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5089U -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5089U
CN207905089U CN201820088987.0U CN201820088987U CN207905089U CN 207905089 U CN207905089 U CN 207905089U CN 201820088987 U CN201820088987 U CN 201820088987U CN 207905089 U CN207905089 U CN 207905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e
pond
soil layer
rainwater
osmo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89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立军
兰南
谢伟楠
周密
陈万里
姜启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89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5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5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5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池式雨水口,它主要由设置在人行道路上的树池、设于树池顶端的树池箅子、竖立的雨水箅子、设于树池内的树池土层、位于树池土层中的渗透管和竖立的溢流管组成,树池箅子上开有供树木伸出的孔洞,树池箅子与人行道路平齐,雨水箅子设于路面边侧且与路缘石平齐并支撑在树池箅子的一侧上,树池内位于树池土层以上的空间为蓄水室,溢流管的底端管口与渗透管连通,溢流管上端管口伸出至蓄水室,渗透管的管壁上分布有渗透孔,渗透管与市政排水管网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可以过滤初期雨水,且树池土层截留的雨水中的有机杂质可为植物利用。本实用新型在降雨时能够蓄纳雨水,减轻降雨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口,尤其涉及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水环境以及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初期雨水中的COD、SS、色度等指标较高,尤其是降雨间隔较久的时候,初期雨水污染程度甚至要比污水严重,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初期降雨时雨水吸收了空气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有害成分,在落到地面流入雨水口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大量杂质,因此导致初期雨水污染较为严重。若这些初期雨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水体中,无异于将城市平日所积累的有害物质送入水体,因此需采取措施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针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海绵城市旨在城市可以如同海绵一般,降雨时城市可对雨水进行吸收、储蓄、渗透、净化,甚至可以将所储存的雨水加以利用。这需要城市在规划建造以及改造时设置相应措施,以控制区域径流系数,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可以过滤初期雨水且在降雨时能够蓄纳雨水的树池式雨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设置在人行道路上的树池、设于树池顶端的树池箅子、竖立的雨水箅子、设于树池内的树池土层、位于树池土层中的渗透管和竖立的溢流管组成,树池箅子上开有供树木伸出的孔洞,且所述树池箅子的上表面与人行道路的路面平齐,所述雨水箅子设于路面边侧且与路缘石平齐并支撑在树池箅子的一侧上,所述树池内位于树池土层以上的空间为蓄水室,所述溢流管的底端管口与渗透管连通,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管口则伸出至蓄水室中,所述渗透管的管壁上分布有渗透孔,且所述渗透管与市政排水管网相通,路面上的雨水由雨水箅子引入树池内,而人行道路上的雨水则由树池箅子引入树池内,引入树池的雨水渗透到树池土层中并通过渗透管排至市政排水管网,随着降雨的持续,雨水逐渐充满蓄水室后再流入溢流管并通过渗透管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本实用新型将雨水口和树池这两种道路市政设施进行整合与改造,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在降雨初期时,初期雨水进入蓄水室中,雨水经过树池土层的过滤后进入树池底部的渗透管排出,初期雨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滤,从而减少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污染。而树池土层截留的雨水中的有机杂质可为植物利用,无机杂质成为土层的一部分。另外,随着降雨的持续,蓄水室逐渐充满并通过溢流管溢流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在这个过程中树池本身充分蓄纳了雨水,从而减轻降雨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树池中的雨水在降雨减小后可陆续渗透入渗透管中排走。
