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5781U -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5781U
CN208025781U CN201820373073.9U CN201820373073U CN208025781U CN 208025781 U CN208025781 U CN 208025781U CN 201820373073 U CN201820373073 U CN 201820373073U CN 208025781 U CN208025781 U CN 208025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extension
connecting portion
holding section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30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斌
吴庆壮
罗会斌
黄涛
张玉忠
吕翱
张小红
邹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30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5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5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5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一种面板结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和加强板,面板包括面板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持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持部间隔设置于面板主体的同一侧面,加强板包括加强主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持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持部分别形成于加强主体上相对的两侧,第二连接部抵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相卡持。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其采用了上述的面板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能提高加强板和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加强板能稳定地向面板提供加强作用。

Description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气候变化多端的现如今生活中,人们为了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办公、休息或者居住,大多数人都会采用空调对所处的环境区域进行空调调节,以使得能将自身所处的区域的空气温度等因素调节至自己能感到舒适的程度,以使自身身心都能感受到轻松舒适。
现在的生活中,落地式空调器已经大量的投入了使用,也普遍接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的落地式空调器中加强板和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加强板松动或者脱落的现象,经常造成客户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面板结构,以提高加强板和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加强板能稳定地向面板提供加强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面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面板和加强板,所述面板包括面板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持部间隔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主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加强主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卡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靠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与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形成锐角以形成限位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加强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延伸部伸入所述限位空腔,所述第二延伸部搭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互远离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加强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相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弹性部和第一卡扣部,所述弹性部连接于所述面板主体,所述第一卡扣部形成于所述弹性部,并且所述第一卡扣部靠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二卡持部贴合于第一止挡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为斜面,并使得所述第一卡扣部的厚度自远离所述弹性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弹性部的一侧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第三延伸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主体,所述第二卡扣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另一端部的侧面,并且所述第二卡扣部靠近所述第三延伸部端面的侧面形成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贴合于所述第一止挡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部远离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端部设置圆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板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之间的配合,使得加强板能稳定的连接于面板,便能使得加强板稳定地向面板提供加强作用,保证了面板的强度,延长了面板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