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2286U -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2286U
CN207952286U CN201820144549.1U CN201820144549U CN207952286U CN 207952286 U CN207952286 U CN 207952286U CN 201820144549 U CN201820144549 U CN 201820144549U CN 207952286 U CN207952286 U CN 207952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ending
wire body
transmission wire
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445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昌林
王林
罗兆军
张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fi Lase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fi Las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fi Las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fi Las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445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2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2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2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压舌、推头、折弯摆臂、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竖直设置在传送线体的侧边,且第一气缸的伸缩端朝上;压舌的固定端与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压舌的动作端与传送线体垂直设置;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设置在传送线体的同侧,第二气缸的伸缩端朝下,且第二气缸与传送线体的夹角呈钝角;折弯摆臂的固定端与第二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折弯摆臂的动作端位于压舌的下方;压舌与推头相对设置,且压舌与推头的间距不小于电池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折弯装置,实现自动折弯电池极耳,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折弯效果好、生产效率高,且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其性价比越来越高,导致电池的性能被广泛关注。在近几年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发展,对电池的容量、安全性、电池极耳间距与电池的封装等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极耳,是生产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例如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体。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的正负极耳进行折弯是电池封装前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
在电池的极耳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从电池芯中引出的正负极耳进行折弯处理,使得折弯后的极耳与电池芯上表面齐平,目前极耳折弯的过程一般都依赖于人工来完成,这不仅增加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由于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影响电池极耳折弯的准确率。另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线运行速度的提升,人工移取电池在速度上存在极大限制,无法达到现代大工业生产线速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压舌、推头、折弯摆臂、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竖直设置在传送线体的侧边,且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朝上;所述压舌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压舌的动作端与所述传送线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同侧,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朝下,且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传送线体的夹角呈钝角角;所述折弯摆臂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折弯摆臂的动作端位于所述压舌的下方;所述压舌与所述推头相对设置,且所述压舌与所述推头的间距不小于电池的长度。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横向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朝向所述第一气缸;所述推头的固定端与所第三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推头的动作端与所述传送线体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压头,所述压头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压头的动作端位于所述传送线体的上方。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压紧座,所述压紧座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传送线体之间,且所述压紧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压头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压紧座的另一端;所述压舌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压紧座的中部。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缸平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压舌之间,所述压紧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平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折弯摆臂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相连,所述第二直线导轨通过所述转接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相连。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侧边;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其中,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和推杆,所述直线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推头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折弯装置,通过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设置压舌,在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设置折弯摆臂,以及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自动折弯电池极耳;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折弯效果好、生产效率高,且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折弯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极耳折弯装置的左视图;
其中,1-第一支撑架;2-第一气缸;3-第一直线导轨;4-传送线体;5-压紧座;6-压舌;7-压头;8-电池;9-推头;10-推杆;11-直线轴承;12-第三气缸;13-第二支撑架;14-第二气缸;15-第二直线导轨;16-转接块;17-折弯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折弯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压舌6、推头9、折弯摆臂17、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2竖直设置在传送线体4的侧边,且所述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朝上;所述压舌6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压舌6的动作端与所述传送线体4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14与所述第一气缸2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4的同侧,所述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朝下,且所述第二气缸14与所述传送线体4的夹角呈钝角;所述折弯摆臂17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折弯摆臂17的动作端位于所述压舌6的下方;所述压舌6与所述推头9相对设置,且所述压舌6与所述推头9的间距不小于电池8的长度。