本实用新型的树池是指当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铺装的土地,开挖该土地形成的坑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管口设有拦截罩,所述拦截罩上分布有供雨水流入的溢流孔,可以避免雨水中的杂物进入溢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树池土层主要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卵石层、砂土层、砂石层和砾石层组成,所述渗透管位于所述砾石层中,在所述树池土层的外围包裹有土工布,以便将树池土层与路基土层隔开。其中,卵石层的厚度是0.1~0.2m,卵石的粒径为50~80mm;砂土层为种植土与中粗砂掺和而成,中粗砂含量为3~10%,砂土层的厚度是0.8~1.2m;砂石层为中粗砂与碎石掺和而成,砂石层的厚度是0.1~0.2m;砾石层由碎石构成,碎石粒径8~16mm,砾石层的厚度是0.2~0.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荐方式,所述树池土层位于所述树池的中下部,所述蓄水室位于所述树池的上部;所述树池箅子可拆卸安装在树池上,且所述树池箅子主要由一对带有栅条的盖板拼合而成,该对盖板拼合后于中间形成供树木伸出的孔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渗透管为数根,其中一根渗透管的一端连接溢流管的底端管口,另一端连接市政排水管网,其余渗透管的一端连接溢流管的底端管口,另一端封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树池箅子的上表面与树池土层顶面之间的距离是0.4~0.6m。
本实用新型所述溢流管的管径为DN150mm~DN300mm,材质为PVC-U。
本实用新型所述渗透管的管径为DN100mm~DN200mm,材质为PVC-U。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按照路面雨水的流向,在雨水箅子的前方即所述路面的边侧依次设置汇水坡面和开设阳沟,以提高收水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雨水口和树池这两种道路市政设施进行整合与改造,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在降雨初期时,初期雨水进入蓄水室中,雨水经过树池土层的过滤后进入树池底部的渗透管排出,初期雨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滤,从而减少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污染。而树池土层截留的雨水中的有机杂质可为植物利用,无机杂质成为土层的一部分。另外,随着降雨的持续,蓄水室逐渐充满并通过溢流管溢流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在这个过程中树池本身充分蓄纳了雨水,从而减轻降雨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树池中的雨水在降雨减小后可陆续渗透入渗透管中排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树池式雨水口,它主要由设置在人行道路1上的树池2、设于树池2顶端的树池箅子3、竖立的雨水箅子4、设于树池2内的树池土层5、位于树池土层5中的渗透管6和竖立的溢流管7组成,树池箅子3可拆卸安装在树池2上,且树池箅子3主要由一对带有栅条的盖板拼合而成,该对盖板拼合后于中间形成供树木8伸出的孔洞9,树木8栽种于树池土层5中。树池箅子3的上表面与人行道路1的路面平齐,雨水箅子4设于路面边侧且与路缘石平齐并支撑在树池箅子3的一侧上,树池土层5处于树池2的中下部,树池2内位于树池土层5以上的空间为蓄水室10,蓄水室10处于树池2的上部。树池箅子3的上表面与树池土层5顶面之间的距离是0.5m。溢流管7的底端管口与渗透管6连通,溢流管7的上端管口则伸出至蓄水室10中,溢流管7的管径为DN200mm,材质为PVC-U。渗透管6的管壁上分布有渗透孔,且渗透管6与市政排水管网相通,渗透管6的管径为DN100mm,材质为PVC-U。具体是:渗透管6为数根,其中一根渗透管6的一端连接溢流管7的底端管口,另一端连接市政排水管网,其余渗透管6的一端连接溢流管7的底端管口,另一端安装管帽封闭。路面11上的雨水由雨水箅子4引入树池2内,而人行道路1上的雨水则由树池箅子3引入树池2内,引入树池2的雨水渗透到树池土层5中并通过渗透管6排至市政排水管网,随着降雨的持续,雨水逐渐充满蓄水室10后再流入溢流管7并通过渗透管6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溢流管7的上端管口设有拦截罩12,拦截罩12上分布有供雨水流入的溢流孔,可以避免雨水中的杂物进入溢流管。
树池土层5主要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卵石层13、砂土层14、砂石层15和砾石层16组成,渗透管6位于砾石层16中,土工布17在树池土层5的外围包裹以便将树池土层5与路基土层隔开。其中,卵石层13的厚度是0.1m,卵石的粒径为50~80mm;砂土层14为种植土与中粗砂掺和而成,中粗砂含量为3~10%,砂土层14的厚度是1.0m;砂石层15为中粗砂与碎石掺和而成,砂石层15的厚度是0.1m;砾石层16由碎石构成,碎石粒径8~16mm,砾石层16的厚度是0.3m。
按照路面雨水的流向,在雨水箅子4的前方即路面的边侧依次设置汇水坡面20和开设阳沟18,以提高收水效率,汇水坡面20和阳沟18的具体做法与常规雨水口做法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降雨初期时,初期雨水进入蓄水室中,雨水经过树池土层的过滤后进入树池底部的渗透管排出,初期雨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滤,从而减少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污染。而树池土层截留的雨水中的有机杂质可为植物利用,无机杂质成为土层的一部分。另外,随着降雨的持续,蓄水室逐渐充满并通过溢流管溢流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在这个过程中树池本身充分蓄纳了雨水,从而减轻降雨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树池中的雨水在降雨减小后可陆续渗透入渗透管中排走。
在其它实施例中,树池土层的卵石层的厚度是0.1~0.2m;砂土层的厚度是0.8~1.2m;砂石层的厚度是0.1~0.2m;砾石层的厚度是0.2~0.5m。树池箅子的顶面与树池土层顶面之间的距离是0.4~0.6m;溢流管的管径为DN150mm~DN300mm;渗透管的管径为DN100mm~DN20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设置在人行道路上的树池、设于树池顶端的树池箅子、竖立的雨水箅子、设于树池内的树池土层、位于树池土层中的渗透管和竖立的溢流管组成,所述树池箅子上开有供树木伸出的孔洞,且所述树池箅子的上表面与人行道路的路面平齐,所述雨水箅子设于路面边侧且与路缘石平齐并支撑在树池箅子的一侧上,所述树池内位于树池土层以上的空间为蓄水室,所述溢流管的底端管口与渗透管连通,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管口则伸出至蓄水室中,所述渗透管的管壁上分布有渗透孔,且所述渗透管与市政排水管网相通,路面上的雨水由雨水箅子引入树池内,而人行道路上的雨水则由树池箅子引入树池内,引入树池的雨水渗透到树池土层中并通过渗透管排至市政排水管网,随着降雨的持续,雨水逐渐充满蓄水室后再流入溢流管并通过渗透管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管口设有拦截罩,所述拦截罩上分布有供雨水流入的溢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土层主要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卵石层、砂土层、砂石层和砾石层组成,所述渗透管位于所述砾石层中,在所述树池土层的外围包裹有土工布以便将树池土层与路基土层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卵石层的厚度是0.1~0.2m,卵石的粒径为50~80mm;砂土层由种植土和中粗砂组成,砂土层的厚度是0.8~1.2m;砂石层由碎石和中粗砂组成,砂石层的厚度是0.1~0.2m;砾石层的碎石粒径是8~16mm,砾石层的厚度是0.2~0.