过第二延伸部搭接于第一连接部远离面板主体的侧面,能通过第二延伸部关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缝隙,便能避免气流流入加强板的内侧,能改善面板外侧出现凝露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以提高加强板和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加强板能稳定地向面板提供加强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包括面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面板和加强板,所述面板包括面板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持部间隔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主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主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卡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落地式空调器与上述面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局部分解图;
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局部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落地式空调器,2-海绵件,3-容置槽,4-面板结构,5-面板,6-面板主体,7-出风口,8-第一限位件,9-第二限位件,10-第三限位件,11-限位片,12-安装空间,13-安装部,14-第一连接部,15-第一止挡部,16-承载部,17-第二止挡部,18-限位空腔,19-第一卡持部,20-弹性部,21-第一卡扣部,22-第一止挡面,23-加强板,24-加强主体,25-加强层,26-连接部,27-隔热腔,28-第二连接部,29-第一延伸部,30-第二延伸部,31-第二卡持部,32-第三延伸部,33-第一侧面,34-第二侧面,35-第二卡扣部,36-第二止挡面,37-定位凸起,38-压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面板结构4,其应用于落地式空调器1,面板结构4能改善面板5出现凝露的情况,保证了面板结构4的使用稳定性,使得面板结构4能在使用于落地式空调器1能给落地式空调器1提供稳定的保护作用。
面板结构4包括面板5和加强板23。面板5作为落地式空调器1的外壳设置于落地式空调器1的外侧,以向落地式空调器1提供防护作用,并使得面板5外观更整洁美观。并且面板5还用于安装落地式空调器1的部分其他零部件,该零部件均设置于面板5的内侧,即能使得通过面板5向该零部件提供防护作用。加强板23同样设置于面板5的内侧,以通过加强板23向面板5提供加强作用,增加面板5的结构强度,避免面板5出现变形,使得面板5能稳定地向落地式空调器1提供防护作用。
其中,面板5包括面板主体6和安装部13。面板主体6上开设有出风口7,出风口7沿面板主体6的厚度方向贯穿面板主体6,出风口7用于落地式空调器1导出气流。安装部13则设置于出风口7的其中一侧,安装部13用于安装加强板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器1中安装于面板主体6上的其他零部件大多数集中于出风口7相对于安装部13的一侧,此时使得面板主体6安装其他零部件的一侧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无法向加强板23的安装提供空间。此时,通过在安装部13安装加强板23,使得加强板23的安装避免了面板主体6的安装体积增大,不会造成安装困难的难题,同时能使得面板主体6出风口7相对的两侧的强度相当,能提高面板主体6的使用强度,即,能通过加强板23加强面板主体6的强度。
另外,安装部13也可以是面板主体6上位于出风口7其中一侧的一片区域,即,安装部13可以是面板主体6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设置于面板主体6上用于安装加强板23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7具有一个长轴,即,出风口7为扁长形,出风口7的外轮廓的中心所在的最长的中轴线即为出风口7的长轴。其中,出风口7的外轮廓可以看作一个矩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置半圆弧形成的扁长形开口,其中半圆弧的直径于矩形的宽度相同,此时同时经过两个半圆弧的圆心的轴线即为出风口7的长轴。
在气温高于室温的气流在流经出风口7时,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出风口7周缘处的面板5的形变相对于其他位置的面板5的形变量会比较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3的延伸方向与长轴相平行,并且安装部13的两端分别位于出风口7沿长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一侧。另外,安装部13的一侧靠近于出风口7的周缘设置,以使得加强板23能靠近于出风口7的周缘设置,以保证出风口7周缘处的面板5的强度。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板23设置于出风口7的周缘处,使得出风口7周缘处的强度得到保证,保证面板5的强度。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面板5还包括第一限位件8、第二限位件9和第三限位件10,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分别凸设于安装部13相对的两端,即使得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分别位于出风口7沿长轴方向上两个端部的一侧,并且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2,以通过安装空间12安装加强板23。即能通过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的设置向加强板23的安装提供定位作用,保证加强板23能精准地安装于指定的位置,保证加强板23对指定位置提供加强作用。
其中,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长轴,并且第一限位件8的其中一端和第二限位件9的其中一端均设置于出风口7的外缘,即,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均自出风口7的外缘沿垂直于长轴的方向远离出风口7延伸。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之间的距离大于加强板23的长度,使得加强板23在存在设计误差时,同样能安装于安装空间12内部,即能设置于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之间,提高加强板23的安装适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5还包括多个限位片11,多个限位片11间隔设置于第二限位件9靠近第一限位件8的侧面。其中,多个限位片11均同时连接于安装部13和第二限位件9,并且多个限位片11远离安装部13的一侧为圆弧形。通过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片11,使得加强板23在设置于安装空间12内部时,能避免加强板23端部直接接触于第二限位件9,减小加强板23端部的接触面积,能减少异响,并能便于提高加强板23的安装适配性,易于加强板23的安装。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二限位件9的设置,仅设置第一限位件8同样能向加强板23提供定位作用。
