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2815U -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2815U
CN208022815U CN201721927856.9U CN201721927856U CN208022815U CN 208022815 U CN208022815 U CN 208022815U CN 201721927856 U CN201721927856 U CN 201721927856U CN 208022815 U CN208022815 U CN 208022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oil
babinet
purifier
external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78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柳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Original Assigne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filed Cri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Priority to CN2017219278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2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2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2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包括箱体,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净化装置及动力装置,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净化器和物理净化器,动力装置将外部污水自进水口依次抽吸入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以使外部污水能够在除渣装置上去除残渣后,流入除油装置内进行除油,接着在净化装置内先通过化学净化器净化外部污水,然后再通过物理净化器过滤外部污水,最后将净化后的外部污水从出水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从而不仅可有效解决下水道堵塞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净化外部污水,使得最后排出的外部污水干净清洁,能够满足食物安全及环境清洁的要求。

Description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和经济的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随之而诞生。以餐饮业为例,由于人们对饮食的追求,因此衍生出各类大小餐饮店。然而,在各类大小餐饮店的餐厅及厨房中,洗菜、洗餐具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而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用油及食物残渣等。当前,大部分餐饮店对这类厨房污水的处理是不加以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者简单地分离一下排放。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容易造成食物残渣残留,无法彻底清除,大量油污流入下水道,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同时高营养的污水会立即腐败,造成臭气扑鼻、蚊蝇滋生,这不但给餐饮店的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也给公共处理设施带来处理压力,不符合食物安全及环境清洁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不仅能够去除厨房污水中食物残渣和油污,而且还能够对除去食物残渣和油污的厨房污水进行净化,从而使得最后排出的厨房水符合食物安全及环境清洁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污水通道,所述污水通道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污水通道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除渣装置,所述除渣装置设于所述污水通道内,且所述除渣装置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水口,所述除渣装置用于去除自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污水通道内的外部污水的残渣;
除油装置,所述除油装置设于所述污水通道内,所述除油装置用于分离经所述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油污;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于所述污水通道内,用于净化经所述除油装置分离所述油污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以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进水口抽吸入所述污水通道内,并将依次经由所述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所述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出水口排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水通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及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及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污水通道沿所述外部污水流动的方向依次分隔为除渣室、除油室及净化室,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除渣室的上方,所述除渣装置位于所述除渣室内,所述除油装置位于所述除油室内,所述净化装置位于所述净化室内,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净化室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渣室、所述除油室及所述净化室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通道,所述外部污水经由所述通道自所述除渣室流向所述除油室,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及所述箱体的底部均抵接,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净化装置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除油装置管道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背板及后背板,所述前背板上设有卡槽,所述除渣装置包括除渣斜板及两侧板,所述除渣斜板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固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除渣室内,且所述第一部分自所述后背板的上边缘向所述前背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