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9649U -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9649U
CN207959649U CN201721902263.7U CN201721902263U CN207959649U CN 207959649 U CN207959649 U CN 207959649U CN 201721902263 U CN201721902263 U CN 201721902263U CN 207959649 U CN207959649 U CN 207959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structure
wall
wall body
roof
l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02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慧楠
杨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721902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9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9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96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电动天窗、反光层、屋面模块、风帽模块和太阳能转换模块,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顶层以及其两侧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风向,第一墙体结构在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在迎风侧,第一墙体结构上设置有电动天窗和反光层,所述的屋面模块是建筑物屋体与该新型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风帽模块设置在迎风侧的第二墙体结构上,太阳能转换模块固定在所述顶层和风帽模块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利用漫反射折、热压和风压的原理,使得建筑物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得到良好的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属于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的地区,空气的湿度比较大,城市内的风速较小,导致建筑物内的风速较小,所以,对建筑物屋顶的通风性能要求颇高。况且,在当下关注建筑物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建筑物的自然采光、通风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类似建筑中庭这类的特殊空间。
目前,建筑物的采光通风方式一般是直接在屋顶设置天窗装置,如在屋顶设置Velux天窗,增加这样额外的采光通风装置不仅价格昂贵,还会使得建筑物室内有直接眩光,且容易因温室效应而过热。另外,增加这样的装置不能很好的改善建筑物内的通风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建筑物屋顶,利用漫反射、热压和风压的原理,使得建筑物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电动天窗、反光层、屋面模块、风帽模块和太阳能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顶层和设置在所述顶层两侧,并与所述顶层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关于所述顶层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其中,上墙体与下墙体通过中墙体连接,呈异面平行,也就是,所述的上墙体与所述的下墙体在竖直方向是平行关系,且不在同一平面;
电动天窗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上,该上墙体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相连;
反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内侧墙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连接处设置的,并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平行的斜面结构的上表面,
所述的屋面模块是建筑物屋体与所述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屋面模块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的下边缘相连;
所述的风帽模块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的上边缘相连,斜向下,并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的夹角为锐角;
太阳能转换模块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的顶层和所述风帽模块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中的支撑框架和风帽模块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通过安装在太阳能转换模块上的矩形钢管和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和第二墙体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层顶和所述的屋面模块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的顶层与所述的屋面模块所在的平面呈异面平行关系。
优选地,所述的反光层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的屋顶不仅增加了室内的高度又按照建筑物所处地域的风向设置有风帽,使得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的状况不仅可利用“烟囱效应”改善又可利用风压原理改善。
2)本实用新型的屋顶中设置有贴有反光膜的结构,太阳光通过电动天窗进入建筑物室内后,经过反射膜的两次反射,使进入建筑物室内的太阳光变得柔和,不会发生直接眩光现象。
3)本新型安装的太阳能转换模块可收集光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建筑内部的使用,节约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转换模块固定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改善通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图中:1-支撑框架;2-电动天窗;3-反光层;4-屋面模块;5-风帽模块6-太阳能转换模块;7-建筑物屋体;11-顶层;12-第一墙体结构;13-第二墙体结构;121-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2-第一墙体结构中墙体;123-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1-第二墙体结构上墙体;132-第二墙体结构中墙体;133-第二墙体结构下墙体;61-矩形钢管;62-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31-斜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支撑框架1,电动天窗2、反光膜3、屋面模块4、风帽模块5和太阳能转换模块6,所述的支撑框架1包括顶层11和设置在所述顶层11两侧,并与所述顶层11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12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13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关于所述顶层11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结构,其中,上墙体与下墙体通过中墙体连接,呈异面平行,也就是,所述的上墙体与所述的下墙体在竖直方向是平行关系,且不在同一平面。优选地,为了建筑物美观与牢固,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1的层顶11和所述的屋面模块4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顶层11与所述的屋面模块4所在的平面为平行关系,所述的整个支撑框架1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
电动天窗2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上,该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11相连。
反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内侧墙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32连接处设置的,并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平行的斜面结构31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所述的屋面模块4是建筑物屋体7与所述采光通风兼备屋顶的连接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的下边缘相连。
