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5670U -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5670U
CN208025670U CN201820387863.2U CN201820387863U CN208025670U CN 208025670 U CN208025670 U CN 208025670U CN 201820387863 U CN201820387863 U CN 201820387863U CN 208025670 U CN208025670 U CN 208025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ic machine
wind wheel
external rotor
rotor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78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虬
曾小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878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5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5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5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风机组件,包括:外转子电机;多个风轮,多个风轮沿外转子电机的轴线方向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与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驱动连接;多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该方案风机组件包括外转子电机和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的多个风轮,从而可通过同一外转子电机同时实现多个风轮的驱动,因此不用为每一风轮均配备一电机,因而可减少电机的使用,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该结构能够将风轮直接套设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因而不用将风轮安装在电机侧部,从而能够节省电机的轴向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多个风轮的设置能够增大风量,提高送风效果,而多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能够进一步提高风量,降低噪音,以确保产品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内都设置有风轮,该风轮用于加快风的流动,以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但目前空调器中多只设置有一个风轮,这就使得空调的送风效果并不是太好,同时,目前空调器内多通过内转子外定子的电机结构来实现风轮的驱动,而该种结构空间占据大,不利于空调内部零件的摆放。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包括多个风轮且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的风机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机组件的空调设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风机组件的空调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包括:外转子电机;多个风轮,多个所述风轮沿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轴线方向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并与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驱动连接;其中,所述多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包括外转子电机和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的多个风轮,具体地,本申请中可通过一个外转子电机同时实现多个风轮的驱动,因此便不用为每一个风轮均配备一个电机,因而可减少电机的使用,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该种结构能够将风轮直接套设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因而不用通过电机轴将风轮安装在电机的侧部,从而能够节省电机的轴向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通过多个风轮的设置,使得该风机组件能够通过多个风轮的转动,实现对风的引导,因而能够增大风量,提高送风效果。而多个风轮优选均为轴流风轮,这样使得多个风轮较之离心风轮而言具有风量大,安装方便、噪音低,容易清洗等优点。同时,轴流风轮均为轴向出风,因而当多个轴流风轮前后串联设置时,能够使每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即这样使得经过多个风轮的气流能够几乎沿一直线路径流向风道,从而能够使每个风轮对风的效果进行叠加,进而可减小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出风效率,从而提高风机组件的整体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风轮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时,多个所述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安装多个风轮时,可将风轮的正面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这样便能够在安装好多个风轮后,使多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而多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能够使风机组件的整体风向一致,这样多个风轮的送风效果能够进行叠加,而不会彼此干扰抵消,因而即可提高送风效果,确保风机组件的整体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风轮的形状大小一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优选将多个风轮的形状大小设置的一致,这样能够使每个风轮的结构一样,即能将多个风轮设置成同一型号或同一规格,这样便能够降低风机组件的零件的类型,以使多个风轮之间能够通用,从而在安装时,便不需要区分每个风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风轮沿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轴线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风轮间隔安装,可防止多个风轮在转动时,相互摩擦干涉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使得多个风轮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地各自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风轮与所述外转子电机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风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风轮与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但优选地,可将风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这样便能够在风机组件损坏时单独对风轮或外转子电机进行维修和更换,以提高风机组件的维修便利性。此外,该种结构,将风轮从外转子电机上拆卸下来后,还可将外转子电机和风轮用到其它地方,从而可提高产品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风轮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的一端上;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另一端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外转子电机上设置两个风轮,即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且优选地,将两个风轮设置在外转子电机的两端,这样能够利用两个风轮同时送风,同时,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也能够防止风轮过多,而导致风机组件的结构复杂,即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也能够使风机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
