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013U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013U
CN207955013U CN201820220887.9U CN201820220887U CN207955013U CN 207955013 U CN207955013 U CN 207955013U CN 201820220887 U CN201820220887 U CN 201820220887U CN 207955013 U CN207955013 U CN 207955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extended segment
jet printer
limiting section
recor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08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野太
白野太一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208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墨罐、供墨管以及引导件。记录部能够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墨罐包括用于容纳待供应至记录部的墨水的储墨腔室以及墨水流出部。墨水流出部具有与储墨腔室连通的墨水流出口。供墨管的两端分别与墨水流出口和记录部连接。供墨管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引导件引导供墨管。引导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能够在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供墨管的第一延伸段几乎不可能移动到记录部的移动路径中,避免了对记录部的往复移动造成影响,确保了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至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已知的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1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具体地,在图1至图4中,D11方向为左右方向,D12方向为前后方向。进一步,在图1中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轴、Y轴、Z轴。具体地,Z轴的正方向(反重力方向)为“上”、Z轴的负方向(重力方向)为“下”;Y轴的正方向(喷墨打印机1朝向使用者的方向)为“前”,Y轴的负方向为“后”;X轴的正方向为“右”,X轴的负方向为“左”。
如图1和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9。打印机本体19包括壳体2以及设置在壳体2内的记录部3、引导件40、四个墨罐20、以及四个供墨管5等部件。
如图2至图4所示,墨罐20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储墨腔室23、用于向储墨腔室23注入墨水的注墨部28以及用于使墨水从储墨腔室23流出的墨水流出部26。注墨部28具有与储墨腔室23连通的注墨口29。墨水流出部26具有与储墨腔室23连通的墨水流出口27。
记录部3可以在打印机本体19的壳体2中沿左右方向D11在初始位置(图3)和行程端点位置(未示出)之间往复移动并且可以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记录部3与墨罐20之间通过供墨管5连接。墨罐20中的墨水可以通过供墨管5供应至记录部3。供墨管5具有沿竖直方向Z延伸的第一延伸段45和部分地沿左右方向D11延伸的第二延伸段46。第一延伸段45和第二延伸段46为一体。通常,供墨管5的长度需要足够长,以便于记录部3沿左右方向D11往复移动。
为了便于排布和引导四个供墨管5,打印机本体19的壳体2中还设置有引导件40。如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D12上,引导件40设置在墨罐20与记录部3之间并且位于墨罐20的墨水流出口27的上方。引导件40包括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1和第二延伸段引导部42。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1位于引导件140的面向或者说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用于引导供墨管5的第一延伸段45。第二延伸段引导部42沿左右方向D11延伸,用于在左右方向D11上引导供墨管5的第二延伸段46。
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1还设置有四个限位部43/43’。四个供墨管5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部43/43’中。其中,限位部43/43’在供墨管5的第一延伸段45的周向方向上具有朝向一侧的开口。例如,限位部43具有朝向喷墨打印机1的左侧的开口,限位部43’具有朝向喷墨打印机1的右侧的开口。
在喷墨打印机1的工作过程中,当记录部3沿着左右方向D11往复移动时,供墨管5的第二延伸段46也会随之移动。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延伸段45和第二延伸段46为一体,因此供墨管5的第一延伸段45也有可能会随之移动,使得供墨管5的第一延伸段45可能会从限位部43/43’的开口出来而位于记录部3的移动路径中,特别是在记录部3处于初始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时。如果供墨管5的第一延伸段45位于记录部3的移动路径中,则会影响记录部3的往复移动,特别是影响记录部3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影响喷墨打印机1的正常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墨罐、供墨管以及引导件。所述记录部能够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墨罐包括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记录部的墨水的储墨腔室以及墨水流出部。所述墨水流出部具有与所述储墨腔室连通的墨水流出口。所述供墨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墨水流出口和所述记录部连接。所述供墨管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供墨管。所述引导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
在喷墨打印机的工作过程中,当记录部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时,与记录部连接的供墨管也会随之移动。由于引导件的限位部能够在供墨管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因此即使供墨管的第一延伸段由于记录部的移动而移动,第一延伸段也几乎不可能移动到记录部的移动路径中,避免了对记录部的往复移动造成影响,确保了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引导件的从上表面到下表面沿竖向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第一延伸段穿过所述通孔。使用通孔作为限位部,可以简化引导件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可选地,所述通孔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一侧的边缘距离所述引导件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一侧的边缘预定距离。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一延伸段不会位于记录部的移动路径中。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引导件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侧表面上,所述限位部围绕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包围所述第一延伸段。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引导件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侧表面上。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方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开口。以此方式,限位部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便于将第一延伸段插入限位部中。
可选地,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沿水平的方向观察,在高度方向上,所述限位部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投影和所述记录部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以此方式,一方面,限位部能够对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确保第一延伸段不会移动到记录部的移动路径中,另一方面,避免了在无需限位部的位置处也对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节省了材料。