具体地,在传输电池8的传送线体4的一侧设置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4,且将压舌6与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相连,折弯摆臂17与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相连;且极耳折弯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均伸出。则当传送线体4上的电池8传输至极耳折弯装置处时,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缩回,同时带动压舌6下降,使得压舌6顶住电池8的极耳;随后,推头9向前运动顶住电池8的另一端,从而将电池8固定住,确保极耳折弯的时候电池8不发生位移。当电池8被固定住后,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缩回,同时带动折弯摆臂17向右上方移动。由于压舌6顶住了极耳的末端,当折弯摆臂17向右上方运动时,极耳下方的盖板在折弯摆臂17的作用下,也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完成了极耳的折弯过程。当折弯完成后,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即,活塞杆)和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均伸出,等待对传送线体4输送过来的下一个电池8进行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设置压舌,在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设置折弯摆臂,以及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自动折弯电池极耳;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折弯效果好、生产效率高,且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缸12,所述第三气缸12横向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4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气缸12的伸缩端朝向所述第一气缸2;所述推头9的固定端与所第三气缸12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推头9的动作端与所述传送线体4垂直设置。
具体地,在传送线体4的另一侧设置第三气缸12,且将推头9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三气缸12的伸缩端上,例如,推头9为聚氨酯推头9。且在极耳折弯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三气缸12的活塞杆缩回,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均伸出。则当传送线体4上的电池8传输至极耳折弯装置处时,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缩回,同时带动压舌6下降,使得压舌6顶住电池8的极耳;随后,第三气缸12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推头9向前运动顶住电池8的另一端,从而将电池8完全固定住,确保极耳折弯的时候电池8不发生位移。当电池8被固定住后,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缩回,同时带动折弯摆臂17向右上方移动。由于压舌6顶住了极耳的末端,当折弯摆臂17向右上方运动时,极耳下方的盖板在折弯摆臂17的作用下,也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完成了极耳的折弯过程。当折弯完成后,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即,活塞杆)和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均伸出,第三气缸12的伸缩端缩回,等待对传送线体4输送过来的下一个电池8进行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传送线体的另一侧设置第三气缸,且将推头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三气缸的伸缩端上,则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极耳折弯,提高了极耳折弯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压头7,所述压头7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压头7的动作端位于所述传送线体4的上方。
具体地,在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处连接压头7,且将压头7设置在电池8的上方,例如,压头7为圆柱形聚氨酯压头7。则传送线体4将电池8输送至极耳折弯装置处,且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缩回时,带动压舌6和压头7同时下降,使得压舌6顶住电池8极耳,压头7压紧电池8。随后,第三气缸12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推头9向前运动顶住电池8的另一端,从而将电池8完全固定住,确保极耳折弯时电池8不发生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处设置压头,通过压头、压舌和推头的相互作用,进而将电池牢牢固定,提高了极耳折弯过程的精确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压紧座5,所述压紧座5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2与所述传送线体4之间,且所述压紧座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2的伸缩端上,所述压头7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压紧座5的另一端;所述压舌6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压紧座5的中部。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缸2平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3,所述第一直线导轨3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2与所述压舌6之间,所述压紧座5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3上。
其中,直线导轨运动的作用是用来支撑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依按摩擦性质而定,直线运动导轨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导轨、滚动摩擦导轨、弹性摩擦导轨、流体摩擦导轨等种类。
具体地,在第一气缸2与传送线体4之间横向设置压紧座5,且将压头7和压舌6均设置在压紧座5上,以及将压紧座5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3上,以使压紧座5沿第一直线导轨3移动。则在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缩回时,带动压紧座5沿第一直线导轨3向下移动,同时使得压舌6顶住电池8的极耳,以及压头7压紧电池8。同时,由于压紧座5沿第一直线导轨3移动,则压紧座5在下降时,不会使得压头7压坏电池8,提高了极耳折弯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14平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15,所述折弯摆臂17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5相连,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5通过所述转接块16与所述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相连。
具体地,在折弯摆臂17与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之间设置第二直线导轨15,即,折弯摆臂17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15上,则折弯摆臂17沿着第二直线导轨15移动。且第二直线导轨15通过转接块16与第二气缸14的伸缩端相连,则在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缩回时,折弯摆臂17沿着第二直线导轨15向右上方移动,使得极耳下方的盖板在折弯摆臂17的作用下也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完成极耳的折弯。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架1,所述第一支撑架1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4的侧边;所述第一气缸2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气缸14的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架13,所述第二支撑架13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4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气缸12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3上。
