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4018U -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4018U
CN207884018U CN201820373348.9U CN201820373348U CN207884018U CN 207884018 U CN207884018 U CN 207884018U CN 201820373348 U CN201820373348 U CN 201820373348U CN 207884018 U CN207884018 U CN 207884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mounting portion
handle
fin
fix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33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忠辉
王腾立
黄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33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4018U/zh
Priority to TW107205030U priority patent/TWM567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4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4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该固定模块包括一支架、一固定座以及一把手;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模块可方便且快速地拆装缆线模块的连接器。

Description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且快速地拆装缆线模块的连接器的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安装有此固定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模块都是通过扩展卡的金手指与主机板的扩展槽进行连接。由于GPU模块功耗较大,供电有一定的要求,单纯依靠扩展卡的金手指与主机板的扩展槽的连接供电是不够的,还需要额外通过电源缆线连接主机板补充供电。连接GPU模块和主机板的电源缆线是软的,如何将电源缆线的连接器固定在GPU模块和主机板之间的空间,便成为设计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固定在GPU模块和主机板之间的电源缆线的连接器会妨碍主机板的拆装,如何快速拆装电源缆线的连接器,以方便且快速地维护最底层的主机板,便成为设计上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方便且快速地拆装缆线模块的连接器的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安装有此固定模块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模块包括一支架、一固定座以及一把手;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固定组件包括一缆线模块以及一固定模块;该缆线模块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连接部;该固定模块包括一支架、一固定座以及一把手;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基板具有一通孔,该连接部设置于该通孔中,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扩展模块、一缆线模块以及一固定模块;该扩展模块设置于该壳体中,该扩展模块具有一连接插座;该缆线模块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插座;该固定模块包括一支架、一固定座以及一把手;该支架设置于该壳体中,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基板具有一通孔,该连接部设置于该通孔中,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固定模块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固定模块的支架可先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操作人员可先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设置于固定模块的固定座上,将把手相对固定座转动至解锁位置,再将固定座的安装部插设于支架的插槽中。接着,操作人员只要将把手相对固定座转动至锁合位置,把手的枢轴即会扣合于支架的扣合部。藉此,即可藉由固定模块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当操作人员欲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拆卸下来时,操作人员可将把手相对固定座转动至解锁位置,此时,固定座的驱动部即会使把手的枢轴脱离支架的扣合部。接着,操作人员只要将固定座的安装部自支架的插槽抽离,即可将固定座及其上的缆线模块的连接器拆卸下来。因此,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模块,即可方便且快速地拆装缆线模块的连接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在另一视角的内部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固定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固定座、把手与缆线模块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的固定座、把手与缆线模块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的固定座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图5中的固定座、把手与缆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9为图5中的固定座、把手与缆线模块的侧视图。
图10为图5中的把手自锁合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后的立体图。
图11为固定座的安装部插入支架的插槽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2为固定座的安装部插入支架的插槽的过程的侧视图。
图13为固定座的安装部完全插设于支架的插槽中的立体图。
图14为固定座的安装部完全插设于支架的插槽中的侧视图。
图15为固定座的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位于支架的定位槽中的立体图。
