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2681U - 松包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松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2681U
CN207932681U CN201721929672.6U CN201721929672U CN207932681U CN 207932681 U CN207932681 U CN 207932681U CN 201721929672 U CN201721929672 U CN 201721929672U CN 207932681 U CN207932681 U CN 207932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or belt
material conveyor
bale breaking
dru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96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春
罗冬贵
乔百福
林伟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om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ADUOMEI CHEMICAL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ADUOMEI CHEMICAL FERTILIZ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ADUOMEI CHEMICAL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96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2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2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2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松包装置,其包括第一托辊、第二托辊、滚筒组件、物料传送带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物料传送带连接以带动物料传送带移动,物料传送带上悬吊有滚筒组件,滚筒组件包括可旋转的滚筒,物料传送带放置于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的辊面上,第一托辊、第二托辊沿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分别位于滚筒组件的中心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包装置,其滚筒组件悬吊于物料传送带上,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沿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在装车过程中,复合肥产品放置于物料传送带通过松包装置,既保证产品进行松包又防止包装袋破损,更提高了装车效率。

Description

松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松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复合肥由于生产工艺及环境等因素普遍存在着板结的问题,需要在装车发货之前进行松包处理。若复合肥进行返料处理,则会占用生产线,降低生产效率;若使用人工进行松包,人工操作的标准不一,松包效果不一致,降低复合肥的质量。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松包机来进行松包操作,不过复合肥袋内预存有的空气在进入松包机时,由于受到挤压会发生外包装袋破裂引起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复合肥掉落进结构复杂的机器内不易清除,严重的还会损坏机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松包效果好且不损坏包装袋的松包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松包装置,其包括第一托辊、第二托辊、滚筒组件、物料传送带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物料传送带连接以带动所述物料传送带移动,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悬吊有所述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包括可旋转的滚筒,所述物料传送带放置于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的辊面上,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沿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分别位于所述滚筒组件的中心两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松包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固定支架和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滚筒组件,所述升降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滚筒组件相对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高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筒组件还包括滚筒支架,所述滚筒支架上端与所述升降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架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松包装置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滚筒支架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松包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朝向所述滚筒支架,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滚筒支架,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移动地嵌套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构件为环链电动葫芦,和/或所述滚筒组件为电动滚筒组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物料传送带倾斜设置且所述物料传送带由低至高传送,所述第一托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托辊的高度,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和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之比为1:1.1-1.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和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之比为1:1.1-1.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托辊设置于所述滚筒的后侧,所述第二托辊设置于所述滚筒的前侧,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与所述滚筒的半径之比为1.1-1.3:1,和/或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与所述滚筒的半径之比为1.3-1.8: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物料传送带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滚筒组件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包装置,其滚筒组件悬吊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沿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在装车过程中,复合肥产品放置于物料传送带通过松包装置,既保证产品松包效果又防止包装袋破损,更提高了装车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包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包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局部B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装车过程的松包装置,其包括第一托辊1、第二托辊2、滚筒组件3、物料传送带4以及驱动组件5。