具体地,在传送线体4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3,且第一气缸2的固定端和第二气缸14的固定端均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上,第三气缸12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13上,则使得整个极耳折弯装置较稳固,能够实现精确的对极耳进行折弯。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11和推杆10,所述直线轴承11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3上,所述推杆10的一端穿过所述直线轴承11与所述第三气缸12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推杆10的另一端与所推头9相连。
其中,直线轴承11是一种直线运动系统,用于直线行程与圆柱轴配合使用。由于承载球与轴承外套点接触,钢球以最小的摩擦阻力滚动,因此直线轴承11具有摩擦小,且比较稳定,不随轴承速度而变化,能获得灵敏度高、精度高的平稳直线运动。
具体地,在第二支撑架13上固定直线轴承11,且推杆10穿过该直线轴承11与第三气缸12的伸缩端相连,则在第三气缸12的活塞杆伸出时,推杆10在直线轴承11内向前移动,且推杆10推动推头9向前移动,使得推头9顶住电池8的另一端。通过直线轴承11和推杆10的结合作用,提高了推头9运动的准确性,以使推头9能将电池8的另一端牢牢顶住,且不至于将电池8顶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舌、推头、折弯摆臂、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竖直设置在传送线体的侧边,且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朝上;
所述压舌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压舌的动作端与所述传送线体垂直设置;
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同侧,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朝下,且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传送线体的夹角呈钝角;
所述折弯摆臂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折弯摆臂的动作端位于所述压舌的下方;
所述压舌与所述推头相对设置,且所述压舌与所述推头的间距不小于电池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横向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朝向所述第一气缸;
所述推头的固定端与所第三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推头的动作端与所述传送线体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头,所述压头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压头的动作端位于所述传送线体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座,所述压紧座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传送线体之间,且所述压紧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压头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压紧座的另一端;所述压舌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压紧座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缸平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压舌之间,所述压紧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缸平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折弯摆臂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相连,所述第二直线导轨通过转接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侧边;
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三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轴承和推杆,所述直线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推头相连。
CN201820144549.1U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Active CN207952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4549.1U CN207952286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4549.1U CN207952286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2286U true CN207952286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44549.1U Active CN207952286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22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9434A (zh) * 2019-02-19 2019-05-07 德朗能(张家港)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生产用点焊设备
CN110355470A (zh) * 2019-08-07 2019-10-22 深圳市鑫科高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及转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9434A (zh) * 2019-02-19 2019-05-07 德朗能(张家港)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生产用点焊设备
CN110355470A (zh) * 2019-08-07 2019-10-22 深圳市鑫科高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及转接方法
CN110355470B (zh) * 2019-08-07 2021-03-19 深圳市鑫科高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及转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52286U (zh)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CN105932513B (zh) 天线端子自动压合机的卷料送料机构
CN104907465B (zh) 电线芯自动剪切机
CN211594410U (zh) 电芯下料装置
CN109175021A (zh) 母线槽铜排z形折弯装置
CN207765894U (zh) 一种用于挤出电缆线芯的对冲式挤压机
CN106734395A (zh) 一种具有双随动系统的金属板折弯装置
CN209566193U (zh) 一种平面设计用图纸剪裁器
CN206364120U (zh) 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
CN208004605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软连接包覆极耳整平机构
CN207215050U (zh) 一种轴承的尺寸检测机用夹持机构
CN206370474U (zh) 转运装置
CN210884188U (zh) 一种龙骨输送止挡装置
CN204740912U (zh) 一种小型收卷机用导线装置
CN21024552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贴片固化设备的传输装置及贴片固化设备
CN208147443U (zh) 一种单气缸联动型多工位夹具
CN211363877U (zh) 一种手机盖板玻璃加工用丝网印刷装置
CN209336337U (zh) 一种笔帽拔出输送再盖回装置
CN204054246U (zh) 板材压紧装置
CN209467803U (zh) 软包电芯生产用上下层循环回流运输装置
CN209374579U (zh) 电芯贴侧胶机构
CN209803377U (zh) 一种光纤端面抛光机用推进机构
CN202373916U (zh) 去皮机
CN207787429U (zh) 新型冲头组件
CN206502373U (zh) 一种用于振动盘供料的分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00 Gu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Yifei laser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3, Dingxin Industrial Park,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YIFI LASER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