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3842U -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3842U
CN208013842U CN201820471526.1U CN201820471526U CN208013842U CN 208013842 U CN208013842 U CN 208013842U CN 201820471526 U CN201820471526 U CN 201820471526U CN 208013842 U CN208013842 U CN 208013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plug
built
torsional spring
noteb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715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Ruiq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715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3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3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3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包括C壳,C壳2内设置有主板;主板电连接有耳机装置,耳机装置包括内置耳机和绕线组件;内置耳机包括耳机线和耳塞,耳机线的一端与主板电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耳塞;绕线组件包括绕线座,绕线座上安装有绕线轴,绕线轴上套设有旋转弹簧,旋转弹簧的第一端固定于绕线座上;旋转弹簧外套设有用于缠绕耳机线的绕线轮,旋转弹簧的第二端固定于绕线轮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内置耳机,并且为内置耳机配备了绕线组件,使用完后在旋转弹簧的作用下耳机线自动收回。从而使得耳机线的拉出和缠绕变得极为方便,避免了耳机线打折,或者收回耳机线费时的问题,为人们使用内置耳机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作为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它的便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为了不打扰别人,在使用笔记本时我们通常会用到耳机,而由于耳机与笔记本是分开的,因此我们往往在需要使用时发现自己并没有携带耳机。因此,亟需一种自带耳机的笔记本来满足我们工作、生活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包括C壳,所述C壳内设置有主板;
所述主板电连接有耳机装置,所述耳机装置包括内置耳机和绕线组件;所述内置耳机包括耳机线和耳塞,所述耳机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耳机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耳塞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座、绕线轴、旋转弹簧和绕线轮,所述绕线座与所述绕线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弹簧套设于所述绕线轴上,所述旋转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绕线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弹簧外套设有用于缠绕所述耳机线的所述绕线轮,所述旋转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耳机装置还包括与主板电连接的电磁铁组件;所述耳塞内设有耳塞永磁铁,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与所述耳塞永磁铁极性相反的吸合永磁铁。
可选的,所述电磁铁组件还包括通电后与所述耳塞永磁铁极性相同的线圈和电磁铁开关,所述线圈与所述电磁铁开关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开关控制所述线圈电路的断开与闭合;通电后所述线圈与所述耳塞永磁铁之间同极的斥力大于所述吸合永磁铁与所述耳塞永磁铁异极的吸力。
可选的,所述绕线组件还包括绕线开关,所述绕线开关包括开关按键和限位销;所述绕线轮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绕线开关的限位销贯穿所述绕线座,并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按下所述绕线开关的开关按键,使所述绕线开关的限位销嵌入所述限位孔内,可阻挡所述绕线轮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C壳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绕线开关的开关按键相匹配的绕线开关孔,所述绕线开关的开关按键穿过绕线开关孔暴露于C壳外,并与所述C壳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绕线开关为带有Push-Push结构的限位开关。
可选的,所述绕线座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绕线板,各所述绕线板均设置有一绕线轴孔,所述绕线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所述绕线板的所述绕线轴孔中。
可选的,还包括小板和软性线路板,所述小板与所述主板之间通过所述软性线路板电连接;所述耳机线与所述小板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供外接耳机插入的耳机插座,所述耳机插座与所述小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C壳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耳塞的耳塞槽,耳塞槽的槽口设置有与C壳表面平齐的耳塞盖,当需要使用内置耳机时,推开耳塞盖,将耳塞取出;当使用完毕收回所述耳机线时,所述耳塞位于所述耳塞槽内,耳塞盖推回,盖住耳塞槽。
可选的,所述绕线轮沿绕线轮的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一弹簧安装通孔,旋转弹簧设于所述弹簧安装通孔内,旋转弹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弹簧安装通孔的孔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内置耳机,并且为内置耳机配备了绕线组件,取出内置耳机时旋转弹簧进行蓄能,使用完后在旋转弹簧的作用下耳机线自动收回。从而使得耳机线的拉出和缠绕变得极为方便,避免了耳机线打折,或者收回耳机线费时的问题,为人们使用内置耳机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的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2、C壳;3、主板;4、软性线路板;5、耳机装置;51、小板;52、耳机插座;53、内置耳机;531、耳机线;532、耳塞;54、绕线组件;540、绕线座;541、绕线板;5411、绕线轴孔;542、绕线轴;543、旋转弹簧;544、绕线轮;5441、限位孔;545、绕线开关;55、电磁铁组件;551、电磁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包括C壳2,C壳2内设置有主板3、小板51和软性线路板4,主板3与小板51之间通过软性线路板4电连接,小板51电连接有耳机装置5。
