透镜可具有预定的折射率。例如,第五透镜的折射率可以是1.5或更大。
在示例中,第六透镜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凹入的。例如,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在示例中,第六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六透镜的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六透镜可以利用具有高透光率和优异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六透镜可以利用塑料形成。然而,第六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六透镜可以利用玻璃形成。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可以小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例如,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可以小于1.54。
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由下面的式1表示:
式1:
在式1中,c是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r是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点到光轴的距离,A到H和J是非球面系数,并且Z(或SAG)是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在距光轴的距离为r处的某点和与所述透镜的所述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相交的切平面之间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滤光器、图像传感器和光阑。
滤光器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滤光器可阻截某些波长的光。例如,滤光器可阻截红外波长的光。
图像传感器可形成成像面。例如,图像传感器的表面可形成成像面。
可设置光阑,以控制入射到透镜的光量。例如,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面或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
在这里公开的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至条件表达式(1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1) 0.7<TL/f<1.0
(2) |Nd2-Nd3|<0.2
(3) 0.5<f1/f<1.0
(4) -2.0<f2/f<-1.0
(5) |f3/f|<20
(6) 2.0<f4/f<3.6
(7) -4.0<f5/f<-1.0
(8) -4.0<f6/f<-1.0
(9) -2.0<f4/f5<-1.0
(10) 2.0<D56/D6F<5.0
在条件表达式(1)至条件表达式(10)中,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是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3是第三透镜的折射率,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D56是从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D6F是从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滤光器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可另外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1):
(11) 3.0<|f3/f|<10
条件表达式1可以是用于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的条件。例如,当TL/f超出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时,可能难以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因此,可能难以将光学成像系统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中,当TL/f低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可能难以制造光学成像系统。
条件表达式2可以是第二透镜的材料和第三透镜的材料的关系表达式。满足条件表达式2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有利于通过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校正色差。
条件表达式5可以是用于通过第三透镜提高像差校正效果的条件表达式。例如,当|f3/f|超出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值时,第三透镜可具有低反射力,使得像差校正效果很小。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各种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
第一透镜11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二透镜12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三透镜13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四透镜14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五透镜15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六透镜16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另外,可在第六透镜16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上形成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可包括滤光器170、图像传感器180和光阑ST。滤光器170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160和图像传感器180之间,并且光阑ST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110的物方表面上。
如上所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表现出如图2中所示的像差特性。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和非球面值由表1和表2表示。
表1:
表2:
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200可包括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和第六透镜260。
第一透镜21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2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三透镜23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四透镜24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五透镜25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六透镜26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另外,可以在第六透镜26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上形成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00还可包括滤光器270、图像传感器280和光阑ST。滤光器270可设置在第六透镜260和图像传感器280之间,并且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210的物方表面上。
如上所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可表现出如图4中所示的像差特性。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和非球面值由表3和表4表示。
表3:
表4:
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300可包括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和第六透镜360。
第一透镜31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二透镜32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3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四透镜34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五透镜35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六透镜36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其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另外,可在第六透镜36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上形成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300还可包括滤光器370、图像传感器380和光阑ST。滤光器370可设置在第六透镜360和图像传感器380之间,并且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310的物方表面上。
如第三示例中所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表现出如图6中所示的像差特性。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和非球面值由表5和表6表示。
表5:
表6:
第三示例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曲率半径 1.443 10.494 9.680 2.766 5.126 4.293 13.204 -29.415 -5.682 -31.614 9.277 3.038
k -0.172 44.353 59.638 5.583 5.697 -2.751 87.149 -23.337 -11.954 -99.000 6.226 0.890
A 0.008 -0.147 -0.221 -0.155 -0.232 -0.195 -0.099 -0.050 0.060 0.016 -0.327 -0.319
B 0.004 0.673 0.991 0.583 0.295 0.265 -0.063 -0.134 -0.365 -0.216 0.234 0.249
C -0.011 -1.487 -2.142 -1.098 -0.085 -0.007 0.143 0.245 0.457 0.262 -0.132 -0.161
D 0.057 1.957 2.888 1.482 0.053 -0.164 -0.110 -0.232 -0.342 -0.179 0.049 0.07
E -0.105 -1.617 -2.363 -0.934 0.092 0.374 0.054 0.138 0.140 0.067 -0.010 -0.019
F 0.086 0.762 1.058 0.185 -0.183 -0.310 -0.013 -0.044 -0.028 -0.013 0.001 0.003
G -0.029 -0.159 -0.198 0.051 0.071 0.079 0.000 0.006 0.002 0.001 0.000 0.000
H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J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7表示根据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条件表达式的值。
表7:
接下来,将参照图7和图8描述其中可以安装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
多模块移动通信终端10可包括多个相机模块30和40。第一相机模块30可包括第一光学成像系统32,第一光学成像系统32被构造成捕获位于短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第二相机模块40可包括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被构造为捕获位于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
第一光学成像系统32可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一光学成像系统32可包括四个或更多个透镜。这仅是示例,并且成像系统可包括少于四个透镜。第一光学成像系统32可被构造为捕获位于短距离处的物体的图像。例如,第一光学成像系统32可具有50°或更大的宽视场角,并且第一光学成像系统的比h1/Cf可以是1.0或更大。在示例中,h1是第一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且Cf可以是第一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
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可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可包括六个透镜。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可以是上面描述的根据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可被构造为捕获位于长距离处的物体的图像。例如,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或300可具有50°或更小的视场角,并且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比h2/f可以小于1.0。在示例中,h2是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f可以是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
如上所述,根据各种示例,可以实现捕获在长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并且安装在小型终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的示例,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这里描述的示例仅应被认为是描述性的意义,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是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增补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来限定,而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将被理解为包含于本公开中。