其中,优选地,可只在外转子电机上设置一个转子,以使两个风轮在外转子电机的驱动下同向转动,此时,可将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在外转子电机上同向安装,即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这样可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
这里说明一下,这里的第一风轮既可只包括一个,也可包括多个,同时,第二风轮既可只包括一个,也可包括多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第一转子,位于所述外转子电机的一端,所述第一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位于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子上;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反向旋转,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同向旋转,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同向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外转子电机上设置两个外转子,这样便可通过同一电机上的两个外转子来实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驱动。而在外转子电机上设置两个外转子时,可通过合理设置电机内部的绕组、电路等结构,以使两个外转子既可同向转动,又可反向转动,这样便可驱动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同向转动或反向转动。而具体地,在两个外转子同向转动时,可将两个风轮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进而使得风机组件的风向能够一致,而在两个外转子反向转动时,可将两个风轮对称安装,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也能够一致,进而也使得风机组件的风向能够一致。
其中,优选地,可在电机内部分别设置两个绕组等结构,这样便可通过两个绕组分别控制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转动方向,以使两个外转子均能够按照需要正转或者反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能够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其中,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还包括箱体和换热器,其中,箱体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和用于出风的出风口,这样空调设备外的风便可通过进风口进入到空调设备内,然后经过换热器加热或冷却后从出风口排出。而换热器设置在箱体内,用于对从进风口进入的风进行加热或冷却,而风机组件设置在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用于将换热器加热或冷却后的风引导到出风口,以便能够将换热器加热或冷却后的风经过出风口排出,从而即可实现房间的制冷或制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集流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集流器上设置有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进风口均导通的入风口,以及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的第一风道和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导通的第二风道;换向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能够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个导通,并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另一个封闭。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设置两个出风口来进行出风,比如可在箱体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出风口,这样便能够根据空调设备的工作模式的不同,而选择空调设备的出风位置,具体地,比如可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下设置,这样在制冷模式时,可利用上侧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这样吹出的冷气便可在室内从上向下流动,这样便可使冷量均匀分布在房间内,从而防止冷量直接沉积在室内底部。而在制冷模式时,可利用下侧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这样吹出的热气便可在室内从下向上流动,以均匀分布在房间内,以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均衡,这样即可在制冷和制热时,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而集流器一方面用于与换热器配合,以将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导入到集流器内,另一方面集流器用于限定出两个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一对一导通的风道,从而能够将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经过风机组件的多个风轮的作用后通过第一风道引导到第一出风口或通过第二风道引导到第二出风口处。而换向件设置在箱体内,能够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择一导通,以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换向,这样便可根据空调的工作模式,比如制冷或制热模式而合理地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切换,以使空调设备能够根据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通断,进而控制空调设备的出风位置。
具体地,比如可将换向件转动地安装集流器附近,并使换向件能够在第一风道的入口与第二风道的入口之间来回转动,这样在换向件转动到第一风道的入口处时,可使第一风道断开,这样即可通过第二出风口出风,而在换向件转动到第二风道的入口处时,可使第二风道断开,这样即可通过第一出风口出风,这样在制热模式时,便可控制换向件向上转动,以使上端的风道与上端的出风口断开,而通过下端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而在制冷模式时,可控制换向件向下转动,以使下端的风道与下端的出风口断开,而通过上端的出风口进行出风。
其中,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优选上下设置,当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也可左右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集流器包括:第一集流壳体,所述第一集流壳体罩设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上设置有所述入风口;第二集流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壳体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上;其中,所述容纳腔由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与所述第一集流壳体围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集流器包括第一集流壳体和第二集流壳体,其中,第一集流壳体的一端罩设在换热器的一端上,可将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引入到集流器内,以防止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外泄,而第二集流壳体设置在第一集流壳体远离换热器的一侧,也即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一方面能够与第一集流壳体围成容纳腔,以实现风机组件的安装,以及风的引导,另一方面第二集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从而能够将经过风机组件的风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导流到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以使风经过集流器后能够向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流动,并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支架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的外转子电机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集流器内相对间隔设置两个支架,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这样便可通过两个支架支撑安装在外转子电机的两端,这样即可实现外转子电机的安装,从而实现整个风机组件的安装。