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0980U - 双动圈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双动圈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0980U
CN207910980U CN201820316301.9U CN201820316301U CN207910980U CN 207910980 U CN207910980 U CN 207910980U CN 201820316301 U CN201820316301 U CN 201820316301U CN 207910980 U CN207910980 U CN 207910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hamber
moving
sound
chamber
coi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63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阎吉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x La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x La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x La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x La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63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0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0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09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圈蓝牙耳机,包括前壳、支架和后壳;所述前壳的顶部设置有出音口,该出音口的端部设置有调音网,在出音口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出音口分隔为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所述前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对称设置且互不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的音频从两个独立的音腔出来,两个动圈单元的频率互不干扰,通过高低频单元的配合拓宽了音响范围,更能表达音乐的音质。

Description

双动圈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动圈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通常分为动圈式、动铁式、圈铁混合式和等磁式等,其中,动圈耳机动圈式耳机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耳机,它的驱动单元基本上就是一只小型的动圈扬声器,由处于永磁场中的音圈驱动与之相连的振膜振动。
随着近年来微动圈耳机喇叭技术的进步,多动圈单元耳机技术逐渐流行,双动圈单元耳机弥补了传统的单动圈单元耳机在频响特性方面的不足之处,为用户带来更加保真的音质。
双动圈单元耳机分为并列式和同轴式,其中同轴式双动圈单元耳机对每个动圈单元的要求较高,成本高昂;而现有的并列式双动圈单元耳机的两个动圈单元容易出现混音问题,难以保证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动圈蓝牙耳机,通过结构分离让两个动圈单元的频率互不干扰,通过高低频单元的配合拓宽了音响范围,更能完整准确的表达音乐原本的音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包括前壳、支架和后壳,所述前壳卡接在支架的上部,所述后壳胶接在支架的下部;所述前壳的顶部设置有出音口,该出音口的端部设置有调音网,在出音口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出音口分隔为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所述前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对称设置且互不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所述后壳内设置有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在前壳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并在二者内分别放置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在使用时,第一动圈单元的中高音频经由第一开口处进入第一音腔,第二动圈单元的中低音频经由第二开口处进入第二音腔,然后,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的音频在出音口端部进行混音,并由调音网对音质进行柔和并最终传至用户耳内。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的音频在两个独立的音腔出来,通过结构分离让两个动圈单元的频率互不干扰,通过高低频单元的配合拓宽了音响范围,更能完整准确的表达音乐原本的音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从而保障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的音频在通往第一音腔或第二音腔的过程中保持同步,以达到最佳的解析效果。
优选地,所述出音口的外周套设有耳塞,且在所述前壳的外周套设有耳廓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为圆柱形,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凸棱,该凸棱与所述第一动圈单元或第二动圈单元的外壁接触,以增加第一动圈单元(第二动圈单元)与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壁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第一动圈单元(第二动圈单元)在耳机使用中出现前后窜动的情况,保证耳机音质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前壳的底部中部设置有导向块,在支架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导向块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前壳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卡口,在支架的上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口适配的卡块,导向块和导向槽的设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拆装,而不必自行判断正反方向。
优选地,所述后壳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连接的PCB板,在所述支架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PCB板连接的SR主线,在实际中,蓝牙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右耳机的SR主线通过线控器连接,在该线控器上设置有USB充电接口,从而便于为左耳机和右耳机的电池充电。
优选地,所述前壳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牢靠,可有效防止在使用中出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靠近所述出音口的一端均向内延伸有环形的凸台,所述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的顶部均抵靠在相应的凸台上,以保证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距离出音口端部的距离一致,从而获得高保真的音质;同时可以防止动圈单元的顶部抵靠在容纳腔的顶部,造成音频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圈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圈蓝牙耳机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壳;2-支架;3-后壳;4-耳廓支撑件;5-耳塞;6-第一动圈单元;7-第二动圈单元;8-电池;9-PCB板;10-SR主线;
11-出音口;12-隔板;13-第一容纳腔;14-第二容纳腔;15-凸棱;16-凸台;17-导向块;18-卡口;21-导向槽;22-卡块;
111-第一音腔;112-第二音腔;131-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包括前壳1、支架2和后壳3,所述前壳1卡接在支架2的上部,在前壳1的外周套设有耳廓支撑件4,所述后壳3的顶部套接在支架2的下部,并在后壳3和支架2的套接处胶接,以防止后壳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情况。
在上述前壳1的顶部设置有出音口11,出音口11的外周套设有耳塞5,且在出音口11的端部设置有调音网(图中未示出),该调音网的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在出音口11内设置有一隔板12,该隔板12将出音口11分隔为第一音腔111和第二音腔112;在前壳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对称设置且互不连通,且在第一容纳腔13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音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31,第二容纳腔14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音腔112连通的第二开口141;在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在使用时,第一动圈单元6的中高音频经由第一开口131处进入第一音腔111,第二动圈单元7的中低音频经由第二开口141处进入第二音腔112,然后,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的高、低音频在出音口11端部进行混音,由调音网对音质进行柔和并最终传至用户耳内;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的音频在两个独立的音腔出来,通过结构分离让两个动圈单元的频率互不干扰,通过高低频单元的配合拓宽了音响范围,更能完整准确的表达音乐原本的音质。
