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0307U - 管线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线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0307U
CN207950307U CN201721120165.8U CN201721120165U CN207950307U CN 207950307 U CN207950307 U CN 207950307U CN 201721120165 U CN201721120165 U CN 201721120165U CN 207950307 U CN207950307 U CN 20795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friction
friction pulley
assembly
cap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01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荣俊
徐家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1201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0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线输送装置,所述管线输送装置包括后端盖、摩擦轮芯组件、前端盖组件、给进组件、固定件,摩擦轮芯组件装配在前端盖组件中,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进给组件与前端盖组件啮合,固定件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将前端盖组件和进给组件组合。本申请通过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了管线传输过程中旋转和进给同时进行,有效地消除或减轻仅靠手工进行导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导管打转及打滑现象,减轻医生操作的难度。

Description

管线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手术驱动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管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导管介入治疗需要将导管输送至病人体内,目前多由医生根据监视屏幕手工进行导入,对操作医师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过度依赖医生经验,因人为操作误差带来的手术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线输送装置,通过采用齿轮之间的外咬合作用,借助行星传动的方式,实现管状、丝状物体的传输。
本申请的管线输送装置,包括后端盖、摩擦轮芯组件、前端盖组件、给进组件、固定件,摩擦轮芯组件装配在前端盖组件中,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进给组件与前端盖组件啮合,固定件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将前端盖组件和进给组件组合。
利用本申请的管线传输装置,通过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间啮合以及相对旋转,实现了管线传输过程中旋转和进给同时进行,使管状、线状物体的导入和导出更加方便,简单。
根据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给进组件包括进给套、驱动部件以及轴承,驱动部件通过轴承固定在进给套上,并能够随进给套一同转动。当有外界驱动力施加在进给套上时,进给套能够带动轴承以及驱动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端盖组件包括第一从动部件、前端盖、第二从动部件、连接件,连接件穿过前端盖,两端分别与第一从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部件固定连接。当有驱动力施加到前端盖上时,前端盖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端盖组件包括两个第二从动部件,两个第二从动部件分别与驱动部件啮合,当驱动部件受力转动时,驱动部件能够带动两个第二从动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管线输送装置的进给组件和后端盖可分别在外驱动力作用下转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改变进给组件和后端盖的驱动力的大小以及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芯组件包括摩擦轮外壳、摩擦轮组件以及被动部件,摩擦轮组件置于摩擦轮外壳中,被动部件穿过摩擦轮外壳21,一端与摩擦轮组件啮合,另一端与前端盖组件的第一从动部件啮合。当前端盖组件受力驱动时,第一从动部件转动,同时通过啮合作用,带动摩擦轮组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芯组件包括两副摩擦轮组件,分别置于导管、丝传输路径的两侧,每副摩擦轮组件包括两个摩擦轮,延导管、丝传输路径方向一前一后设置。通过在管线传输路径上设置两副摩擦轮副,能够在管线的传输过程中,保证管线传输的平稳度,从而保证传输的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组件包括摩擦轮宽支架、擦轮窄支架、两个摩擦轮、两个输出部件、以及传动部件。其中一个摩擦轮和一个输出部件构成一个组合体,两个组合体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以及摩擦轮窄支架上,所述输出部件与传动部件啮合连接。当摩擦轮芯组件的被动部件受力转动时,其通过啮合作用带动传动部件转动,从而进一步通过啮合作用带动输出部件转动,最终带动摩擦轮的转动,通过两副摩擦轮组件的夹持和转动,实现管线物件的传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组件还包括有弹簧,弹簧设置在摩擦轮宽支架与摩擦轮窄支架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与擦轮窄支架上。通过设置弹簧,能够根据弹簧的弹性变化,控制摩擦轮的位置,从而控制两个摩擦轮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设备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管线传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摩擦轮表面设有胶套,胶套在受压时能够压缩,因此在管线直径较大时,通过胶套的变形,使得该设备也能够加持较大直径的管线,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管线传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每副摩擦轮组件的两个摩擦轮之间设有内支架,由于各副摩擦轮组件中有两个摩擦轮,两个摩擦轮之间通常有较大距离的间隔,容易导致管线的断裂,因此设置内支架,能够有效防止管线的断裂。
