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8161U -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8161U
CN207918161U CN201820300060.9U CN201820300060U CN207918161U CN 207918161 U CN207918161 U CN 207918161U CN 201820300060 U CN201820300060 U CN 201820300060U CN 207918161 U CN207918161 U CN 207918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wire mouth
ejector
floated
tubu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00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元相
王雁平
李方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3000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8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8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8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该悬浮式导线嘴包括管状机壳、第一弹射器、第二弹射器以及导线嘴;第一弹射器和所述第二弹射器设置于管状机壳内,二者之间保持距离以形成用于导线嘴滑动的导程;导线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弹射器与第二弹射器之间的管状机壳内,管状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沿导程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浮磁极,导线嘴的底部设置有磁块,磁块穿过管状机壳与悬浮磁极相匹配。该悬浮式导线嘴结构简单,节省制造成本;减少撞击和运动阻力,噪声较小,同时取得了更高的运动速度;并且,导线嘴在管状机壳内的阻力很小,第一弹射器和第二弹射器对导线嘴的换向瞬间驱动,能源消耗小,耗较低。

Description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背景技术
导线嘴通常用于纺织机械,应用较多的是绕线机。绕线机由三个部分组成:带动线轴旋转的卷绕电机总承;控制绕线形状的悬浮式导线嘴,控制绕线力度的张力传感器;三个部分协调动作能够卷绕出不同花型的线团。我国大部分使用机械式导线嘴装置;少部分较先进的设备已经开始采用数字是导线嘴装置;衡量数字导线嘴装置的指标有:经济性、噪音、功耗、速度、寿命、导程可调性、返回点时间(越小越好)、数字化水平等指标。现有的导线嘴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各项性能指标不够理想,尤其是高速运行的噪声,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何提高导线嘴的性能指标是困扰科研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导线嘴,解决了现有的导线嘴装置结构复杂,且导线嘴装置的性能以及经济性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导线嘴装置结构复杂,且导线嘴装置的性能以及经济性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包括:管状机壳、第一弹射器、第二弹射器、导线嘴;
所述第一弹射器和所述第二弹射器设置于所述管状机壳内,二者之间保持距离以形成用于所述导线嘴滑动的导程;
所述导线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弹射器与所述第二弹射器之间的所述管状机壳内;
所述管状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沿所述导程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浮磁极,所述导线嘴的底部设置有磁块,所述磁块穿过所述管状机壳与所述悬浮磁极相匹配。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射器固定于所述管状机壳内,所述第二弹射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管状机壳内,且所述管状机壳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弹射器的固定组件。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带和紧固螺丝,所述紧固带设置于所述管状机壳的外侧,且所述紧固带上沿导程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紧固孔,所述紧固螺丝穿过所述紧固孔抵在所述第二弹射器上以将其固定。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线嘴的径向侧面设置有导线碟片,所述管状机壳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长槽,所述导线碟片穿过所述第一长槽伸出所述管状机壳外。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状机壳包括第一固定端盖、第二固定端盖以及管状滑道,所述第一固定端盖和第二固定端盖固定于所述管状滑道的两端;
所述第一弹射器、所述第二弹射器以及所述导线嘴设置于所述管状滑道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端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盖分别设置有带丝扣孔,所述带丝扣孔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所述第二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所述导线嘴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橡胶垫。
针对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驱动模块、悬浮磁极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所述悬浮磁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导线嘴的运动时间以及所述导线嘴的位置并将第一检测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弹射器、所述第二弹射器;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导线嘴的位置并将第二检测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悬浮磁极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悬浮磁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永磁片和霍尔器件,所述永磁片设置于所述导线嘴中,两个所述霍尔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