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土层位于所述树池的中下部,所述蓄水室位于所述树池的上部;所述树池箅子可拆卸安装在树池上,且所述树池箅子主要由一对带有栅条的盖板拼合而成,该对盖板拼合后于中间形成供树木伸出的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为数根,其中一根渗透管的一端连接溢流管的底端管口,另一端连接市政排水管网,其余渗透管的一端连接溢流管的底端管口,另一端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箅子的上表面与树池土层顶面之间的距离是0.4~0.6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的管径为DN150mm~DN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的管径为DN100mm~DN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池式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按照路面雨水的流向,在雨水箅子的前方即所述路面的边侧依次设置汇水坡面和开设阳沟,以提高收水效率。
CN201820088987.0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Active CN207905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8987.0U CN207905089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8987.0U CN207905089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5089U true CN207905089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8987.0U Active CN207905089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50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119A (zh) * 2022-04-15 2022-06-28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119A (zh) * 2022-04-15 2022-06-28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4247B (zh) 具有初期雨水弃流功能的混合流非下凹生物滞留池
CN207727714U (zh)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CN105621617B (zh) 一种路面径流综合净化装置
CN201539012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106835972A (zh) 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
CN109577132A (zh)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CN104532942B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106165568B (zh) 一种用于净化地表雨水径流的阶梯型下凹式绿地
CN207392389U (zh) 一种lid型溢流式雨水口系统
CN207905089U (zh)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CN106759797B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处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57763U (zh) 一种用于处理初期雨水的多级折流式雨水花园系统
CN106894491A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106193256A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类处理系统
CN106400927A (zh) 雨水收集综合生态系统
CN208293713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下渗雨水的净化及综合利用系统
CN206616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108166448B (zh) 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
CN205382066U (zh) 多功能生态树池
CN211080473U (zh) 一种地库顶板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107864781A (zh) 屋顶雨水花园的栽培基质结构及建造方法
CN212427820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CN107806171A (zh) 一种一体化增强型雨水花园
CN210122703U (zh) 构建于河道河床的精滤湿地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46, huangbian North Road,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2 Xinghua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