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2739U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22739U CN211822739U CN202020094277.6U CN202020094277U CN211822739U CN 211822739 U CN211822739 U CN 211822739U CN 202020094277 U CN202020094277 U CN 202020094277U CN 211822739 U CN211822739 U CN 2118227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indoor unit
- cabinet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以及电加热模块。壳体内限定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壳体开设有与第一风道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二风道对应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换热器设置于第一风道内,以对第一风道内的空气加热或冷却。电加热模块设置于第二风道内,被构造为在换热器制热运行时开启,以对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加热。由于热空气自然上浮,因此,室内空间下部区域更需要稳定的热量,将能产生稳定热量的电加热模块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风道内,使得室内空间下部区域具有更稳定的热量,提升了制热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
柜式空调器具有功率大、风力强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一般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用于流出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然而,这种空调器仅仅通过该出风口流出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难以保证用户的制热需求,制热效果并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热效果好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这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时的用户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风道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以对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空气加热或冷却;电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被构造为在所述换热器制热运行时开启,以对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加热。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模块被构造为在所述换热器制冷运行时关闭。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均沿竖向延伸并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风道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且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促使部分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内,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至所述壳体外;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促使另一部分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至所述壳体外。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二进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壳体后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均为轴向沿竖直方向的贯流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风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还包括:横摆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被构造为通过枢转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方向。
可选地,竖摆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被构造为通过枢转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
可选地,还包括:滑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被构造为通过滑动具有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风道,并在第二风道内设置电加热模块,可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热效果。由于热空气自然上浮,因此,室内空间下部区域更需要稳定的热量,将能产生稳定热量的电加热模块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风道内,使得室内空间下部区域具有更稳定的热量,提升了制热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电加热模块被构造为在换热器制冷运行时关闭,由于电加热模块在换热器制冷运行时关闭,因此,第二出风口会吹出自然风,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冷空气混合,避免柜式空调室内机将温度过低的空气直吹用户,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爆炸图。
柜式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以及电加热模块300。
壳体100内限定有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且壳体100开设有与第一风道110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30以及与第二风道120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40,第二出风口140位于第一出风口130下方。
换热器200设置于第一风道110内,以对第一风道110内的空气加热或冷却。电加热模块300设置于第二风道120内,电加热模块300被构造为在换热器200制热运行时开启,以对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加热。电加热模块300可以为加热管、加热丝等,在通电时,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由于这类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且易于实现的,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设置第二风道120,并在第二风道120内设置电加热模块300,可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制热效果。由于热空气自然上浮,因此,室内空间下部区域更需要稳定的热量,将能产生稳定热量的电加热模块300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140对应的第二风道120内,使得室内空间下部区域具有更稳定的热量,提升了制热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模块300可以被构造为在换热器200制冷运行时关闭。因此,第二出风口140会吹出自然风,与第一出风口130吹出的冷空气混合,避免柜式空调室内机10将温度过低的空气直吹用户,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第一出风口130以及第二出风口140可以均沿竖向延伸并开设于壳体100的周壁。第一出风口130以及第二出风口140均沿竖向延伸,以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10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广的出风范围。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30以及第二出风口140可以均开设于壳体100的周壁的前侧。
壳体100还可以开设有与第一风道110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50以及与第二风道120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60。
第一进风口150以及第二进风口160可以均开设于壳体100后侧,从而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10具有较好的外观,并且,在第一出风口130以及第二出风口140开设于壳体100前侧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刚被第一出风口130与第二出风口140排出的空气经第一进风口150与第二进风口160进入壳体100内,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圆形底座、由圆形底座的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以及固定于周壁上端的顶盖,也就是说,柜式空调室内机10整体呈圆柱形,具有较好的外观,富有美感。周壁可以包括位于前部的沿横向方向分布的两个侧板以及位于后部上方用于形成第一进风口150的上后壳、位于后部下方用于形成第二进风口160的下后壳,两个侧板间可以形成第一出风口130以及第二出风口140。换热器20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接收化霜水的接水盘,第一风道110设置于接水盘上方,第二风道120设置于接水盘下方。壳体100的前侧还可以设置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可以用于显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运行状态或室内空气情况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矩形底座、由矩形底座的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以及固定于周壁上端的顶盖,也就是说,柜式空调室内机10整体呈方形。周壁可以包括由矩形底座前端向上延伸的前壁、由矩形底座后端向上延伸的后壁以及由矩形底座横向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则第一出风口130以及第二出风口140可以开设于前壁,第一进风口150以及第二进风口160可以开设于后壁。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第一风机400以及第二风机500。
第一风机400设置于第一风道110内与第一出风口130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促使部分空气经第一进风口150进入第一风道110内,并由第一出风口130排至壳体100外。第一风机400可以促进空气流动,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换热效果。
第二风机500设置于第二风道120内与第二出风口140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促使另一部分空气经第二进风口160进入第二风道120内,并由第二出风口140排至壳体100外。第二风机500可以促进空气流动,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仅开设有一个进风口,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共用该进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10也可以仅有一个风机,该风机一部分位于第一风道11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风道120内,且换热器200设置于第一风道110内该风机的下游处,电加热模块300设置于第二风道120内该风机的下游处,也就是说,换热器200设置于第一风道110内该风机靠近第一出风口130的一侧,电加热模块300设置于第二风道120内该风机靠近第二出风口140的一侧。
第一出风口13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出风口14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若第二出风口14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过大,则需要较大功率的电加热模块300才能与第二出风口140的尺寸匹配,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13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出风口14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使得电加热模块300不需要特别高的功率就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40吹出温度适宜的空气。
且第一风机400以及第二风机500均为轴向沿竖直方向的贯流风机。贯流风机为一种叶轮为多叶式、长圆筒形,具有前向多翼形叶片的风机,由于贯流风机本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在此不做赘述。贯流风机使得气流贯穿贯流风机的叶轮流动,由于空气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到达很远的距离,并且出风气流无紊流,出风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机500可以串接在第一风机400的下方,也就是说,第二风机500的上端与第一风机400的下端连接,以使第一风机400与第二风机500可以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以节省成本。