两个所述霍尔器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遮光片和光电传感器,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导线嘴的径向侧面;
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导程均匀设置于的所述管状机壳内,且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通过第一弹射器和第二弹射器驱动导线嘴在管状机壳内往复运动,导线嘴在磁块和悬浮磁极的相互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第一弹射器和第二弹射器只要很小的推力就能够将导线嘴推到另一端,导线嘴在往复运动过程中,阻力很小,适于高速运动。整个悬浮式导线嘴结构简单,节省制造成本;去掉传统的丝杠丝母,齿轮齿条,不但节省成本,减少撞击和运动阻力,噪声较小,同时取得了更高的运动速度;并且,导线嘴在管状机壳内的阻力很小,第一弹射器和第二弹射器对导线嘴的换向瞬间驱动,能源消耗小,耗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悬浮式导线嘴,能够取得该悬浮式导线嘴所能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通过闭环控制稳定往复速率,实现高精度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中的悬浮磁极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中的悬浮磁极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中的光电感应器与遮光片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C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弹射器;2-第二弹射器;3-导线嘴;31-导线碟片; 32-永磁片;33-遮光片;34-光电传感器;35-磁块;41-紧固带;42-紧固螺丝;51-第一固定端盖;52-第二固定端盖;53-管状滑道;531-第一长槽;532-第二长槽;61-第一霍尔器件;62-第二霍尔器件;7-减震橡胶垫;8-控制器;91-第一驱动模块;92-第二驱动模块;93-悬浮磁极驱动模块;10-485通信模块;11-显示屏;12-悬浮磁极; 121-磁芯;122-线圈;13-悬浮磁极驱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导线嘴,包括:管状机壳、第一弹射器1、第二弹射器2以及导线嘴3;
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设置于管状机壳内,二者之间保持距离以形成用于导线嘴3滑动的导程;
导线嘴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弹射器1与第二弹射器2之间的管状机壳内;
参照图3,管状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沿导程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浮磁极12,导线嘴3的底部设置有磁块35,磁块35穿过管状机壳与悬浮磁极12相匹配。
管状机壳为圆柱结构,内部中空形成圆柱形空腔。第一弹射器1 和第二弹射器2以及导线嘴3均为与圆柱形空腔相匹配的圆柱体状,以设置于管状机壳内。
工作中,导线嘴3需要往复运动,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 之间的管状机壳即形成用于导线嘴3运动的导程s,导线嘴3在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之间的管状机壳内往复移动,第一弹射器1 和第二弹射器2用于驱动导线嘴3改变运动方向。
而导线嘴3在往复运动中,磁块35与悬浮磁极12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导线嘴3处于悬浮状态,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只要很小的推力就能够将导线嘴3推到另一端,往复运动过程,阻力很小,适于高速运动。
启动装置后,导线嘴3处于悬浮状态,第一弹射器1将导线嘴3 弹射到第二弹射器2,当导线嘴3到达第二弹射器2,第二弹射器2 动作,将导线嘴3弹射至第一弹射器1,周而复始,实现导线嘴3作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导线嘴3运行过程中悬浮磁极12 处于开启状态,保证导线嘴3在悬浮状态下运行,耗电最小。
滑动的导线嘴3只在整个装置的两端受力,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只在接触时刻作用导线嘴3,导线嘴3在一端碰撞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产生的反作用力和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 提供的推力形成导线嘴3向反方向运动的合力;充分利用了反作用力,达到节能之目的。对比于现有的导线嘴装置是将反作用力抵消掉,然后才能做反向运动,从理论上讲,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浮式导线嘴仅是现有装置能耗的四分之一。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导线嘴,通过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驱动导线嘴3在管状机壳内往复运动,运行中的导线嘴3在磁块35和悬浮磁极12的相互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只要很小的推力就能够将导线嘴3推到另一端,导线嘴3在往复运动过程中,阻力很小,适于高速运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节省制造成本;去掉传统的丝杠丝母,齿轮齿条,不但节省成本,减少撞击和运动阻力,噪声较小,同时取得了更高的运动速度;并且,导线嘴3在管状机壳内的阻力很小,第一弹射器1 和第二弹射器2对导线嘴3的换向瞬间驱动,能源消耗小,耗较低。
