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2754U -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2754U
CN207972754U CN201820231912.3U CN201820231912U CN207972754U CN 207972754 U CN207972754 U CN 207972754U CN 201820231912 U CN201820231912 U CN 201820231912U CN 207972754 U CN207972754 U CN 207972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fork
follower
shaft
transmiss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19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文涛
姜伟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ipbuilding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QINGDAO filed Critical BEIHAI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18202319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2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2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2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包括壳体、电机、传动装置、第一摇动机构和第二摇动机构,传动装置位于壳体内,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一被动轮,第一主动轮侧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刹车器和第二被动轮,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主动轮和第三被动轮,第三主动轮上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二被动轮通过单向轴承套接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一摇动机构包括第一摇杆和第一连杆,第二摇动机构包括第二摇杆和第一拨叉杆,第二摇杆通过第一拨叉杆与第二传动轴相连,该吊放系统实现物件的快速吊放,结构简单新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船,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非常多的大船布置中,通常会为艇筏配置有多个救生筏。根据救生设备的设计,艇筏吊由于需手动回收救助艇,由于救助艇重量远远高于吊钩重量,传动一般需要三级甚至更高,因此传动比非常大,手动提升特别慢。因此增加一种可以快速回收吊钩的装置将非常必要,但是由于SOLAS规范的要求,绝对不能影响原来的电动提升、重力降放和手动提升救助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该吊放系统可实现物件的快速吊放,结构简单新颖,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包括壳体、电机、传动装置、第一摇动机构和第二摇动机构,传动装置位于壳体内,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一被动轮,电机的转轴穿过壳体与第一主动轮相连,第一主动轮侧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主动轮的外端啮合第一被动轮,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刹车器和第二被动轮,第一被动轮通过离合刹车器与第二被动轮相连,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主动轮和第三被动轮,第三主动轮上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二被动轮通过单向轴承套接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一摇动机构包括第一摇杆和第一连杆,第一摇杆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第二摇动机构包括第二摇杆和第一拨叉杆,第二摇杆通过第一拨叉杆与第二传动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轴由轴体和连接在轴体前端的第一拨叉头组成,轴体为阶梯轴,第一拨叉头的前端面为异形端面,第一拨叉头的前端面由左下倾斜面和右上倾斜面相接形成。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左侧端设置有辊筒机构,第三被动轮啮合在第三主动轮的外端,辊筒机构的转轴穿过壳体与第三被动轮的转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拨叉杆包括拨叉杆体和连接在拨叉杆体上的第二拨叉头,第二拨叉头的端面为异形端面,第二拨叉头的前端面由左上倾斜面和右下倾斜面相接形成,第一拨叉头与第二拨叉头适配相接,第二摇杆通过第二拨叉头可带动第二传动轴顺时针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通过第一法兰连接在壳体的下部的右侧端,第一传动轴的头部位于第一套管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拨叉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通过第二法兰连接在壳体的中部的右侧端,第二传动轴的头部位于第二套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在降放系统中设置有单向轴承、第一摇动机构和第二摇动机构。单向轴承可实现第二被动轮和第二传动轴之间的单向传动,当物件放降时,第二传动轴反转,第二传动轴的反转只会带动单向轴承空转,而不会带动第二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被动轮转动。这种单向传动的方式,避免了反转时的产生多级传动,使用更安全可靠。第二摇动机构中设置有新型的第一拨叉杆,第一拨叉杆与第二传动轴中的新型的第一拨叉头单向配合传动,可保证第二传动轴反转时,第二传动轴不会带动第一拨叉杆转动。这种单向拨叉传动的结构,即保证了转动时的正常传动作用,还保证了第二传动轴反转时不会带动第一拨叉杆转动,避免第二传动轴突然反转带动第二摇动机构的反转而发生事故,使用更安全可靠。上述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简单易操作,方便维修,结构新颖,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第二传动轴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是第一拨叉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包括电机1、传动装置、第一摇动机构2、第二摇动机构3和壳体4,传动装置位于壳体4,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5、第二传动机构6和第三传动机构7。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主动轮51和第一被动轮52,电机1的转轴穿过壳体4的下部的左端壁与设置在壳体4下部内的第一主动轮51相连,第一主动轮51侧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53,第一主动轮51的外端啮合第一被动轮52。
第二传动机构6包括离合刹车器61和第二被动轮62,离合刹车器61连接在的壳体4的侧端,第一被动轮52通过离合刹车器61与第二被动轮62相连。第三传动机构7包括第三主动轮71和第三被动轮72,第三主动轮71上连接有第二传动轴73,第二被动轮62通过单向轴承621套接在第二传动轴73上。上述单向轴承621,为单向旋转的轴承,第二被动轮62可通过单向轴承62和第二传动轴73带动第三主动轮71旋转,第三主动轮71不能通过第二传动轴73和单向轴承62带动第二被动轮62旋转。壳体4的上部的左侧端设置有辊筒机构41,第三被动轮72啮合在第三主动轮71的外端,辊筒机构41的转轴穿过壳体4与第三被动轮72的转轴相连。
