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4660U -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4660U
CN207904660U CN201820160869.6U CN201820160869U CN207904660U CN 207904660 U CN207904660 U CN 207904660U CN 201820160869 U CN201820160869 U CN 201820160869U CN 207904660 U CN207904660 U CN 207904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ple
support plate
pile
track
cur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08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1608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4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4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4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基础结构,其包括:管桩,竖向插设于地表且其顶部均匀配置有若干倒置的第一抓钩;支撑板,其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管桩的正上方;第一固化层,由填充于所述管桩顶部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浆料固化形成;以及轨道梁,沿轨道延伸方向铺设且其底部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其中,所述支撑板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且所述第一抓钩和所述第二抓钩均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层中。此种轨道基础结构提高了整个轨道基础的抗拔和抗压能力,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轨道施工作业来讲,桩基施工都是较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在桩基施工作业过程中通常难以保证各桩身高度齐平。并且,由于轨道项目通常需要数月或数年时间,针对冻土、松软厚土层等地质情况复杂的桩基施工区域,即使将各桩身施工到大致同一高度,各管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为了保证轨面的平顺性以提高乘坐舒适性,必须要尽可能减小桩基的沉降幅度。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455724 U)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地区路基轨道的一体化结构,其至少包括轨枕嵌入式支撑板,所述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上端面嵌设有二并行的预制轨枕块,所述预制轨枕块上设置有轨道结构用钢轨及扣件;所述轨枕嵌入式支撑板内设置有用于连接二所述预制轨枕块的防迷流钢筋,所述轨枕嵌入式支撑板内还设置有板用钢筋;所述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中部的下部间隔设置有跨中支撑梁,所述跨中支撑梁下方的软土区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跨中支撑梁的跨中预制桩;所述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端部的下部设置有跨端支撑梁,所述跨端支撑梁下部的软土区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跨端支撑梁的跨端预制桩;所述跨中支撑梁和所述跨端支撑梁内分别设置有跨中梁用钢筋和跨端梁用钢筋;所述跨中梁用钢筋与所述板用钢筋交错设置。
上述的路基轨道的一体化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能够减小地基沉降,但是,上述的路基轨道的一体化结构只在预制桩和支撑梁之间施工了素砼垫层,这就致使预制桩和支撑梁之间缺乏足够的连接强度,因而造成整个路基轨道的抗拔和抗压能力不甚理想。另外,这种路基轨道的一体化结构还存在施工量大、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缺陷,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基础结构存在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包括:
管桩,竖向插设于地表且其顶部均匀配置有若干倒置的第一抓钩;
支撑板,其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管桩的正上方;
第一固化层,由填充于所述管桩顶部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浆料固化形成;以及
轨道梁,沿轨道延伸方向铺设且其底部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其中,所述支撑板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且所述第一抓钩和所述第二抓钩均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层中。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抓钩的钩部和第二抓钩的钩部相对。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固定或螺纹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还包括由浆料固化形成的第二固化层;
所述第二固化层包覆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顶部的连接区域。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固化层的顶部高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焊接部位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一固化层的顶部低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或者,所述第一固化层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相平齐。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一抓钩整体呈L状;和/或所述第二抓钩的下段部折弯成L状。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管桩的顶部均布有若干螺纹孔,且所述第一抓钩的端部设置匹配所述螺纹孔的外螺纹;和/或所述第二抓钩的上段与所述支撑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二抓钩的下段部折弯成L状。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一固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抓钩或所述第二抓钩的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一固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抓钩和所述第二抓钩的高度之和。
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管桩采用第一抓钩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用于固定轨道梁上底部安装板的支撑板采用第二抓钩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这就使得管桩和支撑板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个轨道基础的抗拔和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另外,上述的轨道基础结构中,只在管桩顶部浇筑浆料形成安装固定支撑板的第一固化层,从而减少了施工量和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量,因而有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基础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字母轨道基础结构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
100、轨道基础结构;1、管桩;101、连接孔;102、拉筋;2、支撑板;3、第一固化层;4、轨道梁;401、底部安装板;5、第二固化层;6、第一抓钩;7、第二抓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基础结构包括:管桩1、支撑板2、第一固化层3、轨道梁4、以及第二固化层5。
具体的,管桩1竖向插设于地表且其顶部均匀配置有若干倒置的第一抓钩6。其中,管桩1的顶部均布有若干螺纹孔作为第一抓钩6的连接孔101,该螺纹孔具体由埋设在管桩1端部的螺母形成,且螺母由埋设在管桩1内的拉筋102(由刚性棒材制成)拉紧固定。第一抓钩6整体呈L状,且第一抓钩6的下端部设置匹配螺纹孔的外螺纹,即第一抓钩6与管桩1螺纹连接。当然,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基础结构中,第一抓钩6与管桩1还可以采用卡接方式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优选方形板或者圆形板,且支撑板2的竖向投影面积大于管桩1的竖向投影面积。装配使用时,支撑板2水平放置且位于管桩1的正上方。其中,支撑板2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7,本实施例中,第二抓钩7与支撑板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所述第二抓钩7的上段与支撑板2优选焊接固定,且第二抓钩7的下段部折弯成L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抓钩7与支撑板2可以预先在工厂先完成焊接固定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当然,为了方便运输,第二抓钩7与支撑板2可以先以分离的方式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直接在施工现场焊接固定。
第一固化层3由填充于管桩1顶部和支撑板2之间的浆料固化形成,且由刚性棒材制成的第一抓钩6和第二抓钩7均嵌设于第一固化层3中,更为优选的,第一抓钩6的钩部和第二抓钩7的钩部相对。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增强第一固化层3和管桩1的连接强度,又能提高支撑板2和第一固化层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轨道基础结构的抗压和抗拔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大于第一抓钩6的高度W4;或者,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大于第二抓钩7的高度W1,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可以是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大于第一抓钩6的高度W4和第二抓钩7的高度W1之和;这样的结构设计,能防止金属制成的第一抓钩6和第二抓钩7因裸露而锈蚀,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低于支撑板2的顶部,这就能防止第一固化层3对底部安装板401安装高度的干涉。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得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相平齐亦能满足技术要求。为了实现这目的,防止支撑板2下陷至未固化的浆料里,优选的,第二抓钩7的下端与管桩1顶部向抵接,且第二抓钩7的高度W1和支撑板2的高度W2之和大于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或者,第一抓钩6的上端与支撑板2抵接,且第一抓钩6的高度W4和支撑板2的高度W2之和大于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
