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8331U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 Google Patents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38331U CN207938331U CN201721908255.3U CN201721908255U CN207938331U CN 207938331 U CN207938331 U CN 207938331U CN 201721908255 U CN201721908255 U CN 201721908255U CN 207938331 U CN207938331 U CN 2079383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wire
- conductor
- core
- connection electric
- copper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包括:由铜丝导体构成的线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线芯外部的绝缘层;其中,所述铜丝导体为TR型软铜丝;所述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具有耐弯折、耐寒、轻型的特点,为无人机在特殊环境下的使用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尤其是微型无人机的普及,用于特定场合特殊环境中的微型无人机越来越多,这对无人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作为无人机神经传输通道的电线,其能否适应特殊环境对无人机起到关键作用。而常规的电线并不适用于特殊环境,尤其是低温区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的需求。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是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包括:由铜丝导体构成的线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线芯外部的绝缘层;
其中,所述铜丝导体为TR型软铜丝;所述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线中,所述线芯由多根所述铜丝导体绞合构成。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线中,所述线芯由多根内芯导体绞合构成;每一所述内芯导体由多根所述铜丝导体绞合构成。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线中,所述铜丝导体的直径不大于0.1mm;所述铜丝导体的伸长率大于10%;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不小于0.2mm。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线中,所述铜丝导体的直径为0.08mm;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25mm。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线中,所述铜丝导体的数量为40根;所述铜丝导体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线中,所述铜丝导体的数量为40根;所述铜丝导体的绞合节径比为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中的铜丝导体和绝缘层材料的选择、绞合工艺的设计,既降低机身重量,又提高了耐候性性能,为无人机在特殊环境下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有电线包括由铜丝导体10构成的线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线芯外部的绝缘层20;其中,铜丝导体10优选为TR型软铜丝,绝缘层20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线芯由40根TR型软铜丝绞合而成,40根所述TR型软铜丝的绞合节径比,即节距长度与绞线外径之比不大于8,可优选为6。
不同于现有一般电缆,本实用新型中铜丝导体10采用比第6类导体更细的铜丝,铜丝导体10的直径不大于0.1mm,可优选为0.08mm;铜丝导体10的伸长率可优选为大于10%;当加工过程严格绞合节径比值时,绞合而成的线芯比一般材料和工艺制成的导体具有较强的弯折能力,便于微型无人机制造过程中的小空间安装和布线。
不同于现有一般电缆,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层20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绝缘层20的厚度不小于0.2mm,可优选为0.25mm,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化学稳定性好,耐水性、耐老化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能在低于-70℃的低温条件下使用,不脆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线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另一方面,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密度小,且具有优良的介电强度,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厚度,有效的降低了电线的重量,从而可以降低微型无人机机身的重量,提高负重和飞行能力。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导体绞合:由多根TR型软铜丝经拉丝、脉冲电流退火、绞合处理后得到线芯;
所述TR型软铜丝的直径不大于0.1mm;所述TR型软铜丝的伸长率大于10%;所述TR型软铜丝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所述TR型软铜丝的数量为40根;
S20:外被挤出:采用挤压的方式将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绝缘层均匀包覆在所述线芯外部;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不小于0.2mm。
本实施例中,铜丝经脉冲电流退火处理后,单位截面积载流能力大,同时铜丝数量多,能有效均匀分散电线所受的外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线导电能力强,无氢脆现象不容易断裂。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相比实施例一具有更强的抗弯折能力。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线芯不是由40根TR型软铜丝直接绞合而成,而是先由TR型软铜丝绞合成中间导体40,再由中间导体40直接绞合成线芯,经过两次绞合,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具有极强的抗弯折能力,在经过超过数百万次往返弯折运动后不会断裂。
具体的,每一中间导体40由多根TR型软铜丝绞合而成,所述多根TR型软铜丝的束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所述多根TR型软铜丝束绞绞合后得到多根中间40。
本实施例中,所述TR型软铜丝在束绞绞合前需经过500℃~600℃退火处理,由于退火无氧铜丝为不含痒也不含任何脱氧剂残留物的纯铜,故其机械性能极为优良,延展性强,抗弯折能力强。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导体40的数量为7根,其中一所述中间导体40居中设置,其余6根所述中间导体沿其周向绞合,合绞绞距控制在140~150mm;
导体绞合后,采用挤压式模具在线芯外包覆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绝缘层20,绝缘层的厚度为0.3~0.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芯与所述绝缘层20之间的间隙还填充由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制成的填充层,以符合环保要求并满足电缆的阻燃性。其中,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EVA20~30份、AL(OH)3120~130份、LDPE 20~25份、增效剂5~6份和稳定剂2~3份;这种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极大的提高了线芯的抗老化性,且改善了拉伸强度,增强了电线的整体柔韧性,使得所述线芯能够更好的增加所述线芯的传输速度,降低所述线芯的介电损耗和衰减。
进一步地,绝缘层20外还包裹有护套层(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护套层由聚氯乙烯材料以及耐寒性增塑剂制成,具体的,耐寒性增塑剂的添加量在10%~15%之间。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聚氯乙烯材料以及耐寒性增塑剂混合材料制成的护套层不仅可以增加电缆的抗寒性能,还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能有效防止恶劣天气的水汽渗入电线内部。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相比实施例一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适用于较大电流的机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线芯采用复合绞合的工艺结构。先由多根铜丝导体10按一定的绞合节径比绞合成多根内芯导体30,并在每一所述内芯导体30的外表面包覆绵纸,再由多根内芯导体30按一定的绞合节径比绞合成所述线芯,每一所述内芯导体30的绞合空隙处可采用填充层进行填充,所述填充层可优选为采用柔性涤棉纤维绳或柔性加强筋制成,以使绞合的内芯导体构成整圆结构,从而维持整个电线的整体结构不变;最后采用挤压的方式将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绝缘层均匀包覆在所述线芯外部;其目的是增加大线芯从而增加导体的柔软性,便于无人机内部安装和布线。
