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9666U - 一种防碰撞车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碰撞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9666U
CN207889666U CN201721872182.7U CN201721872182U CN207889666U CN 207889666 U CN207889666 U CN 207889666U CN 201721872182 U CN201721872182 U CN 201721872182U CN 207889666 U CN207889666 U CN 207889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air bag
frontal frame
car body
steel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21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诗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721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9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9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9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碰撞车体,包括车体外壳(1),所述车体外壳(1)的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的防撞钢构架(2),穿设在防撞钢构架(2)上两端头和中部的钢带(3);所述钢带(3)将气囊(7)包裹固定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上。所述车体外壳(1)两侧的内部对称的设有与所述车体外壳(1)前端、后端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均相同,仅形状按照所述车体外壳(1)两侧底部的形状设置的所述防撞钢构架(2)和所述气囊(7)。本实用新型四周均设有防护气囊,车顶端设置防护气囊,在发生碰撞时,能够缓冲保护人身及车辆不受损害;车辆能够漂浮在水中,不会因沉没造成人员伤亡。本实用新型中防撞钢构架和钢带均可拆卸,气囊更换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防碰撞车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防护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碰撞车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拥有汽车人数增多,保护生命安全成为最重要要素。车辆碰撞常见的几种类型分别为车辆的正面碰撞、车辆的追尾,以及车身的刮擦。车辆的正面碰撞:指的是车辆的前部发生碰撞。受损的部位有:前杠,中网,水箱框架,前大灯及大灯框架,稍微严重的包括发动机盖,水箱下横梁,水箱,冷网,空调及管路,电子扇,更严重的损坏部位会扩大至纵梁、前悬架机构,甚至发动机出现损坏。
车辆的追尾:就是车辆的前部和另一个车的尾部发生碰撞,有时相撞接触的部位可能只是某一个部分。受损的部位有:被追尾车辆的后部受损部位有后备箱盖,后杠及内支架,后尾灯等部分。车身的碰撞:指的是车辆的侧边发生撞击;受损的部位有:前后门,发动机组等部位。车辆不慎落水:车辆浸没水中,车外水压过高,车内人员难以打开车门舱门逃生。
上述车辆碰撞引起的交通事故严重威胁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引起财产的损失,如若发生更严重的连环事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急需开发出一种汽车碰撞防护装置,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起到缓冲卸荷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人身及车辆不受损害,当车辆误驶入水中时,车辆还可以漂浮在水中,成为水陆两栖车辆,避免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开发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车体,当发生意外碰撞时可以缓冲卸荷、保护人身及车辆不受损害,起到全方位的防护作用;当车辆落入水中时,能够漂浮在水中,不会因沉没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碰撞车体,包括车体外壳,所述车体外壳的前端、后端分别设有在横向上与车体宽度相等的防撞钢构架,所述防撞钢构架横向上穿设有钢带的两个固定端并通过第一螺栓螺丝固定;
所述防撞钢构架的两端必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钢带,中间部分也设有所述钢带,所述钢带总数为n个,n≥3;
所述钢带内部形成一个柱形的气囊容置室,所述气囊容置室将气囊包裹固定在所述防撞钢构架上,在所述防撞钢构架与所述气囊之间的所述钢带上对穿第二螺栓螺丝;所述气囊为双层空心胎体,包括设置于内部的防撞气囊内胎和包裹在所述防撞气囊内胎外部的防撞气囊外胎。
所述车体外壳两侧的内部对称的设有与所述车体外壳前端、后端结构、连接方式均相同,仅形状按照所述车体外壳两侧底部的形状设置的所述防撞钢构架,以及所述钢带和所述气囊。
优选方式下,所述气囊的双层空心胎体结构还可替换为实心弹性胎体结构。
优选方式下,所述气囊为弹性橡胶囊。
优选方式下,所述防撞钢构架安装在所述车体外壳的前端、后端突出的位置,保证设置在所述防撞钢构架上部的气囊位于车辆碰撞先触及处。