可选地,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限位部的投影高度与所述重叠区域的高度相等且完全重叠。以此方式,能够使得限位部对第一延伸段的有可能移动到记录部的移动路径中的全部区段进行周向限位,进一步确保了第一延伸段不会移动到记录部的移动路径中。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
可选地,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多个所述墨罐和多个所述供墨管。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多个限位部,所述多个限位部中的每一个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供墨管的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一个限位部,所述一个限位部在所述多个供墨管的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以此方式,引导件上仅需设置一个限位部,因此简化了引导件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可选地,所述供墨管包括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至少一部分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记录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第二延伸段引导部,所述第二延伸段引导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延伸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已知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装配示意图,其中记录部处于中间位置;
图3是图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装配示意图,其中记录部处于初始位置;
图4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5和图6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装配示意图,其中记录部处于中间位置;
图8是图5和图6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其中记录部处于初始位置;
图9是图7和图8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图7和图8中示出的引导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并且记录部处于中间位置;
图12是图11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其中记录部处于初始位置;
图13是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引导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墨罐、引导件、记录部,并且记录部处于中间位置;
图16是图15中示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其中记录部处于初始位置;
图17是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引导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引导件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引导件、记录部、供墨管在装配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 喷墨打印机 19/119 打印机本体
2/102 壳体 3/103 记录部
20/120 墨罐 23/123 储墨腔室
26/126 墨水流出部 27/127 墨水流出口
28/128 注墨部 29/129 注墨口
5/105 供墨管 45/145 第一延伸段
46/146 第二延伸段 147 过渡区段
40/140/240/340/440 引导件
41/141/241/441 第一延伸段引导部
42/142/242 第二延伸段引导部
443B 第一限位部 443A 第二限位部
453 第一开口 452 第二开口
43/43’/143/243/343/443 限位部
351 通孔 107 出纸盒
106 供纸盒 108 控制面板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3 第三方向 D11 左右方向
D12 前后方向 d 距离
r 半径 Z 竖直方向
149 延伸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性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除了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20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
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图5至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如图5至图8所示,喷墨打印机100主要包括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以及引导件140。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各个部件。
如图5和图6所示,打印机本体119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其具有壳体102。打印机本体119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的供纸盒106和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出纸盒107。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盒106位于出纸盒107的下方。使用者可以在喷墨打印机100的前面操作供纸盒106,以使得供纸盒106可以沿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前后方向)在供纸盒打开位置(图6)和供纸盒关闭位置(图5)之间移动,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将记录介质放入供纸盒106中。使用者也可以在喷墨打印机100的前面操作出纸盒107,以使得出纸盒107沿第三方向D3在出纸盒打开位置和出纸盒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打印机本体119的前侧部还设置有用于操作喷墨打印机100的操作面板108。操作面板108上配置有显示各种信息和设定内容的显示面板以及用于执行各种操作或输入设定内容的操作按键。当然,供纸盒106、出纸盒107以及操作面板108的设置方式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例如,供纸盒106和出纸盒107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为从喷墨打印机100的后面操作,操作面板108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左侧部或右侧部。
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的内部设置有记录部103、墨罐120、引导件140以及供墨管105等部件。图7至图9中为了更清楚地示出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内部的上述部件,移除了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而仅示出了记录部103、墨罐120、引导件140以及供墨管105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如图7和图8所示,记录部103能够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中沿第一方向D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朝左的方向)和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朝右的方向)在初始位置(图8)和行程端点位置(未示出)之间往复移动。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中可以设置有滑架(未示出),记录部103可以在滑架上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尽管在图中为了简洁,仅使用立方体示意性地示出了记录部103,但是记录部103可以包括多个喷嘴(未示出),多个喷嘴可以位于记录部103的底部,并且记录部103能够通过多个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
墨罐12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中。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墨罐120设置在壳体102的右侧并且位于记录部103的前侧。当然,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墨罐120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中的其他位置处,例如左侧。
