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2680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22680U CN207922680U CN201721818599.5U CN201721818599U CN207922680U CN 207922680 U CN207922680 U CN 207922680U CN 201721818599 U CN201721818599 U CN 201721818599U CN 207922680 U CN207922680 U CN 2079226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ce
- door body
- refrigerating chamber
- inlet channel
-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冷藏室、冷藏室门体、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冷藏室的后壁内侧形成有制冰机供冷腔,制冰机供冷腔中布置有制冰蒸发器和风机,制冰蒸发器上设置有加热部件;冷藏室门体的内侧形成有布置有制冰机的制冰室,进风风道配置为接收风机吹出的冷气流,并导引至制冰机;回风风道配置为将与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导引至制冰蒸发器所在的区域,以使得与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经制冰蒸发器冷却后再经由进风风道导引至制冰机。其提升了冰箱的制冰效率,减小了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布置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冰箱上通常设置有制冰装置,制冰装置可以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冰箱的门体上。其中,为了节省冷冻室的空间,现有技术中的冰箱通常将制冰装置设置在门体上,制冰装置通常通过风道将冰箱的冷冻室中的冷气引入到制冰装置中进行制冰。
上述冰箱中的制冰装置制冰所用冷量从冷冻蒸发器抽取,而冷冻蒸发器主要冷量供应冷冻室,且从冷冻蒸发器到制冰室的进风风道距离长,冷量途中损失较大,最终达到制冰室的冷量有限,导致制冰量偏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升冰箱的制冰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前侧敞开的冷藏室,冷藏室的的后壁内侧形成有制冰机供冷腔,制冰机供冷腔中布置有制冰蒸发器和用于吹送制冰蒸发器周围的冷气流的风机,制冰蒸发器上设置有加热部件,以对制冰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
冷藏室门体,位于冷藏室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冷藏室,冷藏室门体的内侧形成有制冰室,制冰室中布置有制冰机;
进风风道,配置为接收风机吹出的冷气流,并导引至制冰机;以及
回风风道,配置为将与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导引至制冰蒸发器所在的区域,以使得与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经制冰蒸发器冷却后再经由进风风道导引至制冰机。
可选地,制冰蒸发器为盘管式蒸发器,盘管式蒸发器竖直布置在制冰机供冷腔中的下部位置;
风机为离心式风机,风机位于制冰蒸发器的上部,以向进风风道吹送制冰蒸发器周围的冷气流;
制冰机供冷腔朝向冷藏室内部空间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与冷藏室隔热。
可选地,冷藏室的外壁包覆有外壳;
冷藏室门体枢转连接于外壳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冷藏室;
冷藏室靠近冷藏室门体与外壳的枢转处的侧壁记为冷藏室的第一侧壁;
制冰机水平布置于制冰室内靠近上部的位置;
制冰室位于冷藏室门体内侧靠近上部的位置,制冰室朝向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侧端面与制冰机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进风口,制冰室朝向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侧端面靠下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回风口。
可选地,进风风道包括箱体侧进风风道和门体侧进风风道;
箱体侧进风风道设置于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箱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穿过制冰机供冷腔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穿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门体侧进风风道连接;
门体侧进风风道设置于冷藏室门体内,并位于制冰室的外侧,门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穿过冷藏室门体,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连通;
门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连接并连通,以向制冰机输送冷量。
可选地,制冰机的底部形成有沿制冰机长度方向延伸的输送风道,输送风道朝向制冰室进风口的一端形成有入口,输送风道远离制冰室进风口的一端形成有出口;
门体侧进风风道通过制冰室进风口与入口连通。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电动风门,设置于箱体侧进风风道中,电动风门配置为在加热部件对制冰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时,受控关闭箱体侧进风风道,以避免制冰蒸发器周围的热气流经箱体侧进风风道进入制冰室中。
可选地,回风风道包括箱体侧回风风道和门体侧回风风道;
箱体侧回风风道设置于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并位于箱体侧进风风道的下部,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穿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门体侧回风风道连接,箱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与制冰机供冷腔中位于制冰蒸发器下部的区域连通;
门体侧回风风道设置于冷藏室门体内,并位于制冰室的第一侧部的外侧,且与门体侧进风风道间隔设置;
门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与制冰室回风口连通,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穿过冷藏室门体,以用于在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连通。
