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92751U - 喷油器 - Google Patents

喷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92751U
CN207892751U CN201820310115.4U CN201820310115U CN207892751U CN 207892751 U CN207892751 U CN 207892751U CN 201820310115 U CN201820310115 U CN 201820310115U CN 207892751 U CN207892751 U CN 207892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fuel injector
wire lead
valve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01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广飞
孙文仲
贾毓鼎
邵凯
邵一凯
尹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ai Ch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ai Ch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ai Ch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ai Ch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01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92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92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927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喷油器,喷油器,包括阀体(1),阀盖(3),阀芯部件(5),用于驱动阀芯部件(5)动作的驱动组件;所述喷油器还包括调节螺钉(9),所述调节螺钉(9)与阀盖(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钉(9)具有将油流通进入阀芯部件(5)的流口(10);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阀芯部件(5)抵紧,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调节螺钉(9)抵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响应时间可以调节,因此可以更好的适应具体工况而进行调整的喷油器。

Description

喷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喷油器。
背景技术
喷油器主要用于将定量的燃油由液态变成雾状,然后与空气混合,使汽车领域常用的零部件之一。
现有技术中的喷油器一般采用电磁效应控制其打开和关闭。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汽油机旋流式电控喷油器(申请公布号CN 101806265 A),是由:端盖、铁芯、复位弹簧、衔铁、阀杆、阀芯、阀座轴向顺序连接而成,还包括:铁芯外围的线圈骨架、线圈,线圈外围的壳体,与阀芯动配合的导向套,以及喷孔。该专利公开的喷油器具有如下不足:
1、铁芯与衔铁的间距即行程是固定的,并且复位弹簧的弹性力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喷油器装配后,喷油器的响应时间不能调节,不能适应具体工况而进行调整。
2、喷油器的接线方式是从喷油器的上端接线进入,这样,会影响喷油器上方的装配;并且接电方式复杂,不好通电。
3、喷油器的喷孔仅是一个通口,因此喷油器的雾化效果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响应时间可以调节,因此可以更好的适应具体工况而进行调整的喷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喷油器,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喷油口;
阀盖,所述阀盖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阀盖内侧具有朝喷油口方向延伸的圆环柱,
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滑动连接在阀体内,常态下,阀芯部件与圆环柱之间具有间隔,阀芯部件的一端与喷油口抵紧并将喷油口封闭;
用于驱动阀芯部件动作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电时用于将圆环柱磁化的线圈部件和用于给线圈部件通电的接线部件,所述线圈部件固定在圆环柱的外圆周面上,所述接线部件与线圈部件固定连接,当圆环柱被磁化后,阀芯部件朝圆环柱运动;
所述喷油器还包括
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与阀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钉具有将油流通进入阀芯部件的流口;
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阀芯部件抵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调节螺钉抵紧。