如图5和图6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四个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左右方向)设置的墨罐120。也就是说,这四个墨罐120可以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四种颜色的墨水。当然,四个墨罐120也可以用于容纳相同颜色的墨水,例如黑色的墨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喷墨打印机100还可以具有其他数量的一个或多个墨罐120,以用于容纳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墨水,或者作为备用墨罐使用。多个墨罐120也可以沿其他方向(例如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沿水平的第三方向D3)设置。
如图7至图9所示,墨罐120包括储墨腔室123以及墨水流出部126。储墨腔室123用于容纳待供应至记录部103的墨水。墨水流出部126具有与储墨腔室123连通的墨水流出口127。容纳在储墨腔室123中的墨水能够通过墨水流出部126的墨水流出口127流出,以通过供墨管105供应至记录部103。可选地,墨罐120还设置有注墨部128。注墨部128具有与储墨腔室123连通的注墨口129,用于向储墨腔室123注入墨水,以重复多次利用墨罐120。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墨部128设置在墨罐120的上表面处并且位于靠前侧的位置处,以便于使用者在喷墨打印机100的前侧将墨水从墨罐120的顶部注入储墨腔室123中。注墨部128构造为向上凸出的具有通孔的圆柱体构件。注墨部128在顶部具有与储墨腔室123连通的注墨口129。墨水流出部126设置在墨罐120的上表面处并且位于靠后侧的位置处,并通过墨水流出通道(未示出)与储墨腔室123连通。墨水流出部126同样构造为向上凸出的具有通孔的圆柱体构件,以便于与供墨管105连接。可选地,墨水流出部126的高度低于注墨部128的高度。墨水流出部126在顶部具有与储墨腔室123连通的墨水流出口127。在喷墨打印机100的记录部103需要墨水时,墨水可以经由墨水流出部126的墨水流出口127流出,以供应至记录部103。
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中设置有与墨罐120的数量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供墨管10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中设置有四个供墨管105。供墨管105的一端与墨水流出部126连接。供墨管105的另一端与记录部103连接。
供墨管105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竖向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Z,也可以略偏离竖直方向Z。也就是说,第一延伸段145可以沿竖直方向Z延伸,也可以略偏离竖直方向Z延伸。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从墨水流出部126沿竖直方向Z向上延伸。多个第一延伸段145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左右方向)设置。
此外,供墨管105还包括第二延伸段146。第二延伸段146的一部分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14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延伸段145(具体地第一延伸段145的上端),另一端连接至记录部103。为了便于第二延伸段146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二延伸段146可以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沿水平的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过渡区段147以及连接至过渡区段147的延伸区段149。第二延伸段146的过渡区段147连接至第一延伸段145的上端。第二延伸段146的延伸区段149连接至记录部103。第一延伸段145以及第二延伸段146(包括过渡区段147和延伸区段149)可以为一体。由于第二延伸段146包括大体沿第三方向D3延伸的过渡区段147,因此可以便于第二延伸段146的延伸区段149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设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段146的过渡区段147可以省略。即第二延伸段146整体都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延伸。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至图9所示,供墨管105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便于与供墨管105连接的记录部103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下端在墨水流出部126的正上方套接在墨水流出部126处,使得供墨管105与墨水流出部126的墨水流出口127连通,从而使得储墨腔室123的墨水可以经由墨水流出口127流入供墨管105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供墨管105的一端也可以插接在墨水流出部126的墨水流出口127中。供墨管105的第二延伸段146的一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延伸段146的过渡区段147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延伸段145的上端并且与第一延伸段145的上端为一体,供墨管105的第二延伸段146的另一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延伸段146的延伸区段149的一端)插接在记录部103中。
如图7至图9所示,在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前后方向)上,引导件140设置在墨罐120与记录部103之间。引导件140用于引导供墨管105,以便于供墨管105从墨罐120的墨水流出部126朝向记录部103延伸。
引导件140包括用于引导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在第三方向D3上,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位于引导件140的后侧(即面向或者说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为引导件140的面向或者靠近记录部103的侧表面。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沿竖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沿竖直方向Z或略偏离竖直方向Z延伸。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140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为竖直面。如上所述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与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平行,以更好地引导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避免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干扰第一延伸段145而影响墨水在第一延伸段145中的流动。
可选地,引导件140还包括用于引导供墨管105的第二延伸段146的第二延伸段引导部142。第二延伸段引导部142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左右方向)延伸,以更好地引导供墨管105的第二延伸段146。
如图7和图10所示,引导件140设置有多个限位部143。多个限位部143中的每一个在一个或多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140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141设置有与供墨管105的数量对应的四个限位部143。每一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部143中。限位部143围绕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包围第一延伸段145,以在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限位部143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四边形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100的工作过程中,当记录部103沿着第一方向D1和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时,与记录部103连接的供墨管105也会随之移动。由于引导件140的限位部143能够在多个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因此即使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由于记录部103的移动而移动,第一延伸段145也几乎不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避免了对记录部103的往复移动造成影响,确保了喷墨打印机100的正常工作。
