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5548U - 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5548U
CN208005548U CN201820272681.0U CN201820272681U CN208005548U CN 208005548 U CN208005548 U CN 208005548U CN 201820272681 U CN201820272681 U CN 201820272681U CN 208005548 U CN208005548 U CN 208005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lamping
ontology
flute profile
saw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26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虎
陈应礼
杨凯
朱洪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M-YE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M-YE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M-YE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M-YEAR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5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5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扳手防滑效果差的问题。本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包括:本体,呈杆状设置;开口部,固设在本体一端,开口部呈半包围结构设置,且开口部具有对称设置的两夹爪以及用于连接两夹爪的过渡段,过渡段与两夹爪合围形成夹持槽,在过渡段上设置有若干锯齿,每个夹爪上均对称开设有两角槽且角槽的开口朝向夹持槽设置;套孔部,固设在本体背离开口部一端,在套孔部上贯穿开设有多角孔,开口部、本体以及套孔部三者一体成型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滑效果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固件的手工工具,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
扳手一般分为呆扳手和活动扳手,其中呆扳手又称开口扳手,其一端或两端带有固定尺寸的开口,开口尺寸与螺钉头、螺母的尺寸相适应,并根据标准尺寸制作而成。呆扳手的作用广泛,主要作用于机械检修、设备装置、家用装修、汽车修理等范畴。
日常生产生活中还会用到梅花扳手以及两用扳手,梅花扳手的两端具有带六角孔或十二角孔的工作端,适用于工作空间狭小而无法使用普通扳手的场合;两用扳手则是设置成一端与呆扳手相同,另一端与梅花扳手相同,两端拧转相同规格的螺栓或螺母。
两用呆扳手的两端通常是处于同一平面的,使用时对操作人员的反向作用力较大,市场上出现了扭向扳手,增大了掌部对于杆身的接触面积,使用时相对普通呆扳手减小了使用力度。但是在拆卸生锈或者磨损打滑的螺母时,现有扳手拧动时依旧会出现打滑现象而导致无法拆卸。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两用呆扳手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设计合理、防滑效果好的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防滑效果好的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包括:
本体,呈杆状设置;
开口部,固设在本体一端,所述开口部呈半包围结构设置,且开口部具有对称设置的两夹爪以及用于连接两夹爪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两夹爪合围形成夹持槽,在过渡段上设置有若干锯齿,每个夹爪上均对称开设有两角槽且角槽的开口朝向夹持槽设置;
套孔部,固设在本体背离开口部一端,在套孔部上贯穿开设有多角孔,所述开口部、本体以及套孔部三者一体成型设置。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由扁平状的两板条沿轴向方向垂直相交而成,每个板条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板面以及连接两板面的两侧面,两板条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相互垂直,每个板条上的板面均平滑过渡至另一个板条上的其中一个侧面,两板条相背的两端分别与上述过渡段、套孔部固连。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两夹爪相对的平面为工作面且两工作面平行设置,每个角槽均位于对应夹爪的工作面上,且同一夹爪上两角槽邻近的两个内壁为夹持面,夹持面倾斜过渡至对应工作面,两夹爪上交错设置的两夹持面相互平行。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所述锯齿的数量为两个,两锯齿与两夹爪对应设置且两锯齿之间合围形成缺口,两锯齿相对的面为抵靠面,每个夹爪上靠近过渡段的夹持面与对应锯齿上的抵靠面之间的夹角为60°。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套孔部所在平面与对应板条的板面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呈锐角设置。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所述多角孔由若干弧形槽构成,相邻的两个弧形槽之间形成凸棱,且每个凸棱的横截面均呈等腰三角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锯齿形成缺口能够容纳六角螺母的一个边角,且抵靠面与螺母的外周侧面接触,增大对螺母的夹持效果,避免打滑;同时在夹爪处设置夹持面,同样通过面接触与螺母的外周侧面相贴合,进一步提高对螺母的夹持力度,有利于拧转螺母,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扳手沿顺时针方向拧转的部分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扳手沿逆时针方向拧转的部分使用状态图。
图5是普通扳手拧转的部分使用状态图。
图中,10、本体;11、板面;12、侧面;20、开口部;21、夹爪;211、角槽;212、工作面;213、夹持面;22、过渡段;221、锯齿;222、抵靠面;23、夹持槽;30、套孔部;31、多角孔;311、弧形槽;312、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包括:
本体10,呈杆状设置;
开口部20,固设在本体10一端,开口部20呈半包围结构设置,且开口部20具有对称设置的两夹爪21以及用于连接两夹爪21的过渡段22,过渡段22与两夹爪21合围形成夹持槽23,在过渡段22上设置有多个锯齿221,每个夹爪21上均对称开设有两角槽211且角槽211的开口朝向夹持槽23设置;
套孔部30,固设在本体10背离开口部20一端,在套孔部30上贯穿开设有多角孔31,开口部20、本体10以及套孔部30三者一体成型设置。
现有的两用呆扳手通常是两端与整个扳手是处于同一平面的,使用时对操作人员的反向作用力较大,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扭向扳手,增大了操作员手掌与扳手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用时相对普通呆扳手减小了使用力度。但是在拆卸生锈或者磨损的螺母时,现有的这种扳手拧动时依旧会出现打滑现象而导致无法拆卸。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特别是一种防滑的两用呆扳手,用于安装或拆卸六角螺栓、螺母等螺纹紧固件,通过在夹爪21上设置角槽211与过渡段22上的锯齿221配合作用,将螺母等夹持紧密,便于拧转。
具体的,本扳手包括依次设置的开口部20、本体10以及套孔部30,此处优选开口部20由两夹爪21以及位于两夹爪21之间的过渡段22构成,呈半包围结构设置,并合围形成夹持槽23,工作时,螺母等被夹持在夹持槽23内。
夹爪21上角槽211的设置与锯齿221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强对螺母等的夹持力度,确保夹持稳定,有利于拧转螺母。
套孔部30的设置能够适用于工作空间狭小而无法使用普通扳手的场合,可将套孔部30置于狭小的空间并套于螺母外部,进而拧转螺母。多角孔31的设置能够有效限制螺母,控制螺母随套孔部30(扳手)的转动而转动,便于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本体10由扁平状的两板条沿轴向方向垂直相交而成,每个板条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板面11以及连接两板面11的两侧面12,两板条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11相互垂直,每个板条上的板面11均平滑过渡至另一个板条上的其中一个侧面12,两板条相背的两端分别与上述过渡段22、套孔部30固连。
本体10由两个结构一致的板条沿轴向方向(长度方向)交错垂直相交所构成,板条具有两板面11以及连接两板面11的两侧面12,两板面11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侧面12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板条上的板面11平滑过渡至另一个板条上的其中一个侧面12,两板条之间实际为一体式设置的,且每个侧面12所在直线均与对应的板面11的两边沿相交构成“Y”字形结构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体10实际可以认为是由一整个板条自中部扭转90°形成相互垂直的两端部,两端部分别与开口部20、套孔部30固连。
如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两夹爪21相对的平面为工作面212且两工作面212平行设置,每个角槽211均位于对应夹爪21的工作面212上,且同一夹爪21上两角槽211邻近的两个内壁为夹持面213,夹持面213倾斜过渡至对应工作面212,两夹爪21上交错设置的两夹持面213相互平行。
扳手在使用开口部20进行安装或拆卸螺母等时,螺母被夹持在两夹爪21(工作面212)之间,两工作面212相互平行设置便于夹持螺母,但在实际工作时,如图5所示,夹爪21与螺母之间并非始终紧密贴合,会出现松动或偏移的情况,因此螺母与夹爪21(工作面212)往往是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的,容易导致夹持不稳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工作面212上对称开设两角槽211,角槽211截面呈类“V”形设置,且开口朝向夹持槽23,两角槽211之间实际还间隔了部分工作面212,并非直接相连,此处优选夹持面213为同一夹爪21上两角槽211邻近的两个内壁,两内壁之间间隔工作面212并相互对称。
值得一提的是,两夹爪21上交错设置的两个夹槽上对应的夹持面213相互平行设置,当螺母被夹持在夹持槽23内时,相互平行的两个夹持面213能够与螺母外周侧面上的两个平行面对应接触,达到面接触的目的,有利于对螺母进行夹持。
更进一步地,锯齿221的数量为两个,两锯齿221与两夹爪21对应设置且两锯齿221之间合围形成缺口,两锯齿221相对的面为抵靠面222,每个夹爪21上靠近过渡段22的夹持面213与对应锯齿221上的抵靠面222之间的夹角为60°。
本实施例中优选锯齿221为两个,两锯齿221之间形成的缺口用于供螺母等的六角外形的边角嵌入,具体的,是螺母边角处的侧面12抵靠在两锯齿221相对的两个抵靠面222上。
当螺母被夹持在夹持槽23内时,外周侧面上其中一对平行面被夹持在相互平行的两个夹持面213之间,此时朝向过渡段22的螺母边角嵌入缺口,边角所在的两个侧面12中的一个侧面12抵靠在其中一个抵靠面222上,实际就是螺母上与该对平面相邻且靠近锯齿221的两个侧面12中的一个抵靠在对应的抵靠面222上。
具体的,当扳手带动螺母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螺母与开口部20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当扳手带动螺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螺母与开口部20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
由于螺母的六角外形的内角为120°,因此由图3和图4可知,夹爪21上靠近过渡段22的夹持面213与对应锯齿221上的抵靠面222之间的夹角为60°,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实现螺母与夹持面213、抵靠面222之间面接触的目的,有利于螺母被适宜的夹持在夹持槽23内。
通过三处位置面接触的设置,始终保持螺母与扳手之间的稳定,有利于对螺母进行扭转,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防滑性好。相对于普通开口的扭向扳手,本实施例中的扭向扳手可扭转六角已经磨损的螺母,实用性明显提高。