具体地,管状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磁块35穿过与悬浮磁极12 相匹配的第二长槽53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的悬浮磁极12为分割式结构,沿导程的延伸均匀排布。其中,参照图4-6,悬浮磁极 12包括磁芯121和线圈122。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射器1固定于管状机壳内,第二弹射器2可活动地设置于管状机壳内,且管状机壳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弹射器2的固定组件。
第一弹射器1固定于管道机壳内,二者的相对位置不可调整。而第二弹射器2可活动地设置于管状机壳内,第二弹射器2能够相对管状机壳移动。当第二弹射器2的相对管状机壳改变位置,则第一弹射器1与第二弹射器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则用于导线嘴3移动的导程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调整第二弹射器2在管状机壳内的位置就能实现对导线嘴3往复运动的导程调节。
将第二弹射器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用固定组件将第二弹射器 2与管状机壳固定,以确定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导线嘴3的往复运动导程。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组件包括紧固带41和紧固螺丝42,紧固带41设置于管状机壳的外侧,且紧固带41上沿导程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紧固孔,紧固螺丝42穿过紧固孔抵在第二弹射器2上以将其固定。
将第二弹射器2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后,针对第二弹射器2所在的位置,在该位置的紧固孔内拧入紧固螺丝42,紧固螺丝42穿过紧固带41抵在第二弹射器2上,直至将第二弹射器2压紧固定于管状机壳内,使第二弹射器2与管状机壳之间不会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的导线嘴3的径向侧面设置有导线碟片31,管状机壳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长槽531,该导线碟片31 穿过第一长槽531伸出管状机壳外。
使用中,在装置外轻轻拨动导线碟片31,圆柱形导线嘴3就可以在第一弹射器1与第二弹射器2之间的管状机壳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管状机壳包括第一固定端盖51、第二固定端盖52以及管状滑道53,第一固定端盖51和第二固定端盖52固定于管状滑道53的两端;第一弹射器1、第二弹射器2以及导线嘴3设置于管状滑道53内。
第一固定端盖51和第二固定端盖52将管状滑道53的两端封闭,三者形成整个结构的外部框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固定端盖51和第二固定端盖52 分别设置有带丝扣孔,带丝扣孔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其中,带丝扣孔的数量为两个,当第一固定端盖51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时,通过螺钉将外部设备与带丝扣孔连接起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悬浮式导线嘴与其他装置的连接。相应地,当第二固定端盖52 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时,通过螺钉将外部设备与带丝扣孔连接起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悬浮式导线嘴与其他装置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射器1面向导线嘴3的一侧、第二弹射器2面向导线嘴3的一侧、导线嘴3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橡胶垫7。
在工作中,导线嘴3在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之间往复移动,并由第一弹射器1和第二弹射器2提供改变运动方向的驱动力,导线嘴3与第一弹射器1、导线嘴3与第二弹射器2之间产生接触和力的作用,减震橡胶垫7能够降低相互之间的撞击,减少运动阻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嘴总承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运行中的导线嘴3处于悬浮状态,阻力很小,适于高速运动;
2、结构简单,去掉传统的丝杠丝母、齿轮齿条,节省了制造成本;
3、减少了撞击和运动阻力,装置运行的噪声较小,同时取得了更高的运动速度;
4、滑动的导线嘴3只在装置的两端受力,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只在这接触时刻作用于到导线嘴3,导线嘴3在一端碰撞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产生的反作用力和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提供的推力形成导线嘴3向反方向运动的合力;充分利用了反作用力,达到节能之目的。
参照图7-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悬浮式导线嘴;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8以及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驱动模块、悬浮磁极驱动模块13,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驱动模块、悬浮磁极驱动模块13分别与控制器8相连接;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导线嘴3的运动时间以及导线嘴3的位置并将第一检测信号传递到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第一检测信号控制驱动模块驱动连接第一弹射器1、第二弹射器2;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导线嘴3的位置并将第二检测信号传递到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悬浮磁极驱动模块13 驱动悬浮磁铁12。
其中,悬浮式导线嘴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检测模块包括永磁片32和霍尔器件,永磁片32设置于导线嘴3中,两个霍尔器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弹射器1面向导线嘴3的一侧,为第一霍尔器件61;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弹射器2面向导线嘴3的一侧,为第二霍尔器件62;第一霍尔器件61、第一霍尔器件61分别与控制器8相连接。
