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6808U - 一种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6808U
CN207936808U CN201820288252.2U CN201820288252U CN207936808U CN 207936808 U CN207936808 U CN 207936808U CN 201820288252 U CN201820288252 U CN 201820288252U CN 207936808 U CN207936808 U CN 207936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ide
bobbin carriage
tube plate
fluid collection
down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882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KELUNDA CHEMICAL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KELUNDA CHEMICAL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KELUNDA CHEMICAL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KELUNDA CHEMICAL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882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6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6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6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其冷却效果好。一种冷凝器,其依次包括下侧管箱、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上侧管箱,筒体与第二内管板之间还依次安装有第三管板以及冷却室,冷却室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却水进口以及第二冷却水出口;筒体下端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进口,筒体上端另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出口;下侧管箱底部开有进气口,上侧管箱顶部开有出气口,下侧管箱通过双层换热管与上侧管箱连通;下侧积液腔以及上侧积液腔中还分别安装有泄漏传感器,泄漏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报警器电控连接;上侧管箱内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电控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凝器。
背景技术
现今制造的冷凝器大多是单管单管板结构,也有一部分采用双管或者双管板的结构,对于单管结构如果冷却管破裂,将导致冷、热介质混合,这种混合介质进入设备后将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严重的将会烧毁设备,而对于单管板结构,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处一旦发生腐蚀,就会造成泄露等问题。
现有的冷凝器由一端通入冷却水,通过与换热管发生热交换来使换热管内的物质冷却,再从另一端将冷却水排出,但是冷却水在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后,往往在排出时温度已经升高,这样就无法对换热管内的物质有效地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冷凝器的末端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其冷却效果好。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冷凝器,其依次包括下侧管箱、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上侧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内管板之间还依次安装有第三管板以及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却水进口以及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筒体下端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进口,所述筒体上端另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出口;所述下侧管箱底部开有进气口,所述上侧管箱顶部开有出气口,所述下侧管箱通过双层换热管依次穿过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三管板、冷却室、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与所述上侧管箱连通;所述下侧积液腔以及所述上侧积液腔中还分别安装有泄漏传感器,所述泄漏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报警器电控连接;所述上侧管箱内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电控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下端还开有排污口;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的阀门以及排污口的阀门电控连接。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通过在冷凝器筒体的末端增加冷却室,即使筒体内的冷却水在筒体末端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冷却效果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通过换热管与冷却室进一步换热,使换热管内的物质进一步降温,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冷凝器,其依次包括下侧管箱1、第一外管板2、下侧积液腔3、第一内管板4、筒体5、第二内管板6、上侧积液腔7、第二外管板8、上侧管箱9,筒体5内还安装有定距管10以及折流板11,筒体5下端还开有排污口12,上侧积液腔7以及下侧积液腔3分别开有排液口13,筒体5与第二内管板6之间还依次安装有第三管板14以及冷却室15,冷却室15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却水进口16以及第二冷却水出口17;筒体5下端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进口18,筒体5上端另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出口19;下侧管箱1底部开有进气口20,上侧管箱9顶部开有出气口21,下侧管箱1通过双层换热管22依次穿过第一外管板2、下侧积液腔3、第一内管板4、筒体5、第三管板14、冷却室15、第二内管板6、上侧积液腔7、第二外管板8与上侧管箱9连通;下侧积液腔3以及上侧积液腔7中还分别安装有泄漏传感器23,泄漏传感器23分别与第一报警器(未在图中画出)电控连接;上侧管箱9内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4,压力传感器24与第二报警器(未在图中画出)电控连接,压力传感器24与第一冷却水出口19的阀门以及排污口12的阀门电控连接。
通过冷却室15的进一步冷却从而提升冷却效果;在积液腔中安装泄漏传感器23能够当内管板发生腐蚀而泄漏时,进行报警,避免泄漏的物质因为滞留于积液腔中无法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从而导致进一步腐蚀,因此安全性好,产品寿命长;在上侧管箱9中安装压力传感器24,能够在换热管22发生泄漏而导致上侧管箱9压力降低时进行报警,从而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避免因换热管22中的物质与冷却水混合而加剧装置的腐蚀,另外压力传感器还能控制关闭第一冷却水出口19的阀门,开启排污口12的阀门,从而避免使冷凝器中混合的介质进入冷却水循环,直接通过排污口12排出,安全性更好,更加环保。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冷凝器,其依次包括下侧管箱、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上侧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内管板之间还依次安装有第三管板以及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却水进口以及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筒体下端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进口,所述筒体上端另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出口;所述下侧管箱底部开有进气口,所述上侧管箱顶部开有出气口,所述下侧管箱通过双层换热管依次穿过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三管板、冷却室、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与所述上侧管箱连通;所述下侧积液腔以及所述上侧积液腔中还分别安装有泄漏传感器,所述泄漏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报警器电控连接;所述上侧管箱内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电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端还开有排污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的阀门以及排污口的阀门电控连接。
CN201820288252.2U 2018-03-01 2018-03-01 一种冷凝器 Active CN207936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8252.2U CN207936808U (zh) 2018-03-01 2018-03-01 一种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8252.2U CN207936808U (zh) 2018-03-01 2018-03-01 一种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6808U true CN207936808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88252.2U Active CN207936808U (zh) 2018-03-01 2018-03-01 一种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6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6808U (zh) 一种冷凝器
CN113983723A (zh) 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205979692U (zh) 蒸汽发生器
CN211317023U (zh) 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
CN209069064U (zh) 一种气气换热器
CN204329684U (zh) 螺旋流道热管换热器
CN216770289U (zh) 一种环保式固体螯合剂加工用一级换热器
CN207286734U (zh) 卫生级高效气体冷凝器
CN205564107U (zh) 一种改造的传热实验设备
CN206755944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0512743U (zh) 一种新型防爆换热器
CN208398684U (zh) 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
CN208059639U (zh) 一种热回收管壳式冷凝器
CN208833041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CN103994672B (zh) 高效双腔湍流换热器
CN209926925U (zh) 一种新型冷热水机热交换器
CN207600255U (zh) 一种蒸汽热量回收装置
CN207486937U (zh) 一种co2空气源热泵增效供暖装置
CN207486936U (zh) 一种co2空气源热泵增效供暖装置
CN109579366A (zh) 一种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冷凝器组合系统
CN212246212U (zh) 一种石墨氯化氢合成炉
CN216204469U (zh) 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108800994A (zh) 卧式换热器
CN219956209U (zh) 一种卫生级双管板螺旋缠绕管换热器
CN211903891U (zh) 一种新型壳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