可选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与门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适配,冷藏室门体关闭时,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与门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中的一个凸入另一个中;
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与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适配,冷藏室门体关闭时,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与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中的一个凸入另一个中。
可选地,箱体侧进风风道与冷藏室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并且箱体侧进风风道与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箱体侧进风风道与冷藏室的外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箱体侧回风风道与冷藏室的外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可选地,制冰室朝向冷藏室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与冷藏室隔热。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冷藏室的后壁内侧形成有制冰机供冷腔,制冰机供冷腔中布置有制冰蒸发器,通过设置独立的制冰蒸发器,为制冰机提供更多的冷量,提升制冰机的制冰效率。另外,通过在制冰蒸发器上设置加热部件,可定期对制冰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避免制冰蒸发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因结霜而影响制冰蒸发器的换热性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采用特殊布置的箱体侧进风风道和门体侧进风风道将制冰蒸发器的冷量输送至制冰机处,加快了冷量的输送,减少了冷量的散失,并且门体侧进风风道和门体侧回风风道均布置于冷藏室门体内,充分利用了冷藏室门体的多余空间,合理分配了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布置位置,减小了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所占空间,同时提高了冷量的输送效率。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通过在箱体侧进风风道中设置电动风门,当加热部件对制冰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时,电动风门受控关闭箱体侧进风风道,以避免制冰蒸发器周围的热气流经箱体侧进风风道进入制冰室中,从而避免制冰室中的部分冰块融化发生粘连而导致冰块难以从制冰机中脱离的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外形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门体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冷藏室门体的外板;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以及
图8是图4中电动风门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冰箱,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 100的外形示意性结构图。
参见图1,该冰箱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前部敞开的储物间室,储物间室的外周包覆有箱体外壳,箱体外壳与储物间室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例如发泡剂,以避免冷量散失。储物间室通常为多个,如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9℃,或者可为4~7℃;冷冻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2~-14℃,或者可为-20~16℃。冷冻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下方,变温室设置于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冷冻室内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4℃至 -22℃。变温室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储存合适的食物,或者作为保鲜储藏室。
冰箱100可以为直冷式冰箱或者风冷式冰箱,其可以使用压缩式制冷循环作为冷源,制冷系统可为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器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间室内提供冷量。例如,当该冰箱100为家用压缩式直冷冰箱时,蒸发器可设置于冰箱内胆的后壁面外侧或内侧。当该冰箱100为家用压缩式风冷冰箱时,箱体110内还具有蒸发器室,蒸发器室通过风路系统与储物间室连通,且蒸发器室内设置蒸发器,出口处设置有风机,以向储物间室进行循环制冷。由于制冷系统以及冰箱100的制冷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为了不掩盖和模糊本申请的发明点,后文对制冷系统本身不做赘述。
上述储物间室可以由门体进行封闭,这些门体用于开闭储物间室。例如可以为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上分别设置的冷藏室门体、冷冻室门体、变温室门体。门体可以包括枢转式以及抽屉式。其中枢转式门体可以通过较接的方式设置箱体前部的一侧,以枢转的方式开启。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冰箱100 的一种外形结构图,位于箱体110上部的为冷藏室120,冷藏室120的前侧具有两个冷藏室门体130,冷藏室门体130为枢转式,冷藏室下部为冷冻室。
本实施例中,箱体外壳包覆冷藏室120的外壁的部分记为外壳。冷藏室120 具有后壁和由后壁向前侧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冷藏室120 的前侧连接有两个相对的冷藏室门体130,形成对开门冰箱100。冷藏室门体 130枢转连接于外壳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冷藏室120。冷藏室120靠近冷藏室门体130与外壳的枢转处的侧壁记为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12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12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第一盖板125和第二盖板135。