优选的,内芯导体30的数量为7根,其中一根居中设置,其余6根沿其周向绞合设置,外层6根内芯导体30的绞合方向为S绞,内芯导体30的绞合节距小于或等于内芯导体30的绞合外径的9倍。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并不限定内芯导体30的具体数量,其可以根据电流传输需要选用合适的内芯导体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是基于上述两个实施例提供的微型无人机连接用电线,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知,其相互之间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可以借鉴通用,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线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同样具有,在此不再赘述。
综合以上三个实施例分析,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线芯由40根TR型铜丝合绞构成,铜丝直径优选为0.08mm,绞合节径比优选为6,增加了导体的柔韧性,便于微型无人机制造过程中的小空间安装和布线;
(2)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构成,高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41~0.970g/cm3,且具有优良的介电强度,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厚度,有效的降低了电线的重量,从而降低微型无人机机身的重量,提高负重和飞行能力;
(3)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构成,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化学稳定性好,耐水性、耐老化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能在低于-70℃的低温条件下使用,不脆裂。因此,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4)为满足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绞合工艺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特别适用于较大电流的无人机机型,增强了所述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的止盈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铜丝导体(10)构成的线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线芯外部的绝缘层(20);
其中,所述铜丝导体(10)为TR型软铜丝;所述绝缘层(20)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由多根所述铜丝导体(10)绞合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由多根内芯导体(30)绞合构成;每一所述内芯导体(30)由多根所述铜丝导体(10)绞合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导体(10)的直径不大于0.1mm;所述铜丝导体(10)的伸长率大于10%;所述绝缘层(20)的厚度不小于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导体(10)的直径为0.08mm;所述绝缘层(20)的厚度为0.2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导体(10)的数量为40根;所述铜丝导体(10)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导体(10)的数量为40根;所述铜丝导体(10)的绞合节径比为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08255.3U CN207938331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08255.3U CN207938331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38331U true CN207938331U (zh) | 2018-10-02 |
Family
ID=6364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08255.3U Active CN207938331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383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4245A (zh) * | 2017-12-29 | 2019-07-09 | 深圳市联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及其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21908255.3U patent/CN2079383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4245A (zh) * | 2017-12-29 | 2019-07-09 | 深圳市联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889345U (zh) | 抗拉高柔性复合绝缘rs485电缆 | |
WO2013000271A1 (zh) | 加强型光纤复合耐高温架空绝缘电缆 | |
CN201910284U (zh) | 新型钢包车电缆 | |
CN201838364U (zh) | 高压多芯屏蔽信号电缆 | |
CN207938331U (zh)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 | |
CN213025489U (zh) | 一种高抗拉小截面高压特种电缆 | |
CN102097177B (zh) | 游动电力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2196596U (zh) | 游动控制电缆 | |
CN207676693U (zh) | 一种具有高强度超轻特性的铝合金电缆 | |
CN204480707U (zh) | 一种铜塑镍带铠装乙丙烯护套电机引接电缆 | |
CN208240369U (zh) | 一种高性能低感同轴电缆 | |
CN106229047A (zh) | 一种耐高温抗撕裂硅橡胶柔性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994245A (zh) | 新型微型无人机内部连接用电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4516391U (zh) | 一种机器人移动手臂用电缆 | |
CN211128258U (zh) | 一种超长型远红外碳纤维发热电缆 | |
CN209199626U (zh) | 一种高柔性拖拽电缆 | |
CN202871347U (zh) | 一种耐高温型钢包车用控制电缆 | |
CN106057308A (zh) | 一种抗压型电线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 |
CN105405514B (zh) | 高屏蔽性能的低损耗复合型数据电缆 | |
CN206388535U (zh) | 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专用电缆 | |
CN205900130U (zh) | 一种控制柜用环保型智能控制复合电缆 | |
CN215815230U (zh) | 一种防水型复合电缆 | |
CN110322996A (zh) | 抗干扰超柔型充电电缆 | |
CN213150422U (zh) | 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电缆 | |
CN203689937U (zh) | 一种极热极寒型控制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3 Address after: 241000 Fanch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LIANJIAXIANG SPECIAL CAB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12, building C, Shenzh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enter, No. 1006, Shennan Avenue, Huaf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IANJIAXI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