图16为固定座的安装部完全插设于支架的插槽中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7为把手位于锁合位置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中的把手自锁合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电子装置 1614 突出部
10 壳体 1620 基板
12 扩展模块 1622 安装部
14 缆线模块 1624 第一肋板
16 固定模块 1626 驱动部
18 主机板 1628 第二肋板
120 GPU模块 1630 轴孔
122 扩展卡 1640 第一弹性臂
140、142 连接器 1642 枢轴
160 支架 1644 扣拉部
162 固定座 16200 通孔
164 把手 16202 固定孔
180 扩展槽 16220 第一定位部
182 电源插座 16222 第二定位部
1220 连接插座 16224 容置孔
1400 连接部 16226 第二凸肋
1402 固定部 16228 头部
1404 柱体 16230 颈部
1406 弹性卡合部 16260 第二止挡部
1600 插槽 16262 第三止挡部
1602 扣合部 16280 第一止挡部
1604 第四止挡部 A1 第一方向
1606 定位槽 A2 第二方向
1608 弯折部 D1、D2 直径
1610 第二弹性臂 G 间隙
1612 第一凸肋 X、Y、Z 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局部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1在另一视角的内部视图,图3为图2中的固定模块16的分解图,图4为图3中的支架160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的固定座162、把手164与缆线模块14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的固定座162、把手164与缆线模块14的分解图,图7为图6中的固定座162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包含一壳体10、一扩展模块12、一缆线模块14、一固定模块16以及一主机板18。需说明的是,图1所绘示的壳体10仅为电子装置1的完整壳体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装置1可为服务器或其他需藉由缆线模块14连接扩展模块12与主机板18的电子装置。此外,缆线模块14与固定模块16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固定组件。
扩展模块12设置于壳体10中,且扩展模块12具有一连接插座1220。在此实施例中,扩展模块12可包含一GPU模块120以及一扩展卡122,其中GPU模块120连接于扩展卡122,且连接插座1220位于扩展卡122上。当扩展模块12设置于壳体10中时,扩展卡122的金手指(未显示)连接于主机板18的扩展槽180。缆线模块14具有一连接器140,设置于固定模块16上。此外,缆线模块14的另一连接器142连接于主机板18的电源插座182。当扩展模块12设置于壳体10中时,扩展模块12的连接插座1220连接于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使得主机板18可通过缆线模块14对扩展模块12进行供电。
如图1至图7所示,固定模块16包含一支架160、一固定座162以及一把手164。支架160设置于壳体10中。在此实施例中,支架160可铆合固定于壳体10的内侧壁或内部支架(未显示)。如图4所示,支架160具有一插槽1600以及一扣合部1602,其中扣合部1602自插槽1600的一侧延伸出。在此实施例中,可由插槽1600的入口端向两侧延伸弯折成二扣合部1602,但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亦可只由插槽1600的入口端向一侧延伸弯折成一扣合部1602,视实际应用而定。此外,支架160可还具有一第四止挡部1604以及一定位槽1606。第四止挡部1604可为位于插槽1600底侧的凸起。再者,插槽1600可具有一弯折部1608、一第二弹性臂1610以及一第一凸肋1612,其中第二弹性臂1610与第一凸肋1612可位于弯折部1608上。在此实施例中,插槽1600可具有二弯折部1608,自支架160的二侧弯折成型。第二弹性臂1610可自二弯折部1608的其中之一延伸出。每一个弯折部1608上可分别具有一第一凸肋1612。此外,第二弹性臂1610可具有一突出部1614。
如图5至图7所示,固定座162具有一基板1620、一安装部1622、一第一肋板1624以及一驱动部1626。基板1620具有一通孔16200以及一固定孔16202。安装部1622与第一肋板1624分别自基板1620延伸出,且驱动部1626自第一肋板1624突出。在此实施例中,两第一肋板1624分别自基板1620的两侧延伸出,且每一个第一肋板1624上分别具有一驱动部1626。在此实施例中,驱动部1626呈局部突出状。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部1626亦可由第一肋板1624的一端(例如,前端)至另一端(例如,后端)逐渐外扩而形成。此外,驱动部1626具有一第二止挡部16260以及一第三止挡部16262。
安装部1622具有一第一定位部16220、一第二定位部16222、一容置孔16224以及一第二凸肋16226,其中第一定位部16220与第二定位部16222对应支架160的定位槽1606,且容置孔16224对应支架160的突出部1614。在此实施例中,可在安装部1622的两侧设置两第二凸肋16226。
固定座162可还具有一第二肋板1628,自基板1620延伸出,其中第二肋板1628具有一第一止挡部16280。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肋板1628的两侧可分别具有一第一止挡部16280。此外,第一肋板1624可自基板1620的一侧朝一第一方向A1延伸出,且安装部1622与第二肋板1628可分别自基板1620的相对二侧朝一第二方向A2延伸出,其中第一方向A1与第二方向A2相反。
如图5与图6所示,把手164具有一第一弹性臂1640。在此实施例中,把手164可由弹性钢丝弯折而成U形。因此,把手164可具有两相对的第一弹性臂1640。第一弹性臂1640的一端具有一枢轴1642,且枢轴1642枢接于固定座162的轴孔1630,使得把手164可相对固定座162转动。此外,把手164的中间部位可弯折成弧形的扣拉部1644,以防止手指操作把手164时滑动。
如图5与图6所示,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具有一连接部1400以及一固定部1402,其中连接部1400与固定部1402分别对应固定座162的通孔16200与固定孔16202。当图1中的扩展模块12设置于壳体10中时,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的连接部1400即是连接于扩展模块12的连接插座1220。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140的连接部1400可由多个针脚组成,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在连接部1400的两侧设置两固定部1402。每一个固定部1402可具有一柱体1404以及一弹性卡合部1406,其中弹性卡合部1406自柱体1404周围延伸出,且可朝柱体1404的径向弹性变形。在此实施例中,可在柱体1404的周围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卡合部1406,视实际应用而定。