所述的风帽模块5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上边缘相连,且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的风帽模块5也是有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
太阳能转换模块6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1的顶层11和所述风帽模块5的上表面,为建筑物室内供电。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6通过安装在太阳能转换模块6上的矩形钢管61和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62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天窗和太阳能转换模块都是现有的已知技术,故不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改善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情况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风帽模块5的方向和位置与该地区全年的主导风向一致,属于排风型风帽。在室外有一定的风速下,可以对室外的风产生较强的风压,使得风帽模块5的部分产生正风压,电动天窗2处产生负风压,使得室内的风可以通过屋顶的电动天窗2,快速的排处室内,让室内的风速加快。在建筑外风速很小的情况下,风压产生作用很小的时候。由于该新型的屋顶拔高了建筑物本身的高度,所以提高了热压通风的速度,从而促进了建筑物室内的排风的速度,加快了室内的通风。
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防眩光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建筑物室外的太阳光通过电动天窗2射入建筑物的屋顶,先后经过两次漫反射之后,使得进入建筑物室内的光线变得柔和,不会发生直接眩光现象,为了保证防眩光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作为反光层,该材质的的总反射率高达百分八十,漫反射率高达百分七十,规则的反射率仅有百分十,具有良好的漫反射性能,大大地降低了直接进入建筑物室内的太阳光,防眩光的效果良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1),电动天窗(2)、反光层(3)、屋面模块(4)、风帽模块(5)和太阳能转换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包括顶层(11)和设置在所述顶层(11)两侧,并与所述顶层(11)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12)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13)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关于所述顶层(11)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结构,其中,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通过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连接,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通过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32)连接;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呈异面平行,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也呈异面平行;
电动天窗(2)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上,该上墙体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11)相连;
反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内侧墙壁上和斜面结构(31)的上表面;
所述的屋面模块(4)是建筑物屋体(7)与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屋面模块(4)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的下边缘相连;
所述的风帽模块(5)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上边缘相连,斜向下,并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夹角为锐角;
太阳能转换模块(6)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1)的顶层(11)和所述风帽模块(5)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和风帽模块(5)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6)通过安装在太阳能转换模块(6)上的矩形钢管(61)和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62)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分别与所述的顶层(11)和所述的屋面模块(4)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顶层(11)与所述的屋面模块(4)所在的平面呈异面平行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 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分别与所述的顶层(11)和所述的屋面模块(4)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顶层(11)与所述的屋面模块(4)所在的平面呈异面平行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CN201721902263.7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59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2263.7U CN20795964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2263.7U CN20795964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9649U true CN207959649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022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5964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96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419A (zh) * 2022-02-24 2022-05-13 陕西华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受限空间内漫反射复合式采光天窗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419A (zh) * 2022-02-24 2022-05-13 陕西华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受限空间内漫反射复合式采光天窗及其施工方法
CN114482419B (zh) * 2022-02-24 2022-08-26 陕西华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受限空间内漫反射复合式采光天窗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8305Y (zh) 一种节能温室
CN102003045A (zh) 太阳能电池瓦
CN207959649U (zh) 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
WO2017101697A1 (zh) 一种节能屋顶
CN104120817A (zh) 一种模块化太阳能光伏屋顶
CN206752880U (zh) 一种可降低建筑能耗的热电联产轻钢厂房屋顶
CN201850709U (zh) 廊型绿色节能屋顶
CN102518318B (zh) 一种基于环境的节能原型屋建筑
CN209328923U (zh) 一种提高光转换率的太阳能光伏玻璃
CN109653450A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01722854U (zh) 多功能屋顶
CN209277409U (zh) 一种集电光伏瓦、连接结构及屋面结构
CN208768017U (zh) 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
CN207919914U (zh) 光伏瓦
CN206090982U (zh) 一种节能型全玻璃幕墙
CN201354521Y (zh) 一种大进风式通风外墙的厂房结构
CN205935435U (zh) 坡屋面中空弧玻组件
CN207260458U (zh) 一种新型通风气楼
CN201411831Y (zh) 玻璃瓦
CN212295837U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
CN201635420U (zh) 节能型房屋
CN202850298U (zh) 加强型高透光自然通风气楼
CN219671809U (zh) 光伏采光屋顶
CN207967013U (zh) 一种专用于建筑物屋顶的波形太阳能光电瓦片
CN2497227Y (zh) 嵌入式太阳能屋顶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