特别地,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120的后壁内侧形成有制冰机供冷腔122,冰箱100还包括进风风道、回风风道和布置在制冰机供冷腔122中的制冰蒸发器123和用于吹送制冰蒸发器123周围的冷气流的风机 124。
冰箱100的压缩机、冷凝器和制冰蒸发器123通过冷媒输送管路依次连接。与冷凝器连接的节流装置可分为多个,其中一个节流装置与向制冰机供冷的制冰蒸发器123连接,其他节流装置与向冰箱储物间室供冷的蒸发器连接。
其中一个冷藏室门体130的内侧形成有制冰室131,制冰室131中布置有制冰机132。与制冰蒸发器123换热后形成的冷气流由风机124吹向进风风道,进风风道将冷气流导引至位于冷藏室门体130内侧的制冰室131中的制冰机 132,制冰机132中的水吸收冷气流凝固成冰块。与制冰机132热交换后的气流再经回风风道输送至制冰蒸发器123所在的区域,经制冰蒸发器123冷却后再经进风风道输送至制冰机132,从而形成气流的循环回路,使得制冰蒸发器123 周围的冷气流持续供应给制冰机132,提高制冰机132的制冰效率,满足用户的需求。
制冰蒸发器123可为盘管式蒸发器,并且制冰蒸发器123竖直放置在制冰机供冷腔122中的下部,制冰蒸发器123竖直放置即是指制冰蒸发器123的盘管在高度方向上盘旋上升。风机124为离心式风机,制冰蒸发器123的冷气流自然地向上流动,经风机124的出风口吹向与风机124出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的进端,从而将冷量向制冰机132输送。
参见图2,制冰机供冷腔122的朝向冷藏室120内部空间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盖板125,第一盖板125与冷藏室120隔热,以避免制冰机供冷腔122中的冷气流影响冷藏室120的温度。制冰室131朝向冷藏室120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盖板135,第二盖板135与冷藏室120隔热。由此避免制冰蒸发器123和制冰室131对冷藏室120的温度的影响,保持冷藏室120的温度均匀。
参见图3,制冰室131可位于冷藏室门体130的后壁内侧靠近上部的位置,具体地,冷藏室门体130内侧开设一空腔,形成制冰室131,制冰室131内的上部设置水平布置的制冰机132,下部形成储冰区。制冰机132中的水吸收进风风道输送的冷量形成冰块,形成的冰块经制冰机132向下翻转下落至储冰区中进行存储。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12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门体130 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冷藏室门体130的外板。
参见图5,冷藏室门体130内位于制冰室131的下方设置有分配器136,分配器136通过连接管与储冰区连通,储冰区中的冰块通过连接管进入分配器136 中,从而将制冰机132制出的冰块排出。为方便用户取冰,参见图1,冷藏室门体130的外侧可形成有与分配器136连通的通道134,也即是,冷藏室门体 130的外侧开设有空腔,该通道134与分配器136连通,用户直接在该通道134 处接收由分配器分配的下落的冰块。该通道134的前侧可设置一辅助门,以关闭或打开该通道134,用户在取用冰块时,打开该辅助门取冰,取完冰后将辅助门关闭,可保持该通道的清洁,也增加了冰箱100的整体美观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冰机供冷腔122靠近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 121的侧端面与风机124的出端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冷箱出风口,制冰机供冷腔122靠近第一侧壁121的侧端面形成有与制冰机供冷腔122内部位于制冰蒸发器123下部的区域对应的供冷箱回风口。
制冰室131朝向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侧端面与制冰机132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进风口131a,制冰室131朝向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侧端面靠下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回风口131b。
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进风风道150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接并连通,从而将制冰机供冷腔 122中的冷气流输送至制冰室131。冷藏室门体130打开时,制冰机供冷腔122 中的制冰蒸发器123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输送管路受控断开,风机124受控停止运行,以停止向进风风道输送气流,以避免冷藏室门体130打开时冷量散失,有效降低能耗损失。
具体地,进风风道可包括箱体侧进风风道140和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箱体侧进风风道140设置于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箱体侧进风风道 140的进端穿过制冰机供冷腔出风口与风机124的出风口连接,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穿过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以便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连接。
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侧壁出口121a,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延伸至第一侧壁出口121a 中,以便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连接。
冷藏室门体130打开时,制冰机供冷腔122中的制冰蒸发器123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输送管路受控断开,风机124受控停止运行,停止向箱体侧进风风道140输送气流,以避免冷藏室门体130打开时冷量散失,有效降低能耗损失。
门体侧进风风道150设置于冷藏室门体130内,具体地,门体侧进风风道 150位于冷藏室门体130的发泡层中,显然,门体侧进风风道150位于制冰室 131的外侧,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穿过冷藏室门体130,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连通,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接并连通,以向制冰机122输送冷量。
如图5所示,冷藏室门体130朝向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端面形成有门体进风口137,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穿过门体进风口137,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连通。