优选地,可将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集流壳体上,而将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二集流壳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向件包括:定位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遮挡部,能够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定位部,所述遮挡部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处,以封堵所述第一风道,且所述遮挡部还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二风道的入口处,以封堵所述第二风道;驱动电机,与所述遮挡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遮挡部进行转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向件包括定位部、遮挡部和驱动电机,其中,定位部用于实现换向件的固定安装,而遮挡部具体用于通过转动的方式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一个封堵,并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另一个导通,这样即可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择一导通。而驱动电机用于为遮挡部提供动力,以使遮挡部转动。当然,换向件也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结构,其只要能够通过运动至不同位置,而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交替导通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遮挡部包括半圆柱板和半圆弧板,所述半圆弧板与所述半圆柱板的一端圆角过渡连接,且所述半圆弧板连接至所述定位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半圆弧板实现定位部的设置,而半圆柱板用于与第一风道的入口和第二风道的入口配合,以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择一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适配的定位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箱体上设置一定位孔以实现换向件的定位部的定位安装,该种结构,在具体安装时,可直接将定位部插入安装到定位孔内,从而能够快速地找准换向件的安装位置,以提高换向件的安装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底盘;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一侧;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盘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底盘围成一安装腔;其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机组件、所述集流器和所述换向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两个壳体,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一个底盘围成一个箱体,这样在拆装箱体内的零件,比如换热器、风机组件、集流器和换向件等时,则可先打开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在进行零件的更换或维修等操作,这样便不用完全将箱体拆可,从而可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其中,进风口设置在第一壳体上,而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上,能够将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不同的壳体上,从而能够使空调设备内的零件更好布置。当然,在其它方案中,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也可设置在同一壳体上。而底盘用于支撑安装箱体,此外,还可将箱体的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这样还可通过底盘实现箱体底部的封闭。
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第一壳体也可分成多个部分,也可是一个一体的壳体,在此不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第一出风格栅和第二出风格栅,所述第一出风格栅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出风格栅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进风格栅,可通过进风格栅来调节进风的方向,以及通过进风格栅来将进风口分隔成多个孔,以防止进风口开口过大,同时,进风格栅还能够防止灰尘通过进风口进入到箱体内。同理,在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出风格栅和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出风格栅均能够实现上述对应的效果。
其中,优选地,所述空调设备为空调器室内机,其能够与一空调器室外机组合成一个空调系统,当然,空调设备也可是一个一体机。
其中,优选地,所述空调设备为立式空调器,当然,空调设备也可为除立式空调设备之外的其它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风机组件,12外转子电机,122第一转子,124第二转子,14第一风轮,16第二风轮,2第一壳体,22进风口,3第二壳体,32第一出风口,34第二出风口,36定位孔,4换热器,5集流器,52第一集流壳体,522入风口,54第二集流壳体,542第一风道,544第二风道,6换向件,62定位部,64遮挡部,7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1,该风机组件1可优选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空调设备,具体地,该风机组件1包括外转子电机12和多个风轮,比如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其中,多个风轮沿外转子电机12的轴线方向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并与外转子电机12的外转子驱动连接;其中,多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1,包括外转子电机12和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的多个风轮,具体地,本申请中可通过一个外转子电机12同时实现多个风轮的驱动,因此便不用为每一个风轮均配备一个电机,因而可减少电机的使用,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该种结构能够将风轮直接套设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因而不用通过电机轴将风轮安装在电机的侧部,从而能够节省电机的轴向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通过多个风轮的设置,使得该风机组件1能够通过多个风轮的转动,实现对风的引导,因而能够增大风量,提高送风效果。而多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使得多个风轮较之离心风轮而言具有风量大,安装方便、噪音低,容易清洗等优点。同时,轴流风轮均为轴向出风,因而当多个风轮前后串联设置时,能够使每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即这样使得经过多个风轮的气流能够几乎沿一直线路径流向风道,从而能够使每个风轮对风的效果进行叠加,进而可减小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出风效率,从而提高风机组件1的整体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风轮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时,多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在安装多个风轮时,可将风轮的正面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这样便能够在安装好多个风轮后,使多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而多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能够使风机组件1的整体风向一致,这样多个风轮的送风效果能够进行叠加,而不会彼此干扰抵消,因而即可提高送风效果,确保风机组件1的整体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风轮的形状大小一致。
