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8311U - 立框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立框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8311U
CN207988311U CN201721902429.5U CN201721902429U CN207988311U CN 207988311 U CN207988311 U CN 207988311U CN 201721902429 U CN201721902429 U CN 201721902429U CN 207988311 U CN207988311 U CN 207988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riser
board group
plate
group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024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步挺
周东珊
钟诚
薛猛
王瑾
郑波波
鄢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024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8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8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8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框板组件。立框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立板、以及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立板、以及所述第二平板均为条形板且同向延伸;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均为梯形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框板组件,提高了立板的强度,增加了立板的抗弯曲性能,增加吊顶的稳定性,降低了立板之间的对接难度。

Description

立框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框板组件。
背景技术
吊顶对室内建筑的顶部起到装饰的作用,是室内装修不可或缺的部分,吊顶中的立框由多个立框板围合而成,立框板的强度对吊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现有技术中,立框板为一块立板,一般由三个以上的立板围合成立框,在立板上安装支撑龙骨,通过支撑龙骨与吊件相连接,吊件与吊杆相连接,将吊顶吊挂在顶面上。发明人在实现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以上所述立框板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技术的立框板采用立板结构,立板的强度小,多个立板围合成立框后强度较小,吊顶的结构稳定性差,抗弯曲能力弱;第二,平相邻两个立板在对接时需要多次调整以使两个立板的上下边沿对齐,增加了相邻立板之间对接的难度。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框板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高立板的强度,增加立板的抗弯曲性能,增加吊顶的稳定性,降低立板之间的对接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框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立板、以及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立板、以及所述第二平板均为条形板且同向延伸;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均为梯形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平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均垂直于所述立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板的下底边的两个内角均为45°角;所述第二平板的下底边的两个内角均为45°角。
可选地,所述立框板组件还包括角码,所述角码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上。
可选地,所述角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码沿着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立框板组件还包括加强龙骨,所述加强龙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并与所述立板同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加强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龙骨板、第二龙骨板、以及第三龙骨板,所述第一龙骨板与所述第三龙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龙骨板贴合在所述立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龙骨板贴合在所述立板朝向所述第一平板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立板上连接有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贴合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第二对接板朝背向所述第一平板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框板组件,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可以增加立板的强度,提高立框板组件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吊顶的稳定性,相邻的两个立框板组件在对接时,两个第一平板相对接,两个第二平板相对接后两个立板的上边沿与下边沿均处于对齐的状态相对接,无需进行位置调整,降低了立板之间的拼接难度,简化了拼接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立框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立框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框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1、立板2、以及第二平板3。
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平板1与所述第二平板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板1、所述立板2、以及所述第二平板3均为条形板且同向延伸,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3增加了立板2的结构强度,多个带有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3的立板2围合成的立框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抗弯曲能力增加,有利于维持吊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平板1与所述第二平板3均为梯形板,所述第一平板1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2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3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2相连接,可使第一平板1上沿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平板3上沿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边之间的距离均沿远离立板2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3均凸出于立板2。以使相邻两个立框板组件对接时,两个第一平板1可以稳定对接、两个第二平板3可以稳定对接。