门体进风口137可与第一侧壁出口121a适配,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连接并连通,门体进风口137与第一侧壁出口121a相接。
具体地,箱体侧进风风道140包括在进风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进风曲段141、进风直段142和第二进风曲段143。
第一进风曲段141的进端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第一进风曲段141 由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的位置绕过冷藏室120的后壁弯曲延伸至冷藏室 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
进风直段142的进端在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与第一进风曲段 14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进风直段142由与第一进风曲段141的出端连接的位置向冷藏室门体130的方向延伸。
第二进风曲段143的进端在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与进风直段 142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进风曲段143由与进风直段142的出端连接的位置弯曲穿过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也可理解为,第二进风曲段143的出端通过第一侧壁出口121a穿过第一侧壁121),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连接并连通。
再次参见图3和图4,制冰机供冷腔122可形成于冷藏室120的后壁内侧靠近下部的位置,以减小制冰机供冷腔122对冷藏室120内部空间的影响,避免影响冷藏室120的美观性。
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形状可为扁平状,方便与冷藏室120外表面相配合,减小箱体侧进风风道140所占空间。
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与冷藏室120的外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也可理解为,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位于冷藏室120与外壳之间的发泡层中。从而将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与冷藏室120隔离,避免箱体侧进风风道140 中的冷气流对冷藏室120内的温度产生影响,保证冷藏室120的温度均匀。
门体侧进风风道150设置于冷藏室门体130内,并位于制冰室131的外侧,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穿过冷藏室门体130,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连通。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接并连通,以向制冰机132输送冷量。
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适配,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中的一个凸入另一个中,也可理解为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与第二进风曲段143 的出端中的一个凸入另一个中。
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通,以向制冰机132 输送冷量。制冰机132的底部可形成有沿制冰机132长度方向延伸的输送风道 161,输送风道161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门体侧进风风道150 的出端穿过制冰室进风口131a与输送风道的入口连通。由输送风道137的入口进入的冷气流与制冰机132中的水热交换后通过输送风道137的出口流动至制冰室131,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制冰室出风口132a流动至门体侧回风风道180 中,并进一步经箱体侧回风风道160流动至制冰蒸发器123的下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的外周或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出端的外周还可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件,或者可理解为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的外周或第二进风曲段143的出端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件,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密封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与第二进风曲段143的出端的连接处,避免冷量散失。
本实施例中将进风风道设计为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布置位置和特殊结构方便了冷量的输送和减少冷量的散失;门体侧进风风道150布置于冷藏室门体 130内,可充分利用冷藏室门体130的多余空间,并方便冷量的输送。并且门体侧进风风道150充分地利用了冷藏室门体130的空间,布置位置合理、空间分配均匀。门体侧进风风道150的形状可为扁平状,方便与冷藏室门体130形状相配合,减小门体侧进风风道150所占空间。
参见图4、图5,回风风道可包括门体侧回风风道160和箱体侧回风风道 170,门体侧回风风道160可配置为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箱体侧回风风道 170连接并连通,以输送与制冰机132换热后的气流。
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与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进端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侧壁进口121b,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进端延伸至第一侧壁进口121b 中,以便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门体侧回风风道160连接。
在本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门体侧回风风道160设置于冷藏室门体 130内,也可理解为,门体侧回风风道160位于冷藏室门体130的发泡层中,显然,门体侧回风风道160位于制冰室131的第一侧部的外侧,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进端与制冰室回风口131b连通,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出端穿过冷藏室门体130,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进端连通。
