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567U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567U
CN207955567U CN201820382367.8U CN201820382367U CN207955567U CN 207955567 U CN207955567 U CN 207955567U CN 201820382367 U CN201820382367 U CN 201820382367U CN 207955567 U CN207955567 U CN 207955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shell
gas
side shield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23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3823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5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可以让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分级排放,避免驾驶员直接与充满气的气囊碰撞造成伤害。所述侧挡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与挡板Ⅱ之间,并且侧挡板将外壳与挡板Ⅱ之间的空间分成三份;所述凹槽Ⅱ设置在侧挡板与挡板Ⅱ、外壳之间;所述凹槽Ⅲ设置在两个侧挡板之间;所述侧挡板下端设有通孔;所述挡板Ⅰ设有多个,并且挡板Ⅰ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外壳、挡板Ⅱ上,挡板Ⅰ的另一端放置在侧挡板上端;所述隔离薄膜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侧挡板之间;所述导热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下端,并且导热板的两端分别与助燃剂、气体发生剂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是位于安全气囊里面的设备。安全气囊设有不同规格的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碰撞时,气体发生器使安全气囊充气后展开,保护乘客的安全。但是气体发生器排出的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气囊饱和,导致驾驶员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很容易撞击在气囊上受伤,所以设计了这种气体发生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有益效益是可以让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分级排放,避免驾驶员直接与充满气的气囊碰撞造成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盖、排气孔、顶板、点火器、凹槽Ⅰ、铰链、挡板Ⅰ、凹槽Ⅱ、侧挡板、通孔、气体发生剂、助燃剂、导热板、挡板Ⅱ、外壳、隔离薄膜、凹槽Ⅲ,可以让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分级排放,避免驾驶员直接与充满气的气囊碰撞造成伤害。
所述外壳为矩形形,并且外壳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挡板Ⅱ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上,并且挡板Ⅱ设有两个;所述凹槽Ⅰ设置在两个挡板Ⅱ之间;所述顶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的上端,并且顶板上设有孔;所述点火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孔上;所述助燃剂放置在凹槽Ⅰ的底端;所述盖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与挡板Ⅱ的上端;所述排气孔设置在盖上;所述气体发生剂放置在外壳底端;所述侧挡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与挡板Ⅱ之间,并且侧挡板将外壳与挡板Ⅱ之间的空间分成三份;所述凹槽Ⅱ设置在侧挡板与挡板Ⅱ、外壳之间;所述凹槽Ⅲ设置在两个侧挡板之间;所述侧挡板下端设有通孔;所述挡板Ⅰ设有多个,并且挡板Ⅰ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外壳、挡板Ⅱ上,挡板Ⅰ的另一端放置在侧挡板上端;所述隔离薄膜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侧挡板之间;所述导热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下端,并且导热板的两端分别与助燃剂、气体发生剂接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剂是硝酸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所述挡板Ⅰ绕铰链向上转动至极限时,挡板Ⅰ位于排气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所述隔离薄膜的材料是塑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所述导热板的材料是铝。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可以让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分级排放,避免驾驶员直接与充满气的气囊碰撞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排放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盖1;排气孔2;顶板3;点火器4;凹槽Ⅰ5;铰链6;挡板Ⅰ7;凹槽Ⅱ8;侧挡板9;通孔10;气体发生剂11;助燃剂12;导热板13;挡板Ⅱ14;外壳15;隔离薄膜16;凹槽Ⅲ17。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盖1、排气孔2、顶板3、点火器4、凹槽Ⅰ5、铰链6、挡板Ⅰ7、凹槽Ⅱ8、侧挡板9、通孔10、气体发生剂11、助燃剂12、导热板13、挡板Ⅱ14、外壳15、隔离薄膜16、凹槽Ⅲ17,可以让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分级排放,避免驾驶员直接与充满气的气囊碰撞造成伤害。
所述外壳15为矩形形,并且外壳15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挡板Ⅱ14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5上,并且挡板Ⅱ14设有两个;所述凹槽Ⅰ5设置在两个挡板Ⅱ14之间;所述顶板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14的上端,并且顶板3上设有孔;所述点火器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孔上;所述助燃剂12放置在凹槽Ⅰ5的底端;所述盖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5与挡板Ⅱ14的上端;所述排气孔2设置在盖1上;所述气体发生剂11放置在外壳15底端;所述侧挡板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5与挡板Ⅱ14之间,并且侧挡板9将外壳15与挡板Ⅱ14之间的空间分成三份;所述凹槽Ⅱ8设置在侧挡板9与挡板Ⅱ14、外壳15之间;所述凹槽Ⅲ17设置在两个侧挡板9之间;所述侧挡板9下端设有通孔10;所述挡板Ⅰ7设有多个,并且挡板Ⅰ7的一端通过铰链6活动连接在外壳15、挡板Ⅱ14上,挡板Ⅰ7的另一端放置在侧挡板9上端;所述隔离薄膜16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侧挡板9之间;所述导热板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14下端,并且导热板13的两端分别与助燃剂12、气体发生剂11接触。