用于过滤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所述残渣,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倾斜延伸至所述除渣室外,所述两侧板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用于排出所述残渣的残渣排出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渣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背板,所述挡板用于转动遮挡所述卡槽的开口或所述挡板用于转动露出所述卡槽的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油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除油室内的至少一个加热器、冷却管及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器临近所述除油室的底部设置,所述油水分离器临近所述除油室的顶部设置,所述冷却管临近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所述冷却管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所述油污冷却成油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油室内还设有集油箱,且所述集油箱与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并排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驱动机构及刮油板,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除油室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除油室内并与所述刮油板固接;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刮油板沿朝向所述除油室的水面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刮油板将经由所述冷却管冷却形成的所述油块刮除至所述集油箱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油室内还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且所述感应装置临近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
所述感应装置用于在接触到所述油块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刮油板转动刮除所述油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若干拨动条,相邻的两条所述拨动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拨动条用于在所述输出轴的带动下,沿所述除油室的水面转动,以使所述除油室中的水沿朝向所述刮油板的边缘部分流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冷却管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00~800毫米,所述冷却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40~60毫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化学净化器内设有纳米级斜发沸石,所述物理净化器为陶瓷微孔净化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
除渣装置,所述除渣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除渣装置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除渣装置用于去除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的外部污水中的残渣;
除油装置,所述除油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用于分离经所述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油块;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净化器及物理净化器,所述化学净化器用于净化经由所述除油装置分离油块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杂质,所述物理净化器用于过滤经由所述化学净化器净化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以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进水口依次抽吸入所述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所述净化装置,并将净化后的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出水口排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及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及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沿所述外部污水流动的方向依次分隔为除渣室、除油室及净化室,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除渣室的上方,所述除渣装置位于所述除渣室内,所述除油装置位于所述除油室内,所述净化装置位于所述净化室内,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净化室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渣室、所述除油室及所述净化室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通道,所述外部污水经由所述通道自所述除渣室流向所述除油室,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及所述箱体的底部均抵接,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净化装置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除油装置管道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背板及后背板,所述前背板上设有卡槽,所述除渣装置包括除渣斜板及两侧板,所述除渣斜板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固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除渣室内,且所述第一部分自所述后背板的上边缘向所述前背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用于过滤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所述残渣,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倾斜延伸至所述除渣室外,所述两侧板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用于排出所述残渣的残渣排出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渣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背板,所述挡板用于转动遮挡所