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6756U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86756U CN207886756U CN201820056913.9U CN201820056913U CN207886756U CN 207886756 U CN207886756 U CN 207886756U CN 201820056913 U CN201820056913 U CN 201820056913U CN 207886756 U CN207886756 U CN 2078867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basin
- sludge
- water fender
- sewage disposal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沉淀池内设置有多个污泥斗,多个污泥斗相连通设置,沉淀池还包括悬挂在污泥斗上方并伸入沉淀池本体内部的挡水板,挡水板靠近沉淀池本体底部的一侧面为挡水面,挡水面呈波浪形设置;通过设置挡水板的挡水面呈波浪形设置,污水到达挡水板后在挡水板的作用下依次向下、向上竖流式流动,增加污水在污泥斗内的流经路径以及滞留时间,并多次竖流式沉淀,提高颗粒的沉淀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是一种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按照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以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新型沉淀池以及水平管沉淀池。
现有技术中,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281082U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新式高效沉淀池,包括多个结合式沉淀池串联,每个结合式沉淀池设置为V型结构,结合式沉淀池的中部设置有挡水板,水流借由所述挡水板首先水平流动形成一平流式沉淀区,随后斜向下运动绕过挡板再斜向上运行形成竖流式沉淀区,根据平、竖流式沉淀池的理念沉淀沉淀物。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沉淀池仅通过一块挡水板使得水流依次平流、竖流,水流在沉淀池内的上下流动幅度有限,不能很好的沉淀杂质,沉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沉淀池仅通过一块挡水板使得水流依次平流、竖流,水流在沉淀池内的上下流动幅度有限,不能很好的沉淀杂质,沉淀效率低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多个污泥斗,多个所述污泥斗相连通设置,所述污泥斗整体呈开口向上的V形斗状设置,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悬挂在所述污泥斗上方并伸入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靠近所述沉淀池本体底部的一侧面为挡水面,所述挡水面呈波浪形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先从进水口平流式进入沉淀池本体内,污水到达挡水板后在挡水板的作用下依次向下、向上竖流式流动,最后在离开挡水板后向上竖流式流动,并在到达下一污泥斗之前逐渐变为平流式流动。污水再以平流式流经下一污泥斗,循环往复。
水流在向上竖流式流动时,水流带动其内颗粒向下运动,水流继而向下,向下的水流与还在惯性作用下向上的颗粒具有相反的运动速度,向下的水流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当颗粒的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时,颗粒就可以沉降下来,进行颗粒的沉淀。
挡水面呈波浪形设置,水流不断的上升、下降,提高颗粒的沉淀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伸入所述污泥斗内并靠近所述沉淀池本体的进水口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靠近沉淀池本体的进水口,增加污水初始向下的速度,从而提高污水在挡水板的挡水面以及污泥斗之间的流动速度,增加水流在向上竖流式流动时水流与颗粒相反方向运动的速度之差,从而有利于颗粒的沉淀,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伸入所述污泥斗的高度为所述污泥斗高度的1/5~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此时的挡水板与污泥斗配合,可以很好的使得污水向上、向下流动并进行颗粒的沉淀,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面整体呈V形设置,所述挡水面的V形开口与所述污泥斗的V形开口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水面呈V形,使得挡水面的波浪形上下起伏有致,污水在初始下落时的高度差不会太大,避免水流太大而冲击已经沉淀在污泥斗底部的沉淀物。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的表面粗糙度Ra低于3.2μm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的表面光滑,颗粒不易粘附在挡水板上,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斗的V形夹角为40°~80°。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斗的底部开口,所述污泥斗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抽取其内沉淀物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外部的污泥管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泵可以及时将沉淀在污泥斗底部的沉淀物抽走,避免沉淀物堆积太多而在后期被水流带起,保持水质,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靠近其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的转筒格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中大颗粒悬浮物,如碎石、沙子等,可借由转筒格栅收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挡水板,使得污水在沉淀池内不断的平流、竖流以沉淀沉淀物,两种沉淀方式结合,结构简单,沉淀效率高;