耳机装置5包括耳机插座52、内置耳机53和绕线组件54,耳机插座52和内置耳机53均与小板51电连接。耳机插座52用于供外接耳机插入,以方便用户在自带耳机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机接入,使得用户既能使用自己携带的耳机也可以使用内置耳机53。
内置耳机53包括耳机线531和耳塞532;耳机线531的一端与小板51电连接,耳机线531的另一端与耳塞532固定连接。在小板51与耳塞532之间,耳机线531还连接有所述绕线组件54。
请参考图2和图3,绕线组件54包括绕线座540和绕线轴542,绕线座540与绕线轴54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绕线座540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绕线板541,绕线轴5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连接一所述绕线板541。其中,各绕线板541上分别设置有一绕线轴孔5411,绕线轴5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应的绕线轴孔5411中。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两块绕线板541作为绕线轴542的固定仅是实施方式之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将两块绕线板541合并为同一个零件,或仅用一块绕线板541固定绕线轴542的一端等方式也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绕线组件54还包括旋转弹簧543和绕线轮544,旋转弹簧543套设于绕线轴542上,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与绕线座540的一绕线板541焊接固定,旋转弹簧543外套设有用于缠绕耳机线531的绕线轮544,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与绕线轮544固定连接,旋转弹簧543设于绕线轴542和所述绕线轮544之间。具体的,绕线轮544沿绕线轮544的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一弹簧安装通孔,旋转弹簧543设于所述弹簧安装通孔内,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弹簧安装通孔的孔壁。其中,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可为图3中旋转弹簧543的左端或右端;当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为图3中旋转弹簧543的左端时,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为图3中旋转弹簧543的右端,对应的,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焊接固定图3中左侧的一绕线板541,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固定弹簧安装通孔内;当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为图3中旋转弹簧543的右端时,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为图3中旋转弹簧543的左端,对应的,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焊接固定图3中右侧的一绕线板541,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固定弹簧安装通孔内。
绕线轮544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限位孔5441;
绕线组件54还包括绕线开关545,绕线开关545包括开关按键和限位销;
C壳2一侧开设有与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相匹配的绕线开关孔,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穿过绕线开关孔,暴露于C壳外;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与C壳2的外表面平齐。绕线开关545的限位销贯穿绕线座540,并可伸入限位孔5441内。其中,绕线开关545为带有Push-Push结构的限位开关。
绕线组件54工作原理为:用到内置耳机53时,将耳机线531拉出,绕线轮544随着耳机线531的拉出不断往第一方向旋转,此时旋转弹簧543也在不断蓄能,当耳机线531拉到需要长度时,按下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使绕线开关545的限位销嵌入限位孔5441内,可阻挡绕线轮544的转动,耳机线531被限定在当前长度。当需要收回内置耳机53时,再次按下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开关按键弹起,带动限位销脱离限位孔5441,绕线轮544在蓄有能量的旋转弹簧543的作用下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从而收回耳机线531。
耳机装置5还包括电磁铁组件55,电磁铁组件55与小板51电连接。耳塞532内设有耳塞永磁铁。电磁铁组件55包括通电后极性与耳塞永磁铁相同的线圈和电磁铁开关551,线圈与电磁铁开关551电连接,电磁铁开关551控制线圈电路的断开与闭合。电磁铁组件55包括与耳塞永磁铁极性相反的吸合永磁铁,通电后线圈与耳塞永磁铁之间的斥力大于吸合永磁铁与耳塞永磁铁的吸力。
耳机装置5工作原理为:电磁铁开关551处于断开状态时,耳塞永磁铁与吸合永磁铁相互吸引,将耳塞532固定。电磁铁开关551处于闭合状态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由于通电后线圈与耳塞永磁铁之间的斥力大于吸合永磁铁与耳塞永磁铁的吸力,因此抵消后最终表现为斥力,在斥力的作用下耳塞532被顶出,从而方便对于耳塞532的取拿。
具体的,C壳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耳塞532的耳塞槽,当使用完毕收回耳机线531时,耳塞532位于耳塞槽内;此外,为了在避免灰尘的同时美化笔记本的外观,耳塞槽的槽口设置有与C壳2表面平齐的耳塞盖。当需要使用内置耳机53时,推开耳塞盖,将耳塞532取出;使用完后耳塞盖推回,盖住耳塞槽。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增设了内置耳机53,并且为内置耳机53配备了绕线组件54,使得耳机线531的拉出和缠绕变得极为方便,避免了耳机线531打折,或者收回耳机线531费时的问题,为人们使用内置耳机53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通过电磁铁组件55的结构设计,增加了放置耳塞532时的稳定性,使得取拿耳塞532变得极为简单,仅需按下电磁铁开关551,耳塞532自动弹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内置耳机53的使用体验。