实际上,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中,只有在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Z的投影与记录部103的投影重叠的区段才有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而影响记录部103的往复移动,因此,可选地,如图9所示,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高度方向或者说竖直方向Z上,限位部143的投影位于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投影与记录部103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在某一方向上的投影”是指投影到该方向上。例如,“在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Z上,限位部143的投影”是指将限位部143投影到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Z。由于在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Z上,限位部143的投影位于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投影与记录部103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因此,一方面,限位部143能够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确保第一延伸段145不会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另一方面,避免了在无需限位部143的位置处也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节省了材料。例如,当引导件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的高度以及供墨管的第一延伸段的高度高于记录部的高度时,第一延伸段引导部和供墨管的第一延伸段的高出记录部的部分可以不设置限位部。
进一步可选地,在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Z上,限位部143的投影高度与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投影和记录部103的投影的重叠区域的高度相等且完全重叠。如上所述的,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中,在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Z的投影与记录部103的投影重叠的区段有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而影响记录部103的往复移动,因此,限位部143的投影高度与上述重叠区域的高度相等且完全重叠,能够使得限位部143对第一延伸段145的有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的全部区段进行周向限位,进一步确保了第一延伸段145不会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140被示出为设置有与供墨管105的数量对应的多个限位部143,但是引导件140也可以设置有少于供墨管105的数量的多个限位部143。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限位部143中的每一个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件140可以设置有两个限位部143,每一个限位部143可以在四个供墨管105中的两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至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具有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将不再进行赘述。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相同,如图11至图13所示,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同样包括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以及引导件240。其中,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引导件240的结构。具体地,不同之处在于引导件240的限位部243的结构。其中在图11至图14中,移除了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以更清楚地示出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内部的记录部103、墨罐120、引导件240、供墨管105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前后方向)上,引导件240设置在墨罐120与记录部103之间。引导件240用于引导供墨管105,以便于供墨管105从墨罐120的墨水流出部126朝向记录部103延伸。
如图11和图14所示,引导件240包括第一延伸段引导部241和第二延伸段引导部242。第一延伸段引导部241为引导件240的面向或者靠近记录部103的侧表面。第一延伸段引导部241用于引导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第二延伸段引导部242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左右方向)延伸,用于引导供墨管105的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延伸段146。
引导件240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241设置有限位部243。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240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241仅设置有一个限位部243。限位部243在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排布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左右方向)上从第一个第一延伸段145延伸至最后一个第一延伸段145。多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均插入这一个限位部243中。也就是说,引导件240的这一个限位部243在多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2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的工作过程中,当记录部103沿着第一方向D1和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时,与记录部103连接的供墨管105也会随之移动。由于引导件240的一个限位部243能够在多个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因此即使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由于记录部103的移动而移动,第一延伸段145也几乎不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避免了对记录部103的往复移动造成影响,确保了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而且由于引导件240上仅需设置一个限位部243,因此简化了引导件240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第三优选实施方式
图15至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根据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具有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将不再进行赘述。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相同,如图15至图17所示,根据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同样包括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以及引导件340。其中,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引导件340的结构。具体地,不同之处在于引导件340的限位部343的结构。其中,在图15至图18中,移除了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以更清楚地示出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内部的记录部103、墨罐120、引导件340、供墨管105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前后方向)上,引导件340设置在墨罐120与记录部103之间。引导件340用于引导供墨管105,以便于供墨管105从墨罐120的墨水流出部126朝向记录部103延伸。