(2)通过设置挡水板的挡水面呈波浪形设置,污水到达挡水板后在挡水板的作用下依次向下、向上竖流式流动,增加污水在污泥斗内的流经路径以及滞留时间,污水多次竖流式沉淀,提高颗粒的沉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污水处理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沉淀池本体;2、污泥斗;3、挡水板;4、横梁;5、挡水面;6、污泥泵;7、转筒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多个污泥斗2以及与污泥斗2一一对应的挡水板3,污泥斗2整体呈开口向上的V形斗状设置。沉淀池本体1上沿多个污泥斗2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为简单示意,图中未标出),多个污泥斗2相连通设置。污泥斗2的V形夹角为40°~80°,挡水板3通过架设在污泥斗2上的横梁4悬空架设、且一端伸入沉淀池本体1内部。通过设置挡水板3,使得污水在沉淀池本体1内不断的平流、竖流以沉淀沉淀物,两种沉淀方式结合,结构简单,沉淀效率高。
如图2所示,挡水板3伸入淀池本体1内部的一侧面为挡水面5,挡水面5呈波浪形设置。污水到达挡水板3后,在挡水板3的波浪形挡水面5以及污泥斗2的配合作用下依次向下、向上竖流式流动,增加污水在污泥斗2内的流经路径以及滞留时间,污水经过多次竖流式沉淀,提高颗粒的沉淀效率。
如图2所示,挡水板3靠近沉淀池本体1的进水口设置,减小污水初始向下进入污泥斗2的通道大小,进而增加污水初始向下的速度,提高污水在挡水板3的挡水面5以及污泥斗2之间的流动速度,增加水流在向上竖流式流动时水流与颗粒相反方向运动的速度之差,从而有利于颗粒的沉淀,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高。
挡水板3伸入污泥斗2内设置,增加挡水板3驱动水流向上、向下流动的幅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挡水板3伸入污泥斗2的高度为污泥斗2高度的1/5~3/5,既避免了挡水板3伸入污泥斗2的距离太浅,污水不能很好的在挡水板3以及污泥斗2之间向上、向下流动;也避免挡水板3伸入污泥斗2的距离太深,挡水板3以及污泥斗2之间的空间太小,水流将沉淀在污泥斗2底部的沉淀物带走。此时的挡水板3与污泥斗2配合,使得污水向上、向下流动并有效进行颗粒的沉淀,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高。
如图2所示,挡水面5整体呈V形设置,挡水面5的V形开口与污泥斗2的开口一致。此时的挡水面5的波浪形上下起伏有致,污水在初始下落时的高度差不会太大,避免水流太大而冲击已经沉淀在污泥斗2底部的沉淀物,污水可以在挡水板3的挡水面5与污泥斗2之间有序升降进行沉淀,从而提高颗粒的沉淀效率。
如图2所示,污泥斗2的底部开口并连通有污泥管(为简单示意,图中未标出)以及与污泥管相连通的污泥泵6。污泥泵6工作,可以及时将沉淀在污泥斗2底部的沉淀物抽走,避免沉淀物堆积太多而在后期被水流带起,保持水质,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如图1所示,沉淀池本体1内部靠近进水口处设置有转筒格栅7,转筒格栅7可以拦截大颗粒悬浮物,如碎石、沙子等,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为了避免颗粒粘附在挡水板3上,挡水板3的表面光滑设置,污水中的颗粒可以全部在沉淀池本体1内部进行流动以及沉淀,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污水先从进水口平流式进入沉淀池本体1内,污水到达挡水板3后在挡水板3及其挡水面5的作用下依次向下、向上竖流式流动,最后在离开挡水板3后向上竖流式流动、并在到达下一污泥斗2之前逐渐变为平流式流动。污水再以平流式流至下一污泥斗2,并重复循环上一步骤。
水流在向上竖流式流动时,水流带动其内颗粒向下运动;水流继而向下,向下的水流与还在惯性作用下向上的颗粒具有相反的运动速度,向下的水流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从而进行颗粒的沉淀。
通过设置挡水板3的挡水面5呈波浪形设置,污水到达挡水板3后在挡水板3的作用下依次向下、向上竖流式流动,增加污水在污泥斗2内的流经路径以及滞留时间,并多次竖流式沉淀,提高颗粒的沉淀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水板3的挡水面5也可以呈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曲面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1)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多个污泥斗(2),多个所述污泥斗(2)相连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2)整体呈开口向上的V形斗状设置,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悬挂在所述污泥斗(2)上方并伸入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部的挡水板(3),所述挡水板(3)靠近所述沉淀池本体(1)底部的一侧面为挡水面(5),所述挡水面(5)呈波浪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3)伸入所述污