本申请中的管线传输设备传输过程平稳,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仅靠手工进行导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导管打转及打滑现象,减轻医生操作的难度,减少医疗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轴侧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进给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前端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进给组件与前端盖组件的啮合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输送原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摩擦轮芯组件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输送组件的摩擦轮组件示意图;
其中,1、后端盖,2、摩擦轮芯组件,21、摩擦轮外壳,22、摩擦轮组件, 23、被动部件,24、内支架,2201、摩擦轮宽支架,2202、轴套,2203、销轴, 2204、圆柱销,2205、摩擦轮窄支架,2206、摩擦轮,2207、摩擦轮胶套,2208、输出部件,2209、销,2210、传动部件,2211、弹簧,3、前端盖组件,31、第一从动部件,32、前端盖,33、第二从动部件,34、销轴,35、安装孔,4、润滑带,5、给进组件,51、进给套,52、驱动部件,53、轴承,6、固定件,7、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输送组件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2所示,输送器由后端盖1、摩擦轮芯组件2、前端盖组件3、润滑带4、给进组件5、固定件6组成。摩擦轮芯组件2装配在前端盖组件3中,由限位块限位,后盖1与前端盖组件3中的前端盖32通过扣槽连接,后盖1、摩擦轮芯组件2与前端盖组件3组成的装配体,装配体通过润滑带4同直线进给组件5组合,如图2、3所示,固定件6由过盈配合压入前端盖组件3的的前端盖32的安装孔35中,将装备体和进给组件5组合,进给组件5与前端盖组件 3啮合。固定件6能够与前端盖3一同转动,并能够与直线给进组件5形成相对转动。具体的,固定件6可为轴承挡。
其中,润滑带4位于前端盖32和进给套51之间,起润滑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或者省略;后盖1与前端盖组件3中的前端盖3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如焊接连接或者用胶粘接。作为进一步改进,进给套51优选为表面设有凹凸面的摩擦套,以改善驱动效果。
在具体传输过程中,如图1、3所示,导管7由固定件6的中心孔穿入,经过前端盖组件3以及摩擦轮芯组件2,并从后盖1的中心孔穿出。具体操作过程中,所传输的物体不限于导管,也可为线状、丝状物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给进组件5包括进给套51、驱动部件52 以及轴承53,驱动部件52通过轴承53固定在摩擦套51上,并能够随摩擦套 51一同转动。具体的,驱动部件52可为直齿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端盖组件3包括第一从动部件31、前端盖 32、第二从动部件33、连接件34,连接件34穿过前端盖32,两端分别与从动锥齿轮31和从动直齿轮33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从动部件31可为锥齿轮,第二从动部件33可为直齿轮,连接件34可为销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前端盖组件3的第二从动部件33与进给组件5 的驱动部件52相互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由外驱动器分别驱动进给组件5和后端盖1转动,其中驱动器通过进给套51驱动进给组件5。进给组件5与后端盖1转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具体的,利用一外驱动器带动进给组件5转动,进给组件5带动驱动部件 52转动,驱动部件52通过与第二从动部件33的啮合驱动第二从动部件33转动,形成第二从动部件33的自传。利用另一外驱动器带动后端盖1转动,后端盖1带动前端盖组件3以及摩擦轮组件2转动。由于后端盖1与前端盖组件3 以及摩擦轮组件2固定连接形成了装配体,所以后端盖1与前端盖组件3以及摩擦轮组件2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从动部件33随着前端盖组件3一同转动,形成第二从动部件33围绕驱动部件52的公转。
以上,第二从动部件33的自传和公转,形成了所谓的行星式的传动方式, 利用这种行星式传动方式,可同时实现对管线的旋转和进给。具体的,通过外驱动器分别驱动进给组件5以及后端盖1,实现对两者转动速度的控制,两者的相对旋转运动,能够控制管线的前后运动,同时后端盖自身的旋转运动控制着丝管的旋转运动,即可通过控制进给组件5以及后端盖1的相对旋转速度来控制管线的前进或后退速度,可通过控制后端盖1的转动速度,控制丝管的旋转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摩擦轮芯组件2包括摩擦轮外壳21、摩擦轮组件22以及被动部件23,摩擦轮组件2置于摩擦轮外壳21中,被动部件23 穿过摩擦轮外壳21,一端与摩擦轮组件22连接,另一端与前端盖组件3的第一从动部件31啮合。在外驱动器的作用下,前端盖组件3通过第一从动部件 31带动被动部件23的转动,从而带动摩擦轮的转动。具体的,被动部件23可为锥齿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摩擦轮芯组件2包括两副摩擦轮组件22,分别置于导管、丝传输路径的两侧,每副摩擦轮组件22包括两个摩擦轮,延导管、丝传输路径方向一前一后设置,这样能够保证管线的传输更加平稳。
具体的,如图9所示,摩擦轮组件22包括摩擦轮宽支架2201、擦轮窄支架2205、两个摩擦轮2206、两个输出部件2208、以及传动部件2210。其中一个摩擦轮2206和一个输出部件2208相组合,固定在支架上。利用销2209将摩擦轮2206以及输出部件2208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2201以及摩擦轮窄支架2205上,然后由销轴2203将摩擦轮宽支架2201和摩擦轮窄支架2205 进行固定,销轴2203的两端安装有轴套2202,销轴2203通过圆柱销2204与传动部件2210连接在一起。在外驱动器的作用下,被动部件23通过销轴2203 带动传动部件2210转动,传动部件2210的转动再带动输出部件2208转动,从而驱动摩擦轮2206转动。导管7由摩擦轮2206压紧,随摩擦轮2206的转动而运动。具体的,输出部件2208和传动部件2210可均为直齿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摩擦轮组件22还包括有弹簧2211,弹簧2211 设置在摩擦轮宽支架2201与摩擦轮窄支架2205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2201与擦轮窄支架2205上。此时可以通过依靠弹簧的弹力,改变摩擦轮宽支架2201与摩擦轮窄支架2205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从而使得摩擦轮组件22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管线物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摩擦轮组件22中的两个摩擦轮2206之间还可设置一内支架24,如图8所示,因两个摩擦轮2206之间存在有间隙,在传输管线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折,内支架24的设置能够防止弯折现象的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摩擦轮2206表面设有胶套2207,胶套2207具有在受压时能够压缩的性能,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管线传输。