如图15至图18所示,引导件340设置有限位部343。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343为通孔351。通孔351从引导件340的上表面到下表面沿竖向方向延伸。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40设置有与墨罐120的数量对应的四个通孔351。四个通孔351与四个墨罐120以及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的排布方向相同。更具体地,四个通孔351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排布。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通孔351沿喷墨打印机的左右方向排布。
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穿过引导件340的通孔351,从而使得通孔351在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可选地,通孔351的直径可以略大于对应的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直径,以便于第一延伸段145插入对应的通孔351中并且使得通孔351不会影响墨水在第一延伸段145中的流动。
可选地,通孔351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距离引导件340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引导件340的后侧的边缘)预定距离,即通孔351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与引导件340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间隔开。由此,即使在引导件340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与记录部103之间的距离为零的情况下,通孔351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也可以与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间隔开,从而进一步确保了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不会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7所示,通孔351的中心距离引导件340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引导件340的后侧的边缘)预定距离d。该预定距离d大于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半径r。例如,该预定距离d可以比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半径r大大约2mm至4mm。由此,即使在引导件340的靠近记录部103的一侧的边缘与记录部103之间的距离为零的情况下,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也可以与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间隔开,从而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一延伸段145不会位于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的工作过程中,当记录部103沿着第一方向D1和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时,与记录部103连接的供墨管105也会随之移动。由于引导件340的从上表面到下表面沿竖向方向延伸的通孔351作为限位部343能够在多个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因此即使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由于记录部103的移动而移动,第一延伸段145也几乎不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避免了对记录部103的往复移动造成影响,确保了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而且使用通孔351作为限位部343,可以简化引导件340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第四优选实施方式
图19和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根据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具有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将不再进行赘述。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相同,根据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同样包括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以及引导件440。其中,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本体119、记录部103、墨罐120、供墨管10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引导件440的结构。具体地,不同之处在于引导件440的限位部443的结构。图18和图19仅分别示出了根据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引导件44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打印机本体119的壳体102内部的记录部103、墨罐120、引导件440、供墨管105的装配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20所示,在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前后方向)上,引导件440设置在墨罐120与记录部103之间。引导件440用于引导供墨管105,以便于供墨管105从墨罐120的墨水流出部126朝向记录部103延伸。
如图19和图20所示,引导件440包括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41,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41用于引导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41为引导件440的面向或者靠近记录部103的侧表面。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41沿竖向方向延伸。
如图19和图20所示,引导件440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41设置有多个限位部443。多个限位部443中的每一个在一个或多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
具体地,如图19中更清楚地所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440的第一延伸段引导部441设置有与墨罐120的数量对应的多个限位部443。每一个限位部443在对应的一个供墨管105的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限位部443包括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第二限位部443A位于第一限位部443B的上方。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在竖直方向Z上基本对齐,以使得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能够大体竖直地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中。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可以间隔开,也可以彼此紧邻。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还可以为一体。
第一限位部443B具有朝向第二方向D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朝右的方向)的第一开口453。第二限位部443A具有朝向第一方向D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的朝左的方向)的第二开口452。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443B的第一开口453可以朝向第一方向D1,而第二限位部443A的第二开口452可以朝向第二方向D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的工作过程中,当记录部103沿着第一方向D1和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时,与记录部103连接的供墨管105也会随之移动。尽管引导件440的限位部443的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分别具有第一开口453和第二开口452,但是由于第一开口453和第二开口452分别朝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中的一个和另一个,即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二者一起同样能够在多个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供墨管105的第一延伸段145由于记录部103的移动而移动,由于第一延伸段145在周向方向上被限位部443(包括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限位,因此第一延伸段145也几乎不可能移动到记录部103的移动路径中,避免了对记录部103的往复移动造成影响,确保了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而且限位部443上具有第一开口453和第二开口452,便于将第一延伸段145插入限位部443中。