在组装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至固定座162时,操作人员可将连接器140的连接部1400与固定部1402分别插入固定座162的通孔16200与固定孔16202,使得连接部1400设置于通孔16200中,且固定部1402设置于固定孔16202中。此时,固定部1402的弹性卡合部1406会被固定孔16202的孔壁挤压而朝柱体1404的径向弹性变形。弹性卡合部1406经过固定孔16202后,由于压力释放,弹性卡合部1406便会弹性恢复原位而与固定座162的基板1620卡合。换言之,当连接器140的固定部1402的柱体1404设置于固定座162的固定孔16202中时,连接器140的固定部1402的弹性卡合部1406即会与固定座162的基板1620卡合,进而限制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相对固定座162在Z轴方向上的自由度,实现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与固定座162在Z轴方向上的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8与图9,图8为图5中的固定座162、把手164与缆线模块14的俯视图,图9为图5中的固定座162、把手164与缆线模块14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柱体1404的直径D1小于固定孔16202的直径D2,使得在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与固定座162组装后,柱体1404与固定孔16202之间具有一间隙G。藉此,可确保连接器140相对固定座162在X轴与Y轴方向上有一定的自由度。此外,如图9所示,在缆线模块14的连接器140、固定座162与把手164组装后,把手164低于连接器140,使得把手164不会干涉连接器140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位移。因此,当图1中的扩展模块12组装进入壳体10中时,在扩展模块12的连接插座1220的导引作用下,连接器140在X轴与Y轴方向上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位置,以适配连接插座1220,进而避免连接器140与连接插座1220因位置误差互相硬挤,而损毁连接器140和/或连接插座1220。
请参阅图10至图16,图10为图5中的把手164自锁合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后的立体图,图11为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插入支架160的插槽1600的过程的立体图,图12为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插入支架160的插槽1600的过程的侧视图,图13为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的立体图,图14为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的侧视图,图15为固定座162的第一定位部16220与第二定位部16222位于支架160的定位槽1606中的立体图,图16为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在此实施例中,把手164可相对固定座162在一锁合位置(如图5所示)以及一解锁位置(如图10所示)之间转动。在组装固定座162至支架160时,操作人员需先将把手164自图5所示的锁合位置转动至图10所示的解锁位置。接着,操作人员可将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插入支架160的插槽1600。本实用新型可使安装部1622的尺寸小于插槽1600的尺寸。因此,如图12所示,当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一开始插入支架160的插槽1600时,由于安装部1622与插槽1600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因此,操作人员在组装进入过程几乎不需施力。当插槽1600的第一凸肋1612抵触安装部1622,或安装部1622的第二凸肋16226抵触插槽1600的内壁时,操作人员才需施力。如图14所示,当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时,插槽1600的第一凸肋1612会抵触安装部1622,安装部1622的第二凸肋16226会抵触插槽1600的内壁,且第一凸肋1612与第二凸肋16226上下错开,使得连接器固定座162相对支架160紧配不松动。藉此,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即是可分离地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使得固定座162设置于支架160上。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凸肋1612的突出方向与第二凸肋16226的突出方向可相反。
此外,如图11所示,当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插入支架160的插槽1600时,安装部1622的底侧会抵触第二弹性臂1610的突出部1614,使得第二弹性臂1610被弹性顶起。如图13所示,当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时,突出部1614即会嵌入安装部1622的容置孔16224,且第二弹性臂1610瞬间恢复原位。此时,突出部1614即会击打容置孔16224的边缘而发出“卡嗒”声,让操作人员得知固定座162与支架160已组装完成。同时,如图16所示,当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时,安装部1622即会抵靠于插槽1600底侧的第四止挡部1604,使得固定座162无法继续沿Z轴方向向下位移。
如图15所示,当固定座162的安装部1622完全插设于支架160的插槽1600中时,安装部1622的第一定位部16220与第二定位部16222位于支架160的定位槽1606中的相对两端。因此,固定座162相对于支架160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藉由第一定位部16220、第二定位部16222与定位槽1606的配合而精准定位,使得固定座162相对于支架160不会歪斜。此外,第二定位部16222具有一头部16228以及一颈部16230。如图15所示,颈部16230位于定位槽1606中,且头部16228与定位槽1606卡合。藉此,可进一步限制固定座162相对于支架160在X轴方向上的自由度。
请参阅图17以及图18,图17为把手164位于锁合位置的立体图,图18为图17中的把手164自锁合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的立体图。如图17所示,当把手164位于锁合位置时,第一弹性臂1640的枢轴1642扣合于支架160的扣合部1602,使得固定座162无法继续沿Z轴方向向上位移。藉此,即可使固定座162固定于支架160上。此外,当把手164相对固定座162位于锁合位置时,把手164的第一弹性臂1640抵靠于固定座162的第一止挡部1628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16280可为一缺口,且第一弹性臂1640可卡合于此缺口中,使得把手164在无外力作用下不会朝解锁位置枢转。