另外,第三限位件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件8远离出风口7的一端,并且第三限位件10沿安装部13延伸。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10的延伸方向与长轴相平行,以通过第三限位件10进一步对加强板23进行定位,进一步保证加强板23能精准地安装于指定的位置,提高加强板23的安装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10为多个,多个第三限位件10沿安装部13远离出风口7的一侧排列,即多个第三限位件10沿垂直于第一限位件8的方向排列设置,每个第三限位件10的延伸方向同样与长轴相平行。另外,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三限位件10的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件8的端部和第二限位件9的端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10朝向远离安装部13的一侧倾斜,并使得第三限位件10远离安装部13的侧面于面板主体6的侧面形成锐角。
即,其中通过第一限位件8、第二限位件9和多个第三限位件10的设置,使得加强板23在安装于安装部13时能得到精准的定位,即能使得加强板23稳定地连接于安装部13,进而使得加强板23稳定地向面板5提供加强作用。
请结合参阅图1、图4、图5和图6,另外,面板5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间隔设置于面板主体6上,并且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用于连接于加强板23,使得加强板23能稳定地连接于安装部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设置于出风口7的周缘,第一卡持部19则设置于安装部13远离出风口7的一侧,即,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分别设置安装部13的两侧,以将加强板23稳定地连接于安装部13上。
第一连接部14凸设于面板主体6的内侧,并且第一连接部14靠近面板主体6的侧面与面板主体6的侧面之间形成锐角并形成限位空腔18。加强板23则伸入限位空腔18中并抵持与第一连接部14靠近面板主体6的侧面,以使得加强板2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出的面板主体6的内侧指代的是,面板主体6上设置其他零部件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包括第一止挡部15、承载部16和第二止挡部17。第一止挡部15的其中一个侧边连接于面板主体6,并且第一止挡部15沿出风口7的外缘延伸,并且第一止挡部15朝向安装部13倾斜,使得第一止挡部15靠近安装部13的侧面与面板主体6之间形成锐角以形成限位空腔18。承载部16的其中一个侧边连接于第一止挡部15远离面板主体6的侧边,并且承载部16朝向出风口7内部凸起。第二止挡部17则连接于承载部16远离第一止挡部15的侧边,并且第二止挡部17自承载部16朝向远离第一止挡部15的方向凸起。另外,承载部16和第二止挡部17均沿第一止挡部15的延伸方向延伸,即,可以看作,第一止挡部15远离安装部13的一侧和第二止挡部17远离安装部13的一侧共同围成了出风口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19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持部19间隔设置于安装部13远离出风口7的一侧,并且多个第一卡持部19沿安装部13的延伸方向排列,使得通过多个第一卡持部19同时卡持于加强板23,便能使得加强板23能受到均匀稳定的卡持,提高加强板23的连接稳定性。
第一卡持部19包括弹性部20和第一卡扣部21,弹性部20连接于面板主体6,第一卡扣部21连接于弹性部20靠近第一连接部14的一侧,并且第一卡扣部21靠近面板主体6的一侧形成第一止挡面22,加强板23通过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2实现第一卡扣部21卡持加强板23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20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面板主体6,第一卡扣部21则连接于弹性部20远离面板主体6的端部靠近第一连接部14的侧面。第一卡扣部21远离面板主体6的一侧为斜面,使得第一卡扣部21的厚度自远离弹性部20的一侧至靠近弹性部20的一侧逐渐增大,以便于加强板23通过斜面向第一卡扣部21提供一定的推力,便能使得通过第一卡扣部21使得弹性部20产生形变,使得加强板23能移动至第一卡扣部21的下方,通过弹性部20的弹性回复力便能使得第一止挡面22贴合于加强板23,以向加强板23提供卡持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20与第三限位件10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通过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连接加强板23时,首先将加强板23的其中一侧伸入限位空腔18中,然后将加强板23的另一侧下压至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2,即能使得加强板23通过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连接于安装部13。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加强板23包括加强主体24、第二连接部28和第二卡持部31,其中第二连接部28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第二卡持部31卡持于第一卡持部19,以将加强主体24连接于安装部13。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28的配合,第一卡持部19和第二卡持部31之间的配合,实现将加强主体24连接于安装部13。