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优点: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况需求,而调整调节螺钉,从而满足具体工作工况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通电响应时间预设范围值,通过调节调节螺钉就可以获得通电响应时间不同的产品,满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也就说,采用同一结构只需调节调节螺钉就可以获得通电响应时间不同的产品,节约生产成本,并且方便调节。
所述阀体且在位于喷油口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的端部具有朝外扩张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喷油口连通,所述阀芯部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节流块,所述节流块位于出油口位置处,所述节流块与出油口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大于间隔。具体的所述节流块与出油口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为间隔的1.3倍至5倍之间。例如:距离H为间隔的1.3倍或2倍或3倍或5倍。
所述阀芯部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节流块是指,所述阀芯部件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节流块与安装槽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出油口具有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中靠里的一端为第一凸弧面,所述内侧面中靠外的一端为第一凹弧面,第一凸弧面与第一凹弧面相切连接;所述节流块朝向内侧面的一侧为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中靠里的一端为第二凹弧面,所述外侧面中靠外的一端为第二凸弧面,第二凸弧面与第二凹弧面相切连接。这样,在喷油时,内侧面与外侧面的配合可以形成滚流状的油雾,提高燃油性能。
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和具有内孔的柱状的衔铁座,所述内孔周面上凸出设有限位圈,所述弹簧限位圈抵接;所述限位圈与内孔形成卡槽,阀芯的端部与卡槽过盈配合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阀芯安装腔和衔铁座安装腔,所述阀芯滑动连接在阀芯安装腔内,所述衔铁座滑动连接在衔铁座安装腔内。
所述阀芯的外周面设有下沉台阶面,所述下沉台阶面与阀芯安装腔的侧面形成过油通道。
所述线圈部件包括线圈和具有绕线槽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固定在绕线槽内;所述线圈骨架套设在圆环柱上,所述线圈骨架远离喷油口的一侧并列设有两个引线槽,所述线圈具有两根引线,两根所述引线分别位于两个引线槽内;所述接线部件包括基座和两个接线端子,所述基座的侧面设有插接口,所述基座与线圈骨架的顶端套接,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与引线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位于插接口内。所述基座与线圈骨架的顶端套接可以方便的将基座与线圈骨架装配,插接口位于基座的侧面,从而可以从侧面给喷油器接线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从喷油器顶端接线造成喷油器与其它安装部件的装配不便。
所述基座与线圈骨架的顶端套接是指,所述线圈骨架的顶端设有圆环形安装部,所述基座具有与圆环形安装部相适应的内圈孔,所述内圈孔与圆环形安装部套接,两个所述引线槽位于圆环形安装部上。这样,在装配时,将内圈孔套接在圆环形安装部上就完成了装配,可见装配方便。
所述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一端的长度大于圆环形安装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当内圈孔套接在圆环形安装部上时,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一端在引线槽端面的相抵作用下而弯曲至引线槽内,所述接线端子与引线焊接。结合这种结构后,由于所述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一端的长度大于圆环形安装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这样接线端子部分位于内圈孔中,在装配时,由于接线端子的尺寸较小并且可塑性变形,当内圈孔与圆环形安装部套接的过程中,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一端在引线槽端面的相抵作用下可以自动弯曲至引线槽内,免去了人工将其掰弯,提高了装配效率。
所述引线槽包括连通在一起的引线槽第一部和引线槽第二部,所述引线槽第一部的宽度大于引线槽第二部,所述引线槽第一部位于引线槽第二部的外侧,引线位于引线槽第二部内,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端部的宽度大于引线槽第二部的宽度但小于引线槽第一部的宽度。在未采用这种结构时,有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装配时内圈孔与圆环形安装部套接的过程中内圈孔与圆环形安装部产生相对运动,接线端子在塑性变形后可能会抵触到引线而使引线滑动至引线槽的底端,这样就会影响焊接。或者在装配中需要人将引线拉住,从而影响装配效率。而采用这种结构后,引线位于引线槽第二部内,装配时,接线端子不能抵触至引线槽第二部内,所以接线端子在塑性变形后不会抵触到引线,从而引线不受影响。
或者,所述引线槽的两个内侧壁上相对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形成夹持口,所述引线位于夹持口的内端,所述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端部的宽度大于夹持口的宽度但小于引线槽的宽度。采用这种结构后,引线位于夹持口的内端,装配时,接线端子不能抵触至夹持口的内端,所以接线端子在塑性变形后不会抵触到引线,从而引线不受影响。