物料传送带4具有一定弹性,物料传送带4与驱动组件5配合进行装车作业,产品可放置于物料传送带4上,驱动组件5与物料传送带4连接以带动物料传送带4移动。物料传送带4上悬吊有滚筒组件3,滚筒组件3包括可相对物料传送带4旋转的滚筒31。物料传送带4放置于第一托辊1、第二托辊2的辊面上,第一托辊1、第二托辊2形状相匹配,大致呈圆筒形。请参考图1,第一托辊1、第二托辊2沿物料传送带4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物料传送带4的传送方向上,第一托辊1和第二托辊2分别位于滚筒组件3的中心两侧,即在侧视投影中,滚筒31的轴心位于第一托辊1、第二托辊2的轴心之间。第一托辊1和第二托辊2之间的物料传送带4形成松包区域,松包区域与滚筒组件3上下对应。在松包过程中,首先,袋装复合肥(后称产品)和物料传送带4进入松包装置时受到滚筒31和其中一个托辊的一同挤压,产品内部空气由产品包装袋的一端转移到产品包装袋的另一端,产品受力均匀,有效防止产品的包装袋发生破损;然后进入第一托辊1和第二托辊2的间隔内,由于两个托辊间隔一定距离且产品和物料传送带4都具有柔韧性,产品受到滚筒31、第一托辊1及第二托辊2共三处的挤压形成折弯形态,产品板结的部分由于形变而得到松包效果;最后,待产品随物料传送带4从另一端挤压出来时,产品已完成松包处理并可通过物料传动带4直接装车。由于滚筒组件3是悬吊在物料传送带4的上方,因此当产品进入到第一托辊1和第二托辊2的间隔内时,一方面受到滚筒组件2的挤压,另一方面又对滚筒组件2施加反作用力,使滚筒组件2上移,从而使产品不至于受到过大的挤压力而导致包装袋破损。
请参考图2和图3,为了增强松包装置的适用性,便于各种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松包,松包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物料传送带4上方的固定支架6和升降构件7,固定支架6可连接于地面,固定支架6大致呈“口”、“冂”型。升降构件7一端连接固定支架6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滚筒组件3,以使滚筒组件3悬吊于物料传送带4之上。在高度方向上,根据产品的高度不同,升降构件7通过调节滚筒组件3的悬吊高度,以控制滚筒组件3与物料传送带4的距离,使产品进行松包处理。在一般实施例中,升降构件7可以为液压千斤顶或环链电动葫芦等可调节高度的构件,也可以为手动升降的吊索等。在使用过程中,升降构件7可根据产品高度调整滚筒组件3与物料传送带4的最短距离,该最短距离大约比产品高度低3厘米至7厘米,优选为5厘米,这样可以使产品较好地受到挤压松包。
请参考图2和图3,滚筒组件3还包括滚筒支架32,滚筒支架32上端与升降构件7可拆卸连接,如吊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滚筒支架32大致呈“冂”型,其两端有设有支撑座321,支撑座321与滚筒支架32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等。滚筒3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321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松包装置还包括配重块33,配重块33可拆卸地连接于滚筒支架32上,增加滚筒组件3的重量。一方面防止产品过于板结而无法正常通过松包装置,另一方面提高滚筒31对产品的挤压力,提高松包效果。
在一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滚筒组件3偏离垂直方向移动,减弱松包效果,松包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大致呈上下贯通的圆筒形。第一套管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另一端朝向滚筒支架32,第二套管9的一端固定在滚筒支架32,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径向尺寸不相等,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可移动地同轴嵌套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管9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套管8的径向尺寸,第二套管9嵌套在第一套管8内。且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的长度之和大于升降构件7的有效长度。当升降构件7调节滚筒组件3的悬吊高度时,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形成导向作用,确保滚筒组件3沿上下方向移动。
请参考图1和图2,在装车过程中,物料传送带4倾斜设置且物料传送带4由低至高传送。在一般实施例中,第一托辊1的高度高于第二托辊2的高度,也即物料传送带4从第二托辊2向第一托辊1的方向移动。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和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之比为1:1.1-1.4,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水平距离表示以滚筒31筒面的圆心为垂直点作垂直于地面的垂线,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托辊1的中心和第二托辊2中心做垂直于该垂线的线段,该线段的距离为中心水平距离。如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0厘米,则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2厘米至28厘米。由于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大于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因此产品既容易进入到第二托辊2与滚筒31之间,同时又使第一托辊1与滚筒31能对产品起到较好的松包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物料传送带4也可水平设置,第一托辊1的高度等于第二托辊2的高度,物料传送带4可从第二托辊2向第一托辊1的方向移动,或者物料传送带4可从第一托辊1向第二托辊2的方向移动。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和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之比为1:1.1-1.4。如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0厘米,则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2厘米至28厘米。由于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大于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因此产品既容易进入到第二托辊2与滚筒31之间,同时又使第一托辊1与滚筒31能对产品起到较好的松包效果。
在一般实施例中,在物料传送带4的传送方向上,第一托辊1设置于滚筒31的后侧,第二托辊2设置于滚筒31的前侧,该前侧、后侧表示物料传送带4上产品与滚筒31接触的先后顺序,先接触的一侧为前侧,后接触的一侧为后侧。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与滚筒31的半径之比为1.1-1.3:1,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水平距离表示以滚筒31筒面的圆心为垂直点作垂直于地面的垂线,位于一侧的第一托辊1的中心做垂直于该垂线的线段,该线段的距离为中心水平距离。如滚筒31的半径为20厘米,则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2厘米至26厘米。通过控制该比例关系,可以使第一托辊1与滚筒31能对产品起到较好的松包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与滚筒31的半径之比为1.3-1.8:1。如滚筒31的半径为20厘米,则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6厘米至36厘米。通过控制该比例关系,即可以使第二托辊1与滚筒31能对产品起到较好的松包效果,又不会导致产品无法通过第二托辊1与滚筒31之间的间隙。
当第一托辊1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2厘米至26厘米,第二托辊2与滚筒31的中心水平距离为26厘米至36厘米,滚筒31的半径为20厘米,第一托辊1设置于滚筒31的后侧,第二托辊2设置于滚筒31的前侧,即产品经过滚筒31和第二托辊2挤入松包装置时,入口空间较大;产品从滚筒31和第一托辊1挤出时,出口空间较小。