当操作人员欲将固定座162拆卸下来时,操作人员可将把手164相对固定座162自图17所示的锁合位置转动至图18所示的解锁位置。当把手164位于解锁位置时,固定座162的驱动部1626即会使第一弹性臂1640的枢轴1642脱离支架160的扣合部1602。进一步来说,当把手164位于解锁位置时,固定座162的驱动部1626会挤压第一弹性臂1640使第一弹性臂1640向外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使枢轴1642脱离支架160的扣合部1602。此时,操作人员即可将固定座162沿Z轴方向自支架160抽离。此外,当把手164位于解锁位置时,第一弹性臂1640会越过驱动部1626的第二止挡部16260而限位于第二止挡部16260与第三止挡部16262之间,使得把手164在无外力作用下不会朝锁合位置枢转。
需说明的是,当操作人员将把手164相对固定座162自图18所示的解锁位置转动至图17所示的锁合位置时,把手164的第一弹性臂1640脱离驱动部1626后即会恢复原位,使得枢轴1642扣合于支架160的扣合部160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固定模块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固定模块的支架可先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操作人员可先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设置于固定模块的固定座上,将把手相对固定座转动至解锁位置,再将固定座的安装部插设于支架的插槽中。接着,操作人员只要将把手相对固定座转动至锁合位置,把手的枢轴即会扣合于支架的扣合部。藉此,即可藉由固定模块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当操作人员欲将缆线模块的连接器拆卸下来时,操作人员可将把手相对固定座转动至解锁位置,此时,固定座的驱动部即会使把手的枢轴脱离支架的扣合部。接着,操作人员只要将固定座的安装部自支架的插槽抽离,即可将固定座及其上的缆线模块的连接器拆卸下来。因此,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模块,即可方便且快速地拆装缆线模块的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做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48)

1.一种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模块包括:
一支架,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
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以及
一把手,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一第二肋板,自该基板延伸出,该第二肋板具有一第一止挡部,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第一弹性臂抵靠于该第一止挡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肋板自该基板的一侧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出,该安装部与该第二肋板分别自该基板的相对二侧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具有一第二止挡部以及一第三止挡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第一弹性臂产生弹性变形而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且该第一弹性臂越过该第二止挡部而限位于该第二止挡部与该第三止挡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一第四止挡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安装部抵靠于该第四止挡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一定位槽,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定位部位于该定位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还具有一第二定位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位于该定位槽中的相对二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具有一头部以及一颈部,该颈部位于该定位槽中,且该头部与该定位槽卡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突出部,该安装部具有一容置孔,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突出部嵌入该容置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二弹性臂位于该弯折部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一凸肋,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凸肋抵触该安装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一凸肋位于该弯折部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二凸肋,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二凸肋抵触该插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一凸肋,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二凸肋,该第一凸肋的突出方向与该第二凸肋的突出方向相反,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凸肋抵触该安装部,该第二凸肋抵触该插槽,且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二凸肋错开。
15.一种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缆线固定组件包括:
一缆线模块,该缆线模块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连接部;以及
一固定模块,该固定模块包括:
一支架,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
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基板具有一通孔,该连接部设置于该通孔中,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以及