述卡槽的开口或所述挡板用于转动露出所述卡槽的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油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除油室内的至少一个加热器、冷却管及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器临近所述除油室的底部设置,所述油水分离器临近所述除油室的顶部设置,所述冷却管临近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所述冷却管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所述油污冷却成油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油室内还设有集油箱,且所述集油箱与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并排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驱动机构及刮油板,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除油室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除油室内并与所述刮油板固接;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刮油板沿朝向所述除油室的水面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刮油板将经由所述冷却管冷却形成的所述油块刮除至所述集油箱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油室内还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且所述感应装置临近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
所述感应装置用于在接触到所述油块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刮油板转动刮除所述油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若干拨动条,相邻的两条所述拨动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拨动条用于在所述输出轴的带动下,沿所述除油室的水面转动,以使所述除油室中的水沿朝向所述刮油板的边缘部分流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冷却管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00~800毫米,所述冷却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40~60毫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化学净化器内设有纳米级斜发沸石,所述物理净化器为陶瓷微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首先,利用除渣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的残渣,从而有效防止残渣堵塞下水道,然后利用除油装置分离除去残渣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油块,从而有效解决因油块进入下水道后积累在下水道的侧壁上而导致下水道堵塞的问题,最后,再利用净化装置净化经除油装置分离油块后的外部污水,从而使得最后排出的外部污水干净清洁,进而满足排放要求。
此外,在净化装置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化学净化器及物理净化器,首先利用化学净化器净化去除油块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杂质(高营养物质),然后再利用物理净化器过滤经由化学净化器净化后的外部污水。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净化外部污水中的高营养物质,有效解决因外部污水中高营养物质腐败而造成的臭气扑鼻、蚊蝇滋生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过滤掉外部污水中的颗粒物质,实现对外部污水的全面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省略化学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使用的术语“安置”、“放置”、“固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式的或组装成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包括箱体10、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净化装置40及动力装置50,该箱体10内形成污水通道,该污水通道的一端为进水口(未标示),该污水通道的另一端为出水口(未标示);该除渣装置设于该污水通道内,且该除渣装置管道连接至该进水口,该除渣装置用于去除自该进水口进入污水通道内的外部污水的残渣;该除油装置设于该污水通道内,该除油装置用于分离经该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油污;该净化装置40设于该污水通道内,用于净化经该除油装置分离油污后的外部污水;该动力装置50用于将外部污水自进水口抽吸入污水通道内,并将依次经由该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该净化装置40净化后的外部污水自该出水口排出。
采用上述方式,首先可利用除渣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残渣,然后再利用除油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的油污,最后能够利用净化装置净化除去残渣和油污的外部污水,从而使得最后排出的外部污水干净清洁,可重复再利用,响应国家环保号召,有效节约水资源。
可以得知的是,该污水通道可为设置在该箱体10内部的管道,即在该箱体10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有一条水管,该外部污水从该水管的进水口进入该水管内,经过除渣、除油及净化后从该水管的出水口排出。此时,该动力装置50可设置在该水管的外部,且与该水管的出水口管道连接,以使该外部污水能够顺序的流过位于水管内的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40。可以理解的是,该污水通道还可为该箱体10的内部空间(即箱体10的内腔),此时,该外部污水直接与该箱体10的内腔接触,此外,该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40也直接设于该箱体10的内腔。
在本实施例中,该污水通道可为该箱体10的内部空间,该动力装置50可为水泵,该动力装置50可设于该箱体10的外部,也就是说,该出水口的一端与该净化装置40管道连接,该出水口的另一端与该动力装置50管道连接。利用该动力装置50实现将外部污水抽入箱体10内进行净化后,再将净化后的外部污水抽出,以使得该处理后的外部污水能够被再次重复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净化装置40包括化学净化器41及与该化学净化器41并排设置的物理净化器42,且该化学净化器41管道连接于该除油装置,该物理净化器42的进水口421与该化学净化器41管道连接,该物理净化器42的出水口(未标示)与该污水通道的出水口管道连接。具体地,经过该除油装置除去油污后的外部污水,首先进入该化学净化器41内进行第一次净化,以除去外部污水中的杂质,然后再通过该进水口421进入该物理净化器42内进行再次的净化,以过滤掉该外部污水中的颗粒物质,从而使得该外部污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净化。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化学净化器41及该物理净化器42也可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该净化装置40的进水口(未标示)及该净化装置40的出水口(未标示)之间,且该净化装置40的进水口所在位置的高度低于该净化装置40的出水口所在位置的高度,也就是说,在该净化装置40内,该外部污水的水流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倒流方向。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使得该外部污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净化作用,而且还能够对外部污水起到沉降的作用(即,大颗粒的杂质沉积在净化装置40的底部),进一步提高对外部污水的净化效果。