在优选实施例中,滚筒组件3可为电动滚筒组件3,滚筒31可与驱动电机连接,由驱动电机带动滚筒31相对于滚筒支架32自动旋转。为了增加松包速率,并防止物料无法通过,物料传送带4的旋转方向与滚筒组件3旋转方向相反,物料传送带4的旋转方向为驱动组件5的旋转方向。如物料传送带4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滚筒组件3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类似地,物料传送带4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时,滚筒组件3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滚筒组件3的滚筒31也可以不与驱动电机连接,而是被物料传送带4上的物料带着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包装置,其滚筒组件悬吊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沿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在装车过程中,复合肥产品放置于物料传送带通过松包装置,既保证产品进行松包又防止包装袋破损,更提高了装车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辊、第二托辊、滚筒组件、物料传送带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物料传送带连接以带动所述物料传送带移动,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悬吊有所述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包括可旋转的滚筒,所述物料传送带放置于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的辊面上,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沿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分别位于所述滚筒组件的中心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固定支架和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滚筒组件,所述升降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滚筒组件相对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件还包括滚筒支架,所述滚筒支架上端与所述升降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滚筒支架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朝向所述滚筒支架,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滚筒支架,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移动地嵌套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构件为环链电动葫芦,和/或所述滚筒组件为电动滚筒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传送带倾斜设置且所述物料传送带由低至高传送,所述第一托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托辊的高度,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和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之比为1:1.1-1.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和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之比为1:1.1-1.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托辊设置于所述滚筒的后侧,所述第二托辊设置于所述滚筒的前侧,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与所述滚筒的半径之比为1.1-1.3:1,和/或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滚筒的中心水平距离与所述滚筒的半径之比为1.3-1.8: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滚筒组件旋转方向相反。
CN201721929672.6U 2017-12-30 2017-12-30 松包装置 Active CN207932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9672.6U CN207932681U (zh) 2017-12-30 2017-12-30 松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9672.6U CN207932681U (zh) 2017-12-30 2017-12-30 松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2681U true CN207932681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9672.6U Active CN207932681U (zh) 2017-12-30 2017-12-30 松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2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989A (zh) * 2017-12-30 2018-05-18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 松包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989A (zh) * 2017-12-30 2018-05-18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 松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45992U (zh) 新型下料机
CN103183249A (zh) 一种放卷机
CN207932681U (zh) 松包装置
CN206262596U (zh) 一种农业实验室用碎土机
CN108406875B (zh) 吨袋收口绳用胶管切割机
CN208265250U (zh) 一种翻板机
CN108045989A (zh) 松包装置
CN204727249U (zh) 货车上料装置
CN106744081A (zh) 一种电力试验用电缆收放装置
CN207361168U (zh) 一种砂浆生产物料输送装置
CN206578151U (zh) 一种预处理拉丝用盘条主动放线装置
CN205670983U (zh) 适于林间作业的撒肥施肥装置
CN212100655U (zh) 一种液压控制输送设备
CN207390190U (zh) 一种简易的管材运输装置
CN208494832U (zh) 一种涂布机
CN211617762U (zh) 一种金属管道运输用升降放置装置
CN209581585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07903580U (zh) 一种退卷机
CN203158872U (zh) 一种放卷机
CN207209863U (zh) 高负重提升机
CN213975922U (zh) 一种可翻转式浆包输送装置
CN105293215A (zh) 一种多功能滴灌带回收机
CN206735162U (zh) 一种花纹输送带
CN205930457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救险车
CN205661984U (zh) 电动伸缩式多功能转向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8, sanshagang Road, Dongyong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3

Patentee after: Radom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 sanshagang Road, Dongyong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3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ARDMEE FERTILIZE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