如图5所示,冷藏室门体130朝向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端面形成有门体回风口138,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出端穿过门体回风口138,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进端连通。
门体回风口138与第一侧壁进口121b适配,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出端与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进端连接并连通,门体回风口138与第一侧壁进口121b相接。
门体侧回风风道160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间隔一定空隙设置,两者间隔的空隙中填充有发泡材料。也可理解为,门体侧回风风道160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间隔设置且位于冷藏室门体120的发泡层中避免门体侧回风风道160中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气流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气流产生热交换而降低门体侧进风风道150中的气流温度。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的门体侧回风风道160充分利用了冷藏室门体130 的多余空间,合理分配了回风风道的布置位置,减小了回风风道所占空间,方便了气流的输送。
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形状可为扁平状,方便与冷藏室门体130形状相配合,减小门体侧回风风道160所占空间。
箱体侧回风风道170设置于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并位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下部,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进端穿过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以用于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门体侧回风风道160连接,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出端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并连通,以将与制冰机132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制冰蒸发器123所在的区域。
具体地,箱体侧回风风道170可包括在回风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回风曲段171、回风直段172和第二回风曲段173。
第一回风曲段171由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弯曲穿过冷藏室120 的第一侧壁121(也可理解为,第一回风曲段171的进端通过第一侧壁出口121b 穿过第一侧壁121),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连接并连通。
回风直段172在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与第一回风曲段17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并向第一侧壁121的后部方向延伸。
第二回风曲段173的进端在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与回风直段 172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回风曲段173的出端绕过冷藏室120的第一侧壁 121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并连通。
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第一回风曲段171的进端和门体侧回风风道160 的出端中的一个可凸入另一个中,从而将箱体侧回风风道170与门体侧回风风道160连接并连通,以将经与制冰机132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制冰蒸发器123。
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进端的外周或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出端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件,或者可以理解为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第一回风曲段171 的进端的外周或门体侧回风风道160的出端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件。当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第二弹性密封件将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第一回风曲段171的进端与门体侧回风风道180的出端的连接处密封,以避免气流外泄。
上述箱体侧回风风道170的整体位置位于冷藏室120的外壁靠近下部的位置,并由第一回风曲段171、回风直段172和第二回风曲段173构成,其特别的设计结构和特别的布置位置有利于气流的输送和减少冷量损失。
箱体侧回风风道170、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也可理解为,箱体侧回风风道170位于冷藏室120与外壳之间的发泡层中。从而将箱体侧回风风道170与冷藏室120的外壁隔离,避免箱体侧回风风道170中的冷气流对冷藏室120内的温度产生影响,保证冷藏室120的温度均匀。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120的主视图,图 7是图6的A-A剖视图,图8是图4中电动风门180的A-A剖视图。
如图6至8所示,制冰蒸发器123上还设置有加热部件126。加热部件126 可定期对对制冰蒸发器123进行加热化霜。具体地,加热部件126可为加热丝或加热片,加热部件126可设置于制冰蒸发器123的下部,并由制冰蒸发器123 的一侧向上延伸。加热部件126也可盘绕在制冰蒸发器123的表面上,以增加与制冰蒸发器123的接触面积,加快制冰蒸发器123的化霜。由此避免制冰蒸发器12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结霜而影响制冰蒸发器123的换热性能。
如图7所示,制冰机供冷腔122的底部形成有排水孔,箱体110的发泡层 (箱体外壳与储物间室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发泡层)中布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排水管127,排水管127由与排水孔连通的位置延伸至箱体110的底部的接水盘中,制冰蒸发器123的化霜水经排水管127流至接水盘中。
