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41248U -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41248U
CN207941248U CN201820201195.XU CN201820201195U CN207941248U CN 207941248 U CN207941248 U CN 207941248U CN 201820201195 U CN201820201195 U CN 201820201195U CN 207941248 U CN207941248 U CN 207941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ling tank
baffle
hydraulic cylinders
slud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11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
常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amay City Clidat Oil Chemical LLC
Original Assignee
Karamay City Clidat Oil Chemica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amay City Clidat Oil Chemical LLC filed Critical Karamay City Clidat Oil Chemical LLC
Priority to CN2018202011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41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41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412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专利属于沥青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第三沉降罐、PLC控制器和三个液压油缸,三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于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上方,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底座均与支架垂直连接,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贯穿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顶端中部,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中下方,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为圆柱状。与传统的分离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分离效果好,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含油废水油类漂浮在水面,动植物油脂具有腐败性,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又会散出令人厌恶的气味。小型化工企业产生的有机废水含氰、酚等有毒物质、重金属等慢性有毒物质及致癌物质等废水的可生化性差,不适宜于生物处理,废水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或《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带来危害。
水污染的综合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改善污水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费用和能耗,仍是重要的研究内容。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考虑水资源规划、水体用途、发展区域性水污染防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和含油污水需要分离分别进行处理,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分离污泥和含油污水,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差。
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果好的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泥分离装置,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架、收集管和污泥处理池,还包括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第三沉降罐、PLC控制器和三个液压油缸,三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于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上方,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底座均与支架垂直连接,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贯穿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顶端中部,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中下方,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均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依次位于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所述第一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均通过溢流管与第二沉降罐连通,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内壁表面均设有圆环状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的内环直径均小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顶面直径,所述第一沉降罐的侧面设有进液管,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内部,所述进液管和第一挡板之间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贯穿固定于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下方均设有排污泥管,每个所述排污泥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每个所述排污泥管均与收集管连通,所述收集管与污泥处理池连通,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底端内壁均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三沉降罐的侧面中下方设有污水出口,所述三个电磁阀、三个液压油缸、三个感应器和三个重量传感器均与PLC 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从进液管进入第一沉降罐内,随后混合物中的污泥沉降到第一沉降罐的底端,污水位于污泥的上方,当污水的液面上升到溢流管出时,污水从溢流管进入第二沉降罐继续沉降,当第二沉降罐内的污水液面上升到溢流管处时,污水从溢流管进入第三沉降罐继续沉降,随后污水从污水出口排出,在持续沉降的过程中,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内的重量传感器将内部混合物的重量值传输至PLC控制器,当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内混合物的重量值任意一个达到PLC控制器设定的重量值时,PLC控制器将控制对应的液压油缸启动,随后液压油缸带动对应的挡板向上移动,当挡板移动与触发器接触时,PLC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电磁阀打开,随后污泥从排污泥管流出,接着进入污泥处理池,以此循环,可实现污泥和污水的连续分离。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底端均为凹槽状。便于将污泥快速从排污泥管排出,提高分离效率。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顶端与支架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0cm、75cm和100cm。使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顶端与支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可以使三个沉降罐内部的空间最大化利用。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溢流管设置的高度大于触发器设置的高度。可以在排污泥时,将新进入的污泥和污水混合物隔开,避免污水随污泥从排污泥管流出。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收集管倾斜设置。可以将污泥快速排入污泥处理池,避免出现污泥堆积在收集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液管1、伸缩管2、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第三沉降罐5、液压油缸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三挡板9、触发器10、溢流管11、重量传感器12、污水出口 13、排污泥管14、电磁阀15、收集管16、污泥处理池17和支架18。