优选方式下,所述钢带的两个固定端通过两根螺栓螺丝穿设在所述防撞钢构架上。
优选方式下,所述防撞钢构架外部还设有将所述钢带包裹在内的加强钢构架。
优选方式下,所述第一螺栓螺丝和所述第二螺栓螺丝均为碳素钢螺栓螺丝。
本发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缓冲撞击力,保护人身及车辆不受损害,起到全方位的防护作用;本发明四周均设有防护气囊,甚至车顶端也可以设置防护气囊,当车辆落入水中时,能够漂浮在水中,不会因沉没造成人员伤亡。本发明中防撞钢构架和钢带均可拆卸,气囊更换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防碰撞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防碰撞车体的防撞钢构架、钢带和气囊组装使用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防碰撞车体增加气囊钢构架加强架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车体外壳;2、防撞钢构架;3、钢带;4、防撞钢结构架加强架;5、第一螺栓螺丝;6、气囊容置室;7、气囊;8、防撞气囊内胎;9、防撞气囊外胎;10、第二螺栓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结构:车体外壳1,所述车体外壳1的前端、后端分别设有在横向上与车体宽度相等的防撞钢构架2,所述防撞钢构架2安装在所述车体外壳1的前端、后端突出的位置,保证设置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上部的气囊7位于车辆碰撞先触及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车体外壳1,所述车体外壳1的前端、后端分别设有在横向上与车体宽度相等的防撞钢构架2,所述防撞钢构架2横向上穿设有钢带3的两个固定端并通过第一螺栓螺丝5固定;
所述防撞钢构架2的两端必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钢带3,中间部分也设有所述钢带3,所述钢带3总数为n个,n≥3;所述钢带3外部采用橡胶包裹。
所述钢带3内部形成一个柱形的气囊容置室6,所述气囊容置室6将气囊7包裹固定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上,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与所述气囊7之间的所述钢带3上对穿第二螺栓螺丝10。
所述第一螺栓螺丝5和所述第二螺栓螺丝10均为碳素钢螺栓螺丝。所述气囊7为双层空心胎体,包括设置于内部的防撞气囊内胎8和包裹在所述防撞气囊内胎8外部的防撞气囊外胎9;所述气囊7的双层空心胎体结构还可替换为实心弹性胎体结构,所述气囊7为弹性橡胶囊。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车体外壳1两侧的内部对称的设有与所述车体外壳1前端、后端结构、连接方式均相同,仅形状按照所述车体外壳1两侧底部的形状设置的所述防撞钢构架2,以及所述钢带3和所述气囊7。
实施例:
一种小客车(轿车)防碰撞车体即一种小客车防撞的结构:
小客车的车体增设防撞钢构架,使其主架体延长300mm~400mm(若为大型客车、货车可通过试验适当的增加车辆车体的主架体长度)防撞钢构架的厚度为10mm~20mm,宽度为80mm~100mm或100mm~150mm。
以保持碰撞过程中,车体不受损害。小客车车体前后均设置横向与车体相等的防撞钢构架。防撞钢构架上通过碳素钢螺栓螺丝固定容置防撞气囊的钢带,其中一根碳素钢螺栓螺丝贯穿于钢带两个位于防撞钢构架内侧的端头处,用于固定钢带;另一根碳素钢螺栓螺丝贯穿于防撞钢构架和气囊之间的钢带上,钢带的直径在305mm~405mm,用于固定气囊。
车体钢构架的两端头必须安装钢带,中间部分的钢带安装间距为300mm~400mm,钢带用于固定气囊,钢带的宽度为50mm,钢带厚度4mm~5mm,钢带内部容置的气囊的直径300mm~400mm,其中,防撞气囊外胎直径为300mm~400mm,防撞气囊内胎直径为299mm~399mm。钢带采用碳素钢的螺栓螺丝来固定气囊。气囊的橡胶外壳厚度根据车型、车重、车速、机动速度、山地机动速度、平原机动速度而定。小客车中的气囊为可充气体的橡胶气袋,气袋的橡胶内胎比平常汽车内胎充气袋的袋壁要厚,其厚度在3~5mm,可以防撞;气囊内胎充气袋充气满压与橡胶外胎组合成为气囊即防撞气囊。气囊还可以设计成实心有弹性橡胶囊。
小客车(轿车)的前后附有固定气囊的钢构架,即防撞钢构架,该防撞钢构架根据实际车型的安装需要可增高100mm~200mm,但不能向下降,若下降则不能起到防撞的作用。
小客车、轿车、跑车不但前后有防撞气囊,车体左右侧面内部还设有防撞气囊,在汽车落入水中后,车辆可以漂浮在水里不下沉,若调整气囊的大小及充气量,还能够成为水陆两栖车辆,防止意外掉落水中发生乘车人员溺水等危险。在赛车顶部设置翻滚防装气囊来保护赛车手的安全。
由上实施例还可以进行扩展成如下车型的防碰撞车体:
小客车、轿车、跑车、赛车。小货车、大中货车及其它车种。小型客车、大中型客车及其它客车。军中各种汽车,军中汽车可生产两栖汽车。科学研究车。山地车、平原车、矿山车等等。
上述车辆的车体改为本发明所述防撞击车体形式后,汽车前后防撞气囊,后面防止追尾、倒车,前面防撞击。
汽车发动机左右侧面安装防撞气囊,会有效保护发动机组。
汽车安装防撞气囊,当汽车前后受撞击,左右受撞击防撞气囊发挥其安全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碰撞车体,包括车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外壳(1)的前端、后端分别设有在横向上与车体宽度相等的防撞钢构架(2),所述防撞钢构架(2)横向上穿设有钢带(3)的两个固定端并通过第一螺栓螺丝(5)固定;
所述防撞钢构架(2)的两端必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钢带(3),中间部分也设有所述钢带(3),所述钢带(3)总数为n个,n≥3;