第二连接部28包括第一延伸部29和第二延伸部30,第一延伸部29和第二延伸部30间隔设置于加强主体24的同一侧,并且第一延伸部29和第二延伸部30均朝向远离加强主体24的方向延伸而出。第一延伸部29伸入限位空腔18,第二延伸部30搭接于第一连接部14远离面板主体6的侧面。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8在与第一连接部14之间形成配合时,第一延伸部29伸入于限位空腔18中,第二延伸部30则搭接在承载部16远离第一止挡部15的侧面,并且第二延伸部30靠近第一延伸部29的侧面贴合于承载部16远离第一止挡部15的侧面。其中,通过第一延伸部29伸入限位空腔18中,能保证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2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加强板23和安装部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第二延伸部30搭接于承载部16,便能通过第二延伸部30将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28之间的间隙关闭,避免漏风,即能改善面板5上出现凝露的情况。另外,能通过第二止挡部17对第二延伸部30的安装进行定位作用,能提高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28之间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9和第二延伸部30相互远离的侧面分别与加强主体24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相平。使得第一延伸部29伸入限位空腔18时能保证加强主体24稳定地连接于安装部13,避免出现加强主体24翘起的情况。同时,第二延伸部30的侧面于加强主体24的侧面相平使得加强板23远离面板主体6的侧面更平整,能避免内部元件的碰撞损坏的情况发生。
另外,第一延伸部29的长度小于第二延伸部30的长度。使得第一延伸部29在伸入限位空腔18内部之后,能使得第二延伸部30伸到承载部16远离第一止挡部15的侧面,即能保证第二延伸部30提供的关闭缝隙的作用。
第二卡持部31包括第三延伸部32和第二卡扣部35,第三延伸部32的一端连接于加强主体24,第二卡扣部35连接部26第三延伸部32另一端部的侧面。其中,第三延伸部32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面33和第二侧面34,第二卡扣部35的其中一个侧面连接于第一侧面33,第二卡扣部35贴合于第一侧面33延伸,并且第二卡扣部35穿过第三延伸部32远离加强主体24的端面。第二卡扣部35连接于第一侧面33的侧面伸出第三延伸部32端面的部分形成第二止挡面36,第二止挡面36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2以实现第一卡持部19和第二卡持部31之间的卡持。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35远离第三延伸部32的端部设置圆角,以使得第二卡扣部35在抵持于第一卡扣部21的斜面时没能在斜免上滑动,以便于第二卡扣部35移动至第一卡扣部21的下方,便于第一止挡面22和第二止挡面36的相互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部32和第二卡扣部35均沿加强主体24的侧边延伸,并且第三延伸部32的长度和第二卡扣部35的长度均与加强主体24的长度相等,即第三延伸部32和第二卡扣部35两者沿加强主体24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卡持部19沿加强主体24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即,在本实施例中,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卡持部19分别与第二卡扣部35的部分接触,以通过多点卡合的方式进行卡持。
另外,第二侧面34与加强主体24远离面板主体6的侧面相平,即能使得加强主体24在贴合于安装部13时,第三延伸部32能跨过第三限位件10,使得第二卡扣部35能与第一卡扣部21进行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部32的第一侧面33还设置有定位凸起37,定位凸起37凸设于第二卡扣部35和加强主体24之间,并且定位凸起37于第三限位件10相对应。当加强主体24贴合于安装部13时,定位凸起37远离第三延伸部32的端面贴合于第三限位件10远离面板主体6的端面,即表示加强主体24的安装位置为指定位置,即能通过定位凸起37进一步提高加强主体24的定位精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延伸部29伸入限位空腔18中,第二延伸部30贴合于承载部16,使得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28连接,并实现通过第二延伸部30关闭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28之间的间隙的功能,改善面板5上出现凝露的现象。通过第一卡持部19和第二卡持部31之间的配合使得加强板23能稳定地连接于安装部1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卡持部31卡持于第一卡持部19时,第二卡持部31与面板主体6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压持空间38。压持空间38用于压持海绵件2的其中一个侧边,以避免海绵件2起翘,避免落地式空调器1出现损坏的潜在威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器1上设置有海绵件2,海绵件2贴合于面板主体6设置,以通过海绵件2提供隔热保温的作用,避免面板5两个表面的温差过大造成凝露的情况,并且能同时向安装于面板主体6的零部件提供缓冲作用,保证零部件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35靠近面板主体6的一侧与面板主体6之间形成压持空间38,即当第二卡扣部35卡持于第一卡扣部21时,即当第二止挡面36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2时,第二卡扣部35远离第一卡扣部21的侧面则能同时压持海绵件2的侧边,以避免海绵件2的侧边起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35远离第一侧面33的侧面位于加强主体24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在的平面之间,即,当加强主体24贴合于安装部13时,第二卡扣部35与加强主体24贴合于安装部13的侧面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间距,即,第二卡扣部35与面板主体6之间具有间距,便能通过第二卡扣部35与面板主体6之间形成的间距压持海绵件2的侧边。
加强主体24包括多个加强层25和多个连接部26,多个加强层25层叠设置,并且每两个加强层25之间具有空腔,多个连接部26设置于空腔内部,每个连接部26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邻的加强层25。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加强层25共同形成加强主体24,并通过多个连接部26连接多个加强层25,使得加强主体24的强度提高,便能使得加强主体24向面板5提供的加强作用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8和第二卡持部31均连接于多个加强层25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即,第一延伸部29、第二延伸部30和第三延伸部32均自加强层25的侧边延伸而出。
进一步地,每两个相邻的加强层25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部26,并且多个连接部26间隔设置,每两个所述连接部26之间形成隔热腔27。以通过设置于加强主体24内部的隔热腔27使得加强主体24的隔热效果提升,能进一步改善面板5侧面出现凝露的现象。