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模块91和第二驱动模块92,第一驱动模块91用于驱动第一弹射器1,第二驱动模块92用于驱动第二弹射器 2,第一驱动模块91、第二驱动模块92分别与控制器8相连接。
工作之前,导线嘴3位于起始段(操作员要在这个位置挂线),导线嘴3底部的磁块35伸出第二长槽532与悬浮磁极12相接触。当装置启动,控制器8驱动悬浮磁极驱动模块13使悬浮磁极12通电,磁块35在悬浮磁极12的作用下将导线嘴3悬浮,控制器8控制第一驱动模块91驱动第一弹射器1将导线嘴3弹射到第二弹射器2端,这时导线嘴3上面的永磁片32触发第二弹射器2上的第二霍尔器件 62,控制器8接收到触发信号后,控制第二驱动模块92驱动第二弹射器2动作,将导线嘴3弹射至第一弹射器1端,第一弹射器1的第一霍尔器件61触发,控制器8控制第一驱动模块91驱动第一弹射器 1动作,将导线嘴3再次弹射至第二弹射器2,周而复始,实现导线嘴3作往复运动。在导线嘴3与第一弹射器1或第二弹射器2接触时,第一霍尔器件61或第二霍尔器件62检测到永磁片32的信号,实现对导线嘴3的位置信号采集,并将此信号传递到控制器8。第一霍尔器件61、第二霍尔器件62传递给控制器8的检测信号为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器8通过检测导线嘴3到达一端的时间,推算出往复速度,根据设定速度进行速度调节。
每次弹射结束,控制器8将弹射器复位,准备下一次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控制器8为单片机。
工作之前,控制器8会预先设定导线嘴3的运动速度参数,松开紧固螺丝42,按管状机壳上的刻度调整好第二弹射器2的位置,紧固紧固螺丝42,控制器8根据这上述参数,控制第一弹射器1以及第二弹射器2的弹射力度。当装置启动,控制器8根据设置的参数通过(改变推进器脉冲的幅值和脉宽)控制导线嘴3的运动速度。导线嘴3在第一弹射器1的推动下从第一弹射器1移动到第二弹射器2 的过程中,检测模块检测该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反馈到控制器8,控制器8分析推算得出导线嘴3往复运动的速度,与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下发指令到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控制第一弹射器1、第二弹射器2对导线嘴3的推动力,以实现对导线嘴3速度的控制调节。
同时,根据第一检测模块的反馈,控制器8计算导线嘴3到达一端的次数,到达指定数值后自动停车。进一步地,还可以预先设定绕线的匝数,控制器8根据第一检测模块的反馈,当计数值达到指定匝数控制停车。
参照图7-8,第二检测模块包括遮光片33和光电传感器34,遮光片33设置于导线嘴3的径向侧面;
光电传感器34的数量为多个,沿导程均匀设置于的管状机壳内,且光电传感器34与控制器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的悬浮磁极12为分割式结构,安装在导线嘴3侧面的遮光片33在运动到光电传感器34时,遮光片 33遮挡光线,为控制器8提供一个位置信号,即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8根据这个信号,开启或关闭悬浮磁极12。
当导线嘴3在第一弹射器1的推动下,从一端运动到第二弹射器 2所在的另一端的过程中,导线嘴3上遮光片33能够提供导线嘴3 当前的位置信息到控制器8,该信息为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8根据位置信息开通或关闭导线嘴3下面的悬浮磁极12,反之亦反。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8相连接的信号输入模块、显示屏11和信号输出模块。
信号输入模块包括输入键盘,用于将导线嘴3预设的运动参数输入到控制器8内。此处的运动参数主要是导线嘴3的往复速度,导程的距离,绕线的总匝数,控制器8根据这些参数进行控制。
信号输出模块具体为485通信模块10,控制器8通过485通信模块10的接口实现对停机指令、导线嘴3到达两端的时刻、导线嘴 3往复运动实时速度等信息的同步输出到卷绕电机控制器。
显示屏11显示能够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能够实时监控当前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显示屏11可以为LCD液晶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线嘴3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悬浮式导线嘴,能够取得该悬浮式导线嘴所能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控制器8只要通过两侧霍尔元件就能够轻松检测到导线嘴3到达两侧的时间,很容易通过两点的时间间隔推算往复速度;在导线嘴3往复运动中只开启导线嘴3下面的悬浮磁极12,在保证悬浮运动的前提下耗电最低,通过闭环控制稳定往复速率,实现高精度控制,数字化控制度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虽然结构简单,却能完成复杂机械式导线嘴总承不能完成的任务,实现当前使用的数字导线嘴总承能完成的所有功能;
2、实现了整改收线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可能。
3、能够在低噪声的情况下高速往复运动,较好的兼顾了导线嘴装置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嘴3系统虽然结构简单,却能完成复杂机械式悬浮式导线嘴不能完成的任务,实现当前使用的数字悬浮式导线嘴能完成的所有功能,最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在低噪声的情况下高速往复运动,较好的兼顾了导线嘴3装置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机壳、第一弹射器、第二弹射器、导线嘴;
所述第一弹射器和所述第二弹射器设置于所述管状机壳内,二者之间保持距离以形成用于所述导线嘴滑动的导程;
所述导线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弹射器与所述第二弹射器之间的所述管状机壳内;