一把手,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具有一柱体以及一弹性卡合部,该弹性卡合部自该柱体周围延伸出,当该柱体设置于该固定孔中时,该弹性卡合部与该基板卡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柱体的直径小于该固定孔的直径,使得该柱体与该固定孔之间具有一间隙。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一第二肋板,自该基板延伸出,该第二肋板具有一第一止挡部,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第一弹性臂抵靠于该第一止挡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肋板自该基板的一侧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出,该安装部与该第二肋板分别自该基板的相对二侧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具有一第二止挡部以及一第三止挡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第一弹性臂产生弹性变形而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且该第一弹性臂越过该第二止挡部而限位于该第二止挡部与该第三止挡部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一第四止挡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安装部抵靠于该第四止挡部。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一定位槽,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定位部位于该定位槽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还具有一第二定位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位于该定位槽中的相对二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具有一头部以及一颈部,该颈部位于该定位槽中,且该头部与该定位槽卡合。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突出部,该安装部具有一容置孔,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突出部嵌入该容置孔。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二弹性臂位于该弯折部上。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一凸肋,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凸肋抵触该安装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一凸肋位于该弯折部上。
2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二凸肋,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二凸肋抵触该插槽。
3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一凸肋,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二凸肋,该第一凸肋的突出方向与该第二凸肋的突出方向相反,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凸肋抵触该安装部,该第二凸肋抵触该插槽,且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二凸肋错开。
3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缆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一固定部,该基板具有一固定孔,且该固定部设置于该固定孔中。
3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扩展模块,该扩展模块设置于该壳体中,该扩展模块具有一连接插座;
一缆线模块,该缆线模块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插座;以及
一固定模块,该固定模块包括:
一支架,该支架设置于该壳体中,该支架具有一插槽以及一扣合部;
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基板、一安装部、一第一肋板以及一驱动部,该基板具有一通孔,该连接部设置于该通孔中,该安装部与该第一肋板分别自该基板延伸出,该驱动部自该第一肋板突出,该安装部可分离地插设于该插槽中;以及
一把手,该把手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一端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固定座,使得该把手可相对该固定座在一锁合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枢轴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具有一柱体以及一弹性卡合部,该弹性卡合部自该柱体周围延伸出,当该柱体设置于该固定孔中时,该弹性卡合部与该基板卡合。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的直径小于该固定孔的直径,使得该柱体与该固定孔之间具有一间隙。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一第二肋板,自该基板延伸出,该第二肋板具有一第一止挡部,当该把手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第一弹性臂抵靠于该第一止挡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肋板自该基板的一侧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出,该安装部与该第二肋板分别自该基板的相对二侧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具有一第二止挡部以及一第三止挡部,当该把手位于该解锁位置时,该驱动部使该第一弹性臂产生弹性变形而使该枢轴脱离该扣合部,且该第一弹性臂越过该第二止挡部而限位于该第二止挡部与该第三止挡部之间。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一第四止挡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安装部抵靠于该第四止挡部。
39.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具有一定位槽,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定位部位于该定位槽中。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还具有一第二定位部,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位于该定位槽中的相对二端。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具有一头部以及一颈部,该颈部位于该定位槽中,且该头部与该定位槽卡合。