其中,连接部26沿加强层2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相邻的两个加强层25之间,多个连接部26沿加强层25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连接部26的长度与加强层25的长度相等。使得多个隔热腔27自加强主体24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加强主体24的另一端。即,隔热腔27的开口分别设置于加强主体24的两端。此时通过凸设于安装部13的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则能阻止气流流入隔热腔27,能提高隔热腔27的隔热效果。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取消第二限位件9的设置后,能仅通过第一限位件8阻止气流流入至隔热腔27内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的相对于安装部13的高度大于加强主体24的厚度,便能提高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阻隔气流的效果,保证隔热腔27的正常隔热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加强层25之间,多个连接部26形成多个隔热腔27,并且多个隔热腔27沿连接部26排列方向的宽度沿第一方向依次增大,其中,第一方向沿连接部26的排列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自第二连接部28至第二卡持部31的方向,即使得靠近出风口7的隔热腔27更密集,便于靠近出风口7的位置的隔热效果更好,保证靠近出风口7位置的加强板23的强度以及隔热效果。
并且,在相邻的两个加强层25中,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连接部26的宽度大于其他连接部26的宽度。由于靠近出风口7位置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增加靠近出风口7的连接部26的宽度以使得连接部26的强度增加,便能保证加强主体24的强度,进而提高加强主体24向面板5提供的加强作用。
另外,连接部26于加强层25的连接处设置圆角,使得连接部26与加强层25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并且能避免连接部26的折损,提高连接部26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层25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形成弧形,以使得加强层25能适配于面板5,使得通过多个加强层25形成的加强主体24与安装部13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并且,多个加强层25形成的弧形同心,使得多个加强层25形成的加强主体24形状均匀,便能对面板5的加强作用也能均匀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层25的数量为两个,使得加强主体24的结构简单,同时也易于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提出的连接均可以是通过焊接、铆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另外,面板主体6、安装部13、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一体成型,加强层25、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8和第二卡持部31一体成型也可以看作是连接的一种方式。即,在本实施例中,面板5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同理,加强板23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面板结构4通过在加强板23上设置隔热腔27,使得提高加强板23的隔热效果,即能改善面板5的侧面出现凝露的情况,保证了加强板23能在稳定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工作,即使得面板结构4在使用于落地式空调器1时提供稳定的保护作用,另外,在安装部13上凸设第一限位件8,通过第一限位件8避免气流流入隔热腔27,使得隔热腔27的隔热效果得到保证,即能使得隔热腔27能稳定的进行隔热,进一步改善面板5上出现凝露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于面板主体6上的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分别与设置于加强主体24上的第二连接部28和第二卡持部31的连接,使得加强主体24能稳定地连接于面板主体6上,保证加强板23与面板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通过多层加强层25层叠设置形成加强主体24,使得加强主体24的强度得到保证,即能使得加强板23向面板5提供的加强作用得到提升。另外,通过第二卡扣部35和面板主体6之间形成的压持空间38压持设置于面板主体6上的海绵件2的侧边,能避免海绵件2起翘,保证海绵件2能稳定的安装于面板主体6上,使得海绵件2能稳定的提供缓冲作用。通过安装部13远离第一限位件8的端部凸设第二限位件9,使得通过第一限位件8和第二限位件9共同形成安装空间12,通过安装空间12安装加强板23,能进一步提高加强板23的安装精度,另外,设置第三限位件10能进一步对加强板23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加强板23的安装稳定性并提高加强板23的安装精准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器1,其包括海绵件2和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面板结构4。其中,海绵件2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3,以通过多个容置槽3容置多个第一卡持部19,以使得海绵件2能通过多个容置槽3容置多个第一卡持部19,便能使得海绵件2的侧边绕过第一卡持部19伸入至压持空间38内部,便能通过第二卡扣部35压持海绵件2。其中,容置槽3的深度大于第一卡持部19的厚度,即使得容置槽3能在容置第一卡持部19的同时,使得海绵件2的侧面能伸过第一卡持部19伸入压持空间38内部。另外,第二卡持部31于面板主体6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海绵件2的厚度,使得第二卡持部31能稳定地对海绵件2进行压持,保证海绵件2不会起翘或者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海绵件2伸入压持空间38时,海绵件2的侧边抵持于第三限位件10,即能通过第三限位件10向海绵件2提供一定的定位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结构(4)包括面板(5)和加强板(23),所述面板(5)包括面板主体、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卡持部(19),所述第一连接部(14)和所述第一卡持部(19)间隔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加强板(23)包括加强主体(24)、第二连接部(28)和第二卡持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28)和所述第二卡持部(31)分别形成于所述加强主体(24)