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1394U - 子午胎胎冠 - Google Patents

子午胎胎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1394U
CN207931394U CN201820244267.9U CN201820244267U CN207931394U CN 207931394 U CN207931394 U CN 207931394U CN 201820244267 U CN201820244267 U CN 201820244267U CN 207931394 U CN207931394 U CN 207931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radial
ply tyre
tyre crown
enhancem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42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菲
李子奇
丁海楠
王传志
隋斌
王秀梅
黄瑞娇
熊瑶
高兴鹏
张永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42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1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1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1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子午胎胎冠,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带束层及胎面,所述带束层包括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铺设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压合连接,所述子午胎胎冠设置有沿所述子午胎周向设置的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相对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胎冠中铺设由石墨烯制成的加强层,因其强度高且具有韧性好可弯曲的性能,能够很好的箍紧轮胎提高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防止轮胎鼓冠现象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子午胎胎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子午胎胎冠。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载重子午胎中采用的带束层一般为“3+0结构”,即由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构成,子午线轮胎胎体帘线与胎冠中心呈90°或接近90°角排列,像地球子午线排列,之间没有维系交点,当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冠部周围应力增大,会造成周向伸张,胎体成辐射状裂口。带束层是子午胎结构中的主要受力部件,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采用接近周向排列的交叉帘线层,形成一条几乎不能伸张的刚性环形带,把整个轮胎固定,限制轮胎的周向变形,其承受整个轮胎60%到70%的内应力,但不可忽视的是带束层帘线中由内压引起的应力在带束层全宽范围内是不均匀的,中心部位应力最大,在充气使用状态下可能发生鼓冠现象或受到冲击时易发生爆破,造成重大事故或损失。
鉴于此,设计一种子午胎胎冠有效避免子午胎出现鼓冠的技术问题,提高子午轮胎的抗冲击性能和使用寿命,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子午胎胎冠有效避免子午胎出现鼓冠的技术问题,提高子午轮胎的抗冲击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子午胎胎冠,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带束层及胎面,所述带束层包括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铺设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压合连接,所述子午胎胎冠设置有沿所述子午胎周向设置的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相对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加强层的轴向宽度为50~100mm。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层铺设于所述胎面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层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层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2.4~2.8mm,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1.6~1.8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24°~26°,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15°~18°,所述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15°~1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及所述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的帘线密度为40~60根/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宽度为20~39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轴向宽度差为5~40mm,所述第三带束层加上其轴向两端铺设的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轴向宽度差为5~15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相反呈交叉网状,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相反呈交叉网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子午胎胎冠通过在胎冠中铺设由石墨烯制成的加强层,因其强度高且具有韧性好可弯曲的性能,能够很好的箍紧轮胎提高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防止轮胎鼓冠现象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子午胎胎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子午胎胎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子午胎胎冠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子午胎胎冠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以上各图中:1、第一带束层;2、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零度带束层;5、加强层;6、胎面;7、胎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圆周方向为周向,沿半径的方向为径向;且沿半径增大的方向为径向向外,沿半径减小的方向为径向向内;轮胎的转轴为轴向,沿轴向且朝向胎冠周向中心线的方向为轴向内端,沿轴向且背离子午胎中心的方向为轴向外端;过轮胎转轴的截面为轮胎的横向断面,图1、图2、图3为横向断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且图1中的水平方向为轮胎转轴方向,竖直方向为径向方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子午胎胎冠,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带束层及胎面6,所述带束层包括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轴向两端分别铺设有零度带束层4,所述零度带束层4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压合连接,所述子午胎胎冠设置有沿所述子午胎周向设置的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加强层5,所述加强层5相对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加强层5的轴向宽度为50~100mm,通过在胎冠中铺设由石墨烯制成的加强层5,因其强度高且具有韧性好可弯曲的性能,能够很好的箍紧轮胎提高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防止轮胎鼓冠现象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长。
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层5可铺设于所述胎面6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径向外侧。
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层5可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径向外侧。
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层5可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的径向外侧。