第一风机4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风机5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以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30和第二出风口140的尺寸对应。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横摆叶组件600,横摆叶组件60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30处,并被构造为通过枢转以改变第一出风口130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方向。横摆叶组件600可以包括横摆叶枢转轴、设置于横摆叶枢转轴上的多片横向延伸的横摆叶以及横摆叶驱动电机,通过横摆叶驱动电机驱动横摆叶枢转轴运动,以带动多片横摆叶转动,从而改变第一出风口130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方向,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竖摆叶组件700,竖摆叶组件70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30处,并被构造为通过枢转以改变第一出风口130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具体地,竖摆叶组件700可以设置在横摆叶组件600前侧,也可以设置在横摆叶组件600后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竖摆叶组件700包括多片竖向延伸的竖摆叶,每片竖摆叶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于竖摆叶枢转轴,竖摆叶枢转轴在竖摆叶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运动,以带动多片竖摆叶转动,从而改变第一出风口130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竖摆叶组件700包括环形边框,环形边框内设置有多片竖向延伸的竖摆叶,环形边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枢转轴,通过竖摆叶驱动电机驱动环形边框的枢转轴,以改变第一出风口130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滑板800,滑板800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0的外表面,并被构造为通过滑动具有打开第一出风口130与第二出风口140的第一状态,以及关闭第一出风口130与第二出风口140的第二状态。滑板800可以在柜式空调室内机10不工作时关闭第一出风口130与第二出风口140,以防止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内进灰,并保护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横摆叶组件600以及竖摆叶组件700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20的示意框图。空调器20包括室外机30以及上述任一柜式空调室内机10。
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换热器20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柜式空调室内机10通过冷媒管路接收来自室外机30生成的低温能量或高温能量,由于空调器20的制冷原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习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0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20,柜式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以及电加热模块300。壳体100内限定有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且壳体100开设有与第一风道110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30以及与第二风道120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40,第二出风口140位于第一出风口130下方。换热器200设置于第一风道110内,以对第一风道110内的空气加热或冷却。电加热模块300设置于第二风道120内,被构造为在换热器200制热运行时开启,以对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加热。通过设置第二风道120,并在第二风道120内设置电加热模块300,可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制热效果。由于热空气自然上浮,因此,室内空间下部区域更需要稳定的热量,将能产生稳定热量的电加热模块300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140对应的第二风道120内,使得室内空间下部区域具有更稳定的热量,提升了制热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电加热模块300可以被构造为在换热器200制冷运行时关闭,由于电加热模块300在换热器200制冷运行时关闭,因此,第二出风口140会吹出自然风,与第一出风口130吹出的冷空气混合,避免柜式空调室内机10将温度过低的空气直吹用户,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风道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以对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空气加热或冷却;
电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被构造为在所述换热器制热运行时开启,以对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模块被构造为在所述换热器制冷运行时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均沿竖向延伸并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风道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且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促使部分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内,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至所述壳体外;
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促使另一部分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至所述壳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二进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壳体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且
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均为轴向沿竖直方向的贯流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风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横摆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被构造为通过枢转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竖摆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被构造为通过枢转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被构造为通过滑动具有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94277.6U CN211822739U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94277.6U CN211822739U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22739U true CN211822739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91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94277.6U Active CN211822739U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22739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5994A (zh) * | 2020-12-15 | 2021-03-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柜式空调器 |
CN112984637A (zh) * | 2021-02-02 | 2021-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2984638A (zh) * | 2021-02-02 | 2021-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2984640A (zh) * | 2021-02-09 | 2021-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3154542A (zh) * | 2021-02-02 | 2021-07-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3757969A (zh) * | 2021-08-16 | 2021-12-07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01-16 CN CN202020094277.6U patent/CN2118227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5994A (zh) * | 2020-12-15 | 2021-03-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柜式空调器 |
CN112555994B (zh) * | 2020-12-15 | 2022-06-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柜式空调器 |
WO2022127362A1 (zh) * | 2020-12-15 | 2022-06-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柜式空调器 |
CN112984637A (zh) * | 2021-02-02 | 2021-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2984638A (zh) * | 2021-02-02 | 2021-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3154542A (zh) * | 2021-02-02 | 2021-07-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2984640A (zh) * | 2021-02-09 | 2021-06-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
CN113757969A (zh) * | 2021-08-16 | 2021-12-07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3757969B (zh) * | 2021-08-16 | 2022-09-02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22739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6765847A (zh) |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 |
CN209819709U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6765848B (zh) |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 |
CN106678972A (zh) |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 |
CN210425278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442573A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06123063A (zh) | 油烟机 | |
CN21117712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840282U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503743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6478809U (zh) |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 |
CN21217902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425294U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CN101464041A (zh) | 吊顶式空调器四风口导风叶片结构 | |
CN209165590U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05860164U (zh) | 油烟机 | |
CN201129803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1575287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1036144U (zh) | 吊顶风管机 | |
CN21837961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716329U (zh) | 空调吸油烟机 | |
CN2188462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