其中,该化学净化器41可为纳米级斜发沸石层,该物理净化器42可为陶瓷微孔净化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箱体10可为方形箱体,该箱体10内设有第一分隔板13及第二分隔板14,且该第一分隔板13及该第二分隔板14将该箱体10的内腔沿该外部污水流动的方向依次分隔为除渣室10a、除油室10b及净化室10c。为了便于处理外部污水,该进水口可设置在除渣室10a的上方,且该除渣装置位于该除渣室10a内,这样,当外部污水自进水口进入时,可先通过除渣装置进行初步除渣,从而完成外部污水的第一步净化工作。
进一步地,该除油装置位于该除油室10b内,该净化装置40位于该净化室10c内,且该出水口设于该净化室10c上。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使得对外部污水的净化顺序能够依照先除渣、再除油、最后净化过滤的方式依次进行,有效确保外部污水的净化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除渣室10a、该除油室10b及该净化室10c沿该箱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此时,该第一分隔板13的顶部与该箱体10的顶部抵接,该第一分隔板13的底部与该箱体10的底部之间形成通道15,从而使得经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外部污水能够通过该通道15自该除渣室10a流向该除油室10b,从而进行第二步净化工作。该第二分隔板14与该箱体10的顶部及该箱体10的底部均抵接,且该第二分隔板14上设有开口141,该净化装置40通过该开口141与该除油装置管道连接,从而有效防止该除油室10b内的未经过除油的外部污水进入该净化室10c。
在本实施例中,该箱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背板(未图示)及后背板16,且该前背板上设有卡槽(未图示),该除渣装置包括除渣斜板21及两侧板,该两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该除渣斜板21包括第一部分211及与该第一部分211固接的第二部分212,该第一部分211位于该除渣室10a内,且该第一部分211自该后背板16的上边缘向该前背板倾斜设置,且该第一部分211抵接于该卡槽的开口处,同时,该第一部分211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213,该过滤孔213用于过滤该外部污水中的残渣。也就是说,当外部污水经过该除渣斜板21时,该外部污水中的残渣留在该除渣斜板21上,而除去残渣的该外部污水通过该过滤孔213流入位于该除渣斜板21下方的除渣室10a内,并通过位于该第一分隔板13下方的通道15流入除油室10b内进行除油。该第二部分212自该卡槽的开口处倾斜延伸至该除渣室10a外,且该第一侧板22及该第二侧板23分别固接在该第二部分212的两侧,并与该第二部分212形成用于排出残渣的残渣排出口。也就是说,位于该第一部分211上的残渣自该第一部分211通过卡槽滑落至该第二部分212,并通过该第二部分212排出,而设于该第二部分212两侧的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可防止该残渣从该第二部分212的侧边滑落,从而使得残渣能够集中从该残渣排出口排出,有效避免残渣分散于不同的地方。优选地,为了方便对排出的残渣集中处理,在该残渣排出口处可设置垃圾桶,通过垃圾桶收集排出的残渣,有利于操作人员及时倾倒残渣,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该除渣斜板21(包括第一部分211及第二部分212)与该箱体10的顶板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范围可为30~60°,从而使得该残渣能够自动从该第一部分211上滑落至该第二部分212上,并通过该第二部分212排出。
优选地,该除渣斜板21与该箱体10的顶板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范围可为6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除渣斜板21与该箱体10的顶板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范围可为30°、35°、40°、45°、50°或55°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渣装置20还包括挡板24,且该挡板24转动连接于该前背板,该挡板24用于转动遮挡该卡槽的开口或该挡板24用于转动露出该卡槽的开口。具体地,该挡板24的转动取决于位于该除渣斜板21的第一部分211上的残渣的重量,即,当该残渣的重量大于该挡板24转动露出该卡槽的开口所需要的作用力时,该残渣推动该挡板24转动并露出该卡槽的开口,以使该残渣自该第一部分211通过该卡槽滑落至该第二部分212上,并经该第二部分212排出,随后,该挡板24在重力作用下转动并再次遮挡住该卡槽的开口。直至该第一部分211上残渣的累积到足够推动该挡板24转动时,该挡板24又将转动露出该卡槽,以此循环,从而实现残渣的自动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油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该除油室10b内的至少一个加热器31、冷却管32及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且该至少一个加热器31临近该除油室10b的底部设置,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临近该除油室10b的顶部设置,该冷却管32临近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设置,该冷却管32用于将外部污水中的油污冷却成油块。
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可有效保证位于该除油室10b底部的外部污水能够向上运动至冷却管32处与冷却管32充分接触,而且还能够确保该油水分离器33能够将经冷却管32冷却形成的油块刮除,从而有效去除该外部污水中的油污。
具体地,自该除渣室10a内通过该通道15流入该除油室10b内的外部污水,首先被该至少一个加热器31加热,从而使得该外部污水中的油污不会积累在该除油室10b的底部,而是随着水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在该除油室10b内自下而上运动,并与冷却管32充分接触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使得外部污水中的油污冷却形成油块,进而实现该油污与该外部污水的分层。此时,可通过临近该除油室10b的顶部设置的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将该油块刮除,从而完成该外部污水的油水分离操作。