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述第一带束层1的压延厚度为2.4~2.8mm,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零度带束层4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零度带束层4的轴向宽度为20~39mm,考虑到各层带束层之间需要用一定厚度的胶料增加布层间与帘线间黏合力使其复合成一整体,提高帘线的疲劳强度和弹性,其厚度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或者过薄会导致胎体7在变形过程中,每根帘线与相邻的帘线间的剪切应力不均匀,应力集中而导致早期脱层损坏,因此本实施例带束层表面覆胶为0.6-0.8mm,压延厚度在1.6-1.8mm之间,本优选实施例中限定的压延厚度为最优范围,能保证每根帘线与相邻的帘线间的剪切应力相等,避免应力集中而早期脱层损坏。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带束层1为过渡层,使胎体7帘线角度过渡到接近周向排列的带束层以减小层间的剪切力,因此所述第一带束层1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24°~26°,所述第二带束层2与所述第三带束层3为工作层,既要考虑到带束层对胎体7的箍紧作用又要便于加工,角度大于23°不能使胎体7获得良好的箍紧效果,但帘线角度太小,不仅加大工艺操作复杂性,而且对轮胎的使用性能不利,容易产生带束层脱层的危险,因此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15°~18°,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15°~18°,故本优选实施例中限定的帘线夹角为最优范围,既能实现良好的箍紧效果又能防止带束层脱层现象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束层1的钢丝帘线、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钢丝帘线及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的帘线密度为40~60根/厘米。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带束层1的钢丝帘线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相反呈交叉网状,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钢丝帘线与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相反呈交叉网状,使轮胎框架更稳定,增强轮胎的耐久性能,提高轮胎的使用安全系数。
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述第一带束层1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轴向宽度差为5~40mm,所述第三带束层3加上其轴向两端铺设的所述零度带束层4的轴向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轴向宽度差为5~15mm,这样设置的子午胎带束层,其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零度带束层4的宽度能够形成一定的差级,能够避免各层中的钢丝帘线在轴向端部处相互摩擦,有效降低轴向端部的生热,有利于提高子午胎的耐久性,延长子午胎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子午胎胎冠,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带束层及胎面,所述带束层包括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铺设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压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午胎胎冠设置有沿所述子午胎周向设置的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相对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加强层的轴向宽度为50~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铺设于所述胎面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内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2.4~2.8mm,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1.6~1.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24°~26°,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15°~18°,所述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与所述子午胎胎冠周向中心线所构成的帘线夹角为15°~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及所述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的帘线密度为40~60根/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的压延厚度为1.6~1.8mm,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宽度为20~39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轴向宽度差为5~40mm,所述第三带束层加上其轴向两端铺设的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轴向宽度差为5~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子午胎胎冠,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相反呈交叉网状,所述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排列方向相反呈交叉网状。
CN201820244267.9U 2018-02-09 2018-02-09 子午胎胎冠 Active CN207931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267.9U CN207931394U (zh) 2018-02-09 2018-02-09 子午胎胎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267.9U CN207931394U (zh) 2018-02-09 2018-02-09 子午胎胎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1394U true CN207931394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4267.9U Active CN207931394U (zh) 2018-02-09 2018-02-09 子午胎胎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13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4987A (zh) * 2021-08-05 2021-10-22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轮胎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4987A (zh) * 2021-08-05 2021-10-22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2217B (zh) 一种用钢丝包布复合件加强胎圈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制备方法
CN207931394U (zh) 子午胎胎冠
CN108215664A (zh) 外层带束层与零度带束层分离式结构的全钢子午线轮胎
CN209257794U (zh) 一种工况用载重全钢子午线轮胎
CN207889455U (zh) 一种带减震功能的粘接式实心轮胎
CN105015274A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7772793U (zh) 外层带束层与零度带束层分离式结构的全钢子午线轮胎
CN207140700U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CN206067385U (zh) 一种轮胎
CN107499064A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CN212353485U (zh) 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载重子午线轮胎
CN207657526U (zh) 子午胎带束层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
CN207842551U (zh) 一种具有高胎圈耐久性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
CN103660808A (zh) 耐磨导热轮胎子口护胶结构
CN207140699U (zh) 子午胎带束层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
CN201998750U (zh) 一种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
CN103978835A (zh) 一种轮胎丁基垫带
CN204749715U (zh) 环煅单辐板滑轮
CN204755843U (zh) 热轧单辐板滑轮
CN204978110U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11969086U (zh) 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趾口结构
CN207359987U (zh) 一种具有钢丝带束层的斜交工程轮胎
CN107618317A (zh) 一种采用二复合垫胶的全钢子午胎
CN106080043A (zh) 缠绕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4249743U (zh) 一种用钢丝包布复合件加强胎圈的全钢子午线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