所述管状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沿所述导程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浮磁极,所述导线嘴的底部设置有磁块,所述磁块穿过所述管状机壳与所述悬浮磁极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射器固定于所述管状机壳内,所述第二弹射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管状机壳内,且所述管状机壳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弹射器的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带和紧固螺丝,所述紧固带设置于所述管状机壳的外侧,且所述紧固带上沿导程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紧固孔,所述紧固螺丝穿过所述紧固孔抵在所述第二弹射器上以将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嘴的径向侧面设置有导线碟片,所述管状机壳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长槽,所述导线碟片穿过所述第一长槽伸出所述管状机壳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机壳包括第一固定端盖、第二固定端盖以及管状滑道,所述第一固定端盖和第二固定端盖固定于所述管状滑道的两端;
所述第一弹射器、所述第二弹射器以及所述导线嘴设置于所述管状滑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盖分别设置有带丝扣孔,所述带丝扣孔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所述第二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所述导线嘴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橡胶垫。
8.一种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驱动模块、悬浮磁极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所述悬浮磁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导线嘴的运动时间以及所述导线嘴的位置并将第一检测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弹射器、所述第二弹射器;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导线嘴的位置并将第二检测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悬浮磁极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悬浮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永磁片和霍尔器件,所述永磁片设置于所述导线嘴中,两个所述霍尔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弹射器面向所述导线嘴的一侧;
两个所述霍尔器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浮式导线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遮光片和光电传感器,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导线嘴的径向侧面;
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导程均匀设置于的所述管状机壳内,且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CN201820300060.9U 2018-03-05 2018-03-05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Active CN207918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0060.9U CN207918161U (zh) 2018-03-05 2018-03-05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0060.9U CN207918161U (zh) 2018-03-05 2018-03-05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8161U true CN207918161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2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0060.9U Active CN207918161U (zh) 2018-03-05 2018-03-05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8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7308A (zh) * 2018-03-05 2018-06-29 广东理工学院 悬浮式导线咀及悬浮式导线咀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7308A (zh) * 2018-03-05 2018-06-29 广东理工学院 悬浮式导线咀及悬浮式导线咀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1028U (zh) 环型绕线机
CN201203664Y (zh) 磁环自动测试装置
CN201903440U (zh) 一种高速风洞攻角控制系统
CN209692544U (zh) 合装机构
CN209226311U (zh) 一种伺服张力器
CN207918161U (zh) 悬浮式导线嘴及悬浮式导线嘴系统
CN201918952U (zh)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摆动装置
CN102053630A (zh) 直流无刷电机纠偏控制装置及系统
CN208070997U (zh) 弹射式导线咀总承及导线咀系统
CN108217308A (zh) 悬浮式导线咀及悬浮式导线咀系统
CN209437612U (zh) 一种主动助力式手指运动装置
CN201829345U (zh) 一种伺服电机电脑数控绕线机
CN201293745Y (zh) 智能拉绳疲劳试验机
CN203502313U (zh) 排线弯曲测试机
CN103910242B (zh) 马达拉动式料带张力控制机构
CN108033312B (zh) 悬浮式导线咀及控制方法
CN108217321A (zh) 弹射式导线咀总承及导线咀系统
CN207675728U (zh) 一种润发检测装置
CN203363859U (zh) 一种节能自控式追光灯
CN203556670U (zh) 多轴智能可控速防断裂收线装置
CN203519343U (zh) 车门开锁试验装置
CN203512946U (zh) 一种线盘位移控制装置
CN209411509U (zh) 一种用于电缆放线的辅助设备
CN205027921U (zh) 一种手机重力传感器的测试机
CN110412992A (zh) 一种乒乓球智能捡取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