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且在两个所述引线槽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两个容置槽,所述接线端子与引线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和引线槽内灌注有胶水。这样,容置槽一方面可以给接线端子与引线的焊接工作留了空间,方便焊接工艺;另一方面,所述接线端子与引线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内就可以避免受到外界影响,也避免了接线端子与引线的端部对装配造成的占位,合理布置各元件的位置。
所述基座与圆环形安装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在圆环形安装部上的限位槽和设在基座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当然,限位块与限位槽的位置可以互换。这样,在内圈孔与圆环形安装部装配时可以准确定位,使接线端子远离插接口的一端刚好在引线槽端面的相抵作用下而弯曲至引线槽内,从而装配方便。另外,喷油器的使用时,定位结构可以保证基座与圆环形安装部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稳定性。
所述线圈骨架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一液密封结构;所述第一液密封结构包括设在阀体内的第一环形槽和卡接在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密封圈。
所述线圈骨架与圆环柱之间设有第二液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液密封结构包括设在线圈骨架内端的第二环形槽和卡接在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密封圈。
所述调节螺钉与圆环柱之间设有第三液密封结构;所述第三液密封结构包括设在调节螺钉外周面上的第三环形槽和卡接在第三环形槽内的第三密封圈。
所述阀盖与阀体固定连接是指,所述阀体的端部设有朝外设置的限位凸缘,所述阀盖且在限位凸缘位置处具有折弯成型的翻边,所述翻边与限位凸缘卡接。这样,塑性成型的方式具有结构稳定并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分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内圈孔与圆环形安装部套接的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接线端子与引线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线圈与线圈骨架装配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具有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中的接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喷油器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
1、阀体;2、喷油口;3、阀盖;4、圆环柱;5、阀芯部件;6、间隔;7、线圈部件;8、接线部件;9、调节螺钉;10、流口;11、弹簧;12、轴向延伸部;13、出油口;14、节流块;15、安装槽;16、内侧面;17、第一凸弧面;18、第一凹弧面;19、外侧面;20、第二凹弧面;21、第二凸弧面;22、阀芯;23、内孔;24、衔铁座;25、限位圈;26、卡槽;27、阀芯安装腔;28、衔铁座安装腔;29、下沉台阶面;30、油通道;31、线圈;32、绕线槽;33、线圈骨架;34、引线槽;35、引线;36、基座;37、接线端子;38、插接口;39、圆环形安装部;40、内圈孔;41、引线槽第一部;42、引线槽第二部;43、限位凸起;44、夹持口;45、容置槽;46、限位槽;47、限位块;48、第一环形槽;49、第一密封圈;50、第二环形槽;51、第二密封圈;52、第三环形槽;53、第三密封圈;54、限位凸缘;55、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术语“固定”可以是螺栓固定连接和/或螺钉固定连接和/或卡接和/或焊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喷油器,包括
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有喷油口2;
阀盖3,所述阀盖3与阀体1固定连接,所述阀盖3内侧具有朝喷油口2方向延伸的圆环柱4,
阀芯部件5,所述阀芯部件5滑动连接在阀体1内,常态下,阀芯部件5与圆环柱4之间具有间隔6,阀芯部件5的一端与喷油口2抵紧并将喷油口2封闭;
用于驱动阀芯部件5动作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电时用于将圆环柱4磁化的线圈部件7和用于给线圈部件7通电的接线部件8,所述线圈部件7固定在圆环柱4的外圆周面上,所述接线部件8与线圈部件7固定连接,当圆环柱4被磁化后,阀芯部件5朝圆环柱4运动;
所述喷油器还包括
调节螺钉9,所述调节螺钉9与阀盖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钉9具有将油流通进入阀芯部件5的流口10;
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阀芯部件5抵紧,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调节螺钉9抵紧。
