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9180U -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9180U
CN208009180U CN201820167093.0U CN201820167093U CN208009180U CN 208009180 U CN208009180 U CN 208009180U CN 201820167093 U CN201820167093 U CN 201820167093U CN 208009180 U CN208009180 U CN 208009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ing
refuse regenerated
construction refuse
gathered material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70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衍庆
王新岐
冯炜
张贵生
吕鹏
刘俊
段绪斌
徐真真
任建新
雷学通
王璨
尹洪正
庄灿
杜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aiy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01670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9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9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9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基层、底基层和路基均由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之间空隙由固化泥浆土充填密实。其中,基层、底基层和路基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具有不同范围的孔隙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的强度、抗冲刷性能、抗冻性能和干缩性能,减少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冻胀、翻浆和开裂,提高行车舒适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其采用的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主要由废弃资源构成,因此工程造价得以降低;此外,该工程技术易掌握,施工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步伐加快,建筑垃圾产量也日益庞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000多万吨,但其综合利用率不足10%,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被施工单位运往市郊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要耗用大量征地、垃圾清运等建设费用。另外,在运输和堆放建筑垃圾过程中的遗撒、粉尘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工程中会遇到含水量较土体液限大很多、处于流动状态的废弃泥浆,例如吹填工程、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非开挖水平定向钻孔、泥水平衡式顶管、泥水加压式盾构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如果能将这些废弃泥浆进行就地固化利用,将极力推动土地、环保、生态等政策的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对建筑垃圾和废弃泥浆再生利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具有抗冲刷、强度高、抗冻性好、干缩小的特性,适用于各等级城市道路路基、底基层和基层的填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所述基层、所述底基层和所述路基均由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骨架结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之间空隙由固化泥浆土充填密实。
其中,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18cm。
其中,所述基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基层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20%~25%。
其中,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0~40cm,所述底基层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25%~35%。
其中,所述路基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35%~40%。
其中,所述面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透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基层、底基层和路基均由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和在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空隙中充填密实的固化泥浆土构成,提高了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的强度、抗冲刷性能、抗冻性能和干缩性能,从而减少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冻胀、翻浆和开裂,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采用的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主要由废弃资源构成,解决建筑垃圾堆放占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减少了常规筑路砂石材料的使用,因此工程造价得以降低;此外,该工程技术易掌握,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化泥浆土充填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之间空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层,2-基层,3-底基层,4-路基,5-透层,6-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7-固化泥浆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由铺设的面层1、基层2、底基层3和路基4构成,面层1与基层2之间设置有透层。其中,面层1采用沥青或水泥混凝土,厚度为10~18cm。基层2、底基层3和路基4均由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构成骨架结构,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之间空隙由固化泥浆土7充填密实,如图2所示。一般地,基层2的厚度为20~30cm,基层2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的孔隙率为20%~25%。底基层3的厚度为20~40cm,底基层3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25%~35%。路基4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的孔隙率为25%~35%。
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由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级配设计之后拌和均匀而成,其颗粒组成如表1所示。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是指以废砖瓦、废混凝土块、废石块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圾,利用机械设备破碎处理后,分离出金属、塑料、木材等杂物,最终生成的粒料。
表1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颗粒组成
固化泥浆土7以钻孔灌注桩施工现场产生的泥浆为原材料,原状泥浆的含水率为160%,按质量比5%~7%加入固化剂中并搅拌均匀,其中用于基层2、底基层3、路基4的固化泥浆土在原状泥浆中掺加固化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6%、7%。固化剂采用世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提供的粉末固化剂,型号为GURS-501。
下面以某工程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路面结构的施工过程:
路基4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的孔隙率为40%,施工步骤如下:(1)摊铺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宜采用机械摊铺,松铺系数为1.25~1.40,摊铺后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2)碾压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3)浇筑固化泥浆土7,用泥浆泵将泥浆池中的固化泥浆土7泵送至压实后的结构层中,待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空隙被固化泥浆土7完全充填后,固化泥浆土7沿结构层表面溢出,停止泵送。施工过程中,应持续搅拌固化泥浆土7,防止分层。(4)养生,宜采用覆盖透水土工布洒水养生,保持结构层表面湿润,养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底基层3厚度35cm,其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的孔隙率为30%,施工步骤同路基4。基层2厚度25cm,其中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6的孔隙率为20%,施工步骤同路基4。之后,铺设透层5,所述透层5是在基层2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2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最后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1,厚度10cm。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所述底基层和所述路基均由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骨架结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之间空隙由固化泥浆土充填密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1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基层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2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0~40cm,所述底基层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25%~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的孔隙率为35%~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透层。
CN201820167093.0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Active CN208009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7093.0U CN208009180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7093.0U CN208009180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9180U true CN208009180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7093.0U Active CN208009180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91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8902A (zh) * 2018-11-02 2019-03-1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
CN113548851A (zh) * 2021-07-12 2021-10-26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管泥浆固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方法
CN114717884A (zh) * 2022-04-27 2022-07-08 湖南建工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全风化花岗岩沉积土路基及施工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8902A (zh) * 2018-11-02 2019-03-1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
CN113548851A (zh) * 2021-07-12 2021-10-26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管泥浆固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方法
CN114717884A (zh) * 2022-04-27 2022-07-08 湖南建工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全风化花岗岩沉积土路基及施工法
CN114717884B (zh) * 2022-04-27 2023-11-24 湖南建工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全风化花岗岩沉积土路基及施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31001U (zh) 一种复合透水道路构造
CN100439600C (zh) 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CN208009180U (zh) 一种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集料构成的路面结构
CN108468325B (zh) 一种大面积临海滩涂海泥快速固化施工方法
CN102704364B (zh) 一种粘土包边尾矿砂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07100049A (zh) 一种粘土改良尾矿砂路基填料的施工方法
CN101545234A (zh) 利用建筑垃圾修筑路基和基层的方法
CN106283944B (zh) 压填片石和/或块石加固浅层软基的方法
CN107675577B (zh) 一种软弱土地区道路路基封闭垫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94445A (zh) 一种生态环保彩色透水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05409B (zh) 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复合无机料及其成型方法
CN106116395A (zh) 一种作为道路底基层填料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及其配制方法
CN105152519A (zh) 一种无机淤泥固化剂、筑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828898U (zh) 一种填筑高液限土的路基
CN105951672B (zh) 一种新型堤岸与护坡的施工工艺
CN112206753A (zh) 亲水性聚合物改性膨润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77638A (zh) 基于建筑垃圾的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方法
CN108532401A (zh) 一种珊瑚砂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041916A (zh) 一种土方固化的路基施工方法
CN102617078A (zh) 利用淤泥的港口建设填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6559A (zh) 沙漠地区地表固化方法以及结构
CN113006091B (zh) 一种工程弃土回填再利用的方法
CN101012648A (zh) 利用真空预压密实公路、道路、铁路粘性土路堤及其地基的方法
CN106677003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6359847U (zh) 一种炉渣粉质填料的沥青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11

Address after: 300,000 Gate 1, Building 2, Xinyuan Apartment, Hongqi South Road,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after: Tianjin Saiy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051 No. 239, Yingkou Road,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ity Design Ins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