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0812U -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0812U
CN207950812U CN201721867366.4U CN201721867366U CN207950812U CN 207950812 U CN207950812 U CN 207950812U CN 201721867366 U CN201721867366 U CN 201721867366U CN 207950812 U CN207950812 U CN 207950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side cover
filter cartridge
cover plat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73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佳伟
何彩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AOYU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AO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AOY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AO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673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0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0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0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本过滤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可拆卸连接的侧盖板,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入水口,所述盒体的一侧敞开形成敞口,所述侧盖板盖合所述敞口并形成容纳腔,所述盒体与所述侧盖板两者中至少一个设有排水窗口,所述排水窗口上均覆盖有过滤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需过滤的水经水下清洗机器人的进水口进入容纳腔内,通过过滤膜的过滤,水从排水窗口中排出;由于盒体与侧盖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当过滤盒需要清洗时,将过滤盒从水下清洗机器人内取出的同时,将侧盖板和盒体拆卸分离,然后使用刷子或者高压水枪冲洗过滤膜即可。不仅清洗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和维护。

Description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水下清洗机器人采用的是布制过滤袋。布制过滤袋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清洗和维护,无形中提高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维护的过滤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过滤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可拆卸连接的侧盖板,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入水口,所述盒体的一侧敞开形成敞口,所述侧盖板盖合所述敞口并形成容纳腔,所述盒体与所述侧盖板两者中至少一个设有排水窗口,所述排水窗口上均覆盖有过滤膜。
在本申请中,需过滤的水经水下清洗机器人的进水口进入容纳腔内,通过过滤膜的过滤,水从排水窗口中排出;由于盒体与侧盖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当过滤盒需要清洗时,将过滤盒从水下清洗机器人内取出的同时,将侧盖板和盒体拆卸分离,然后使用刷子或者高压水枪冲洗过滤膜即可。不仅清洗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和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与所述侧盖板上均设有排水窗口,所述盒体上的排水窗口以及侧盖板上的排水窗口均覆盖有过滤膜。
在盒体以及侧盖板上均设有排水窗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过滤盒的过滤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侧盖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盒体的第二端与所述侧盖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盒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侧盖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侧盖板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盖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卡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盖板的第二端的第二卡接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卡于所述第二卡接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入水口内具有密封结构。
设置密封结构能够防止容纳腔内的未过滤的水从入水口回流至进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部以及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厚度相较于固定部和活动部小。
设置连接部,有利于活动部相对固定部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具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可拆地安装有过滤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过滤盒的优点在于:
需过滤的水经水下清洗机器人的进水口进入容纳腔内,通过过滤膜的过滤,水从排水窗口中排出;由于盒体与侧盖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当过滤盒需要清洗时,将过滤盒从水下清洗机器人内取出的同时,将侧盖板和盒体拆卸分离,然后使用刷子或者高压水枪冲洗过滤膜即可。不仅清洗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清洗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清洗机器人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清洗机器人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过滤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过滤盒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过滤盒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卡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卡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身10、水流通道101、进水口101a、出水口101b、收容腔110、插接部111、插口120、定位台阶121、水平插口122、竖直插口123、过滤盒20、入水口201、挡台201a、容纳腔202、凸筋203、盒体210、敞口211、裙边212、盒体的第一端213、盒体的第二端214、盒盖215、把手216、密封结构220、固定部221、定位柱221a、活动部222、连接部223、侧盖板230、排水窗口231、过滤膜232、侧盖板的第一端233、侧盖板的第二端234、安装部234a、导向结构30、导向块310、导向槽320、可拆卸结构40、第一卡接结构410、第一卡接槽411、第一卡接部412、第二卡接结构420、第二卡接槽421、第二卡接部4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机身10以及与机身10可拆卸地连接的过滤盒20。机身10内具有收容腔110,机身10的底面设有进水口101a,机身10的顶面设有与收容腔110连通的插口120。过滤盒20自插口120插入收容腔110内并与进水口101a插接,且过滤盒20盖合插口120。该水下清洗机器人在水下作业对水中的杂质、垃圾等进行过滤时,水从进水口101a进入过滤盒20,过滤盒20对水下清洗机器人中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垃圾等。
进一步地,机身10的顶面设有至少两个插口120两个插口120对称设置。每个插口120与收容腔110连通。在机身10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进水口101a。进水口101a插口120一一对应设置,即过滤盒20自插口120插入收容腔110内时,能与对应进水口101a插接,且过滤盒20盖合插口12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插口120,所述两个插口120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的顶面。
当然,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01a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设计。进水口101a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等等。插口120的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设计。插口120的数量与进水口101a的数量相匹配。即,多少个进水口101a对应多少个插口120。每个插口120与收容腔1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0的顶部还设有与收容腔110连通的出水口101b。两个进水口101a共用一个出水口101b。在出水口101b处设有水泵,水泵将外界的水从进水口101a吸入,经过过滤盒20的过滤然后经收容腔110从出水口101b排出,完成水的过滤清理。可以理解的是,进水口101a、收容腔110以及出水口形成一条水流通道101。
如图3所示,机身10的进水口101a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插接部111,过滤盒20的底面设有入水口201,插接部111自入水口201插入过滤盒20内,以实现过滤盒20与进水口101a插接连接。插接部111能够将自进水口101a进入的水入过滤盒20内。
进一步地,插接部111在插入过滤盒20后,插接部111的外壁与过滤盒20的内壁贴合,实现插接部111与过滤盒20基本密封连接,以避免漏水,同时防止插接部111与过滤盒20因为振动等原因发生脱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机身10的进水口101a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插接部111,过滤盒20的底面设有入水口201。过滤盒20自进水口101a插入插接部111内。以实现过滤盒20与进水口101a插接连接。插接部111能够将自进水口101a进入的水入过滤盒20内。
进一步地,过滤盒20插入插接部111内后,过滤盒20的外壁与插接部111的内壁贴合,实现过滤盒20与插接部1110基本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入水口201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以便于引导插接部插入过滤盒内。
当然,在另一实施中,过滤盒20直接插入所述进水口101a内,并且过滤盒20与进水口101a的内壁贴合,以避免漏水,同时防止过滤盒20与入水口201因为振动等原因发生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在插口120与过滤盒20之间设有导向结构30。该导向结构30的设置,可便于过滤盒20插入插口120内。具体地,导向结构30包括设置在插口120内壁上的导向块310和设置在过滤盒20上的导向槽320,导向块310与导向槽320相匹配。当过滤盒20自插口120插入收容腔20内时,导向块310顺着导向槽320,以使过滤盒20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从插口120插入收容腔110内。
进一步地,导向块310具有两个,且两个导向块310对称地设置在插口120的内壁的相对两侧。对应地,在过滤盒20上设有两个与导向块310一一对应匹配的导向槽320。
具体地,在过滤盒20两侧分别设有凸出的凸筋203。每条凸筋203与过滤盒20侧面之间形成一个呈“L”形的导向槽320。
在这里,设置两个导向块310以及两个导向槽320,可以方便同时引导,使过滤盒20顺利的从插口120插入收容腔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插口120呈台阶状,包括水平插口部122及与水平插口部122连接的竖直插口部123。竖直插口部123位于水平插口部122的内侧。上述的两个导向块310分别设置在水平边插口部122与竖直插口部123的两个交汇处
优选地,在竖直插口部123的顶缘设有定位台阶121,在过滤盒20上设有与定位台阶121匹配的裙边212。当过滤盒20自插口120插入收容腔110后,裙边212配合定位在定位台阶121上。
在这里,当水下清洗机器人在水中作业时,通过水泵将需要过滤的水从进水口101a中吸入,并经过入水口201进入过滤盒20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口101b排出。可以理解,水泵吸水的过程中,会在收容腔110内产生吸附力,从而在该吸附力的作用下将过滤盒20吸附在收容腔110内。