进一步地,在该箱体10的高度方向上,该至少一个加热器31与该冷却管32之间的距离的范围可为500~800毫米,该冷却管32与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之间的距离的范围可为40~60毫米。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加热器31与该冷却管32之间的距离可为600毫米,该冷却管32与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之间的距离可为50毫米,从而在有效确保该除油室10b内的外部污水能够与该冷却管32充分接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该加热器31的热度不会影响该冷却管32的冷却效果,同时,还能够确保该油水分离器33将经该冷却管32冷却形成的油块完全刮除,保证处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加热器31与该冷却管32之间的距离可为500mm、550mm、650mm、700mm、750mm或800mm等,该冷却管32与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之间的距离可为40mm、45mm、55mm或60mm等。
其中,该冷却管32与外置的冷水装置34管道连接,该冷水装置34包括流动池(未图示)和冷却池(未图示),且该冷却管32的进水口与该流动池管道连接,该冷却管32的出水口与该冷却池管道连接。也就是说,该流动池中的冷却水自该冷却管32的进水口进入该冷却管32中,与位于该冷却管32附近的外部污水进行冷热交换,将该外部污水中的油污冷却成油块,同时,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自该冷却管32的出水口进入该冷水装置的冷却池内进行冷却,接着冷却后的冷却水流入该流动池内,并自该流动池流向该冷却管32,以此循环,从而有效保证该冷却管32内的冷却水具有良好的冷却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保证该除油室10b底部的外部污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加热,避免油污积累于该除油室10b的底部,该加热器31可为三个,且三个该加热器31沿该除油室10b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从而确保该除油室10b底部的外部污水均能够被加热,有效防止油污积累在该除油室10b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加热器31的设置个数可根据该除油室10b的面积设定,若该除油室10b的面积较大,则该加热器31可对应设置多个,若该除油室10b的面积较小,则该加热器31可仅设置一个或者是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油室10b内还设有集油箱35,且该集油箱35与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并排设置,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能够将该油块刮至该集油箱35内。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33包括驱动机构331及刮油板332,该驱动机构331可为电机,该驱动机构331固设在该箱体10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且该驱动机构331设于该除油室10b的外部,以避免除油室10b内的外部污水溅到该驱动机构331上而有可能对该驱动机构331造成损坏的情况。该驱动机构331包括输出轴331a,该输出轴331a伸入该除油室10b内,并与该刮油板332固接,从而使得该刮油板332能够在该驱动机构331的驱动下将该油块刮至集油箱35内。
进一步地,该刮油板332为方形板状结构,该刮油板3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该输出轴331a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由于该刮油板332为方形板状结构,因此,当该输出轴331a转动时,该刮油板332能够在该输出轴331a的带动下沿朝向该除油室10b的水面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将水面上的油块刮除。具体地,该刮油板332包括边缘部分,该边缘部分用于与除油室10b内的外部污水接触,以刮除除油室10b内该外部污水水面上的油块。
更进一步地,该输出轴331a上设置有若干拨动条333,相邻的两条该拨动条333之间间隔设置,该拨动条333用于在该输出轴331a的带动下,沿该除油室10b的水面转动,以使该除油室10b中的水沿朝向该刮油板332的边缘部分流动。具体地,当该输出轴331a转动时,该若干拨动条333沿朝向除油室10b的水面方向运动,直至与该水面接触并转动进入水中,从而使得该除油室10b内的水在该拨动条333的作用下,沿朝向该刮油板332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得该刮油板332尽可能接触到该除油室10b中不同位置的油块,进而将该外部污水中的油块刮除。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油室10b内还设有感应装置(未图示),该感应装置与该驱动机构331电连接,且该感应装置临近该油水分离器33设置,该感应装置用于在接触到该油块时,控制该驱动机构331启动,以使该驱动机构331驱动该刮油板332转动并将该油块刮至集油箱35内。具体地,该冷却管32对位于其附近的外部污水进行冷却,以将该外部污水中的油污冷却成油块,而当该油块的厚度积累到一定厚度时,该油块会与该感应装置接触,当该感应装置在接触到油块时,该感应装置控制该驱动机构331启动,并驱动该输出轴331a转动,从而带动固设于该输出轴331a上的刮油板332转动,实现该刮油板332的全自动刮油。
在本实施例中,该油水分离器33可设置为两个,该两个油水分离器33并排且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油水分离器33临近集油箱35设置,以将油块刮除至集油箱35内,另一个油水分离器33临近第一分隔板13设置,用于将除油室10b内的油块沿朝向其中一个油水分离器33的所在位置运动,从而增加该其中一个油水分离器33的刮油板332与油块的接触面积,保证处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油水分离器33的设置个数可根据该除油室10b的面积设定,若该除油室10b的面积较大,则该油水分离器33可对应设置多个,若该除油室10b的面积较小,则该油水分离器33可仅设置一个或者是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40,首先,利用除渣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的残渣,接着利用除油装置分离经由除渣装置除去残渣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油块,从而有效解决因油块进入下水道后积累在下水道的侧壁上而可能导致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同时,也可有效防止残渣及油块进入净化装置40内,提高净化装置40的净化效率,最后,再利用净化装置40净化经由除油装置30分离油块后的外部污水,从而有效确保最后排出的外部污水干净清洁,进而满足排放要求。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包括箱体10、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净化装置40以及动力装置50,该箱体10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该除渣装置设于该箱体10内,且该除渣装置与该进水口连接,该除渣装置用于去除经由该进水口进入的外部污水中残渣;该除油装置设于该箱体10内,用于分离经该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油块;该净化装置40设于该箱体10内,该净化装置40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净化器41及物理净化器42,该化学净化器41用于净化经由该除油装置分离油块后的该外部污水中的杂质,该物理净化器42用于过滤经由该化学净化器41净化后的该外部污水;该动力装置50用于将该外部污水自该进水口依次抽吸入该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该净化装置40,并将净化后的该外部污水自该出水口排出。