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优点: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况需求,而调整调节螺钉9,从而满足具体工作工况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通电响应时间预设范围值,通过调节调节螺钉9就可以获得通电响应时间不同的产品,满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也就说,采用同一结构只需调节调节螺钉9就可以获得通电响应时间不同的产品,节约生产成本,并且方便调节。
如图3,所述阀体1且在位于喷油口2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部12,所述轴向延伸部12的端部具有朝外扩张的出油口13,所述出油口13与喷油口2连通,所述阀芯部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节流块14,所述节流块14位于出油口13位置处,所述节流块14与出油口13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大于间隔6。具体的所述节流块14与出油口13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为间隔6的1.3倍至5倍之间。例如:距离H为间隔6的1.3倍或2倍或3倍或5倍。
所述阀芯部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节流块14是指,所述阀芯部件5的顶部设有安装槽15,所述节流块14与安装槽15过盈配合连接。
如图4,所述出油口13具有内侧面16,所述内侧面16中靠里的一端为第一凸弧面17,所述内侧面16中靠外的一端为第一凹弧面18,第一凸弧面17与第一凹弧面18相切连接;所述节流块14朝向内侧面16的一侧为外侧面19,所述外侧面19中靠里的一端为第二凹弧面20,所述外侧面19中靠外的一端为第二凸弧面21,第二凸弧面21与第二凹弧面20相切连接。这样,在喷油时,内侧面16与外侧面19的配合可以形成滚流状的油雾,提高燃油性能。
所述阀芯部件5包括阀芯22和具有内孔23的柱状的衔铁座24,所述内孔23周面上凸出设有限位圈25,所述弹簧11限位圈25抵接;所述限位圈25与内孔23形成卡槽26,阀芯22的端部与卡槽26过盈配合连接,所述阀体1上设有阀芯安装腔27和衔铁座安装腔28,所述阀芯22滑动连接在阀芯安装腔27内,所述衔铁座24滑动连接在衔铁座安装腔28内。
所述阀芯22的外周面设有下沉台阶面29,所述下沉台阶面29与阀芯安装腔27的侧面形成过油通道30。
所述线圈部件7包括线圈31和具有绕线槽32的线圈骨架33,所述线圈31固定在绕线槽32内;所述线圈骨架33套设在圆环柱4上,所述线圈骨架33远离喷油口2的一侧并列设有两个引线槽34,所述线圈31具有两根引线35,两根所述引线35分别位于两个引线槽34内;所述接线部件8包括基座36和两个接线端子37,所述基座36的侧面设有插接口38,所述基座36与线圈骨架33的顶端套接,两个所述接线端子37固定在基座36上,所述接线端子37的一端与引线35连接,所述接线端子37的另一端位于插接口38内。所述基座36与线圈骨架33的顶端套接可以方便的将基座36与线圈骨架33装配,插接口38位于基座36的侧面,从而可以从侧面给喷油器接线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从喷油器顶端接线造成喷油器与其它安装部件的装配不便。
所述基座36与线圈骨架33的顶端套接是指,所述线圈骨架33的顶端设有圆环形安装部39,所述基座36具有与圆环形安装部39相适应的内圈孔40,所述内圈孔40与圆环形安装部39套接,两个所述引线槽34位于圆环形安装部39上。这样,在装配时,将内圈孔40套接在圆环形安装部39上就完成了装配,可见装配方便。
所述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的长度大于圆环形安装部39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当内圈孔40套接在圆环形安装部39上时,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在引线槽34端面的相抵作用下而弯曲至引线槽34内,所述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焊接。结合这种结构后,由于所述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的长度大于圆环形安装部39轴线方向上的高度,这样接线端子37部分位于内圈孔40中,在装配时,由于接线端子37的尺寸较小并且可塑性变形,当内圈孔40与圆环形安装部39套接的过程中,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在引线槽34端面的相抵作用下可以自动弯曲至引线槽34内,免去了人工将其掰弯,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9,所述引线槽34包括连通在一起的引线槽第一部41和引线槽第二部42,所述引线槽第一部41的宽度大于引线槽第二部42,所述引线槽第一部41位于引线槽第二部42的外侧,引线35位于引线槽第二部42内,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端部的宽度大于引线槽第二部42的宽度但小于引线槽第一部41的宽度。在未采用这种结构时,有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装配时内圈孔40与圆环形安装部39套接的过程中内圈孔40与圆环形安装部39产生相对运动,接线端子37在塑性变形后可能会抵触到引线35而使引线35滑动至引线槽34的底端,这样就会影响焊接。或者在装配中需要人将引线35拉住,从而影响装配效率。而采用这种结构后,引线35位于引线槽第二部42内,装配时,接线端子37不能抵触至引线槽第二部42内,所以接线端子37在塑性变形后不会抵触到引线35,从而引线35不受影响。
或者,如图10,所述引线槽34的两个内侧壁上相对设有限位凸起43,所述限位凸起43形成夹持口44,所述引线35位于夹持口44的内端,所述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端部的宽度大于夹持口44的宽度但小于引线槽34的宽度。采用这种结构后,引线35位于夹持口44的内端,装配时,接线端子37不能抵触至夹持口44的内端,所以接线端子37在塑性变形后不会抵触到引线35,从而引线35不受影响。