上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均为圆柱形,且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凸棱15,该凸棱15与第一动圈单元6或第二动圈单元7的外壁接触,以增加第一动圈单元6(第二动圈单元7)与第一容纳腔13(第二容纳腔14)内壁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第一动圈单元6(第二动圈单元7)在耳机使用中出现前后窜动的情况,保证耳机音质的稳定性;且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对应的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41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从而保障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的音频在通往第一音腔111或第二音腔112的过程中保持同步,以达到最佳的解析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靠近出音口11的一端均向内延伸有环形的凸台16,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的顶部均抵靠在相应的凸台16上,以保证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距离出音口11端部的距离一致,从而获得高保真的音质;同时可以防止动圈单元的顶部抵靠在容纳腔的顶部,造成音频的损失。
在上述后壳3内设置有电池8和与该电池8连接的PCB板9,在支架2的外周设置有与PCB板9连接的SR主线10,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右耳机的SR主线10通过线控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在该线控器上设置有USB充电接口,从而便于为左耳机和右耳机的电池充电,而这种左右耳机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说明,具体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5665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中间蓝牙线控两边耳机带电池的蓝牙耳机,并详细介绍了左、右耳机的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前壳1和支架2的连接方式为卡接,具体为:在前壳的底部中部设置有导向块17,在支架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导向块17适配的导向槽21;在前壳1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卡口18,在支架2的上部两端设置有与卡口18适配的卡块22,安装时,导向块17插入到导向槽21内,卡块22卡入卡口18中,以实现前壳1和支架2的连接,其中,导向块17和导向槽21的设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拆装,而不必自行判断正反方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1)、支架(2)和后壳(3),所述前壳(1)卡接在支架(2)的上部,所述后壳(3)胶接在支架(2)的下部;
所述前壳(1)的顶部设置有出音口(11),该出音口(11)的端部设置有调音网,在出音口(11)内设置有一隔板(12),该隔板(12)将出音口(11)分隔为第一音腔(111)和第二音腔(112),所述前壳(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对称设置且互不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腔(1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音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31),所述第二容纳腔(14)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音腔(112)连通的第二开口(141);
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
所述后壳(3)内设置有电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41)的形状和大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音口(11)的外周套设有耳塞(5),且在所述前壳(1)的外周套设有耳廓支撑件(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均为圆柱形,且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凸棱(15),该凸棱(15)与所述第一动圈单元(6)或第二动圈单元(7)的外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1)的底部中部设置有导向块(17),在支架(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导向块(17)适配的导向槽(21);
所述前壳(1)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卡口(18),在支架(2)的上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口(18)适配的卡块(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壳(3)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8)连接的PCB板(9),在所述支架(2)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PCB板(9)连接的SR主线(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靠近所述出音口(11)的一端均向内延伸有环形的凸台(16),所述第一动圈单元(6)和第二动圈单元(7)的顶部均抵靠在相应的凸台(16)上。
CN201820316301.9U 2018-03-07 2018-03-07 双动圈蓝牙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10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6301.9U CN207910980U (zh) 2018-03-07 2018-03-07 双动圈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6301.9U CN207910980U (zh) 2018-03-07 2018-03-07 双动圈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0980U true CN207910980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57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630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10980U (zh) 2018-03-07 2018-03-07 双动圈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0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98054A1 (zh) 一种颈带式耳机
KR101116981B1 (ko) 동축용 음발생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갖는 투웨이 이어폰
KR100887248B1 (ko) 다기능 이어폰 어셈블리
BR102013023263A2 (pt) Sistema de controle reposicionável e método para uso do mesmo
WO2019144338A1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08094752U (zh) 头戴式耳机及其扬声装置
WO2021073058A1 (zh) 具有定向传音功能的耳机
CN202514048U (zh) 耳机
CN207910980U (zh) 双动圈蓝牙耳机
CN104349233A (zh) 一种能提高低频特性的耳机
CN206061072U (zh) 耳机
CN208924442U (zh) 半入耳式耳机
CN206024043U (zh) 耳机
CN106454591B (zh) 耳机
CN208908492U (zh) 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
CN216217464U (zh) 多喇叭耳机
CN210868095U (zh) 一种颈戴外放设备
CN210725273U (zh) 一种声音外放电池分离固定式无线蓝牙耳钉耳机
CN213368097U (zh) 一种可拆卸式颈挂耳机
CN220798502U (zh) 一种带骨导助听的多功能耳机
CN211702340U (zh) 一种便携式耳机分线器
CN210075566U (zh) 扬声器
CN209930454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7546265U (zh) 一种耳机
CN219780347U (zh) 一种穿戴式沉浸折叠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