采用上述方式,首先可利用除渣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残渣,然后再利用除油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的油污,最后能够利用净化装置40净化除去残渣和油污的外部污水,从而使得最后排出的外部污水干净清洁,可重复再利用,响应国家环保号召,有效节约水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该箱体10可为方形箱体,该箱体10内设有第一分隔板13及第二分隔板14,且该第一分隔板13及该第二分隔板14将该箱体10的内腔沿该外部污水流动的方向依次分隔为除渣室10a、除油室10b及净化室10c。为了便于处理外部污水,该进水口可设置在该除渣室10a的上方,且该除渣装置位于该除渣室10a内,这样,当外部污水自进水口进入时,可先通过除渣装置进行初步除渣,从而完成外部污水的第一步净化工作。
进一步地,该除油装置位于该除油室10b内,该净化装置40位于该净化室10c内,且该出水口设于该净化室10c上。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使得对外部污水的净化顺序能够依照先除渣、再除油、最后净化过滤的方式依次进行,有效确保外部污水的净化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除渣室10a、该除油室10b及该净化室10c沿该箱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此时,该第一分隔板13的顶部与该箱体的顶部抵接,该第一分隔板13的底部与该箱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通道15,从而使得经除渣装置20去除残渣后的外部污水能够通过该通道15自该除渣室10a流向该除油室10b。该第二分隔板14与该箱体的顶部及该箱体的底部均抵接,且该第二分隔板14上设有开口141,该净化装置40通过该开口141与该除油装置管道连接,从而有效防止该除油室10b内的油块进入该净化室10c。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渣装置、该除油装置及该净化装置40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的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该净化装置40的设置方式是一致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净化装置,首先,利用除渣装置除去外部污水中的残渣,从而有效防止残渣堵塞下水道,然后利用除油装置分离除去残渣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油块,从而有效解决因油块进入下水道后积累在下水道的侧壁上而导致下水道堵塞的问题,最后,再利用净化装置净化经除油装置分离油块后的外部污水,从而使得最后排出的外部污水干净清洁,进而满足排放要求。
此外,在净化装置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化学净化器及物理净化器,首先利用化学净化器净化去除油块后的外部污水中的杂质(高营养物质),然后再利用物理净化器过滤经由化学净化器净化后的外部污水。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净化外部污水中的高营养物质,有效解决因外部污水中高营养物质腐败而造成的臭气扑鼻、蚊蝇滋生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过滤掉外部污水中的颗粒物质,实现对外部污水的全面净化。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污水通道,所述污水通道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污水通道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除渣装置,所述除渣装置设于所述污水通道内,且所述除渣装置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水口,所述除渣装置用于去除自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污水通道内的外部污水的残渣;
除油装置,所述除油装置设于所述污水通道内,所述除油装置用于分离经所述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油污;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于所述污水通道内,用于净化经所述除油装置分离油污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以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进水口抽吸入所述污水通道内,并将依次经由所述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所述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出水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通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及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及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污水通道沿所述外部污水流动的方向依次分隔为除渣室、除油室及净化室,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除渣室的上方,所述除渣装置位于所述除渣室内,所述除油装置位于所述除油室内,所述净化装置位于所述净化室内,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净化室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室、所述除油室及所述净化室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通道,所述外部污水经由所述通道自所述除渣室流向所述除油室,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及所述箱体的底部均抵接,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净化装置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除油装置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背板及后背板,所述前背板上设有卡槽,所述除渣装置包括除渣斜板及两侧板,所述除渣斜板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固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除渣室内,且所述第一部分自所述后背板的上边缘向所述前背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用于过滤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所述残渣,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倾斜延伸至所述除渣室外,所述两侧板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用于排出所述残渣的残渣排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背板,所述挡板用于转动遮挡所述卡槽的开口或所述挡板用于转动露出所述