如图2所示,优选地,套孔部30所在平面与对应板条的板面11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呈锐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套孔部30与对应的板条并未处于同一平面,套孔部30所在平面与对应板条的板面11之间具有角度为锐角的夹角,由图2可知,套孔部30向上倾斜设置。当在狭小空间内使用套孔部30对螺母进行安装与拆卸时,有利于扳手增大活动空间,大大提高使用效果。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多角孔31由多个弧形槽311构成,相邻的两个弧形槽311之间形成凸棱312,且每个凸棱312的横截面均呈等腰三角形设置。
弧形槽311的设置便于螺母的各个边角嵌入,通过设置凸棱312对螺母的外周侧面进行夹持,有效保证对螺母的夹持稳定性。弧形槽311与凸棱312配合作用,同时凸棱31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确保套孔部30自身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弧形槽311与凸棱312的数量均为十二个,实际生产时可按照使用效果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本防滑齿型两用扳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锯齿221形成缺口能够容纳六角螺母的一个边角,且抵靠面222与螺母的外周侧面接触,增大对螺母的夹持效果,避免打滑;同时在夹爪21处设置夹持面213,同样通过面接触与螺母的外周侧面相贴合,进一步提高对螺母的夹持力度,有利于拧转螺母,实用性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呈杆状设置;
开口部,固设在本体一端,所述开口部呈半包围结构设置,且开口部具有对称设置的两夹爪以及用于连接两夹爪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两夹爪合围形成夹持槽,在过渡段上设置有若干锯齿,每个夹爪上均对称开设有两角槽且角槽的开口朝向夹持槽设置;
套孔部,固设在本体背离开口部一端,在套孔部上贯穿开设有多角孔,所述开口部、本体以及套孔部三者一体成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扁平状的两板条沿轴向方向垂直相交而成,每个板条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板面以及连接两板面的两侧面,两板条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相互垂直,每个板条上的板面均平滑过渡至另一个板条上的其中一个侧面,两板条相背的两端分别与上述过渡段、套孔部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其特征在于,两夹爪相对的平面为工作面且两工作面平行设置,每个角槽均位于对应夹爪的工作面上,且同一夹爪上两角槽邻近的两个内壁为夹持面,夹持面倾斜过渡至对应工作面,两夹爪上交错设置的两夹持面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的数量为两个,两锯齿与两夹爪对应设置且两锯齿之间合围形成缺口,两锯齿相对的面为抵靠面,每个夹爪上靠近过渡段的夹持面与对应锯齿上的抵靠面之间的夹角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其特征在于,套孔部所在平面与对应板条的板面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呈锐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孔由若干弧形槽构成,相邻的两个弧形槽之间形成凸棱,且每个凸棱的横截面均呈等腰三角形设置。
CN201820272681.0U 2017-09-19 2018-02-27 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Active CN2080055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98796 2017-09-19
CN201721209879 2017-09-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5548U true CN208005548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2681.0U Active CN208005548U (zh) 2017-09-19 2018-02-27 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5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20977A1 (en) Advanced Holding Apparatus
CN102501201A (zh) 一种可调节式扳手
CN203945298U (zh) 一种丝控活口扳手
CN208005548U (zh) 一种防滑齿型两用扳手
CN202825608U (zh) 一种旋钳
CN201128125Y (zh) 具防滑及防溃角的扳手
CN206254098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CN107097164B (zh) 一种三爪活动式棘轮扳手
CN109458387A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工具的螺钉
CN204673531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CN210550960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扳手
CN210968657U (zh) 一种特殊开口的梅开扳手
CN202241024U (zh) 钢丝钳式扳手
CN220007615U (zh) 一种平面角度可调节组合式活动扳手
CN210476767U (zh) 四头扳手
US20230182274A1 (en) Advanced Holding Apparatus
CN204209596U (zh) 多自由度扳手
AU2022373184B2 (en) Advanced holding apparatus
US20240009815A1 (en) Advanced Holding Apparatus
CN215240512U (zh) 一种组合式圆形卡扣扳手
CN210550727U (zh) 一种新型梅花扳手
CN214604164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用扳手
CN203622288U (zh) 一种角度可调式扳手
CN21073229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CN207953684U (zh) 一种豁口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