所述钢带(3)内部形成一个柱形的气囊容置室(6),所述气囊容置室(6)将气囊(7)包裹固定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上,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与所述气囊(7)之间的所述钢带(3)上对穿第二螺栓螺丝(10);
所述气囊(7)为双层空心胎体,包括设置于内部的防撞气囊内胎(8)和包裹在所述防撞气囊内胎(8)外部的防撞气囊外胎(9);
所述车体外壳(1)两侧的内部对称的设有与所述车体外壳(1)前端、后端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均相同,仅形状按照所述车体外壳(1)两侧底部的形状设置的所述防撞钢构架(2)和所述气囊(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碰撞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7)的双层空心胎体结构还可替换为实心弹性胎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碰撞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7)为弹性橡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碰撞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钢构架(2)安装在所述车体外壳(1)的前端、后端突出的位置,保证设置在所述防撞钢构架(2)上部的气囊(7)位于车辆碰撞先触及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防碰撞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钢构架(2)外部还设有将所述钢带(3)包裹在内的加强钢构架(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碰撞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螺丝(5)和所述第二螺栓螺丝(10)均为碳素钢螺栓螺丝。
CN201721872182.7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防碰撞车体 Active CN207889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2182.7U CN20788966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防碰撞车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2182.7U CN20788966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防碰撞车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9666U true CN207889666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2182.7U Active CN20788966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防碰撞车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96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776A (zh) * 2017-12-28 2018-09-21 宋诗聪 一种防碰撞车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776A (zh) * 2017-12-28 2018-09-21 宋诗聪 一种防碰撞车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5251B1 (en)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for an automobile
US3743347A (en) Safety chassis
CN108146379B (zh) 一种极限碰撞工况下乘用车的生命空间保持系统与方法
US8226159B2 (en) Vehicle body, more particularly land vehicle body
CN105564364A (zh) 汽车撞击时被动防护装置
CN207889666U (zh) 一种防碰撞车体
CN103223912A (zh) 车辆坠落保护系统以及保护方法
CN201670191U (zh) 车用防撞抗沉装置
CN103587487B (zh) 安全气囊式防撞汽车
CN101508275A (zh) 减撞减阻变形安全车身
CN106608240A (zh) 一种外部车顶架安装的安全气囊
CN108556776A (zh) 一种防碰撞车体
KR101664042B1 (ko) 차량의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CN206383925U (zh) 汽车抗撞新型安全大梁
CN207607456U (zh) 一种极限碰撞工况下乘用车的生命空间保持系统
JP4293144B2 (ja) 車体構造
CN210760622U (zh) 一种汽车抗撞漂浮装置
CN2790846Y (zh) 油气组合式汽车防撞器
CN203766673U (zh) 车辆防撞装置
US20080054654A1 (en) Safer Car
CN108791163B (zh) 一种防翻滚护杠总成
GB2435245A (en) Vehicle safety cell and luggage compartment
JPH092173A (ja) エアクッションを利用した車両の安全広告装置
RU210796U1 (ru) Модернизируемый автомобиль
KR102351286B1 (ko) 자동차용 안전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