如图7,所述基座36的上端面且在两个所述引线槽34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两个容置槽45,所述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45内,所述容置槽45和引线槽34内灌注有胶水。这样,容置槽45一方面可以给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的焊接工作留了空间,方便焊接工艺;另一方面,所述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45内就可以避免受到外界影响,也避免了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的端部对装配造成的占位,合理布置各元件的位置。
如图5、7、8、11,所述基座36与圆环形安装部39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在圆环形安装部39上的限位槽46和设在基座36上的限位块47,所述限位块47与限位槽46卡接。当然,限位块47与限位槽46的位置可以互换。这样,在内圈孔40与圆环形安装部39装配时可以准确定位,使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刚好在引线槽34端面的相抵作用下而弯曲至引线槽34内,从而装配方便。另外,喷油器的使用时,定位结构可以保证基座36与圆环形安装部39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稳定性。
所述线圈骨架33与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液密封结构;所述第一液密封结构包括设在阀体1内的第一环形槽48和卡接在第一环形槽48内的第一密封圈49。
所述线圈骨架33与圆环柱4之间设有第二液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液密封结构包括设在线圈骨架33内端的第二环形槽50和卡接在第二环形槽50内的第二密封圈51。
所述调节螺钉9与圆环柱4之间设有第三液密封结构;所述第三液密封结构包括设在调节螺钉9外周面上的第三环形槽52和卡接在第三环形槽52内的第三密封圈53。
所述阀盖3与阀体1固定连接是指,所述阀体1的端部设有朝外设置的限位凸缘54,所述阀盖3且在限位凸缘54位置处具有折弯成型的翻边55,所述翻边55与限位凸缘54卡接。这样,塑性成型的方式具有结构稳定并且成本低的优点。
如图12,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喷油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形成接线部件8:将基座36和两个接线端子37注射成型获得接线部件8,此时接线端子37部分位于内圈孔40中;
S2.形成线圈部件7:将线圈31固定在绕线槽32内,线圈31的两根引线35分别位于两个引线槽34的引线槽第二部42内;
S3.形成驱动组件:将基座36的内圈孔40套接在圆环形安装部39上,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在引线槽34端面的相抵作用下可以弯曲至引线槽34内;之后将引线35与接线端子37掰弯放置在容置槽45中并焊接;之后在引线槽34和容置槽45中灌注胶水;
S4.形成阀芯部件5:将衔铁座24固定在夹具上,压装工具作用在下沉台阶面29将阀芯22的端部与卡槽26过盈配合连接;
S5.将阀芯22装配入阀体1的阀芯安装腔27中,之后采用压装工具作用在阀芯安装腔27的端面并将节流块14与安装槽15过盈配合连接;
S6.将第一密封圈49卡接在第一环形槽48内;
S7.将驱动组件放置在阀体1内并且线圈骨架33套设在衔铁座24内;
S8.将第二密封圈51卡接在第二环形槽50内;
S9.将圆环柱4插入线圈骨架33中并且阀盖3与阀体1固定连接;
S10.将弹簧11放置在圆环柱4内,将第三密封圈53卡接在第三环形槽52内,将调节螺钉9与阀盖3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方法后,具有如下优点:
1、两根引线35分别位于两个引线槽34的引线槽第二部42内这样可以避免后一步骤中接线端子37在塑性变形后可能会抵触到引线35而使引线35滑动至引线槽34的底端,为后一步骤做好铺垫;
2、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在引线槽34端面的相抵作用下可以弯曲至引线槽34内从而相当于可以接线端子37自动弯曲,从而装配方便并且提高装配效率;
3、压装工具作用在下沉台阶面29是考虑到了阀芯22在下沉台阶面29位置处壁厚较大,可以防止在装配时阀芯22变形,为喷油器的产品质量做好保障;
4、压装工具作用在阀芯安装腔27的端面是考虑到阀芯安装腔27的端面不是重要端面,作用在其上既方便了装配又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将节流块14与安装槽15过盈配合连接是考虑到节流块14不可能与阀芯22做成一体成型结构,若节流块14与阀芯22做成一体成型结构就不能装配至阀体1上,过盈配合连接即可以保证连接结构强度,又工艺方便;
由此,本申请的喷油器的装配方法步骤环环相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又使得工艺简便,也就是说产生了一种新的喷油器的装配方法,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步骤S9中阀盖3与阀体1固定连接是指,将阀盖3边缘折弯成型形成翻边55卡接在阀体1的限位凸缘54上。这样,折弯成型形成翻边55的方式采用塑性成型方式,结构稳定,成型方便。