通过两个拼接后第一平板1和两个拼接后第二平板3的定位作用,两个立板2的上边沿与下边沿均处于对齐的状态相对接,无需多次调整,降低了立板2之间对接的难度,简化了拼接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框板组件,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3可以增加立板2的强度,提高立框板组件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吊顶的稳定性,相邻的两个立框板组件在对接时,两个第一平板1相对接,两个第二平板3相对接后两个立板2的上边沿与下边沿均处于对齐的状态相对接,无需进行位置调整,降低了立板2之间的拼接难度,简化了拼接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板1平行于所述第二平板3,在立框板组件对接时,相邻两个第一平板1对接后可使第二平板3同样处于相对接的状态,可进一步地简化相邻的立框板组件拼接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第一平板1与所述第二平板3均垂直于所述立板2,立板2和第一平板1之间、立板2和第二平板3之间均为直角,可以增加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3对立板2的支撑作用,提高立板2的抗弯曲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1的下底边的两个内角均为45°角;所述第二平板3的下底边的两个内角均为45°角,可使相邻两个立框板组件对接时,两个第一平板1无缝对接;两个第一平板1无缝对接;两个立板2同样无缝对接,使相邻的立框板组件在对接时拼缝处稳固对接,拼接的更加精确,保证了吊顶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立框板组件还包括角码,所述角码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所述第一固定板41固定在所述立板2上,所述第二固定板42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3上。角码增加了立板2与第二平板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角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码沿着所述立板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上述设置方式可使立板2与第二平板3沿着共同的延伸方向稳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立框板组件还包括加强龙骨,所述加强龙骨安装在所述立板2上并与所述立板2同向延伸。加强龙骨可以进一步地增加立板2的稳定性,防止立板2发生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龙骨板51、第二龙骨板52、以及第三龙骨板53,所述第一龙骨板51与所述第三龙骨板5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龙骨板52贴合在所述立板2上。第一龙骨板51、第二龙骨板52、以及第三龙骨板53限定出支撑空间,支撑立框板组件的方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墙面上,方钢位于两个所述墙面之间的部分可以穿设过支撑空间进而支撑起立框板组件,实现无吊杆挂接,简化了立框板组件的挂接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二龙骨板52贴合在所述立板2朝向所述第一平板1的表面上。第一平板1位于立板2的外侧表面上,上述可使支撑空间位于立板2的外表面上,便于加强龙骨穿设过支撑空间。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过程,所述立板2上连接有对接件6,所述对接件6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对接板61和第二对接板62,所述第一对接板61贴合固定在所述立板2上,所述第二对接板62朝背向所述第一平板1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立框板组件对接时,两个立板2相对接,此时第一对接板61和第二对接板62分别固定在相对接的两个立板2上,提高立板2对接后的稳定性,保证吊顶结构稳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框板组件,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3可以增加立板2的强度,提高立框板组件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吊顶的稳定性,相邻的两个立框板组件在对接时,两个第一平板1相对接,两个第二平板3相对接后两个立板2的上边沿与下边沿均处于对齐的状态相对接,无需进行位置调整,降低了立板2之间的拼接难度,简化了拼接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立板、以及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立板、以及所述第二平板均为条形板且同向延伸;
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均为梯形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的上底边与所述立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均垂直于所述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的下底边的两个内角均为45°角;所述第二平板的下底边的两个内角均为45°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框板组件还包括角码,所述角码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在于,所述角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码沿着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框板组件还包括加强龙骨,所述加强龙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并与所述立板同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龙骨板、第二龙骨板、以及第三龙骨板,所述第一龙骨板与所述第三龙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龙骨板贴合在所述立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龙骨板贴合在所述立板朝向所述第一平板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立框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连接有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贴合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第二对接板朝背向所述第一平板的方向延伸。
CN201721902429.5U 2017-12-30 2017-12-30 立框板组件 Active CN207988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2429.5U CN207988311U (zh) 2017-12-30 2017-12-30 立框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2429.5U CN207988311U (zh) 2017-12-30 2017-12-30 立框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8311U true CN207988311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1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02429.5U Active CN207988311U (zh) 2017-12-30 2017-12-30 立框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8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2982A (zh) 墙面找平总成及安装方法
CN205745964U (zh) 一种显示器拼接屏安装支架
CN207988311U (zh) 立框板组件
CN108086564A (zh) 吊顶立框模块及安装方法
CN103955307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7998968U (zh) 吊顶立框模块
CN207998970U (zh) 跌级立框装置
CN206342313U (zh) 一种可调节滑道角度的窗帘
CN206352397U (zh) 一种用于连接支柱和顶盘的辅助工装
CN102966645B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108049555A (zh) 悬臂吊顶及安装方法
CN207499700U (zh) 船用可拆门框
CN207998976U (zh) 悬臂吊顶
CN209277347U (zh) 一种隐框中空玻璃连接结构
CN206303413U (zh) 一种折叠桌
CN207407541U (zh) 一种太阳能面板支架
CN204952175U (zh) 一种带安全杆的加强型可调节篮球架
CN216740823U (zh) 一种混凝土柱直角支撑加固结构
CN207064409U (zh) 一种高效的拼接板及连接件
CN204679898U (zh) 包覆式撑持底座结构
CN209157527U (zh) 一种型材柜焊接工装
CN207277792U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坡地平台操作脚手架
CN2893739Y (zh) 照相机
CN211092772U (zh) 柜体调整水平结构
CN211474600U (zh) 一种易于拼接的轻型石材蜂窝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