再次参见图4和图8,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中设置有电动风门180,电动风门180配置为在加热部件126对制冰蒸发器123进行加热化霜时,受控关闭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以避免制冰蒸发器123周围的热气流经箱体侧进风风道140 进入制冰室131中,从而避免制冰机132中的冰块融化粘连而使得冰块难以从制冰机132中脱离,并且可避免制冰机132下部的储冰区中的部分冰块融化粘连而使得储冰区中的冰块难以下落到分配器中。
制冰过程中,电动风门180始终处于打开状态,以保证冷气流经箱体侧进风风道140流动至制冰室131中。
如图8所示,电动风门180一般性地可包括风门本体182和具有输出轴的电机181。电机181的输出轴可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底部平行,电机181 的输出轴大致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宽度方向平行。加热部件126对制冰蒸发器123进行加热化霜时,电机181受控运行,风门本体182由电机181带动绕电机181的输出轴转动,以将箱体侧进风风道140关闭,避免热气流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中流动至制冰室131中。
风门本体182的宽度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厚度大致相同,风门本体182 的高度与箱体侧进风风道140的宽度大致相同,以保证风门本体182可完全关闭箱体侧进风风道140。
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冷藏室120的后壁内侧形成有制冰机供冷腔122,制冰机供冷腔122中布置有制冰蒸发器123,通过设置独立的制冰蒸发器123,为制冰机132提供更多的冷量,提升制冰机132的制冰效率。另外,通过在制冰蒸发器123上设置加热部件126,可定期对制冰蒸发器123进行加热化霜,避免制冰蒸发器123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因结霜而影响制冰蒸发器123的换热性能。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冰箱100中,采用特殊布置的箱体侧进风风道140和门体侧进风风道150将制冰蒸发器123的冷量输送至制冰机132处,加快了冷量的输送,减少了冷量的散失,并且门体侧进风风道150和门体侧回风风道170 均布置于冷藏室门体130内,充分利用了冷藏室门体130的多余空间,合理分配了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布置位置,减小了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所占空间,同时提高了冷量的输送效率。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冰箱100中,通过在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中设置电动风门180,当加热部件126对制冰蒸发器123进行加热化霜时,电动风门 180受控关闭箱体侧进风风道140,以避免制冰蒸发器123周围的热气流经箱体侧进风风道140进入制冰室131中,从而避免制冰室131中的部分冰块融化发生粘连而导致冰块难以从制冰机132中脱离的问题。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侧敞开的冷藏室,所述冷藏室的后壁内侧形成有制冰机供冷腔,所述制冰机供冷腔中布置有制冰蒸发器和用于吹送所述制冰蒸发器周围的冷气流的风机,所述制冰蒸发器上设置有加热部件,以对所述制冰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
冷藏室门体,位于所述冷藏室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室,所述冷藏室门体的内侧形成有制冰室,所述制冰室中布置有制冰机;
进风风道,配置为接收所述风机吹出的冷气流,并导引至所述制冰机;以及
回风风道,配置为将与所述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导引至所述制冰蒸发器所在的区域,以使得与所述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经所述制冰蒸发器冷却后再经由所述进风风道导引至所述制冰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蒸发器为盘管式蒸发器,所述盘管式蒸发器竖直布置在所述制冰机供冷腔中的下部位置;
所述风机为离心式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制冰蒸发器的上部;
所述制冰机供冷腔朝向所述冷藏室内部空间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冷藏室隔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的外壁包覆有外壳;
所述冷藏室门体枢转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室;
所述冷藏室靠近所述冷藏室门体与所述外壳的枢转处的侧壁记为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
所述制冰机水平布置于所述制冰室内靠近上部的位置;
所述制冰室位于所述冷藏室门体内侧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制冰室朝向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侧端面与所述制冰机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进风口,所述制冰室朝向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侧端面靠下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回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包括箱体侧进风风道和门体侧进风风道;
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穿过所述制冰机供冷腔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穿过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以用于在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连接;
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冷藏室门体内,并位于所述制冰室的外侧,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穿过所述冷藏室门体,以用于在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连通;
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与所述制冰室进风口连接并连通,以向所述制冰机输送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机的底部形成有沿所述制冰机长度方向延伸的输送风道,所述输送风道朝向所述制冰室进风口的一端形成有入口,所述输送风道远离所述制冰室进风口的一端形成有出口;