42.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突出部,该安装部具有一容置孔,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突出部嵌入该容置孔。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二弹性臂位于该弯折部上。
4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一凸肋,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凸肋抵触该安装部。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一凸肋位于该弯折部上。
4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二凸肋,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二凸肋抵触该插槽。
4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一第一凸肋,该安装部具有一第二凸肋,该第一凸肋的突出方向与该第二凸肋的突出方向相反,当该安装部插设于该插槽中时,该第一凸肋抵触该安装部,该第二凸肋抵触该插槽,且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二凸肋错开。
4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一固定部,该基板具有一固定孔,且该固定部设置于该固定孔中。
CN201820373348.9U 2018-03-19 2018-03-19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7884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3348.9U CN207884018U (zh) 2018-03-19 2018-03-19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TW107205030U TWM567901U (zh) 2018-03-19 2018-04-18 固定模組、纜線固定組合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3348.9U CN207884018U (zh) 2018-03-19 2018-03-19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4018U true CN207884018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7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3348.9U Active CN207884018U (zh) 2018-03-19 2018-03-19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4018U (zh)
TW (1) TWM5679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9772A (zh) * 2019-11-19 2020-04-1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插座
CN111417278A (zh) * 2019-01-08 2020-07-14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托盘
CN113517617A (zh) * 2020-03-16 2021-10-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连接器的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5485B (zh) * 2021-06-10 2022-08-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纜線限位殼體之連接器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7278A (zh) * 2019-01-08 2020-07-14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托盘
CN111009772A (zh) * 2019-11-19 2020-04-1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插座
CN113517617A (zh) * 2020-03-16 2021-10-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连接器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7901U (zh) 201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84018U (zh) 固定模块、缆线固定组件及电子装置
TWI544856B (zh) 豎卡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030008554A1 (en)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fixture for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TWI469713B (zh) 擴充卡固定裝置
TW201511425A (zh) 連接器組合
CN201185272Y (zh) 扩充卡固定装置
US20060238992A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interface card
JP3252348B2 (ja) 金属製クリップ及び通孔を有する取付部材と軸状部材とを金属製クリップを介して固定する固定構造
CN110837278B (zh) 一种pcie固定装置
TW201218922A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US7443694B1 (en) 25 degree tool-less expansion card bracket
WO2018201766A1 (zh) 投影仪
CN101201664A (zh) 适配卡固定件
CN103515787A (zh) 卡缘连接器
TW201242487A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CN214313750U (zh) 一种usb接头紧固装置
CN110375427A (zh) 一种壁挂机的密封结构及空调器
CN216818645U (zh) 线束连接器
CN2906722Y (zh) 适配卡的固定结构
CN220105603U (zh) 一种勾合结构及电子设备
JP4401918B2 (ja) 拡張用ボードの取付構造
CN21290668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编程学习开发板
CN210091040U (zh) 扩充式PCIe x16转接排线垂直安装的金属支架
CN210136364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204481301U (zh) 一种主板高密接口连接器的安装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