卡槽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除油室内的至少一个加热器、冷却管及至少一个油水分离器,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器临近所述除油室的底部设置,所述油水分离器临近所述除油室的顶部设置,所述冷却管临近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所述冷却管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所述油污冷却成油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室内还设有集油箱,且所述集油箱与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并排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驱动机构及刮油板,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除油室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除油室内并与所述刮油板固接;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刮油板沿朝向所述除油室的水面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刮油板将经由所述冷却管冷却形成的所述油块刮除至所述集油箱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室内还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且所述感应装置临近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
所述感应装置用于在接触到所述油块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刮油板转动刮除所述油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若干拨动条,相邻的两条所述拨动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拨动条用于在所述输出轴的带动下,沿所述除油室的水面转动,以使所述除油室中的水沿朝向所述刮油板的边缘部分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冷却管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00~800毫米,所述冷却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油水分离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40~60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化学净化器以及物理净化器,所述化学净化器内设有纳米级斜发沸石,所述物理净化器为陶瓷微孔净化器。
12.一种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
除渣装置,所述除渣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除渣装置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除渣装置用于去除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的外部污水中的残渣;
除油装置,所述除油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用于分离经所述除渣装置去除残渣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油污;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净化器及物理净化器,所述化学净化器用于净化经由所述除油装置分离油污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中的杂质,所述物理净化器用于过滤经由所述化学净化器净化后的所述外部污水;以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将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进水口依次抽吸入所述除渣装置、除油装置及所述净化装置,并将净化后的所述外部污水自所述出水口排出。
CN201721927856.9U 2017-12-29 2017-12-29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Active CN208022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7856.9U CN208022815U (zh) 2017-12-29 2017-12-29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7856.9U CN208022815U (zh) 2017-12-29 2017-12-29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2815U true CN208022815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1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7856.9U Active CN208022815U (zh) 2017-12-29 2017-12-29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2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47662B2 (ja) 油水分離回収装置
CN103570151A (zh) 自动型餐饮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08975456A (zh) 冷凝式油水分离装置
WO2022183695A1 (zh) 一种便于油水分离的净水设备
CN109179721A (zh) 一种物联网油水分离器
CN201744198U (zh) 餐饮油水分离装置
CN110065993A (zh) 一种废油收集设备
CN106673243A (zh) 一种油脂截留装置
CN104828998B (zh) 一种分体组合式餐饮废水智能油水分离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208022815U (zh) 高效厨房污水净化器
CN206508646U (zh) 一种链板式除渣装置
CN203568912U (zh) 自动型餐饮污水处理设备
CN106669258A (zh) 一种链板式除渣装置
CN112573602A (zh) 一种智能化工业废水净化蒸发器
CN103224300B (zh) 油脂分离器
CN106995226A (zh) 一种浮油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
CN214990680U (zh) 一种餐厨垃圾含油废水的油脂回收装置
CN211035330U (zh) 一种可回收利用废油的厨房隔油池
CN10902002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杂物分离设备
CN210764659U (zh) 一种家用环保净水设备
CN113880313A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净化装置
CN113003862A (zh) 渣池灰渣水过滤系统及澄清池节水回用系统
CN207632609U (zh) 一种潲水除油装置
CN206927658U (zh) 一种高效多级油水分离装置
CN206858301U (zh) 平行式流水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