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通过所述制冰室进风口与所述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动风门,设置于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中,所述电动风门配置为在所述加热部件对所述制冰蒸发器进行加热化霜时,受控关闭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以避免所述制冰蒸发器周围的热气流经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进入所述制冰室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风道包括箱体侧回风风道和门体侧回风风道;
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下部,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穿过所述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以用于在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所述门体侧回风风道连接,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与所述制冰机供冷腔中位于所述制冰蒸发器下部的区域连通;
所述门体侧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冷藏室门体内,并位于所述制冰室的第一侧部的外侧,且与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间隔设置;
所述门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与所述制冰室回风口连通,所述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穿过所述冷藏室门体,以用于在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与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适配,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的出端与所述门体侧进风风道的进端中的一个凸入另一个中;
所述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与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适配,所述冷藏室门体关闭时,所述门体侧回风风道的出端与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的进端中的一个凸入另一个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侧进风风道与所述冷藏室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所述箱体侧回风风道与所述冷藏室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室朝向所述冷藏室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冷藏室隔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18599.5U CN207922680U (zh) | 2017-12-22 | 2017-12-22 | 冰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18599.5U CN207922680U (zh) | 2017-12-22 | 2017-12-22 | 冰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22680U true CN207922680U (zh) | 2018-09-28 |
Family
ID=6360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18599.5U Active CN207922680U (zh) | 2017-12-22 | 2017-12-22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2268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07602A1 (zh) * | 2018-11-28 | 2020-06-04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1854246A (zh) * | 2019-04-26 | 2020-10-30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
2017
- 2017-12-22 CN CN201721818599.5U patent/CN2079226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07602A1 (zh) * | 2018-11-28 | 2020-06-04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1854246A (zh) * | 2019-04-26 | 2020-10-30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78902U (zh) | 冰箱 | |
CN107328154A (zh) | 一种风冷冰箱及加湿保鲜方法 | |
WO2019120104A1 (zh) | 冰箱 | |
CN107388691B (zh) | 风冷冰箱、冷冻室加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7255383A (zh) | 冰箱 | |
CN108286856A (zh) | 冰箱 | |
WO2019120107A1 (zh) | 冰箱 | |
CN209569941U (zh) | 带制冰机的冰箱 | |
CN207778907U (zh) | 冰箱 | |
CN206410403U (zh) | 冰箱 | |
CN110440504A (zh) | 一种冰箱 | |
WO2019120105A1 (zh) | 冰箱 | |
CN106766537A (zh) | 一种三间室冰箱及其化霜和保湿的控制方法 | |
CN107270622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6257199B (zh) | 冰箱的制冰系统和方法 | |
CN207922680U (zh) | 冰箱 | |
KR100531298B1 (ko) | 하부에 냉동실을 구비한 냉장고 | |
CN207778905U (zh) | 冰箱 | |
CN207778906U (zh) | 冰箱 | |
CN102997528B (zh) | 冷藏库 | |
CN206531343U (zh) | 一种三间室冰箱 | |
CN206459406U (zh) | 一种卧式无霜冷柜 | |
CN102997535B (zh) | 冰箱 | |
CN207778903U (zh) | 冰箱 | |
CN206300403U (zh) | 一种冰箱的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