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下方的四个第一限位部443B的第一开口453均示出为朝向第二方向D2,位于上方的四个第二限位部443A的第二开口452均示出为朝向第一方向D1,但是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下方的四个第一限位部443B的第一开口453中的一些可以朝向第一方向D1,另一些可以朝向第二方向D2,相应地,位于上方的四个第二限位部443A的第二开口452中的一些可以朝向第二方向D2,另一些可以朝向第一方向D1。只要第一限位部443B的第一开口453和对应的第二限位部443A的第二开口452分别朝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以使得第一限位部443B和第二限位部443A一起能够在第一延伸段145的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145进行限位即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记录部,所述记录部能够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墨罐,所述墨罐包括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记录部的墨水的储墨腔室以及墨水流出部,所述墨水流出部具有与所述储墨腔室连通的墨水流出口;
供墨管,所述供墨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墨水流出口和所述记录部连接,所述供墨管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以及
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供墨管,所述引导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引导件的从上表面到下表面沿竖向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第一延伸段穿过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一侧的边缘距离所述引导件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一侧的边缘预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引导件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侧表面上,所述限位部围绕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包围所述第一延伸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引导件的靠近所述记录部的侧表面上,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方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沿水平的方向观察,在高度方向上,所述限位部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投影和所述记录部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限位部的投影高度与所述重叠区域的高度相等且完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多个所述墨罐和多个所述供墨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多个限位部,所述多个限位部中的每一个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供墨管的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一个限位部,所述一个限位部在所述多个供墨管的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延伸段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管包括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至少一部分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记录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第二延伸段引导部,所述第二延伸段引导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延伸段。
CN201820220887.9U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07955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0887.9U CN207955013U (zh)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0887.9U CN207955013U (zh)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013U true CN207955013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0887.9U Active CN207955013U (zh)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0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181A (zh) * 2019-01-04 2020-07-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数字分配系统、及在微井板中制备及分析多个样本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181A (zh) * 2019-01-04 2020-07-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数字分配系统、及在微井板中制备及分析多个样本的方法
CN111413181B (zh) * 2019-01-04 2024-02-13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数字分配系统、及在微井板中制备及分析多个样本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9975B2 (ja) 液滴噴射装置
US8272721B2 (en) Liquid-drop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artridge
BR112016015309A2 (pt) ?unidade de fornecimento de líquido?
CN207955013U (zh) 喷墨打印机
CN110181946A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
RU2693511C2 (ru) Жидкостный эжек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US1066873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207955027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7955028U (zh) 喷墨打印机
JPS6315752A (ja) カラ−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トリツジ機構
JP2014188965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US9636917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205311073U (zh) 打印头底板、打印小车及喷墨打印装置
US927853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728780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694589B1 (en) Ink cartridge
CN107128077A (zh)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US8814324B2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JP2011131514A (ja) 液体供給装置
CN207535505U (zh)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WO2022071118A1 (e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CN209492284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7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US11697288B2 (e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JP2011183703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