喷油器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调试:测试喷油器的通电响应时间,若测试获得的通电响应时间小于预设值范围,则将调节螺钉9向外拧动;若测试获得的通电响应时间大于预设值范围,则将调节螺钉9向内拧动;直至测试获得的通电响应时间符合预设值范围时,停止拧动调节螺钉9。这样,可以在出厂前调试好,形成产品。当然,具体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预设范围值,这样就可以调节出参数不同的产品,满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喷油器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2.完成调试后,在调节螺钉9与阀盖3螺纹连接处滴入胶水。这样,可以保证调节螺钉9在使用时不会松动而位置发生变化,保证喷油器的使用稳定性。
在步骤S11和步骤S12之间,还包括:将调节螺钉9上的流口10用塞子堵住。这样,滴入胶水可以保证胶水不流入流口10内对喷油器内部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喷油器,包括
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有喷油口(2);
阀盖(3),所述阀盖(3)与阀体(1)固定连接,所述阀盖(3)内侧具有朝喷油口(2)方向延伸的圆环柱(4),
阀芯部件(5),所述阀芯部件(5)滑动连接在阀体(1)内,常态下,阀芯部件(5)与圆环柱(4)之间具有间隔(6),阀芯部件(5)的一端与喷油口(2)抵紧并将喷油口(2)封闭;
用于驱动阀芯部件(5)动作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电时用于将圆环柱(4)磁化的线圈部件(7)和用于给线圈部件(7)通电的接线部件(8),所述线圈部件(7)固定在圆环柱(4)的外圆周面上,所述接线部件(8)与线圈部件(7)固定连接,当圆环柱(4)被磁化后,阀芯部件(5)朝圆环柱(4)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还包括
调节螺钉(9),所述调节螺钉(9)与阀盖(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钉(9)具有将油流通进入阀芯部件(5)的流口(10);
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阀芯部件(5)抵紧,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调节螺钉(9)抵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且在位于喷油口(2)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部(12),所述轴向延伸部(12)的端部具有朝外扩张的出油口(13),所述出油口(13)与喷油口(2)连通,所述阀芯部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节流块(14),所述节流块(14)位于出油口(13)位置处,所述节流块(14)与出油口(13)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大于间隔(6)。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13)具有内侧面(16),所述内侧面(16)中靠里的一端为第一凸弧面(17),所述内侧面(16)中靠外的一端为第一凹弧面(18),第一凸弧面(17)与第一凹弧面(18)相切连接;所述节流块(14)朝向内侧面(16)的一侧为外侧面(19),所述外侧面(19)中靠里的一端为第二凹弧面(20),所述外侧面(19)中靠外的一端为第二凸弧面(21),第二凸弧面(21)与第二凹弧面(20)相切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5)包括阀芯(22)和具有内孔(23)的柱状的衔铁座(24),所述内孔(23)周面上凸出设有限位圈(25),所述弹簧(11)限位圈(25)抵接;所述限位圈(25)与内孔(23)形成卡槽(26),阀芯(22)的端部与卡槽(26)过盈配合连接,所述阀体(1)上设有阀芯安装腔(27)和衔铁座安装腔(28),所述阀芯(22)滑动连接在阀芯安装腔(27)内,所述衔铁座(24)滑动连接在衔铁座安装腔(28)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件(7)包括线圈(31)和具有绕线槽(32)的线圈骨架(33),所述线圈(31)固定在绕线槽(32)内;所述线圈骨架(33)套设在圆环柱(4)上,所述线圈骨架(33)远离喷油口(2)的一侧并列设有两个引线槽(34),所述线圈(31)具有两根引线(35),两根所述引线(35)分别位于两个引线槽(34)内;所述接线部件(8)包括基座(36)和两个接线端子(37),所述基座(36)的侧面设有插接口(38),所述基座(36)与线圈骨架(33)的顶端套接,两个所述接线端子(37)固定在基座(36)上,所述接线端子(37)的一端与引线(35)连接,所述接线端子(37)的另一端位于插接口(38)内。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6)与线圈骨架(33)的顶端套接是指,所述线圈骨架(33)的顶端设有圆环形安装部(39),所述基座(36)具有与圆环形安装部(39)相适应的内圈孔(40),所述内圈孔(40)与圆环形安装部(39)套接,两个所述引线槽(34)位于圆环形安装部(39)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的长度大于圆环形安装部(39)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当内圈孔(40)套接在圆环形安装部(39)上时,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一端在引线槽(34)端面的相抵作用下而弯曲至引线槽(34)内,所述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焊接。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槽(34)包括连通在一起的引线槽第一部(41)和引线槽第二部(42),所述引线槽第一部(41)的宽度大于引线槽第二部(42),所述引线槽第一部(41)位于引线槽第二部(42)的外侧,引线(35)位于引线槽第二部(42)内,接线端子(37)远离插接口(38)的端部的宽度大于引线槽第二部(42)的宽度但小于引线槽第一部(41)的宽度。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6)的上端面且在两个所述引线槽(34)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两个容置槽(45),所述接线端子(37)与引线(35)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45)内,所述容置槽(45)和引线槽(34)内灌注有胶水。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6)与圆环形安装部(39)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在圆环形安装部(39)上的限位槽(46)和设在基座(36)上的限位块(47),所述限位块(47)与限位槽(46)卡接。