在该些实施例中,优选将多个风轮的形状大小设置的一致,这样能够使每个风轮的结构一样,即能将多个风轮设置成同一型号或同一规格,这样便能够降低风机组件1的零件的类型,以使多个风轮之间能够通用,从而在安装时,便不需要区分每个风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风轮沿外转子电机12的轴线方向间隔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风轮间隔安装,可防止多个风轮在转动时,相互摩擦干涉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使得多个风轮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地各自转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风轮与外转子电机12为一体式结构,或风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风轮与外转子电机12的外转子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但优选地,可将风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上,这样便能够在风机组件1损坏时单独对风轮或外转子电机12进行维修和更换,以提高风机组件1的维修便利性。此外,该种结构,将风轮从外转子电机12上拆卸下来后,还可将外转子电机12和风轮用到其它地方,从而可提高产品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风轮包括:第一风轮14,第一风轮14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的一端上;第二风轮16,第二风轮16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的另一端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外转子电机12上设置两个风轮,即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且优选地,将两个风轮设置在外转子电机12的两端,这样能够利用两个风轮同时送风,同时,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也能够防止风轮过多,而导致风机组件1的结构复杂,即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也能够使风机组件1的结构较为简单。
其中,优选地,可只在外转子电机12上设置一个转子,以使两个风轮在外转子电机12的驱动下同向转动,此时,可将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在外转子电机12上同向安装,即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这样可使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的出风方向一致。
这里说明一下,这里的第一风轮14既可只包括一个,也可包括多个,同时,第二风轮16既可只包括一个,也可包括多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外转子电机12包括:第一转子122,位于外转子电机12的一端,第一风轮14安装在第一转子122上;第二转子124,位于外转子电机12的另一端,第二风轮16安装在第二转子124上;其中,第一转子122和第二转子124反向旋转,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对称设置,或第一转子122和第二转子124同向旋转,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同向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外转子电机12上设置两个外转子,这样便可通过同一电机上的两个外转子来实现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的驱动。而在外转子电机12上设置两个外转子时,可通过合理设置电机内部的绕组、电路等结构,以使两个外转子既可同向转动,又可反向转动,这样便可驱动第一风轮14和第二风轮16同向转动或反向转动。而具体地,在两个外转子同向转动时,可将两个风轮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进而使得风机组件1的风向能够一致,而在两个外转子反向转动时,可将两个风轮对称安装,以使两个风轮的出风方向也能够一致,进而也使得风机组件1的风向能够一致。
其中,优选地,可在电机内部分别设置两个绕组等结构,这样便可通过两个绕组分别控制第一转子122和第二转子124的转动方向,以使两个外转子均能够按照需要正转或者反转。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能够相互连通的进风口22和出风口;换热器4,对应进风口22设置在箱体内;其中,风机组件1设置在箱体内,位于换热器4靠近出风口的一侧。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还包括箱体和换热器4,其中,箱体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22和用于出风的出风口,这样空调设备外的风便可通过进风口22进入到空调设备内,然后经过换热器4加热或冷却后从出风口排出。而换热器4设置在箱体内,用于对从进风口22进入的风进行加热或冷却,而风机组件1设置在换热器4与出风口之间,用于将换热器4加热或冷却后的风引导到出风口,以便能够将换热器4加热或冷却后的风经过出风口排出,从而即可实现房间的制冷或制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空调设备还包括:集流器5,设置于箱体内,集流器5上设置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和进风口22均导通的入风口522,以及与容纳腔和第一出风口32导通的第一风道542和与容纳腔和第二出风口34导通的第二风道544;换向件6,设置在箱体内,能够使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中的一个导通,并使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中的另一个封闭。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设置两个出风口来进行出风,比如可在箱体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出风口,这样便能够根据空调设备的工作模式的不同,而选择空调设备的出风位置,具体地,比如可将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上下设置,这样在制冷模式时,可利用上侧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这样吹出的冷气便可在室内从上向下流动,这样便可使冷量均匀分布在房间内,从而防止冷量直接沉积在室内底部。而在制冷模式时,可利用下侧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这样吹出的热气便可在室内从下向上流动,以均匀分布在房间内,以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均衡,这样即可在制冷和制热时,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而集流器5一方面用于与换热器4配合,以将与换热器4换热后的风导入到集流器5内,另一方面集流器5用于限定出两个与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一对一导通的风道,从而能够将换热器4换热后的风经过风机组件1的多个风轮的作用后通过第一风道542引导到第一出风口32或通过第二风道544引导到第二出风口34处。而换向件6设置在箱体内,能够使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择一导通,以实现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之间的换向,这样便可根据空调的工作模式,比如制冷或制热模式而合理地控制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之间的切换,以使空调设备能够根据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的通断,进而控制空调设备的出风位置。