轨道梁4沿轨道延伸方向铺设且其底部安装板401固定于支撑板2上。本实施例中,底部安装板401优选具有焊接性能的金属制成,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固定。为了方便焊接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优选底部安装板401的形状与支撑板2的形状相吻合(即同为方形板或同为圆形板等),且底部安装板401于竖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支撑板2于竖向的投影面积。
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化层5同样由浆料固化形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形成第一固化层3的浆料和形成第二固化层5的浆料材质相同,且浆料为水泥浆、混凝土砂浆、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防止金属材质的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因裸露而锈蚀或被腐蚀,第二固化层5包覆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顶部的连接区域。本实施例中,由于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固定,因此,这就要求第二固化层5的顶部高于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的焊接部位高度。当然,在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轨道基础结构中,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还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固定。同样的,第二固化层5能够包覆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连接区域即可满足防护要求。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打桩步骤S10、将端部均布有若干连接孔101的管桩1竖向打入地表,并于各连接孔101处分别安装第一抓钩6;
前浇浆步骤S20、在管桩1顶部浇筑可形成第一固化层3的浆料;
铺设支撑板步骤S30、将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7的支撑板2平铺于所述浆料表层,使得所述支撑板2位于所述管桩1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第一抓钩6和所述第二挂钩7的钩部相对;
校平支撑板步骤S40、在所述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3前,水平校正所述支撑板2;以及
安装轨道梁步骤S50、待所述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3后,将所述轨道梁4的底部安装板401固定至所述支撑板2。
后浇浆步骤S60、浇筑浆料以形成包覆所述底部安装板401和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固化层5。
具体的,在打桩步骤S10中,于前述螺纹孔处旋接第一抓钩6。
在铺设支撑板步骤S30中,使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低于支撑板2的顶部,或者,使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相平齐。
另外,在铺设支撑板步骤S30中,还需使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大于第一抓钩6或第二抓钩7的高度,或者,使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大于第一抓钩6和第二抓钩7的高度之和。
在安装轨道梁步骤S50中,底部安装板401与支撑板2焊接固定或由紧固连接件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管桩1采用第一抓钩6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3,用于固定底部安装板401的支撑板2采用第二抓钩7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3,这就使得管桩1和支撑板2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个轨道基础的抗拔和抗压能力。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在固定底部安装板401前先水平校正支撑板2,从而提高铺设轨面的平顺性。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只在管桩1顶部浇筑浆料形成安装固定支撑板2的第一固化层3,从而减少了施工量和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量,因而有利于节能环保。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桩,竖向插设于地表且其顶部均匀配置有若干倒置的第一抓钩;
支撑板,其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管桩的正上方;
第一固化层,由填充于所述管桩顶部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浆料固化形成;以及
轨道梁,沿轨道延伸方向铺设且其底部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其中,所述支撑板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且所述第一抓钩和所述第二抓钩均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化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钩的钩部和所述第二抓钩的钩部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固定或螺纹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浆料固化形成的第二固化层;
所述第二固化层包覆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顶部的连接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固化层的顶部高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焊接部位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化层的顶部低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或者,所述第一固化层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相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钩整体呈L状;和/或所述第二抓钩的下段部折弯成L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的顶部均布有若干螺纹孔,且所述第一抓钩的端部设置匹配所述螺纹孔的外螺纹;和/或所述第二抓钩的上段与所述支撑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二抓钩的下段部折弯成L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抓钩或所述第二抓钩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抓钩和所述第二抓钩的高度之和。
CN201820160869.6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Active CN207904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0869.6U CN207904660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0869.6U CN207904660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4660U true CN207904660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0869.6U Active CN207904660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4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3389B (zh) 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墩柱构件
CN108951425A (zh)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方法
CN104234070B (zh) 一种钢结构与基础预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US6381793B2 (en) Composite deck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N102864737B (zh) 门式刚架天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65272A (zh)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853381B (zh) 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839601A (zh) 门式刚架天桥钢墩柱与承台固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475598U (zh) 耐震、预制的钢筋桁架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CN202787055U (zh) 钢结构天桥的墩台固结构造
CN109457568B (zh) 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
CN109487681A (zh) 耐磨蚀超高性能混凝土约束节段拼装桥墩及建造方法
CN110258789A (zh) 一种耗能钢棒可更换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7739A (zh) 一种组合u肋型钢桥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35662A (zh) 一种包含多重剪力键的柱板连接装置
CN113152185A (zh) 一种桩板路基支承预制路面的全装配式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36591A (zh) 一种钢悬臂组合桥面板加宽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33493A (zh) 一种适合中小跨度桥梁的嵌入式轨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547209B (zh) 一种单孔预制空心板无伸缩缝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42770A (zh) 一种采用纵横体外预应力钢束拓宽原有桥梁的方法
CN114150690A (zh) 一种钢柱-混凝土基础用预埋法兰、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507176U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CN207904660U (zh) 一种轨道基础结构
CN108330744B (zh) 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
CN106320184A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桥梁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