泥斗(2)内并靠近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进水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3)伸入所述污泥斗(2)内的高度为所述污泥斗(2)高度的1/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面(5)整体呈V形设置,所述挡水面(5)的V形开口与所述污泥斗(2)的V形开口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2)的V形夹角为40°~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3)的表面粗糙度Ra低于3.2μm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2)的底部开口,所述污泥斗(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取其内沉淀物的污泥泵(6),所述污泥泵(6)与外部的污泥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部靠近其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的转筒格栅(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56913.9U CN207886756U (zh) | 2018-01-13 | 2018-01-13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56913.9U CN207886756U (zh) | 2018-01-13 | 2018-01-13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86756U true CN207886756U (zh) | 2018-09-21 |
Family
ID=6355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56913.9U Active CN207886756U (zh) | 2018-01-13 | 2018-01-13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867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4421A (zh) * | 2019-07-19 | 2019-10-11 | 温州益蓉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废水降解处理用便于进行清理的沉淀设备 |
-
2018
- 2018-01-13 CN CN201820056913.9U patent/CN2078867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4421A (zh) * | 2019-07-19 | 2019-10-11 | 温州益蓉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废水降解处理用便于进行清理的沉淀设备 |
CN110314421B (zh) * | 2019-07-19 | 2021-07-06 | 广西科佳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废水降解处理用便于进行清理的沉淀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63770U (zh) | 并联式污水沉淀罐 | |
CN210698952U (zh) | 一种适用于污水净化处理的泥沙旋流沉淀装置 | |
CN20788675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
KR101551053B1 (ko) | 역경사적층흐름 구조를 갖는 역경사침전장치 | |
CN20702471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 |
CN207667208U (zh) | 一种能够提升沉降效率的竖流式沉淀池 | |
CN109467174A (zh) | 一种气回气洗斜板斜管式沉淀装置 | |
CN209367977U (zh) | 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103821197B (zh) | 一种斜板除沙取水装置 | |
CN216537038U (zh) | 一种高效分级沉淀池 | |
CN206466998U (zh) | 一种气浮分离装置 | |
CN209367894U (zh) | 一种气回气洗斜板斜管式沉淀装置 | |
CN210186498U (zh) | 一种防堵塞斜板沉淀器 | |
CN212467236U (zh) | 一种曝气式斜板沉淀池 | |
CN105457348B (zh) | 一种连续沉淀分离斜管 | |
CN209481338U (zh) | 一种旋流式净水设备 | |
CN210251347U (zh) | 一种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 | |
CN108862762B (zh) | 共振式沉砂池 | |
CN109399817A (zh) | 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854173B (zh) | 平紊流交替式沉砂池 | |
CN209108682U (zh) | 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 | |
CN208603793U (zh) |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 |
CN206295638U (zh) | 一种斜板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 | |
CN112176943A (zh) | 利用潮汐能的负压排沙装置及排沙方法 | |
CN20332949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