3、通过耳机插座52和内置耳机53的结合,既可为人们忘带耳机时提供便利,又提供了外接耳机的插入,以方便用户在自带耳机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机接入。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包括C壳(2),所述C壳(2)内设置有主板(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3)电连接有耳机装置(5),所述耳机装置(5)包括内置耳机(53)和绕线组件(54);所述内置耳机(53)包括耳机线(531)和耳塞(532),所述耳机线(531)的一端与所述主板(3)电连接,所述耳机线(531)的另一端与所述耳塞(532)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组件(54)包括绕线座(540)、绕线轴(542)、旋转弹簧(543)和绕线轮(544),所述绕线座(540)与所述绕线轴(54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弹簧(543)套设于所述绕线轴(542)上,所述旋转弹簧(543)的第一端与所述绕线座(54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弹簧(543)外套设有用于缠绕所述耳机线(531)的所述绕线轮(544),所述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与所述绕线轮(54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装置(5)还包括与主板电连接的电磁铁组件(55);所述耳塞(532)内设有耳塞永磁铁,所述电磁铁组件(55)包括与所述耳塞永磁铁极性相反的吸合永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组件(55)还包括通电后与所述耳塞永磁铁极性相同的线圈和电磁铁开关(551),所述线圈与所述电磁铁开关(551)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开关(551)控制所述线圈电路的断开与闭合;通电后所述线圈与所述耳塞永磁铁之间同极的斥力大于所述吸合永磁铁与所述耳塞永磁铁异极的吸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54)还包括绕线开关(545),所述绕线开关(545)包括开关按键和限位销;所述绕线轮(544)上设置有限位孔(5441),所述绕线开关(545)的限位销贯穿所述绕线座(540),并可伸入所述限位孔(5441)内;按下所述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使所述绕线开关(545)的限位销嵌入所述限位孔(5441)内,可阻挡所述绕线轮(544)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C壳(2)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相匹配的绕线开关孔,所述绕线开关(545)的开关按键穿过绕线开关孔暴露于C壳(2)外,并与所述C壳(2)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绕线开关(545)为带有Push-Push结构的限位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540)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绕线板(541),各所述绕线板(541)均设置有一绕线轴孔(5411),所述绕线轴(5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所述绕线板(541)的所述绕线轴孔(54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板(51)和软性线路板(4),所述小板(51)与所述主板(3)之间通过所述软性线路板(4)电连接;所述耳机线(531)与所述小板(5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供外接耳机插入的耳机插座(52),所述耳机插座(52)与所述小板(51)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C壳(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耳塞(532)的耳塞槽,耳塞槽的槽口设置有与C壳(2)表面平齐的耳塞盖,当需要使用内置耳机(53)时,推开耳塞盖,将耳塞(532)取出;当使用完毕收回所述耳机线(531)时,所述耳塞(532)位于所述耳塞槽内,耳塞盖推回,盖住耳塞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耳机的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544)沿绕线轮(544)的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一弹簧安装通孔,旋转弹簧(543)设于所述弹簧安装通孔内,旋转弹簧(54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弹簧安装通孔的孔壁。
CN201820471526.1U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Active CN208013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1526.1U CN208013842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1526.1U CN208013842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3842U true CN208013842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71526.1U Active CN208013842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3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6876A (zh) 具有触摸笔的电子设备
US11614775B2 (en) Accommodating cylinder, touch pen assembly, and protective case
US95534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15011588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ceiv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204885659U (zh) 卡托弹出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N208013842U (zh) 一种内置耳机的笔记本
CN206251144U (zh) 一种带有耳机孔防尘塞的手机主板
CN112565963B (zh) 电子设备
CN209345333U (zh) Tws蓝牙音箱组合播放设备
WO2022165666A1 (zh) 耳机充电盒及其开合控制方法
CN217159303U (zh) 自动卷线充电器
CN108810704A (zh) 耳机和耳机充电组件
CN210609648U (zh) 耳机充电盒及其控制系统
CN208309453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闸机
CN209896742U (zh) 分离式车载充电器
CN210958684U (zh) 一种卡卡式伸缩线便携式音箱
CN208666788U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线收纳整理装置
CN207460627U (zh) 插卡u盘壳及插卡u盘
CN206014114U (zh) 一种手机电源线的自动卷线装置
CN20430287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249781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108988088A (zh) 具有多种类手机连接头的usb数据线
CN218071070U (zh) 方便理线的充电器及电器设备
CN112223333A (zh) 一种基于电磁铁原理的拾取器
CN209028502U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