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28)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所述第一卡持部(19)与所述第二卡持部(31)相卡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凸设于所述面板主体的后侧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上靠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与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形成锐角以形成限位空腔(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8)包括第一延伸部(29)和第二延伸部(30),所述第一延伸部(29)和所述第二延伸部(30)自所述加强板(23)的同一侧延伸而出,所述第一延伸部(29)伸入所述限位空腔(18),所述第二延伸部(30)搭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9)和所述第二延伸部(30)相互远离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加强主体(24)相对的两个侧面相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9)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30)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9)包括弹性部(20)和第一卡扣部(21),所述弹性部(20)连接于所述面板主体,所述第一卡扣部(21)形成于所述弹性部(20),并且所述第一卡扣部(21)靠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第一止挡面(22),所述第二卡持部(31)贴合于第一止挡面(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21)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为斜面,并使得所述第一卡扣部(21)的厚度自远离所述弹性部(20)的一侧至靠近所述弹性部(20)的一侧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31)包括第三延伸部(32)和第二卡扣部(35),所述第三延伸部(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主体(24),所述第二卡扣部(35)连接于所述第三延伸部(32)另一端部的侧面,并且所述第二卡扣部(35)靠近所述第三延伸部(32)端面的侧面形成第二止挡面(36),所述第二止挡面(36)贴合于所述第一止挡面(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35)远离所述第三延伸部(32)的端部设置圆角。
10.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结构(4)。
CN201820373073.9U 2018-03-19 2018-03-19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Active CN208025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3073.9U CN208025781U (zh) 2018-03-19 2018-03-19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3073.9U CN208025781U (zh) 2018-03-19 2018-03-19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5781U true CN208025781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3073.9U Active CN208025781U (zh) 2018-03-19 2018-03-19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5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6528A (zh) * 2019-07-30 2019-10-0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6528A (zh) * 2019-07-30 2019-10-0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4736A (zh)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RU2455587C2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03162370B (zh) 通风装置
CN208025781U (zh)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08025788U (zh)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08248429U (zh) 窗斗及包含其的船舶舱窗
US12055342B2 (en) Vacuum adiabatic body and refrigerator
CN208025656U (zh) 面板、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08170686U (zh)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08025659U (zh) 加强板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08170683U (zh)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08170685U (zh) 面板结构及落地式空调器
JP6188149B2 (ja) 断熱サッシ窓
US20180031154A1 (en) Compression seal groove connector
CN108870711A (zh) 一种复合型材空调箱体
CN209179672U (zh) 门窗玻璃压线结构
CN20856705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右侧板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4144630B (zh) 真空绝热体和冰箱
CN208090921U (zh) 一种移动空调机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组合结构及移动空调
KR20220005316A (ko) 커튼월 구조체의 수직방향 멀리언 바
CN114127495A (zh) 真空绝热体和冰箱
KR101429021B1 (ko) 칸막이용 패널
CN207944870U (zh) 一种被动房建筑用三密封胶条型材
CN211257621U (zh) 一种发泡陶瓷保温a2级芯材金属复合装饰一体板
KR102637550B1 (ko) 곡면이 형성된 프레임을 포함하는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