从上述结构的描述可以看处,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盒20是通过插接方式安装插接在收容腔110中,其很方便地就能够将过滤盒20从收容腔110拆卸,使用和维护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过滤盒20包括盒体210及与盒体210可拆卸连接的侧盖板230,盒体210的底面设有上述入水口201,盒体210的一侧敞开形成敞口211,侧盖板230盖合敞口211并形成容纳腔202,并且侧盖板230与盒体210可拆卸地连接。盒体210与侧盖板230两者中至少一个设有排水窗口231,排水窗口231上均覆盖有过滤膜232。
可以理解的是,需要过滤的水从进水口101a进入经入水口201进入容纳腔202内,然后经排水窗口231流入收容腔110,水在流入收容腔110过程中,过滤膜232将水中杂质、垃圾等物体过滤留在容纳腔202内,收容腔110内的水经出水口101b中排出。当过滤盒20需要清洗时,将过滤盒20从水下清洗机器人内取出的同时,将侧盖板230和盒体210拆卸分离,然后使用刷子或者高压水枪冲洗过滤膜232即可。不仅清洗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和维护。
可选地,侧盖板230上具有多个排水窗口231,每个排水窗口231上均覆盖有过滤膜232。
进一步地,每个排水窗口231可以对应设置一块过滤膜232。即,每个排水窗口231内设有一块过滤膜232。当然,也可以多个排水窗口231对应设置一块过滤膜232。即,通过一块过滤膜232将多个排水窗口231覆盖。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侧盖板230上的多个排水窗口231采用的是一整块过滤膜232覆盖,且过滤膜232通过一体成型与侧盖板230连接。
可选地,盒体210上具有多个多个排水窗口231,每个排水窗口231上均覆盖有过滤膜232。
进一步地,每个排水窗口231可以对应设置一块过滤膜232。即,每个排水窗口231内设有一块过滤膜232。当然,也可以多个排水窗口231对应设置一块过滤膜232。即,通过一块过滤膜232将多个排水窗口231覆盖。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盒体210上的多个排水窗口231采用的是一整块过滤膜232覆盖。且过滤膜232通过一体成型与盒体230连接,以便于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210以及侧盖板230均具有多个排水窗口231。盒体210上的排水窗口231通过一整块过滤膜232覆盖;侧盖板230的排水窗口231通过一整块过滤膜232覆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过滤盒20的过滤速度。
可选地,排水窗口231截面形状呈矩形、圆形、椭圆形等。优选为矩形,以便最大限度增大过滤面积,从而提高过滤速度。
进一步地,过滤膜232的孔径为70目-240目,进而过滤掉粒径大于过滤膜232的孔径的杂质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侧盖板230与盒体2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只要能够实现侧盖板230与盒体210之间可拆卸即可。
可选地,侧盖板230与盒体2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接连接、螺栓连接、活动铆接等。
具体地,如图9、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盖板230与盒体210之间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10与第二卡接结构42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卡接结构410将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与盒体210的第一端213之间连接;第二卡接结构420将侧盖板230的第二端234与盒体210的第二端214之间连接。在这里,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与侧盖板230的第二端234相对应设置;盒体210的第一端213与盒体210的第二端214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410包括设置在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的第一卡接槽411,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210的第一端213的第一卡接部412。第一卡接部412卡接固定于第一卡接槽411中,从而实现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与盒体210的第一端2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第二卡接结构420包括设置在侧盖板230的第二端234的第二卡接槽421,以及设置在盒体210的第二端214的第二卡接部422。第二卡接部422卡接固定于第二卡接槽421中,从而实现侧盖板230的第二端234与盒体210的第二端21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在侧盖板230的第二端234设有凸出的安装部234a,第二卡接槽421开设在安装部234a上,第二卡接部422突出于盒体210的第二端214的外表面。当然,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槽411与第一卡接部412的位置可以互换。如,将第一卡接槽411开设在盒体210的第一端213上的,第一卡接部412设置在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也是可行方案之一。同样,第二卡接部422与第二卡接槽421的位置也可互换。其位置关系,再此就不再赘述。
当需要清洗过滤时,从收容腔110中将过滤盒20取出,首先,使第一卡接部412脱离第一卡接槽411;然后,轻微地掰动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以使侧盖板230的第一端233绕侧盖板230的第二端234微小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卡接部422脱离第二卡接槽421。以此将侧盖板230与盒体210之间分开,然后使用刷子或者高压水枪冲洗过滤膜232;清洗完毕后,将侧盖板230和盒体210组装好并从插口120插入收容腔110中即可。从上述的清洗以及安装过程可以看出,过滤盒20的清洗不仅不方便,且便于拆装和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盒体210的入水口201内具有密封结构220。密封结构220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容纳腔202内的未过滤的水从入水口201回流至进水口101a。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220包括固定部221以及活动部222。活动部222能够相对固定部221活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21与所述活动部222之间设有连接部223,所述连接部223厚度相较于固定部221和活动部222小,以便于所述活动部222相较固定部221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223为弧形凹槽、矩形凹槽等。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弧形凹槽。即,在固定部221与活动部222之间设有弧形凹槽。