下面以图2、图8中的结构为例,具体说明进给组件5以及后端盖1之间的转动如何影响管线的传输:令进给组件5的转速为w1,后端盖1的转速为w2,输出部件2208的转速为w3,驱动部件52和输出部件2208为直齿轮,驱动部件 52和输出部件2208的传动比为i,摩擦轮的半径为r。因前端盖32和后端盖1 的转速相同,前端盖32的转速也为w2,而前端盖32的转速与输出部件2208 的转速也相同,因此后端盖1与进给组件5转动方向相同时,输出部件2208 的转速为w3=(w1-w2)*i,即当后端盖1与进给组件5转动方向相同、转速相等时,输出部件2208的转速为0;当后端盖1与直线进给组件5转动方向相反时,输出部件2208的转速为w3=(w1+w2)*i。因摩擦轮2206的转速与输出部件2208 的转速相同,导管7的线速度v为摩擦轮2206的半径r同转速w3的乘积, v=rw3=(w1±w2)*i*r。
综上,导管7的前进、后退、停止可以通过改变后端盖1或进给组件5的转动方向和转速来实现,导管7的进给速度可以通过后端盖1与进给组件5的转速变化来控制,导管7的旋转方向由后端盖1的旋转方向变化来控制。本申请的输送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实现对导管7运动状态与速度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盖、摩擦轮芯组件、前端盖组件、给进组件、固定件,摩擦轮芯组件装配在前端盖组件中,后端盖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进给组件与前端盖组件啮合,固定件与前端盖组件固定连接,将前端盖组件和进给组件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进组件包括进给套、驱动部件以及轴承,驱动部件通过轴承固定在进给套上,并能够随进给套一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组件包括第一从动部件、前端盖、第二从动部件、连接件,连接件穿过前端盖,两端分别与第一从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部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组件包括两个第二从动部件,两个第二从动部件分别与驱动部件啮合,进给组件和后端盖可分别在外驱动力作用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芯组件包括摩擦轮外壳、摩擦轮组件以及被动部件,摩擦轮组件置于摩擦轮外壳中,被动部件穿过摩擦轮外壳,一端与摩擦轮组件啮合,另一端与第一从动部件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芯组件包括两副摩擦轮组件,分别置于传输路径的两侧,每副摩擦轮组件包括两个摩擦轮,延导传输路径方向一前一后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组件包括摩擦轮宽支架、摩擦轮窄支架、两个摩擦轮、两个输出部件以及传动部件,其中一个摩擦轮和一个输出部件构成一个组合体,两个组合体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以及摩擦轮窄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组件还包括弹簧,弹簧设置在摩擦轮宽支架与摩擦轮窄支架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摩擦轮宽支架与擦轮窄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表面设有胶套,胶套在受压时能够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副摩擦轮组件的两个摩擦轮之间设有内支架。
CN201721120165.8U 2017-09-04 2017-09-04 管线输送装置 Active CN20795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0165.8U CN207950307U (zh) 2017-09-04 2017-09-04 管线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0165.8U CN207950307U (zh) 2017-09-04 2017-09-04 管线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0307U true CN207950307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0165.8U Active CN207950307U (zh) 2017-09-04 2017-09-04 管线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0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6096A (zh) * 2017-09-04 2017-11-24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管线输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6096A (zh) * 2017-09-04 2017-11-24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管线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3383B (zh) 血管介入用的导丝/导管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CN104984460B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介入导管输送装置
CN105960191B (zh) 牵引平衡调整机构、机械手及机械手系统
CN205055147U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介入导管输送装置
CN103029125A (zh) 机器人
CN107320181A (zh) 血管介入手术中导丝导管操作的夹转送机械手
CN104626129B (zh) 一种五自由度机器人末端传动机构
KR20120139765A (ko) 유성 기어를 갖는 호스 펌프
CN106943662B (zh) 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微型驱动装置
CN207950307U (zh) 管线输送装置
CN102821533A (zh) 具有受驱动的c形臂滚子轴承的c形臂x射线设备及方法
CN213636898U (zh) 一种通信管道引线布放器
CN115153859B (zh) 细长型医疗器械驱动装置
CN101380737B (zh) 一种内置输出驱动轴的主动虎克铰机构
CN107376096A (zh) 管线输送装置
CN207016023U (zh) 一种同步带的张紧装置
US8439783B2 (en) Penetrating shaft type planetary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CN106964054B (zh) 一种用于管线物体传输的输送装置
CN109311152A (zh) 输送装置
CN108412980A (zh) 一种万向节式双输出变速箱
CN204828505U (zh) 一种偏心输入中空行星减速器
CN105252740A (zh) 管材牵引装置
CN205729533U (zh) 增速牙科手机
CN103696107B (zh) 织机张力补偿装置
CN205423517U (zh) 一种同步运动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