使用本装置时,点火器4将助燃剂12点燃,助燃剂12燃烧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导热板13传导至气体发生剂11所在位置,气体发生剂11是硝酸胍,硝酸胍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氮气,一部分氮气经过冲破隔离薄膜16,通过凹槽Ⅲ17、排气孔2进入气囊中,另一部分氮气经过通孔10、凹槽Ⅱ8受挡板Ⅰ7阻挡堆积在凹槽Ⅱ8中,但是氮气不断释放,导致外壳15与挡板Ⅱ14内的压力增大,使凹槽Ⅱ8中的氮气将挡板Ⅰ7顶开,并且通过排气孔2进入气囊中,由于硝酸胍的反应时间小于30微秒,所以挡板Ⅰ7只阻挡较短的时间,但是仍可以保证部分氮气先进入气囊中进行缓冲,然后再全部冲入气囊中对驾驶员进行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气体发生剂11是硝酸胍。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挡板Ⅰ7绕铰链6向上转动至极限时,挡板Ⅰ7位于排气孔2内。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隔离薄膜16的材料是塑料。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导热板13的材料是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时,点火器4将助燃剂12点燃,助燃剂12燃烧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导热板13传导至气体发生剂11所在位置,气体发生剂11是硝酸胍,硝酸胍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氮气,一部分氮气经过冲破隔离薄膜16,通过凹槽Ⅲ17、排气孔2进入气囊中,另一部分氮气经过通孔10、凹槽Ⅱ8受挡板Ⅰ7阻挡堆积在凹槽Ⅱ8中,但是氮气不断释放,导致外壳15与挡板Ⅱ14内的压力增大,使凹槽Ⅱ8中的氮气将挡板Ⅰ7顶开,并且通过排气孔2进入气囊中,由于硝酸胍的反应时间小于30微秒,所以挡板Ⅰ7只阻挡较短的时间,但是仍可以保证部分氮气先进入气囊中进行缓冲,然后再全部冲入气囊中对驾驶员进行保护。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盖(1)、排气孔(2)、顶板(3)、点火器(4)、凹槽Ⅰ(5)、铰链(6)、挡板Ⅰ(7)、凹槽Ⅱ(8)、侧挡板(9)、通孔(10)、气体发生剂(11)、助燃剂(12)、导热板(13)、挡板Ⅱ(14)、外壳(15)、隔离薄膜(16)、凹槽Ⅲ(1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5)为矩形形,并且外壳(15)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挡板Ⅱ(14)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5)上,并且挡板Ⅱ(14)设有两个;所述凹槽Ⅰ(5)设置在两个挡板Ⅱ(14)之间;所述顶板(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14)的上端,并且顶板(3)上设有孔;所述点火器(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孔上;所述助燃剂(12)放置在凹槽Ⅰ(5)的底端;所述盖(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5)与挡板Ⅱ(14)的上端;所述排气孔(2)设置在盖(1)上;所述气体发生剂(11)放置在外壳(15)底端;所述侧挡板(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5)与挡板Ⅱ(14)之间,并且侧挡板(9)将外壳(15)与挡板Ⅱ(14)之间的空间分成三份;所述凹槽Ⅱ(8)设置在侧挡板(9)与挡板Ⅱ(14)、外壳(15)之间;所述凹槽Ⅲ(17)设置在两个侧挡板(9)之间;所述侧挡板(9)下端设有通孔(10);所述挡板Ⅰ(7)设有多个,并且挡板Ⅰ(7)的一端通过铰链(6)活动连接在外壳(15)、挡板Ⅱ(14)上,挡板Ⅰ(7)的另一端放置在侧挡板(9)上端;所述隔离薄膜(16)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侧挡板(9)之间;所述导热板(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挡板Ⅱ(14)下端,并且导热板(13)的两端分别与助燃剂(12)、气体发生剂(1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剂(11)是硝酸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Ⅰ(7)绕铰链(6)向上转动至极限时,挡板Ⅰ(7)位于排气孔(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薄膜(16)的材料是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3)的材料是铝。
CN201820382367.8U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55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2367.8U CN207955567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2367.8U CN207955567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567U true CN207955567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236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55567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5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5626A (zh) * 2021-08-31 2021-1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用防碰撞气袋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5626A (zh) * 2021-08-31 2021-1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用防碰撞气袋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79223B1 (en) Gas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 air bag
EP0280045B1 (en) Gas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 air bag
KR101189467B1 (ko) 차량용 듀얼챔버 에어백의 가스압 조절시스템
KR101460726B1 (ko) 차량의 에어백
CN105083204B (zh) 安全气囊模块
CN105313831A (zh) 气囊装置
CN207955567U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CN203920652U (zh) 汽车保险杠
CN106671930A (zh) 用于车辆的乘客气囊装置
KR101371724B1 (ko) 에어백 커버 및 에어백 모듈
CN207510351U (zh) 汽车环绕保护气囊
KR20130062521A (ko) 벤트 조절수단을 갖는 상해 저감용 에어백 쿠션
JP2008037246A (ja)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263721B1 (ko) 동승석 에어백 장치
CN109677353A (zh) 一种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CN207311341U (zh) 一种用于厢式货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WO2022090756A1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s against fire and injury to pedestrians in case of collision
CN206278055U (zh) 一种防止被方向盘前盖划伤且保护眼睛的安全气囊
CN105818776A (zh) 一种充气力度可调式汽车用安全气囊
KR102501381B1 (ko) 에어백 장치
CN205239434U (zh) 一种客车座椅的气袋式安全保护结构
CN205706577U (zh) 一种主驾驶顶棚防撞击安全气囊
CN107813784B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帘的充气装置
CN204937061U (zh) 一种汽车后座安全栏
CN203753067U (zh) 一种乘用车后排乘员顶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