Claims (22)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从物方到像方在光轴上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方表面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并且
0.7<TL/f<1.0且|Nd2-Nd3|<0.2,其中,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Nd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0.5<f1/f<1.0,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1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从物方到像方在光轴上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并且
0.7<TL/f<1.0且|Nd2-Nd3|<0.2,其中,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2.0<f2/f<-1.0,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2.0<f4/f<3.6,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4.0<f5/f<-1.0,其中,f5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4.0<f6/f<-1.0,其中,f6是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2.0<f4/f5<-1.0,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f3/f|<20,其中,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成像面之间的滤光器,并且满足2.0<D56/D6F<5.0,其中,D56是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6F是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滤光器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9.一种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视场角并且包括多个透镜;以及
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具有与所述第一视场角不同的第二视场角,
其中,对于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0.7<TL/f<1.0且|Nd2-Nd3|<0.2,其中,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f是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Nd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Nd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凹入的像方表面和负屈光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场角为50°或更大,所述第二视场角为50°或更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至少四个透镜。
CN201821848987.2U 2017-11-09 2018-11-09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2090701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48960 2017-11-09
KR20170148960 2017-11-09
KR10-2018-0007785 2018-01-22
KR1020180007785A KR102041698B1 (ko) 2017-11-09 2018-01-22 촬상 광학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0191U true CN209070191U (zh) 2019-07-05

Family

ID=6667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48987.2U Active CN209070191U (zh) 2017-11-09 2018-11-09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5) KR102041698B1 (zh)
CN (1) CN2090701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5675A (zh) * 2017-11-09 2019-05-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CN113433652A (zh) * 2021-06-02 2021-09-2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2150B1 (ko) * 2013-11-08 2014-10-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2009430B1 (ko) * 2014-05-26 2019-08-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709838B1 (ko) * 2014-12-08 2017-0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1719880B1 (ko) * 2014-12-19 2017-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I534497B (zh) 2014-12-30 2016-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31815B (zh) 2014-12-30 2016-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380229B1 (ko) * 2015-03-06 2022-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6541180B2 (ja) * 2015-04-22 2019-07-1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1690481B1 (ko) 2016-03-07 2016-12-28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고해상도 광각 렌즈 시스템
CN106226888B (zh) * 2016-04-21 2018-09-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526789B (zh) * 2016-08-26 2019-03-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5675A (zh) * 2017-11-09 2019-05-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CN109765675B (zh) * 2017-11-09 2021-11-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CN113433652A (zh) * 2021-06-02 2021-09-2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33652B (zh) * 2021-06-02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14439B1 (ko) 2021-10-20
KR102482314B1 (ko) 2022-12-29
KR102584986B1 (ko) 2023-10-06
KR102041698B1 (ko) 2019-11-06
KR20190124693A (ko) 2019-11-05
KR20210127661A (ko) 2021-10-22
KR20220024359A (ko) 2022-03-03
KR20190053067A (ko) 2019-05-17
KR102364957B1 (ko) 2022-02-18
KR20230002188A (ko)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44162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278074B (zh) 光学系统
CN109765675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CN106569322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831430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596439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893780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6532023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199912B (zh) 光学镜头
CN10825485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121052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56931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765677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356742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728309U (zh) 图像捕捉镜头系统
CN105607231A (zh)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CN206848556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182566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694608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167642U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电子装置
CN20951418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KR102254879B1 (ko) 촬상 광학계
CN20935674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569313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27158A (zh) 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