CN201820310115.4U 2018-03-07 2018-03-07 喷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92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0115.4U CN207892751U (zh) 2018-03-07 2018-03-07 喷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0115.4U CN207892751U (zh) 2018-03-07 2018-03-07 喷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92751U true CN207892751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011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92751U (zh) 2018-03-07 2018-03-07 喷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927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251A (zh) * 2018-03-07 2018-11-06 宁波赛驰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喷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251A (zh) * 2018-03-07 2018-11-06 宁波赛驰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喷油器
CN108757251B (zh) * 2018-03-07 2023-09-22 宁波赛驰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喷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67597A (e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fuel injection valve
CN207892751U (zh) 喷油器
JPS58133469A (ja) ガソリンエンジンの電磁式燃料噴射器で用いるソレノイド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作る方法
US660130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uel injec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334859A (zh) 喷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179166A1 (en)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able Valve
CN108757251A (zh) 喷油器
JP2006017112A (ja) 内燃機関用燃料噴射器を得る方法、および前記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噴射器
CN207892750U (zh) 一种电控喷油器
US20150013799A1 (en) Component attaching structure and pressure regulator
CN207999322U (zh) 电控喷油器
JP2009127446A (ja) 燃料噴射弁
JPH054269Y2 (zh)
CN108561251A (zh) 喷油器的装配方法
CN110706904A (zh) 一种笔式点火线圈高压端结构
CN214092111U (zh) 一种喷油器及内支撑杆
JP2005195015A (ja) 燃料噴射弁
US9359983B2 (en) Actuator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fuel injector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N205955881U (zh) 一种新型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用衔铁组件
CN205445855U (zh) 一种具有新型衔铁组件的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
KR20180002729U (ko) 부품교체가 가능한 가스차량용 인젝터
CN100494665C (zh) 喷油阀及其制造方法
CN204783403U (zh) 一种带过滤网的缸内直喷高压燃油泵
CN204783404U (zh) 一种缸内直喷高压燃油泵
CN209959383U (zh) 无人机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微型喷油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