具体地,比如可将换向件6转动地安装集流器5附近,并使换向件6能够在第一风道542的入口与第二风道544的入口之间来回转动,这样在换向件6转动到第一风道542的入口处时,可使第一风道542断开,这样即可通过第二出风口34出风,而在换向件6转动到第二风道544的入口处时,可使第二风道544断开,这样即可通过第一出风口32出风,这样在制热模式时,便可控制换向件6向上转动,以使上端的风道与上端的出风口断开,而通过下端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而在制冷模式时,可控制换向件6向下转动,以使下端的风道与下端的出风口断开,而通过上端的出风口进行出风。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上下设置,当然,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也可左右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集流器5包括:第一集流壳体52,第一集流壳体52罩设在换热器4上,第一集流壳体52上设置有入风口522;第二集流壳体54,设置在第一集流壳体52远离换热器4的一侧上;其中,容纳腔由第二集流壳体54与第一集流壳体52围成,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均设置在第二集流壳体54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集流器5包括第一集流壳体52和第二集流壳体54,其中,第一集流壳体52的一端罩设在换热器4的一端上,可将经过换热器4换热后的空气引入到集流器5内,以防止经过换热器4换热后的空气外泄,而第二集流壳体54设置在第一集流壳体52远离换热器4的一侧,也即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一方面能够与第一集流壳体52围成容纳腔,以实现风机组件1的安装,以及风的引导,另一方面第二集流壳体54上设置有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从而能够将经过风机组件1的风通过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导流到第一出风口32或第二出风口34,以使风经过集流器5后能够向第一出风口32或第二出风口34流动,并从第一出风口32或第二出风口34排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安装在容纳腔内;第二支架,安装在容纳腔内,与第一支架间隔设置;其中,风机组件1的外转子电机12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外转子电机12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架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集流器5内相对间隔设置两个支架,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这样便可通过两个支架支撑安装在外转子电机12的两端,这样即可实现外转子电机12的安装,从而实现整个风机组件1的安装。优选地,可将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集流壳体52上,而将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二集流壳体54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换向件6包括:定位部62,安装在箱体上;遮挡部64,能够转动地安装至定位部62,遮挡部64能够转动至第一风道542的入口处,以封堵第一风道542,且遮挡部64还能够转动至第二风道544的入口处,以封堵第二风道544;驱动电机,与遮挡部64连接,用于驱动遮挡部64进行转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向件6包括定位部62、遮挡部64和驱动电机,其中,定位部62用于实现换向件6的固定安装,而遮挡部64具体用于通过转动的方式使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中的一个封堵,并使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中的另一个导通,这样即可实现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的择一导通。而驱动电机用于为遮挡部64提供动力,以使遮挡部64转动。当然,换向件6也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结构,其只要能够通过运动至不同位置,而实现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之间的交替导通即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部64包括半圆柱板和半圆弧板,半圆弧板与半圆柱板的一端圆角过渡连接,且半圆弧板连接至定位部6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半圆弧板实现定位部62的设置,而半圆柱板用于与第一风道542的入口和第二风道544的入口配合,以实现第一风道542和第二风道544之间的择一导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箱体上设置有与定位部62适配的定位孔36。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箱体上设置一定位孔36以实现换向件6的定位部62的定位安装,该种结构,在具体安装时,可直接将定位部62插入安装到定位孔36内,从而能够快速地找准换向件6的安装位置,以提高换向件6的安装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箱体包括:底盘7;第一壳体2,安装在底盘7的一侧;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安装在底盘7的另一侧,与第一壳体2和底盘7围成一安装腔;其中,进风口22设置在第一壳体2上,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设置在第二壳体3上,换热器4、风机组件1、集流器5和换向件6设置在安装腔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两个壳体,即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以及一个底盘7围成一个箱体,这样在拆装箱体内的零件,比如换热器4、风机组件1、集流器5和换向件6等时,则可先打开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在进行零件的更换或维修等操作,这样便不用完全将箱体拆可,从而可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其中,进风口22设置在第一壳体2上,而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4设置在第二壳体3上,能够将进风口22和出风口设置在不同的壳体上,从而能够使空调设备内的零件更好布置。当然,在其它方案中,进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32也可设置在同一壳体上。而底盘7用于支撑安装箱体,此外,还可将箱体的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这样还可通过底盘7实现箱体底部的封闭。
其中,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第一壳体2也可分成多个部分,也可是一个一体的壳体,在此不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进风格栅,进风格栅设置在进风口22处;第一出风格栅和第二出风格栅,第一出风格栅设置在第一出风口32处,第二出风格栅设置在第二出风口34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风格栅,可通过进风格栅来调节进风的方向,以及通过进风格栅来将进风口22分隔成多个孔,以防止进风口22开口过大,同时,进风格栅还能够防止灰尘通过进风口22进入到箱体内。同理,在第一出风口32处设置第一出风格栅和在第二出风口34处设置第二出风格栅均能够实现上述对应的效果。
其中,优选地,空调设备为空调器室内机,其能够与一空调器室外机组合成一个空调系统,当然,空调设备也可是一个一体机。
其中,优选地,空调设备为立式空调器,当然,空调设备也可为除立式空调设备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风机组件,用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转子电机;
多个风轮,多个所述风轮沿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轴线方向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并与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风轮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时,多个所述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和/或多个所述风轮的形状大小一致;和/或