优选地,入水口201的两侧具有挡台201a,活动部222的两端分别搭在挡台201a上。
当水泵工作时,将水从进水口101a吸入,进入入水口201,在水压得作用下,将活动部222冲开以使活动部222以该连接部223为转轴,相对固定部221转动以开启入水口201,使水进入容纳腔201内。当水泵不工作时,活动部222将入水口201封闭,防止容纳腔202中的未过滤的水从入水口201回流。
进一步地,固定部221上设有至少一根定位柱221a,在盒体210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柱221a一一对应地插入定位孔内以将密封结构220固定在盒体210上。
优选地,在固定部221设有五根定位柱221a,在在盒体210上设有五个定位孔,使得定位柱221a所能固定的固定部221长度与盒体210宽度相匹配。所述定位柱221a一一对应地插入定位孔内以固定部222固定在盒体210上。
更具体地,固定部221、定位柱221a以及活动部222为一体式结构。该密封结构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盒体210的顶部形成盒盖215,盒盖215盖在插口120上,盒盖215上设有把手216。把手216外露在机身10的外表面,通过提拉把手216可以将过滤盒20从机身10上的收容腔110中取出。从而无需拆卸机身10,就能够将过滤盒20拆卸,使用和维护均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可拆卸连接的侧盖板,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入水口,所述盒体的一侧敞开形成敞口,所述侧盖板盖合所述敞口并形成容纳腔,所述盒体与所述侧盖板两者中至少一个设有排水窗口,所述排水窗口上均覆盖有过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与所述侧盖板上均设有排水窗口,所述盒体上的排水窗口以及侧盖板上的排水窗口均覆盖有过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侧盖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盒体的第二端与所述侧盖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盒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侧盖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侧盖板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盖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卡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盖板的第二端的第二卡接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卡于所述第二卡接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入水口内具有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部以及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厚度相较于固定部和活动部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有把手。
10.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具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可拆地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盒。
CN201721867366.4U 2017-12-27 2017-12-27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Active CN207950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7366.4U CN207950812U (zh) 2017-12-27 2017-12-27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7366.4U CN207950812U (zh) 2017-12-27 2017-12-27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0812U true CN207950812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7366.4U Active CN207950812U (zh) 2017-12-27 2017-12-27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0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9270U (zh) 除尘结构、垃圾箱及清洁机器人
KR20040075573A (ko) 진공청소기용 집진통
CN207843274U (zh) 水下清洗机器人
CN207950812U (zh) 过滤盒及其水下清洗机器人
CN103831727B (zh) 打磨吸尘柜
KR100704336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AU765897B2 (en) Vacuum cleaner tank assembly
CN209696521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柜式除尘器
KR100751764B1 (ko) 진공 청소기용 배기 필터
CN216933017U (zh) 污物收集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09567920U (zh) 一种用于环保材料加工中的多级污水处理系统
CN103908194B (zh) 寝具清洁器
CN209404623U (zh) 吸尘器
CN205340389U (zh) 一种尘埃收集盒和收集装置
CN109011784B (zh) 一种液体过滤颗粒设备
CN111820817B (zh) 一种吸尘装置及其自清洁方法
CN206008170U (zh) 一种方便更换滤芯式过滤器
CN215533994U (zh) 一种用于灰尘分离模块的固体筛网及灰尘分离模块
CN218530105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式处理箱
CN204133369U (zh) 一种真空吸尘装置
CN217524996U (zh) 一种污水箱的过滤组件及污水箱
CN210905181U (zh) 一种连续抽滤装置
CN220735285U (zh) 一种吸尘刷头及清洁设备
CN217447573U (zh) 一种具有多级旋风分离结构的尘杯
CN213331719U (zh) 一种用于离心泵的自净化机械密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