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架18、收集管16和污泥处理池17,还包括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第三沉降罐5、PLC控制器和三个液压油缸6,三个液压油缸6分别设于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上方,三个液压油缸6的底座均与支架18垂直连接,三个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贯穿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顶端中部,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中下方,三个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自由端均连接有挡板,挡板包括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和第三挡板9,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和第三挡板9均为圆柱状,第一挡板 7、第二挡板8和第三挡板9依次位于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第一沉降罐3和第三沉降罐5均通过溢流管11与第二沉降罐4连通,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内壁表面均设有圆环状的触发器10,触发器10的内环直径均小于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和第三挡板9的顶面直径,第一沉降罐3的侧面设有进液管1,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3内部,进液管1和第一挡板7之间设有伸缩管2,伸缩管2的一端与进液管1连通,另一端贯穿固定于第一挡板7上,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下方均设有排污泥管14,每个排污泥管14上均设有电磁阀15,每个排污泥管 14均与收集管16连通,收集管16与污泥处理池17连通,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 的底端内壁均设有重量传感器12,第三沉降罐5的侧面中下方设有污水出口13,三个电磁阀15、三个液压油缸6、三个感应器和三个重量传感器12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从进液管1进入第一沉降罐3内,随后混合物中的污泥沉降到第一沉降罐3的底端,污水位于污泥的上方,当污水的液面上升到溢流管11出时,污水从溢流管11进入第二沉降罐4 继续沉降,当第二沉降罐4内的污水液面上升到溢流管11处时,污水从溢流管11进入第三沉降罐5继续沉降,随后污水从污水出口13排出,在持续沉降的过程中,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 5内的重量传感器12将内部混合物的重量值传输至PLC控制器,当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内混合物的重量值任意一个达到PLC控制器设定的重量值时,PLC控制器将控制对应的液压油缸6启动,随后液压油缸6带动对应的挡板向上移动,当挡板移动与触发器10接触时,PLC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电磁阀15打开,随后污泥从排污泥管14流出,接着进入污泥处理池17,以此循环,可实现污泥和污水的连续分离。
本方案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的特点。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底端均为凹槽状。便于将污泥快速从排污泥管14排出,提高分离效率。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顶端与支架18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0cm、75cm和100cm。使第一沉降罐3、第二沉降罐4和第三沉降罐5的顶端与支架18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可以使三个沉降罐内部的空间最大化利用。溢流管11设置的高度大于触发器10设置的高度。可以在排污泥时,将新进入的污泥和污水混合物隔开,避免污水随污泥从排污泥管14流出。收集管16倾斜设置。可以将污泥快速排入污泥处理池17,避免出现污泥堆积在收集管16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架、收集管和污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第三沉降罐、PLC控制器和三个液压油缸,三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于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上方,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底座均与支架垂直连接,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贯穿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顶端中部,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中下方,三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均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依次位于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所述第一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均通过溢流管与第二沉降罐连通,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内壁表面均设有圆环状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的内环直径均小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顶面直径,所述第一沉降罐的侧面设有进液管,并延伸至第一沉降罐内部,所述进液管和第一挡板之间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贯穿固定于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下方均设有排污泥管,每个所述排污泥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每个所述排污泥管均与收集管连通,所述收集管与污泥处理池连通,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底端内壁均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三沉降罐的侧面中下方设有污水出口,所述三个电磁阀、三个液压油缸、三个感应器和三个重量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底端均为凹槽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罐、第二沉降罐和第三沉降罐的顶端与支架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0cm、75cm和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设置的高度大于触发器设置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倾斜设置。
CN201820201195.XU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41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1195.XU CN207941248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1195.XU CN207941248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41248U true CN207941248U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9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119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41248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41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6772B (zh) 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
KR101181863B1 (ko) 무인 자동 제어가 가능한 초기우수 처리장치
CN104492131B (zh) 水净化装置
CN204185269U (zh) 一种半自动餐饮用渣物油脂分离机
CN205442877U (zh) 一种多级快速污水处理装置
CN207941248U (zh) 一种沥青污水分离装置
CN111908526A (zh) 一种洗涤污水处理用间歇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1492976U (zh)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污泥分离器
CN203529998U (zh) 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
CN207812618U (zh) 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径流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
CN206928406U (zh) 进河初期雨水收集及处理回用装置
CN104611121A (zh) 一种机械制造工作液净化装置与方法
CN211896480U (zh) 带油水分离机构的餐厨垃圾干湿分离装置
CN210057518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2277710U (zh) 一种二沉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装置
CN201406337Y (zh) 磁种微絮凝油田污水预处理装置
CN206799296U (zh) 一种用于汽车油罐车容量检定过程中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CN202078775U (zh) 一种撬装式污油污水分离装置
CN202446882U (zh) 一种动态流砂过滤系统
CN202156948U (zh) 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1470196U (zh) 三水净化装置
CN202156973U (zh) 一种中水回用系统
CN201132783Y (zh) 聚结除油器
CN205170605U (zh) 用于炼油污水处理的一体化生物吸附装置
CN200988786Y (zh) 旋转流污水预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Li

Inventor after: Chang C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Shengbo

Inventor before: Wang Li

Inventor before: Chang Che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