多个所述风轮沿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轴线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轮与所述外转子电机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风轮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风轮包括:
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的一端上;
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另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
第一转子,位于所述外转子电机的一端,所述第一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子上;
第二转子,位于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子上;
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反向旋转,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同向旋转,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同向设置。
6.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能够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
集流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集流器上设置有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进风口均导通的入风口,以及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的第一风道和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导通的第二风道;
换向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能够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个导通,并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另一个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包括:
第一集流壳体,所述第一集流壳体罩设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上设置有所述入风口;
第二集流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壳体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容纳腔由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与所述第一集流壳体围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支架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的外转子电机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包括:
定位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遮挡部,能够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定位部,所述遮挡部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处,以封堵所述第一风道,且所述遮挡部还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二风道的入口处,以封堵所述第二风道;
驱动电机,与所述遮挡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遮挡部进行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
底盘;
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一侧;
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盘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底盘围成一安装腔;
其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机组件、所述集流器和所述换向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CN201820387863.2U 2018-03-21 2018-03-21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Active CN208025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7863.2U CN208025670U (zh) 2018-03-21 2018-03-21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7863.2U CN208025670U (zh) 2018-03-21 2018-03-21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5670U true CN208025670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7863.2U Active CN208025670U (zh) 2018-03-21 2018-03-21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56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350A1 (zh) * 2019-01-30 2020-08-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350A1 (zh) * 2019-01-30 2020-08-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4770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5847A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108278680A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20270931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182273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515196A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3162353A (zh) 空调器
CN208025675U (zh) 空调设备
CN102148550A (zh) 一种用于垂直轴盘式外转子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08025670U (zh) 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CN10932333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945740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522222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8025665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09442573A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121071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CN106678972A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106705230A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10988293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08908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025676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206478809U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207073869U (zh) 厨房空调
CN208025674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205957314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