第二传动轴73由轴体74和连接在轴体74前端的第一拨叉头75组成,轴体74为阶梯轴,第一拨叉头75的前端面为异形端面,第一拨叉头75的前端面由左下倾斜面和右上倾斜面相接形成。左下倾斜面位于第一拨叉头75前端面的左半部上,右上倾斜面位于第一拨叉头75前端面的右半部上,左下倾斜面为上端高下端低的端面,右下倾斜面为下端高上端低的端面。
第一摇动机构2包括第一摇杆21和第一连杆22,第一摇杆21通过第一连杆22与第一传动轴53相连。第一连杆22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套管23,第一套管23通过第一法兰231连接在壳体4的下部的右侧端,第一传动轴53的头部位于第一套管23内。
第二摇动机构3包括第二摇杆31和第一拨叉杆32,第二摇杆31通过第一拨叉杆32与第二传动轴73相连。第一拨叉杆32包括拨叉杆体321和连接在拨叉杆体321上的第二拨叉头322,第二拨叉头322的端面为异形端面,第二拨叉头322的前端面由左上倾斜面和右下倾斜面相接形成。第一拨叉杆32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套管33,第二套管33通过第二法兰331连接在壳体4的中部的右侧端,第二传动轴73的头部位于第二套管33内。
第一拨叉头75与第二拨叉头322为单向传动,第二摇杆31通过第二拨叉头322可带动第二传动轴73转动,当第二传动轴73反向转动时,第二传动轴73不会带动第二摇杆31转动。例如辊筒机构41上通过缆绳连接的物件因意外原因突然落下时,辊筒机构41会急速旋转,由于第三传动机构7的传动作用,第二传动轴73也会旋转,而第一拨叉头75与第二拨叉头322的这种单向传动结构,可防止第二传动轴73带动第二摇动机构3转动,避免第二摇动机构3突然旋转而导致意外发生。
上述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辊筒机构41上缠绕有缆绳,当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吊起物件时,电机1转动,电机1依次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第二传动机构6和第三传动机构7的传动作用,带动辊筒机构41转动,当降放物件时,抬起离合刹车器61,第一被动轮52和第二被动轮62之间无法传动,吊起的物件逐渐实现降放。当需要手动提升物件时,根据物件的重量来选择摇动第一摇杆21或者第二摇杆31,来带动辊筒机构41转动,从而提升物件。第一拨叉杆32的设计就保证了物件下降时,第二传动轴73不会带动第二摇动机构3转动,结构简单新颖,实用性高。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传动装置、第一摇动机构和第二摇动机构,传动装置位于壳体内,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一被动轮,电机的转轴穿过壳体与第一主动轮相连,第一主动轮侧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主动轮的外端啮合第一被动轮,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刹车器和第二被动轮,第一被动轮通过离合刹车器与第二被动轮相连,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主动轮和第三被动轮,第三主动轮上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二被动轮通过单向轴承套接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一摇动机构包括第一摇杆和第一连杆,第一摇杆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第二摇动机构包括第二摇杆和第一拨叉杆,第二摇杆通过第一拨叉杆与第二传动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由轴体和连接在轴体前端的第一拨叉头组成,轴体为阶梯轴,第一拨叉头的前端面为异形端面,第一拨叉头的前端面由左下倾斜面和右上倾斜面相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左侧端设置有辊筒机构,第三被动轮啮合在第三主动轮的外端,辊筒机构的转轴穿过壳体与第三被动轮的转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叉杆包括拨叉杆体和连接在拨叉杆体上的第二拨叉头,第二拨叉头的端面为异形端面,第二拨叉头的前端面由左上倾斜面和右下倾斜面相接形成,第一拨叉头与第二拨叉头适配相接,第二摇杆通过第二拨叉头可带动第二传动轴顺时针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通过第一法兰连接在壳体的下部的右侧端,第一传动轴的头部位于第一套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叉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通过第二法兰连接在壳体的中部的右侧端,第二传动轴的头部位于第二套管内。
CN201820231912.3U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Active CN207972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1912.3U CN207972754U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1912.3U CN207972754U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2754U true CN207972754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1912.3U Active CN207972754U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2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3652A (zh) 一种手拉葫芦
CN207972754U (zh) 一种用于救助艇和救生筏的新型吊降放系统
CN208237055U (zh) 一种减速机外壳
CN202245713U (zh) 起重机用旋转吊钩
CN206345595U (zh) 一种rov吊放快速挂钩器
CN205494704U (zh) 手摇式自控升降高楼救生装置
CN201395465Y (zh) 单臂式全自动永磁吸吊器
CN102588469A (zh) 一种逆停止器
CN203319594U (zh) 手摇机构
CN205257777U (zh) 一种铲机回转机构专用吊具装置
CN204784441U (zh) 绳索连接扣
CN105347214A (zh) 一种手拉葫芦
JP6733321B2 (ja) 吊荷方向制御装置
CN203865925U (zh) 一种用于收放工作艇的绞车
KR20160130800A (ko) 영구 자석 동기 모터를 갖춘 리프팅/스키딩 디바이스
CN206266142U (zh) 一种船舶电动悬臂组合吊机
CN103991809A (zh) 一种用于收放工作艇的绞车
CN204751912U (zh) 一种电动旋转吊钩装置
CN207209735U (zh) 一种自动旋转吊环装置
CN208667979U (zh) 一种新型主动推进轮
CN204372061U (zh) 齿轮减速器及起吊装置
CN210418918U (zh) 一种起重设备专用电磁吸盘
CN216356335U (zh) 一种具有防潮性能的齿轮减速步进电机
CN206354219U (zh) 一种采用铸铁法兰盘的三浮球叶轮式增氧机
CN206315420U (zh) 一种自主拖曳式水下流感推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20 No. 369, Lijiang East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hipbuilding Group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20 No. 369, Lijiang East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HEAVY INDUST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4

Address after: 369 Lijiang Ea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hipbuilding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20 No. 369, Lijiang East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Shipbuilding Group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